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家乡正好一个甲子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千年望族慈城冯家》 图书
唯一号: 112520020220002378
颗粒名称: 离开家乡正好一个甲子
分类号: K820.9
页数: 2
页码: 734-735
摘要: 本文离开家乡正好一个甲子是2013年3月在上海浦东锦绣锦安东路567由冯懿范口述。
关键词: 慈城镇 甲子 家乡

内容

1953年夏天,我离开慈城来到上海,屈指算来,离开家乡正好一个甲子。
  我出生于慈城,印象中家的门牌号是民主路38号,旧称“西街”的“三块桥板”,距玉皇阁200米,家门前好像有条小河,现已填埋。
  我先后在普迪、尚志小学读初小一、二年级,当时的尚志小学设在统宗祠内。后因藕田小学从小北门迁址到西经堂弄,而且藕田小学免费招收冯姓子弟,我便转学到藕田小学,于1952年毕业,同年考入慈湖中学。
  慈城冯家时称冯半城,到我祖父辈早已渐趋衰败,除了免费上祠堂学校,似乎风光不再。祖父冯永才[1](1895—1954)一生碌碌无为,几乎没有正当职业。父亲恭寿(1919—1985,字祖福)步祖父后尘,亦无所事事,染上赌博陋习。尽管如此,父亲却喜爱画画,与当时的普迪小学校长应星耀、画家凌近仁交往较多,互为挚友,而且父亲的中国画造诣颇深,尤其擅长画虎,不过他系自学成才,既没拜师,也无名家指点,因此未能成名,他的虎画曾于20世纪70年代在宁波七塔寺受香客激赏,多幅被日本香客购买带去东瀛。
  读初一时,由于家中变故,我不得不随家母来上海谋生。初到大上海,人生地不熟,我只得先进私营小五金厂当学徒,第二年续读初中,再上高中。1966年,上海工学院(现改为上海大学)机械系毕业后,毕生从事机械制造技术工作,曾任上海新久菱电梯配件制造有限公司总工程师一职。1988年,《引进呋喃树脂自硬砂造型工艺及其设备的消化吸收和应用》荣获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撰写的《冷硬树脂工艺中的砂铁比》、《脲醛呋喃树脂中糠醇含量的间接测定法》、《冷硬树脂砂无再生设备的旧砂回用工艺》等学术论文先后在1992年、1993年、1994年出版的《铸造》杂志上发表。其实这些都不足挂齿,而我说出来,也算是游子向故乡作一个汇报。
  一个甲子60年,我的儿子冯赟亦已到了不惑之年。他1995年毕业于上海财经大学,一直从事财务管理、金融投资方面的工作,现任上海市爱建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一个甲子60年,我亦成古稀老人,我的父辈大多离开了我们,长寿者也已互不联系,杳无音信。也许如此,我很少回慈城。2011年春,我曾从上海到慈城一日游,那已是稚子不识故乡人,我亦不认故乡路了。
  一个甲子60年,不时有故乡的情景所记所忆,其中同姓的小学同窗好友——有为,其弟叫有若,其妹叫有节,他(她)又是校友,只是有为全家于我离开慈城之前,迁居新加坡而失去联系。20多年,在《铸造》杂志的铸造专业权威人士的名单中,竟有“冯有为”之名,不知是同名同姓,还是同窗好友早已海归,虽说思念无限,却无从寻找,不知他在哪,他的弟妹可好?唉,我离开家乡一个甲子60年啦。

附注

[1]冯永才,住址:民主路38号、中华路19号,分别各有5间来屋;成分:自由职业(宁波档案馆,《慈城乡农业税土地产量分户清册》,1953年)

知识出处

千年望族慈城冯家

《千年望族慈城冯家》

出版者:宁波出版社

本书是以慈城冯氏众子姓及家族文化为对象,以慈城及海内外的家族文化为参照说明,以历史文献及口述史为依据,结合政治学、历史学、社会学与民俗学,对慈城冯氏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综合研究。认为慈城冯氏以寻根、联宗等形式营造家族的精神家园,以凝聚众子姓之心是千年望族的内核,启蒙教化是慈城冯氏得以绵延千年不绝的家族秘诀。

阅读

相关人物

冯懿范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慈城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