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溪状元杨守勤与遂昌的鞍山书院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慈城:中国古县城标本》 图书
唯一号: 112520020220002515
颗粒名称: 慈溪状元杨守勤与遂昌的鞍山书院
分类号: K928.7
页数: 2
页码: 150-151
摘要: 本文记述了慈溪状元杨守勤与遂昌的鞍山书院。
关键词: 慈城 杨守勤 鞍山书院

内容

翻开最新出版的浙江省遂昌县地图,赫然入目的是遂昌人引以为豪的唯一的最著名的人文旅游景区——鞍山书院。遂昌县地处浙江西南的崇山峻岭中,千米以上的高山700余座,称为瓯江、钱江之源。遂昌人都知道县城东二十里的书院,在松阳县通向遂昌县城公路边,一位老太太用手一指,说山岙里就是杨状元教书处。
  缘溪依山曲折的公路通向大山深处,两山之间的一块平岗,在茂林修竹参差之中,不用再问这就是鞍山书院,占地约500平方米,前后二进二明堂二厢,后进有小阁楼,楼下小客厅可临池羡鱼。据遂昌县地方史料介绍,鞍山书院是1986年起就列入省级文物保护,现在已成为县重点风景名胜休闲区。“万历甲辰科状元杨守勤曾在此书院授教。”迈入挂有“鞍山书院”横额的低矮门槛,迎面天井中还保存当年杨状元手植的老梅。转到后进,据称是杨状元下榻的卧室,临窗的一方桌台和一把杨状元曾坐过的椅子,当地村民全都精心保护。当房主人知道来访的是宁波的客人,他们更是喜出望外,400余年的历史沧桑,宁波文士与遂昌文化结下的不解之缘,杨状元在遂昌人民心目中的光辉至今仍然熠熠生辉。
  据《遂昌县志》记载,马鞍山下聚居的郑氏家族,在此亦农亦读,于明代隆庆四年(1570),郑秉厚考中进士,授江西南丰县令,任期为官清廉,村口的溪流称为“濂水”,村名为“长濂”。郑秉厚卸任,回村后建起书院,聘塾师教育子弟们读书明理。万历二十五年(1597),宁波慈溪文士杨守勤年方27岁,考中“经元”。万历三十年(1602),杨守勤外出云游800里到了遂昌,“忽闻书声从林中传出”,即入院察看,这时正好塾师离开,杨守勤情不自禁与学子们攀谈诗文。塾师回院后被杨守勤的学识和举止所感动。在郑氏主人执意挽留之后,杨守勤住在书院内任教。直至一年半后才从家乡经运河北上京城,以举人资格,在三百位考中了“贡士”名单中名列第一名,称为“会元”,不久再在宫殿中参加“廷试”,夺得一甲第一名,高中“状元”。
  杨守勤在京任职翰林院编修,官至右春坊右庶子,曾数任主考官,遂昌籍不少学子入京问学,他都热情勉励,一如往昔的乡情,如今仍传为美谈。由长濂村村民精心呵护的“鞍山书院”建筑群后来得到修缮,当年风貌依旧,书院的介绍资料中一直以“万历甲辰状元、宁波士人杨守勤在此授学”为荣。
  近查新编《宁波市志·人物》中,有杨守勤的简介,但未记载与遂昌有缘。而新编的《慈溪县志》竟未列入这位状元公。
  杨守勤的“万历甲辰状元”,是《中国状元谱》记载的明代276年历史中90位状元之一。而在宁波市及各县市,有幸列入明代的状元仅有5位,其中慈溪有杨守勤与姚涞,都是慈城人。而列入“三元”(经元、会元、状元)的杨守勤更是风毛麟角。在中国封建社会中,大约每三年一次才能出一个状元,可见考中状元的难度是亿分之一的机缘,简直“鲤鱼跳龙门”,高不可攀的梦寐难求的幸运。
  旧《慈溪县志》对于杨守勤都有列传。光绪志称:“杨守勤,字克之,号昆阜,又世恩。”称杨守勤早就“修髯广额,丰仪俊整,为文千言立就”。慈溪的文史专家撰文(《古镇慈城》8期、13期)说杨守勤住城内察院巷,还有一口状元井,杨守勤的名字取“天道酬诚,守勤补拙”,命书斋为“宁淡斋”,取诸葛孔明“宁静致远、淡泊明志”之家训。青年时代的杨守勤在塾师父亲的熏陶下,曾写有“况有名贤遗泽在,漫将妆点羡苏堤”的深远抱负。在他穷困潦倒上京赶考时仍矢志不渝。据《历朝状元录·条存》中记载,杨守勤上京赶考,路过扬州,曾向一位在扬州做县尹的昔年同窗好友借钱,对方以“查查是否有杨守勤这个朋友”而回绝,后来杨守勤金榜题名后,曾写了一首诗:“萧萧行李上长安,此际谁怜范叔寒。寄语山阳贤令尹,查名须向榜头看。”
  杨守勤后来做泰昌皇帝明光宗朱常洛的老师,朱常洛总是在老师讲课时洗耳恭听。可惜杨守勤幼年家贫,成人以后读书操劳,又奉母至孝。科举考试的艰辛、官场倾轧的风险,使他心力过早地衰竭,泰昌元年(1620),仅60岁出零离世,留下的著作有《宁淡斋集》十卷。
  但究竟杨状元仍是一颗400余年之前的宁波状元的星座,他的光辉不仅名列浙东史册,还仍辉映在浙西南的青山翠谷之中。

知识出处

慈城:中国古县城标本

《慈城:中国古县城标本》

出版者:宁波出版社

本书介绍了慈城的历史演变,地理环境,人文景观,重大事件,传统特色等多方面多角度反映了慈城的历史文化和独具的地域风貌。

阅读

相关人物

杨古城
责任者
杨守勤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慈城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