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的亲戚与长辈的告诫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千年望族慈城冯家》 图书
唯一号: 112520020220002376
颗粒名称: 我家的亲戚与长辈的告诫
分类号: K820.9
页数: 2
页码: 730-731
摘要: 本文冯冠伯家的亲戚与长辈的告诫是2011年8月在宁波市慈城察院巷5号由冯冠伯口述。
关键词: 慈城镇 亲戚 告诫

内容

我出生在慈城民权路米店弄。父亲福标早先在上海银楼工作,因日本人浸略中国而回到老家,后到慈溪县地籍整理处工作。地籍整理处相当于现在的土管部门,位于太湖路俭德坊2弄。解放后,父亲被视作伪职人员而失业,因有11个儿女,为维持一大家子的生计,父亲不得不卖掉米店弄祖传的房子。我家属于大宗祠,卖掉的房子只是偏屋,冯家大屋族人称正屋,是现在从水文队房子到北门村那一大片,清代时被“长毛”造反火烧变成火烧滩,这一火烧滩一度是冯家人种植果蔬的园地,后园区被征用植树,火烧滩地下掏出了不少铜钿呢。
  冯家大屋正门在三民路,据传我们的上代是做官的,三民路大门外还有一座牌坊,牌坊名记不起了,20世纪60年代被拆毁。儿时的春节,都要挂祖宗像,今年轮到谁家,谁家做祭祀,挂祖宗像,费用是祖上留下来的祠堂田田租。印象中我到布政房冯家吃过,是金刚井弄靠近太湖路口的冯家,操办人我叫大阿爸,其中有锦标、永标[1]等;五马桥头冯家也去吃过,那不是花园冯家,而是中华路与民主路交叉的西南面那些房子里,旧时那儿有条河,过进门的小桥,好像称韩家边冯家,其女儿叫冯纫兰,曾任普迪小学教师;还有小关圣殿冯家或称三河口冯家,他们家有钧标、铭标、铸标三兄弟,其父亲是大宗祠族长。[2]这些人家都是我家五服之内的亲戚,大人领我们到那些亲戚家去吃饭。大宗祠好像不在祠堂做祭祀,而是各家轮流做。相比较,锦标大伯家较为气派,有沙发、吊灯,门口还有两只石狮子。不过吃的菜肴各家差不多,老早称“十大碗”,八人一桌,不论人多人少,顶多是添羹不添菜。不过,每次出门前,大人总关照,吃要有吃相,不能慌气相馋唠。
  读完小学五年级,1952年我去上海学生意。临行前,母亲再三告诫道:要听主人家话,做事要勤力,手脚要干净,有时看到钞票,千万别贪小,否则手脚勿干净,做人不诚实被回头,做回汤豆腐干,回家连做看牛小顽都没人要;还有什么吃饭一粒油汆黄豆要过三口饭,第一口舔盐花,第二口咬半粒,第三口再吃半粒……这些告诫我一辈子都不会忘,现在看看我家这么多兄弟姐妹,虽然做人做事大都平平淡淡,但全家人大多比较安逸,很少为钱财计较。比如,“文革”时,我家被抄去《柳公权字帖》、《康熙字典》等书籍,后来说是落实政策可以归还。可去办理手续的那天,一办理工作人员要我出具证明,要明确谁抄的家、具体日期等。说实话,抄家时我在上海工作,只是父亲交代被抄的东西,而实在说不出是谁抄的家,要出具证明,一时让我找谁去呢?不就是几本书吗?不要啦。办理人一听说“不要啦”,立即给我一张“自愿放弃”的证书,我不知这张证书藏到哪儿了。事后,向阿哥谈及此事,阿哥也说这几本书也发不了什么大财。

附注

[1]据同族冯吟逊口述,冯永标在上海开懋(茂)昌五金号,搞批发生意 [2]参见冯实章口述的《祖辈、父辈和我辈》一文

知识出处

千年望族慈城冯家

《千年望族慈城冯家》

出版者:宁波出版社

本书是以慈城冯氏众子姓及家族文化为对象,以慈城及海内外的家族文化为参照说明,以历史文献及口述史为依据,结合政治学、历史学、社会学与民俗学,对慈城冯氏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综合研究。认为慈城冯氏以寻根、联宗等形式营造家族的精神家园,以凝聚众子姓之心是千年望族的内核,启蒙教化是慈城冯氏得以绵延千年不绝的家族秘诀。

阅读

相关人物

冯冠伯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慈城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