报德庵与妙莲师太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慈城:中国古县城标本》 图书
唯一号: 112520020220002548
颗粒名称: 报德庵与妙莲师太
分类号: K925.5
页数: 2
页码: 273-274
摘要: 本文记述了报德庵与妙莲师太,报德庵位于县城西边,在永明寺前,西依冯氏惠宗祠东傍姚家祠堂,当家师父姓嵇,法名妙莲师太,出身大户人家,上代还在上海开有白藤商号。
关键词: 慈城 报德庵 妙莲师太

内容

慈城有许多庵堂,如骢马桥庵、东镇桥庵、吉祥庵(即德星桥庵)、乐善庵、水月庵(即玉皇阁庵)、观音堂庵、报德庵(又称西经堂庵)等。城外北门慈湖边上有晓月庵、娑罗庵。小西门城脚边有迎宝庵。护城河畔还有一座小庵,名唤道清庵(可通往清道观)。古城尼庵以师带徒,幼年出家为多,也有带发修行。尼姑主要来自台州黄岩、温州乐清,也有从各地不远千里而来的,大多数因家境贫寒,生活所迫,投入庵堂。慈城多数男的出门到上海等地经商谋生,女的持家养儿育女,操劳家务,闲时也串门打麻将娱乐,另外奔庵堂烧香诵经做佛事,虚尘超度,保佑全家平安。
  报德庵位于县城西边,在永明寺前,西依冯氏惠宗祠(现农技学校),东傍姚家祠堂,当家师父姓嵇,法名妙莲师太,出身大户人家,上代还在上海开有白藤商号。她于公元1894年出家,投入佛门,削发为尼,时年仅18岁。报德庵原叫幽隐经堂,俗称西经堂,明万历十七年(1589),典史王文録建为家庵。后殿遭太平天国军烧毁,前殿(为该庵主要建筑,大殿还是明代万历原物)独存。不知何年王家把家庵转让给嵆氏家族,变成了嵆氏家庵(其侄孙嵇惠民1946年与同学应昌期一起去台湾银行任职),并聘请一位名叫阿佟师父的黄岩人为客师,共同主持庵堂佛事。妙莲师太瘦长个子,聪慧精干,善书诵经。报德庵的山门常关,如平常没有佛事,就从后门出入,进门就是客厅,在前客厅明堂,妙莲师太自搭一座大假山,上供观音菩萨,旁边装有喷水池,池内养着金鱼,非常美观。师太还有一手好“女红”,大雄宝殿佛像前的全套佛幡都是她亲手缝制的。她和天童禅寺方丈圆瑛大法师有佛门香火往来,庵中客厅一对楹联,是圆瑛大法师亲笔题款赠送。报德庵与香客施主过往密切,据说与上海旧社会商界巨子三北虞洽卿的小老婆也有香火往来。另外,本镇五马桥藕田畈女施主在东瀛(日本)横滨开设杂货店,与徐季标的妻子周友娣有莫逆之交,她俩曾共同横渡东海,去过日本经商。这个妙莲师太本领高强,名望甚大,是女尼中名师,被当时县城传为佳话。
  妙莲师太有一个侄女,名叫阿月,因与丈夫失和,半途也投入空门,到报德庵削发为尼,法名“永慧”,超度终生(这是嵇氏姑侄女两代为尼)。过了几年,北门外毛岙村有一陈老,因家贫困,生活疾苦,将8岁小女陈金香领来报德庵做小尼姑。师太收留后养育她,并供她在西城初小上学,小金香穿着小僧衣,同学都戏称她为“陈金香小尼姑”。再过了一年,庵中从远方又招来了一个小尼姑,取法名为“重兴”,也供她读书识字诵经。这个嵇氏家庵乐善布施,众称积善报德,所以称为报德庵。
  1923年从上海来了一个徐招兰,进入报德庵带发修行。徐招兰是本县西门外妙山乡皇桥村农家女,20岁嫁到黄山大夫第王家,21岁丈夫王竹山患肺病亡故,随后到上海三姑妈家帮助家务,以度生计。其三姑丈是上海丰源洋行一个买办,是豪门富户人家。徐招兰精明能干,实际上成为三姑妈家女管家,其后她看不惯买办阶级的奢侈生活,34岁那年返故乡慈城,看破红尘遁入佛门,带发修行。她由大姑丈(城中下横街瑞源钱庄前清举人潘家道口人朱庆安)介绍入报德庵,拜妙莲师太为师,取法名“永明”。进庵后得到师父的宠爱,还与师父的侄女阿月情同姐妹,和睦相处。徐招兰贤德善良,庵中师太甚为重用,一切庵中善事都叫她共同料理。后因徐招兰的亲姐姐因她女婿家缺少管家之人,来庵中与妙莲师太商量要求将妹妹招回。但以后庵中重要事务,仍由徐招兰前去协助。1945年春,妙莲师太年老归天(墓葬于小东门外姜果岭下坟山),由佟师太继承主持嵆氏报德庵。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庵堂寺院由人民政府接管,宗教界所有尼姑归并慈城幽月经堂。后陈金香嫁人去了上海,小尼重兴也去了他乡,大姐永慧师父病故,佟师太转入妙音精舍,至八十多岁寿终。

知识出处

慈城:中国古县城标本

《慈城:中国古县城标本》

出版者:宁波出版社

本书介绍了慈城的历史演变,地理环境,人文景观,重大事件,传统特色等多方面多角度反映了慈城的历史文化和独具的地域风貌。

阅读

相关人物

俞学欧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慈城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