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桥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慈城:中国古县城标本》 图书
唯一号: 112520020220002484
颗粒名称: 太平桥
分类号: K928.78
页数: 3
页码: 43-45
摘要: 本文记述了慈城太平桥结构、工艺等。
关键词: 慈城 宋代 太平桥

内容

慈城出西门外约一公里处,在50年前这里有一座建造雄伟庄严的大石桥,不仅工艺精致而且桥身也特别高大,都超过邻近的一切名桥,如慈城的三板桥、夹田桥,鄞县的高桥、望春桥以及余姚的三府江桥都不能和它相比。这座桥就是慈城最闻名的太平桥,该桥始建于明代万历年间,完成是在明万历十二年(1584)十月岁次甲申。桥完成后,于桥北的西首,建有三间石柱凉亭,名曰“得胜亭”,面积大约百平方米左右,亭内立有一块两米多高的大石碑,两面题字,正面是“甬东第一桥”五个大字,后面是“海晏江澄”四个大字。凉亭面前,用长条石砌成的泊船码头有30余米之长,可以停泊载重四五万斤的木制大航船,凉亭后面建造有一座寺院,名曰“大平寺”,内供佛像,住有僧人。在寺的前山门东首有一个小明堂,明堂里立有四块石碑,记载着太平桥构造事迹碑记。一块是桥的构造尺寸及规格,一块是造桥时所筹募的乐助人姓名和银两,一块是记着造桥过程中开支的账目,一块是桥成后所遗的财产和以后要做的事情(为点天灯及施茶等各项事务)。但在这四块碑中我最感兴趣的是第一块,所以在年轻时我时常去看,虽不能全部记得,乃还能记得一部分,恕我略说几项,就是桥的结构记事:
  江宽十四丈,用大小松木椿九百六十枚;全桥长二十二丈,桥身宽三丈六尺,桥脚宽长四丈;桥心高四丈长四尺,分三个环洞,中洞高三丈六尺,宽四丈八尺;南北两个环洞各高三丈,宽三丈六尺,桥面扶手栏杆,立有共三十二根石柱,长五尺半,石栏杆高四尺半,桥下南北两面都有长四丈、宽三丈五尺的大条石铺的平地一方。(以上所记尺寸是鲁班尺,每一鲁尺为28厘米)
  但这桥的工艺非常精致。桥顶上最高的四根石柱头上雕着四只坐狮,桥南、北最末的各两根石柱头上雕着四只白象,在南、北的中间位上的四柱头上雕着暗八仙。除这12根柱头之外,其余20根都雕着荷花:有含苞欲开的花蕊,有正在盛开的艳花,有行将凋谢的花瓣,也有已成莲蓬的现象,各式各样应有尽有,统称为荷花柱。但栏杆是由一块
  块大石板组成。中间的两块,正面当中雕着一个圆的“寿”字,在字的两旁雕着鹿、鹤、狮、象;背面向江的一面刻一横匾,上书“太平桥”三个大字。其余的每块栏杆石板都雕荷花,花叶托着栏杆、横档,形状极其美观,最下的两头四块都雕成擂鼓式的形状,甚觉威严。桥的顶上中间置一只六角形柱高五尺的石香炉,靠西首栏杆边立一根约一丈余的细长石柱,柱头上装有玻璃天灯,以供夜间行人照明。在桥下凉亭里也装有天灯,专门有人管理。
  照此,该桥规模之高大,式样之美观,工艺之精致,为邻近诸桥之不及。由于桥的声名远扬,引起了各界人士的关注,都纷纷迁到这里定居和创业了。在桥未造之前,这里原来没有村落的,慈城要去大隐的路,是出西门外经过横碧桥,过胡坑基到后江沿浦口用渡船摆渡的,这个渡名曰“多稼渡”,也叫“堵江渡”,过渡后往西南方向到城山渡的。自桥造成后就改道过太平桥走了。因此太平桥是水陆交通二便的地方:水路东可随落潮通宁波至镇海口,西可随潮至丈亭、陆埠、余姚、百官、上虞等地方;而旱路南通大道到鄞县及乌岩、陆埠,北越长溪岭直达观城海塘。再有,桥的两岸砌有长条石泊船码头,供船筏停泊极其方便。
  当时没有火车和汽车,陆路货运极微,唯一的货运是靠木制的大航船。但慈城地势较高,为确保水位,东有东门水门闸,西有横碧桥石坝,只能在潮水涨平时用小船驶进城,到市心埠头及学前埠头。如运大批的货都在太平桥这个码头,就是客运的航船、划船、快船,到各地去的旅客也都在太平桥码头候船搭船,因此这个码头极其热闹。特别是在清代的前期,慈城内大施建筑,大兴土木,广需木材,引起了闽帮木商的注意,纷纷前来太平桥投资开设木行。他们趁潮水涨时将水筏由镇海口随潮水入太平桥,码头两岸场地又大,所以附近场地都成为木行基地。据说长期开设的木行有13家之多,在道光年间最多时开设过18家木行。其他还有如石作厂和许多商店,正是闹极一时,因此地方上的经济力量也渐渐富裕。但地方人士传统深厚,在邻近的三板桥建有一座羊府庙。木商们称为羊府庙的神圣是管理海洋的,他们的木材自洋面漂过来的,需神明保佑(实际上羊府庙圣神是唐代时的明州刺史,对地方有功才尊为神的),故在太平桥也造了一座羊府庙,以求庇护。此庙造得极其华丽,神像和庙宇的雕刻也很讲究,超过一般庙宇的工程建筑,可惜这庙在桥倒塌之后同时拆毁无存。到了民国初期,这里还是很兴盛,在20世纪20年代后期,这里还有三家木行,如义生木行、仁木行和森大木行,有三家石作厂兼营砖瓦,为张合顺、周顺泰、舒协顺,最大的一家是秦润卿先生经营的一大鲜茧行,在收鲜茧时节还用武装警察保护。此外还有如源大油车、庄顺泰寿材板坊作店、蒋聚兴桶钵作场和几家烟酒杂货小店及米店等。因桥的构造庄严精致,富有威望,而且水陆交通方便,吸引了客商云集,因此带动了地方上发展的局面,这是有一定的相互相应关系的。
  最使人可恨的是在1941年,日寇侵华,慈城沦陷。日军为了捕鱼,用炸药在桥脚下爆炸捕捞江内的鱼,在这沦陷四年中,日寇不时前来轰炸,使桥环洞石和桥脚石巅动损坏,北环洞的拱石移位,因此桥身逐年略感呈下降之势,以后年有加剧。至1958年4月8日上午8时前后,突然一声巨响,全桥都沉没到江中,因拱桥的结构是互相拼力的,一洞倒塌其余皆相随而倒,泼到岸上的江水有一米多高,连大鲤鱼也随水泼上好几尾。可巧这天是慈城集市之日,因此有很多过桥行人遭殃,也是老天帮忙保佑,当时只有四五个人下水落入江中,都获救无伤。但有一个半浦西协房人牵着一头牛往慈城牛场去卖牛,正好过桥时葬身江中,其牛却游水逃上岸了。桥倒塌之后,这里即暂设渡船摆渡,应付交通,大约十年左右。后有赭山乡政府重建太平桥,但当时经济条件差,新修的桥只能供行人和手拉车过桥。后因社会发展需要,又重新加阔,可通汽车,即是现在的样子。可怪吾缺乏保护意识,将旧时的文物资料,完全糟蹋至一无所存,使以后无以查考,真是遗憾。屈指计算,该桥自建成至倒塌,供人方便行走刚是369年,但对我们慈城和各地各方面的启发,却是无从计算了。

知识出处

慈城:中国古县城标本

《慈城:中国古县城标本》

出版者:宁波出版社

本书介绍了慈城的历史演变,地理环境,人文景观,重大事件,传统特色等多方面多角度反映了慈城的历史文化和独具的地域风貌。

阅读

相关人物

庄耀卿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慈城
相关地名

相关作品

太平桥
相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