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城的桥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慈城:中国古县城标本》 图书
唯一号: 112520020220002482
颗粒名称: 慈城的桥
分类号: K928.78
页数: 2
页码: 39-40
摘要: 本文记述了慈城的桥,城外有三座桥——夹田桥、三板桥、太平桥;城内亦有三座桥——通济桥、骢马桥、德星桥;屋内也有三座桥——孔庙内三座跨鳌桥。
关键词: 慈城 文化儒城

内容

几十年来,回忆中仿佛又走过慈城许许多多的石拱桥…
  作为过去唐代县治慈溪县城、文化儒城,慈城至今已有1200多年历史。城外有三座桥——夹田桥、三板桥、太平桥;城内亦有三座桥——通济桥、骢马桥、德星桥;屋内也有三座桥——孔庙内三座跨鳌桥。贯穿城中心的平地上也有许许多多铺着长石板的桥,如尚志桥,县治东南颜家桥侧,宋淳祐癸卯(1243)孟夏重建;颜家桥,县治东南,东人颜葑河、达东河,现民权路上段;砖桥头,现民权路、太阳殿路中段;林家桥头,现太湖路、太阳殿路中段;玉皇阁桥,县治西南;唐家堰桥,县治西南,建于宋淳熙末年(1189);郑家桥,骢马桥南;东街桥,县治东南、尚志桥西;五马桥,县治西,桥侧旧有高州知府冯本澄五马坊故名;鼎新桥,县治西南;湖湫桥,县治西北半里,永明寺湖湫头,今湖已废俗称翁郎桥;丁家桥,县治西南。这些多达50余座平地石板桥以“卅字”排列,环绕镇中,四周熠熠生辉,是一张独特的蛛丝似的河络风景线,让人们开阔眼界,心情盎然…
  尤其城外的三座桥——夹田桥、三板桥、太平桥都坐落在慈城镇城乡接合地方的位置,河道宽广、岸绿静谧,水幽清清。它们都是桥高十来米、桥宽六米多、原是工匠砌石竖成拱凸的环洞石头桥,气势磅礴、视目宏伟,桥墩流水直通姚江东西的宁波与西边的余姚、上虞的曹娥江。
  再说,城里的通济桥、骢马桥、德星桥与平地上许许多多的石板桥相连接。通济桥在东镇桥南,柳山庙沿北。骢马桥县治南一里,上有亭三间。此桥唐开元二十六年(738)令房琯建;宋治平三年(1066)令于存修;宋绍兴十四年(1144)令张光重建,后复摧圮,邑人募众,修饰如旧观。元大德间(1297—1307)复毁。元至大二年(1309)主簿曹杰易之以石。元至元三年(1337)毁。五年,尹程郇重建。至正二年(1342)主簿白桂增置石栏,重建二亭于桥之南北,南曰“凝翠”,北曰“通关”,岁久亭圮。明天顺二年(1458)知县贾奭为都御史王来立坊,更名都宪桥。德星桥县西南二里半,有屋二间,南北有亭,唐贞元九年(793)建,宋熙宁元年(1068)令于存修,绍兴十四年(1144)令张光再建。绍熙元年(1190)沈氏尼重修。开禧二年(1206)令赵希观易名德星。绍定四年(1231)僧法开增建屋八间,后圮。明洪武十八年(1385)鄞人李大方输资辇石重建。
  城内三座大桥下面叫横河,也叫骢马桥河。河道开阔约8米,流水纵横,周边余姚、镇海等蔬果船进出停靠,又是当地居民群众日常用水的来源。这三座漂亮的大石桥,工匠手工砌石环洞,桥高也有十来米,两岸坐落架设,对桥身花样凸凹考究,凿雕龙狮古玩,点缀境界,图形引人,止步观赏,心旷神怡。还有平地上的许多石板桥,环绕街巷四周、河网纵横、交通便捷,是东西南北走向的阳光大道…
  如今,这些石头环洞高桥、石板平桥,在不断发展的城市改造和道路建设中,有的被拆成了用混凝土浇制的水泥平桥,有的已销声匿迹了。每当故地重游或回忆往昔,总有一种雀跃心晃的情感憧憬…

知识出处

慈城:中国古县城标本

《慈城:中国古县城标本》

出版者:宁波出版社

本书介绍了慈城的历史演变,地理环境,人文景观,重大事件,传统特色等多方面多角度反映了慈城的历史文化和独具的地域风貌。

阅读

相关人物

庄新德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慈城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