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城城隍庙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慈城:中国古县城标本》 图书
唯一号: 112520020220002486
颗粒名称: 慈城城隍庙
分类号: K928.75
页数: 2
页码: 47-48
摘要: 本文记述了慈城城隍庙坐落在上横街(现中华路140号),大门朝南,河边上有照壁,有旗杆石,有石栏杆,有河埠头。
关键词: 慈城 宋代 城隍庙

内容

中国古代制度规定,建立一个县城,必须要有文庙、武庙以及城隍庙,这句话一点也不假。我听城里上年纪的老人常讲:过去城里有十庙十庵。每年的正月初一开始,人们都要背着黄香袋,首先来到城隍庙里烧香,叩拜城隍庙菩萨求个岁岁平安。这样从初一至初十,到十庙十庵去叩头求个吉利。
  城隍庙在县西四十步,建自县初,其后废置无考。宋咸淳四年(1268)重建,元至元五年(1339)由童金重修。明洪武二年(1369)被敕封为监察司民城隍显佑伯。四年(1371),拓其故址,建祠宇、廊、庑及左右门。嘉靖三十五年(1556),邑人、工部尚书赵文华重建两庑后寝及中门。万历三十九年(1611),邑人邵相等改建。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知县方猷暨邑人重建正殿。三十六年(1697),知县罗万象暨邑人重建前殿,正殿东翼祀鄞江先生王致,西翼祀龚侍郎慎义,前为前甬,东祀财神,西祀赵文华,又前为大门,门之东观音殿,西为三官殿,后为寝殿。嘉庆二十四年(1819)重修,道光二年(1822)重修前殿,四年重修大殿及廊庑门屋,咸丰十一年(1861),被太平军拆毁。同治九年(1870)邑人冯本怀募捐修建。
  城隍庙里好热闹。城隍庙坐落在上横街(现中华路140号),大门朝南,河边上有照壁,有旗杆石,有石栏杆,有河埠头。城隍庙的周边有火神殿、地藏殿、赵公祠,等等。城隍庙内有一戏台,戏台高度在五尺左右,台前有两根方形石柱,柱上刻着一副对联,左边柱上写着七个“盛”字,右边柱上写着七个“行”字。这一幅特别的对联,是写对联人为用在开场的锣鼓乐器而配写的,并写得妙趣横生。
  城隍庙的两边路口上,西边有一牌坊叫五马桥坊,为明弘治己未(1499)进士冯本澄立,东边一座叫解元坊,为明万历壬辰(1592)科冯烶立。丽泽桥西有一座三元坊,为明万历丁酉(1597)经元、甲辰(1604)会元、状元杨守勤立。这座牌楼据传是万历皇帝赐建的,皇帝为了表彰文人,弘扬民族文化,鼓励古城人士读书而建,是城内牌楼中的佼佼者,有其特殊的浮雕石刻。如镇上老年人所言:在牌楼的顶上,有双龙抢珠石雕,宝珠是一个镂空的石球,有篮球这么大,石球内放着圆圆的软木,随风吹来吹去,会发出唬唬的声音来,象征抢珠之意。此坊因皇帝钦赐而建,再加上能工巧匠的精雕细作,成为坊中的艺术奇葩。
  明刘伯渊新建城隍庙碑记:按鄞江先生为庆历五先生之一,吾邑乃祀之城隍庙中享祀祭,赛且与龚侍郎并列,为三喧嚣杂还,岂所以处先生乎。至祀龚侍郎尤谬甚,按欧阳公五代史太祖皇帝诏李煜谕,刘使称臣,怒囚煜,使者龚慎仪,陆放翁南唐书所载,亦同是龚慎仪乃南唐李煜之臣,且史止称使者无所谓侍郎,其人亦未尝至越吾邑,何缘祀之?按今小北门内有龚郎桥,则所谓龚侍郎者当系龚郎,如鲍王盖之,本为鲍郎,但不知生于何时,大抵其人必豪侠好义,有功德在人,故殁而入庙祀之。而以龚慎仪当之则荒诞甚矣!窃谓王龚果旧有庙,有举不废,当择隙地另建庙以祀之。城隍神秩抵邑宰,不使乡贤杂坐其间,斯为合礼。又按鄞江先生与大隐石台交最善,当自往来吾邑,邑中亦必有慕其道而从之,游者惜世远不可考,要当如碧让之祀。文元同谷之祀,文洁别立书院,以祀之并不当之立庙。
  在近几年的积极筹备中,城隍庙旧址的周边已堆满了古砖、古瓦、长条石、柱子、红石板,等等。今天我们盼望已久的城隍庙重建工程即将开工,这也是古镇人民翘首以待的又一实事工程。江南古城的局部修复开放,历历在目。据有关资讯:城隍庙总建筑面积达11400平方米,总投资为2600万元左右。城隍庙的修复,也是古镇人们的心愿,同时又为古城增添了一处新的旅游景观。

知识出处

慈城:中国古县城标本

《慈城:中国古县城标本》

出版者:宁波出版社

本书介绍了慈城的历史演变,地理环境,人文景观,重大事件,传统特色等多方面多角度反映了慈城的历史文化和独具的地域风貌。

阅读

相关人物

应根法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慈城
相关地名
慈城城隍庙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