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北区图书馆
江北区图书馆
机构用户
江北区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慈城的河道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慈城:中国古县城标本》
图书
唯一号:
112520020220002481
颗粒名称:
慈城的河道
分类号:
K878.4
页数:
3
页码:
36-38
摘要:
本文记述了慈城的河道,分别记述了消防河道、泄洪河道、运输河道等。
关键词:
慈城
河道
消防
内容
慈城三面环山,一面临江,过去城内河道纵横,水流遍布。慈城的河道与别处不同,别处的河道随地形弯曲,宽狭不一,慈城的河道先有规划布局,再按统一标准挖掘,顺直流畅,两边砌石驳岸,整齐美观。城内八条河道,三纵五横(三纵为太湖路、民权路、民主路边各一条,五横为中华路、尚志路、太阳殿路边各一条及骢马桥河、陈家桥河),布局合理,相互贯通,成为一体;河道北接慈湖,南连慈江,水量充沛,终年清净。
当人们自南向北穿城而行时,前面山峰黛绿翠浓,向你点头,路边波光水影伴你同行,使你时刻感到慈城真是个山清水秀的好地方。
慈城的河道为许多人所记忆与追述,人们对她的感情很深。有人说:“这条河呀,与全城百姓生死相依、兴衰与共。”“母亲河呀,千百年来,她养育了我们,我们怎能将她忘怀?”
为什么慈城人对河道如此情有独钟,心结难解?这是因为我们先人在规划河道时极有智慧,将河道的消防、泄洪、运输与生活四大功能结合得十分完美,河道成为与慈城的生存与发展不可分割的整体,是我们的生命之河、青春之河。
消防
慈城房屋稠密,又多为砖木结构,一旦失火,若无水源,扑救困难。1934年与1938年直街两次发生火灾,损失惨重,原因之一就是直街两边没有河道,取水不及,而有河道的住宅区,出门就是河,取水方便,一家失火,不致酿成“火烧连城”的惨剧。这些遍布城区的河道是慈城唯一的消防用水渠道,保障着慈城人生命与财产的安全,是慈城的保护神。
泄洪
慈城多雨,又有台风,城里没有下水道,却从不积水,这是河道起了重要的泄洪作用。在我记忆中,1935年夏天曾有过一场持久的大暴雨,连日连夜的大雨把大河小河都灌满,河水漫上路面直浸到墙脚跟,但天一放晴,红日高照,存水立即消退。现在情况又怎么样呢?一篇《古里琐记》文章说:“现在河都填满了,前年涨大水,水漫金山,我家多年陈旧地板,也被大水淹得漂了起来。”可见过去由于有河道泄洪,才使慈城未发生过墙倒屋塌的洪涝灾难。
运输
慈城的河道都可行船,骢马桥河是主航道,能并行两只大木船,其他河道虽然宽不及骢马桥河的一半,但小船都可乘潮进入城区各角落。
有人回忆道:砖桥头河,可以开进来船只,过去菱角及包谷熟了,就有产地的农民运来满船的菱角、包谷,在船上煮熟了,摆在砖桥头叫卖,热气腾腾,吃的人很多,味道好极了。
有人写道:秋后,盛着番薯的小木船摇着橹穿过苔迹斑斑的五板桥洞驰来,推开河窗门,吊下菜篮,几个铜板就可拉上来满篮番薯。
河道不只摇过来小船,也有摇出去的,这就是把城里人废弃物运出去的“换便船”、“换灰船”和“烂泥(挖河泥)船”,他们把废弃物运出去当肥料,同时保持了城里的清洁卫生。
河道运输给居民带来了这些欢乐与方便,但主要的运输还是稻谷。
太阳殿路边的河道在小东门附近河身忽然变宽了,汪洋一片,像个池塘,可并行两三只小船,这是其他河道所没有的。河道南边靠花园弄方向有一幢大屋,高墙厚壁,不开河窗,有一个大门,却没有桥板与外面接通,也从不见有人进出,这是幢什么房子呢?我一直奇怪,后来
读师娄所写《慈城古迹》一文,其在介绍俞宅时说:“俞姓住宅在清朝时经过修理,并在太阳殿路对面建造仓屋、船埠,俞氏置有很多农田,稻谷甚多。”
读了恍然大悟,原来这幢古怪的大屋就是俞宅的仓屋,河面就是俞家的船埠了,从水面的宽阔程度犹可想见当年河道上挤满谷船的忙碌景象。
当然运稻谷进城的不只俞氏一家,其他天户人家也是这样运进稻谷的,所以河道是重要的运粮通道。
慈城的稻谷一年两熟,有早稻与晚稻。稻谷不只是慈城的主要食粮,还是重要的经济作物,农民在交租、纳粮以后将稻谷投放市场换取货币,所以新粮上市之日,也是慈城经济活跃之时。
慈城早期城镇建设规模很大,房建规格又高,需要大量的石板、石条、木梁、木柱以及砖瓦、石灰等等,如此庞大数量的建筑材料若不是通过河道运输一直送到各个工地,而用肩挑人抬的路运方法是无法完成的。古人在规划城建时采用河道运输建材的方法,可谓“工于心计”、“巧于安排”了。
生活
慈城的河道接慈江,连姚江,经甬江通大海。虽然离东海有50公里(以慈城至宁波20公里,宁波至东海30公里计),仍可感受东海的潮汛,称为“感潮河”。当东海的潮汛兴起,潮水汹涌而来,托起的河水,一直灌到慈城河道的各个角落。坐在家门口就可观潮涨潮落、船进船出,捉小鱼小虾,摸小蟹海蜇,感受到大海的讯息,呼吸到大海的气息,这是多么美妙的情趣呀!
河道隔不多远,就有河埠头,人们在这里洗菜淘米,刷碗捣衣。这里还是妇女们的社交场所,她们在此交流信息,诉说家常,这就是“河埠头媳妇说阿婆”的所在。
遇到久旱不雨,家里水缸里“天落水”吃光,河水就是城里唯一的饮用水了。城边冷角落的一些桑园、果林、菜地和稻田都以河水来灌溉,商家用河水来做豆腐、淋豆芽等。
夏天酷暑,烈日炎炎,当黄狗也趴在墙角,伸着长舌,哧哧喘气时,住在河道边的人家,先从河里提桶水来,泼在庭院,降低热气,再拿把椅子坐在河门口。迎着风向,那穿河而过的河风带着河的湿润,长驱直入,“刮刮”作响,吹在身上,爽快极了。
慈城人与河道是有不解之缘的,许多人是随着河水长大的。有多少个儿童,背着书包,沿着河道,蹦蹦跳跳去上学;有多少个儿童,放学回来,在河面上甩水片,看哪个蹦得高,跳得远,以致忘了回家。
河道是慈城的灵气与秀气,当河道填满垃圾,被水泥凝固成路面时,慈城也就萎缩了,于枯了。
而今传来镇政府将恢复“太湖路、太阳殿路古河道”的消息,以及市委、市政府“三至五年内基本恢复慈城古县城风貌”的要求,令人欣慰。我想几年以后,慈城当重现“粉墙黛瓦马头墙”、“小桥流水人家”的景象,今人胜前人,将可告慰海内外的慈城子弟了。
知识出处
《慈城:中国古县城标本》
出版者:宁波出版社
本书介绍了慈城的历史演变,地理环境,人文景观,重大事件,传统特色等多方面多角度反映了慈城的历史文化和独具的地域风貌。
阅读
相关人物
王伟臣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慈城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