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祖父和父辈们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千年望族慈城冯家》 图书
唯一号: 112520020220002328
颗粒名称: 我的祖父和父辈们
分类号: K82
页数: 3
页码: 446-448
摘要: 本文冯琪的祖父和父辈们是2011年6月在宁波槐树路174号由冯琪口述关于离别与回归。
关键词: 慈城镇 祖父 父辈们

内容

我是慈城始平路后新屋中央大门的冯氏之后,出生于此,满月后随母亲到上海。
  阿爷宜铭公,字辛承,一生没离开过慈城,因为祖上有钱,就投资做生意,我记忆中至少有两家店(合资),一是慈城的益和酱油店,一是杭州四大家开设的方回春药店。说是做生意,其实是阿爷不善经商,酱油店做批发,做冬季这一个季节,药店由舅公钱先生打理,解放后并给胡庆余堂,祖父根本不用操心,现成拕钞票。
  阿爷抬(娶)了四个老婆,抬一个死一个,俗称拜堂师傅。原配姓氏,我记不清了,填房是钱氏,生了大伯养生,二伯莪生,阿爸是俞氏生的,小叔慈生是四册(小老婆生的),我不晓得她是啥地方人,阿爷死后逃走了。
  大伯毕业于杭州的浙江高等学堂法律系。毕业后做过法官,法律界人头熟,就开办了冯堪律师事务所,其实是挂牌的,自己不直接出庭,像阿爷一样。大伯是个小开,生活来源是年轻时靠祖产,老时靠儿女。大伯母是乍山严家的女儿,后来的填房姚氏,她与妯娌们不太来往,为啥?我弄勿清。大伯有五子四女。抗战前,庉(方言,意为住)慈城,抗战后,庉上海。庉慈城时(约1937年10月)曾当慈城镇长,当时的慈城一分两,好像叫孝西、孝东,可还没上任,我们开始逃难了。
  二伯毕业于东亚同文书院,毕业后分配到日本驻上海领事馆工作,那时抗战还没开始,他娶陈氏为妻,是陈布雷的妹夫,因为这一层关系,他的命运也说不清楚了。
  阿爸叫隽生,1905年出生,吃过66块肉后过世。阿姆洪氏,有意思的是外婆也是后新屋老大门冯家囡,嫁到洪塘洪家,她的女儿又嫁给父亲,因此父亲叫外婆不是丈姆娘,而是叫四姑婆。慈城冯家人的婚姻就是这样亲上加亲。父亲在棉纺厂当过工人,后从北四行(周作民)创办的通成公司当职员起步,提升为棉业部经理,时任上海棉业公会理事,解放初期任上海国棉联合采购处经理。我小辰光,我家在慈城西门外有一些田地,每年要回慈城来收租谷。而慈城办藕田学堂时,每年要捐一些钱,父辈觉得一收一付很麻烦。一次,藕田学堂又到上海募捐办学经费,索性将田地全部捐给了藕田学堂(大约1940年),具体事项是二伯同学姓张的三先生张罗。
  在上海,父亲还常去冯存仁的药店,我家没有那样的股份。存仁是前新屋冯家的堂名,那里有啥大事情,来叫一声阿爸就去,有时可能是做祭祀吃羹饭。
  在慈城,我们还与子孙弄的冯家有来往,那儿住的冯家人比我高一辈分,与阿爸同辈。
  叔叔慈生,留学日本,他的读书经费由大伯解决。回国后先在西北联大教书。后结婚回上海,在南京路的河南路口哈同大楼设诊所,其间还专做戒鸦片医生。戒鸦片用的土方是小叔自己搞来的,他在家里根据配方做药丸。药丸很灵光,连当时的李士群也来戒过鸦片。小叔的戒鸦片收入至少能维持家人生活。阿婶是宁波邬隘邬家的女儿。这门亲事是大阿嫂做的媒。大阿嫂就是大伯的大媳妇裘氏,是洪塘裘家的女儿,裘家与邬氏也是亲戚,大阿嫂给小叔子做了媒。我家原来没有在宁波的亲戚,小叔娶了邬氏,也算亲上加亲,多了宁波的亲戚。小叔生四个女儿,上海解放后,他成为上海第二医学院教授,80多岁才过世。
  阿爷名下的长辈有10多人,与我同辈的人更多。从我出生起这80多年来,大家聚在一起的时间,一是做祭祀,一是结婚或做阴寿之类的大事。阿爷过世后,家里的大事由阿爸与大阿哥主持。比如做祭祀,在上海一年要为8位祖宗大人做忌日与诞日羹饭,每人一年两趟,感觉是一年到头老是吃羹饭。最万关的是遇上祖先做阴寿。做阴寿要还拜,而每次还拜的总是我,亲朋好友来拜寿,来者拜几次,我就叩头几次,还要互拜,每次都叩得头昏脑涨。
  上面我说过,我是母亲满月后到上海的,最初我们住在上海杨树浦,阿爸就在家附近的厂里做工。我上的是杨树浦小学(即沪东公社),学生多为工人子弟,没读多少日子,大人发现我学会骂人了,就转学到虹口的其美小学读书,家也搬到施高脱路(今山阴路)的二伯家。二伯家在施高脱路上的兴业坊,时为浙江兴业银行建造的弄堂房子(据上海地名志,兴业坊建于1927年),鲁迅生前就住附近。后来我又转到慈溪的洪塘小学(今即宁波江北区洪塘中心小学)读五年级。
  1937年的“八一三”淞沪战役打响,大伯、二伯带着孩子们逃难到慈城。那一年秋季我到尚志小学读六年级,读了到九、十月份,我就跟着他们北上逃难到武汉,见日本人攻打武汉,我们近二十人又逃往香港。一路北上南下地逃难,一家人有难同当,大伯、二伯把我和妹妹(因母亲生病,父母没有与我们同行)照顾得也很好。

知识出处

千年望族慈城冯家

《千年望族慈城冯家》

出版者:宁波出版社

本书是以慈城冯氏众子姓及家族文化为对象,以慈城及海内外的家族文化为参照说明,以历史文献及口述史为依据,结合政治学、历史学、社会学与民俗学,对慈城冯氏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综合研究。认为慈城冯氏以寻根、联宗等形式营造家族的精神家园,以凝聚众子姓之心是千年望族的内核,启蒙教化是慈城冯氏得以绵延千年不绝的家族秘诀。

阅读

相关人物

冯琪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慈城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