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宗祠祭祖的一些记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千年望族慈城冯家》 图书
唯一号: 112520020220002315
颗粒名称: 惠宗祠祭祖的一些记忆
分类号: K820.9
页数: 2
页码: 402-403
摘要: 本文冯骥才故乡行是2013年9月在宁波市慈湖人家由冯玉英口述关于家族文化回忆。
关键词: 慈城镇 惠宗祠 祭祖

内容

我家祖屋在民主路那边的花园冯,是祖父辈时从那里搬出来的。
  祖父是两兄弟,长房昌栋一家搬到三块桥板,二房昌梧,也就是我的祖父家,搬到状元第,他们皆租居他人的房子。伯祖父有两个儿子,出门去上海成家立业,如今我家几乎没与他们的儿孙联系了。
  我6岁时,祖父去世。1943年那年,我出嫁到湖心村,对家族情况了解不多,印象也不深。只听长辈说,祖父曾在钱庄做过,后因族人出门多了,自己专门代办族人的轮值祭祀,顺便给出门族人回乡做些婚丧寿庆的事务。关于代办轮值祭祀,我有印象的是祭祀的地方在中城小学隔壁。每年清明、冬至做两祭,族里的男人都可去祭祖,然后能分到麻糍、吉饼、馒头、鹅肉、猪肉等食品。麻糍是自己做的,有算盘那么大,厚以竖起不倒为标准;吉饼有大碗口那么大,内嵌有馅,外面撒芝麻,盖了红印;祭祖分的馒头其实是油包,是用白糖、桂花、猪油做馅的馒头,吉饼与馒头到专门的店家定做;鹅肉、猪肉每祭一次规定宰杀只数,看祭祖子孙到的人数而平均分摊。冯维周是当时惠宗祠的族长,人们称其维周太公。
  祖父只有我父亲一个独子,叫长赓,先后在上海钱庄、丝厂工作,1937年因淞沪事变失业回到慈城。父母生育我们儿女仨,因父亲的失业,我家生活十分清苦,弟弟祖豫14岁就去慈城蒋万兴内货店做学徒,后到上海永鑫雨衣厂学生意,在上海成家立业。无论生活多艰苦,父母总是教育我们勤劳做事,清白做人。

知识出处

千年望族慈城冯家

《千年望族慈城冯家》

出版者:宁波出版社

本书是以慈城冯氏众子姓及家族文化为对象,以慈城及海内外的家族文化为参照说明,以历史文献及口述史为依据,结合政治学、历史学、社会学与民俗学,对慈城冯氏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综合研究。认为慈城冯氏以寻根、联宗等形式营造家族的精神家园,以凝聚众子姓之心是千年望族的内核,启蒙教化是慈城冯氏得以绵延千年不绝的家族秘诀。

阅读

相关人物

冯玉英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慈城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