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兵部尚书之后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千年望族慈城冯家》 图书
唯一号: 112520020220002382
颗粒名称: 我们是兵部尚书之后
分类号: K820.9
页数: 3
页码: 761-763
摘要: 本文冯兴坤是兵部尚书之后是2012年9月在庄市街道清河小区58号由冯兴坤口述。
关键词: 慈城镇 兵部 尚书

内容

我是长子,族名叫贤民,下有三个弟弟,依次是兴荣(贤国)、兴忠(贤刚)、兴强(贤强)。
  我父亲人称阿富,排行第三,四兄弟依次是贤卿、宏卿、富卿、裕卿。
  阿爷叫顺来,族名我记不清了。我们都出生在庄市汉塘市冯家,简称冯家村,到了我这辈约有40户冯姓人家。据我了解和记忆,现住本村的不多,只有19户,而在舟山的贤、友两辈的庄市汉塘市冯家有9户,在镇海城内的贤、友辈有7户,宁波显、贤辈有2户,在嘉善的显辈有1户,在北京的显辈有1户,在西安也有1户,上海有多少不详。据说太公辈分有三房,三房太公,也就是我的曾祖父没儿子,而二房太公有六个儿子,自己太公向堂太公要他的儿子过继,结果堂太公将第六个儿子过继给太公,过继十分顺利,说是顺顺利利叫来,顺来就成了阿爷的名。
  冯家村有本家谱,说是最小太太婆不识字,看孙子吵着要吃糖,便将家谱兑了糖。我们有冯家公堂,堂名为余庆堂,最后的一任族长叫冯之慎,原造在村中央。现村落拆毁了,而余庆堂还在,孤零零的三大间。每年由轮值的族人负责祭祀祖先,我们一般各家各自祭奉,而在清明前一天集中在公堂祭祖。印象中,有祀田收入费用,正月上灯日,公堂要挂祖宗像,集中祭拜,至20世纪50年代初,后来祖宗像烧了,而祠堂却保留下来。前几年,冯家人出资修缮了公堂,我让儿子请书法家重新书写了余庆堂堂名,因为冯家公堂似乎是我们唯一的见证。
  公堂原放有祖先的牌位,从始祖直到父辈,如今牌位没了,世系行次的十二字,上面四字我忘了,下面的八字是:
  德明文显贤友富忠
  我是庄市汉塘市冯氏的第十代孙。从太公到阿爷,再由阿爷到阿爸
  口口而传,我们是慈溪(慈城)冯氏之后,说慈城的太公是明朝末年的兵部尚书,后因抗清要被杀头。太公的儿子怕满门抄斩,就从慈城逃到这里(庄市),这里还有一些传下来的故事。
  汉塘市这一地方,南北方向一条河,中间有一座石桥,桥东首东南角有孔、盛二姓,桥西首有何、朱、许三姓。三百多年前的一年除夕日,汉塘市来了一个年轻人,坐在桥上至傍晚还没走,等大家吃过年夜饭,放鞭炮过年,这人还没离开,有人将村里来陌生人的事告诉了孔姓大户,孔家为员外家。原来年轻人逃难而来,因花尽了身上的银子,无处可去。孔员外看年轻人生相和善,谈吐不俗,暗想家里正好缺个管家,不妨试用一下,就请年轻人留宿孔家。结果是,孔员外不但请年轻人当了管家,还将独女许与年轻人,此人成了孔家的乘龙快婿。一天,女婿酒后失言,称父亲是抗清兵部尚书,说是兄弟仨人逃亡在外,结果失散,不知两个弟弟现在什么地方。岳父孔员外一听,又喜又惊,喜的是女婿竟是忠烈之后,而且是慈城冯家人;惊的是万一暴露身世,将是满门抄斩之罪。他便另请管家,以读书取仕为重之名,在石桥首西南角的空地上为女儿建造房子。这期间还有一个冯京变马凉的故事,说是隐姓埋名的冯京改名为马凉,不过这一传说不是阿爷说的,是村里其他人在说,不知说的是否是我的太太公。孔员外给的大房子造起来后,偏偏没生儿子,村里的盛家闻讯拜托孔员外做红娘,将老大姑娘许给太太公做二房,陪嫁也是几间房子。这样冯家开始在汉塘市落了根基,而二房冯盛氏未生育,后来朱家把女儿许给太太公做三房,娶过来没几年就生了三个儿子,此后称大房、二房、三房。等过了风声,世事太平,祖太公的子孙到慈城认祖,可在慈城各冯氏祠堂问来问去,都没冯京之名,当时的家谱已经让太太婆兑了糖,更没有了认祖的依据。想想也是,抗清复明是要灭九族的,冯氏族谱谁敢记冯京之名呢?
  但我们的族人还是每年到慈城去扫墓,按规定三年一次小奠,逢五逢十年为大奠。大奠要请四个和尚,四个吹行同行,雇三只船从汉塘市水路到慈城南门外凉亭里,再生火烧饭。我们乡下人都睡船上,或凉亭里,上海人住清道观里。天没亮起床吃饭后,要进南城门到西门,出西城门有一座护龙寺,从寺旁上山找到一处横碑墓,字是空壳字,此碑一半被草、叶、泥埋没,一半看不清。我们去扫墓的队伍开头有一对大灯笼,上书冯都堂字号,如果南城门还没有开门,见到冯都堂大灯笼,马上会开门。
  这样扫墓的情景我没有经历过。听阿爸讲以后,在13岁那年,我跟拉纤人,沿着纤道去慈城扫过一次墓,当时22岁的堂兄挑一担供品一起去的。之后又扫过三次墓,最后一次是我25岁那年。改革开放后,我虽年逾八旬,还按记忆的路线去扫墓,才知祖墓没有了,我问当地人护龙寺旁的老坟怎么没有了,一人说,是义冢地,这地方改种小竹了。虽说如此,但我们是慈城冯氏之后是不变的,近年从报上见到有冯骥才发起慈城冯氏研究之事,由族长(84岁)、族叔(62岁)、族侄(57岁)等托我再来找一次,以圆寻根归祖之夙愿。

知识出处

千年望族慈城冯家

《千年望族慈城冯家》

出版者:宁波出版社

本书是以慈城冯氏众子姓及家族文化为对象,以慈城及海内外的家族文化为参照说明,以历史文献及口述史为依据,结合政治学、历史学、社会学与民俗学,对慈城冯氏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综合研究。认为慈城冯氏以寻根、联宗等形式营造家族的精神家园,以凝聚众子姓之心是千年望族的内核,启蒙教化是慈城冯氏得以绵延千年不绝的家族秘诀。

阅读

相关人物

冯兴坤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慈城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