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城黄山砖雕屏风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慈城:中国古县城标本》 图书
唯一号: 112520020220002493
颗粒名称: 慈城黄山砖雕屏风
分类号: J528.5
页数: 2
页码: 63-64
摘要: 本文记述了慈城黄山砖雕屏风早在上世纪的60年代初,这堂由16扇门状组成的砖雕屏风,矗立在慈城镇黄山村的一幢清代古建筑“大夫第”内。
关键词: 慈城 屏风 黄山砖

内容

屏风,又称围屏,所谓“屏其风也”,是中国古代家具中特有的陈设品。《燕丹子》卷下曰:“八尺屏风,可超可越。”屏风主要用作室内空间的遮蔽和间隔,在我国的使用至少已有2000余年。
  一般的屏风多以竹木为骨架,附以羽毛、织绣、漆器、书画等装饰,手法多样,品类繁多,古诗中多有描述。宋吴文英有词曰:“翠幢围屏,留连讯景,花外邮亭。”但像收藏在宁波保国寺内的8米宽的砖刻屏风却是很罕见的。
  据笔者所知,早在上世纪的60年代初,这堂由16扇门状组成的砖雕屏风,矗立在慈城镇黄山村的一幢清代古建筑“大夫第”内。每扇砖屏的高度为2.5米,宽度为0.5米,砖厚4—5厘米,采用特制的细腻而坚实的水磨青砖雕刻,每块青砖的高宽为40×40厘米。整扇画面分为五段,分别包括花鸟、博古和如意吉祥图纹等,而主体画面在80×40厘米的范围内,采用了16个中国古代的名人故事,即高山流水、北海牧羊、博士传经、东坡读砚、候涛题壁、圯桥受书、写经换鹅、神童特慧、东篱采菊、踏雪寻梅、贤母教勤、商山四皓、孤山放鹤、君子慕莲、倪迁洗桐、竹林七贤。
  以上16幅人物故事,大都有历史依据,画面上人物中的男女老幼、喜怒哀乐,景物中的春夏秋冬、山水花鸟,都表现得生动有致、情景交融。这看得出是属我国明清时期民间雕工的丹青体手法,采用宋元以来山水人物的传统表现技艺,有的画面上还题诗盖印,足见该套屏风的画稿设计为追求文人画的意境。如再从雕刻技艺上来研究,整套屏风采用统一设计,分块雕刻,经分工以后再集中组装,整体效果极佳。刻工的刀法纯熟,剔地平整;浮雕的层次分明,质感强烈。砖屏雕成以后再用砂石打磨,不留痕迹,诸如“北海牧羊”中的苏武,“圯桥受书”中的张良,“高山流水”中的伯牙,“孤山放鹤”中的林和靖,以及陶渊明、王羲之、苏东坡、王安石、周敦颐等,令我们目不暇接,百看不厌。
  我国的砖刻艺术遍及全国,多应用于门楼、壁饰、柱础、窗棂等,而应用于屏风,且设计之精良、体量之大、雕刻之细致,都堪称一绝。大凡北方砖刻粗犷,南方砖刻灵秀,这套砖刻则充满诗情画意。据清代《慈溪王氏宗谱》记载,大夫第的主人是清代嘉庆年间(1796—1820)的朝议大夫王严理,当时雕造这套屏风是因为主人欲炫耀其权势和富贵。清代晚期以后王氏家族逐步衰落。1982年,屏风由宁波市文物部门迁入保国寺,保护收藏,并配设了玻璃木框,编写了故事说明,成为反映浙东制砖工艺和雕刻艺术的宝贵实物。

知识出处

慈城:中国古县城标本

《慈城:中国古县城标本》

出版者:宁波出版社

本书介绍了慈城的历史演变,地理环境,人文景观,重大事件,传统特色等多方面多角度反映了慈城的历史文化和独具的地域风貌。

阅读

相关人物

杨古城
责任者
曹厚德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慈城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