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北区图书馆
江北区图书馆
机构用户
江北区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四、往事回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潮涌城北》
图书
唯一号:
112520020220002268
颗粒名称:
四、往事回忆
分类号:
G259.2
页数:
6
页码:
187-192
摘要:
本文记述的回忆,有甜蜜,也有痛苦,不过,任何人对吃奶生长的故乡,回忆起来,总是甜蜜的。尤以远离故乡,历尽颠沛流离的游子,更是不胜向往,无限怀念情况。
关键词:
宁波
往事
回忆
内容
(一)
回忆,有甜蜜,也有痛苦,不过,任何人对吃奶生长的故乡,回忆起来,总是甜蜜的。尤以远离故乡,历尽颠沛流离的游子,更是不胜向往,无限怀念!
这次,遇到一个机会,也未办任何手续,仅凭同乡会会员资格,径由台中进入台北同乡会工作,当我甫进同乡会大楼,首先听到,服务共事们,大家都是一口“阿啦”乡音,由于我戎马半生,大半均与山东湖北同事相交,此次,突然一个大转变,因之,又再次勾引起我对故乡甜蜜的回忆。
阿拉宁波人,好多是在上海谋生。我父亲是在上海十六铺洋行街做生意,每年,父亲总得返故乡几次,主要是探望祖母或祭祀祖坟,父亲返乡我是固定“跟班”。
返乡时间,总是在下午,我父亲准备了大包小包,戴上一顶礼帽。于是,我亦穿上长袍,说不定还得套上一件马褂,戴上一顶红顶瓜皮小帽——时髦——遂叫上一辆黄包车,走啦!
当车抵上海十六铺轮船码头,嚇!热闹!但只见,行李、箱子、担夫、客人..在喧喧嚷嚷的声音中,不断有叱喝的声音。人群中最瞩目的,要算扁担上绑着绳索的担夫,好如穿马灯似的,穿梭奔走,不过,人群有个目标,就是,大家都朝那艘轮船的船舱里拥挤。
那时轮船名称,好像叫:“宁绍”、“宁兴”、“江天”..坐轮船有很多等级,阿拉穷人家,只能坐统舱,或下大舱,至上房舱、大菜间,从未问津,情形不知。
我父亲紧牵着我手(深恐离失),走过轮船跳板,当进入统舱里面,只见黑黝一片,中间夹杂几盏汽灯,满舱都是横七竖八的木架上下床铺,木架很粗壮(待船开动,又搭临时床位,因之,来往通道狭窄)。
斯时,茶房前来招呼,于是找一处床位落座。
大约快到下午四点吧!突然有人嘡嘡地敲起大钟锣,上下巡回一周,以后我知道,这是船上规定,轮船快要开航的预报。于是,船上的送客,贩夫,闲杂人等纷纷上岸,接着,轮船开始解缆、起锚、离岸..那些粗胳膊的船员忙着关闭船舱,使劲地用铁棍旋转舱门旁的大镙丝,叮当作响,机房隆隆发声,就这样渐渐离别了上海。
从上海到宁波,据说是十二小时,下午四时上海开航,翌晨抵达宁波。
我父亲有个惯例,船一动,他就把预先购好的“庄源大绿豆烧”、或“五加皮”、以及“兰花豆”、“香干”、“牛肉干”..利用床沿就铺摆开来,酒略呷少许,鼻子直冒香气,我是偷看呷酒(父亲禁我喝),抢着吃菜。
待船出吴淞口,船上免费供应白饭一餐,小菜自理。讲起来“邪火气”,船上的饭,特别好吃,我总得啃上两碗,其时,船上的夜点叫卖声,亦同时出笼,有“线粉油豆腐年糕”,“肉骨头粥”,“猪油蛋炒饭”(在当时可能猪油很珍贵)。
约在晚上九、十点钟,轮船快到三峡水洋面,旅客们亦均已安睡,船上一片寂静渐渐地,巨浪一次紧着一次,冲击船壳,船身跟着摇晃,风声呼啸作响,由此情况演变,总有部分旅客,因晕船而呕吐,哎!恶!之声,此起彼落,奇怪的,在这同时,竟还有叫卖“油豆腐丝粉年糕”的声音,其奈,叫声低沉,似甚哀郁,妙哉!
于是,你听吧!浪声,风声,呕吐声!机房隆隆声,再配合船身摇晃,兼或夹杂些低沉的叫卖声。此情此景,令我既新奇!又刺激!更惧怕!
可能是凌晨一时许,轮船在镇海码头停靠少许时间,又继续行驶,待天色朦胧发亮,抵达宁波。其时轮船还未靠近码头,跳板尤未搭上之际,但只见一群担夫,蜂拥舱门口,拼命往船舱里冲刺,嘴里还不断叫嚷着,当他们冲进船舱后,抢着为旅客担运行李、箱子等上岸,藉以赚些利润。
登上江北岸,我呼吸到了故乡空气,顿然,感到一阵清醒舒畅,继之,又得搭乘黄包车。怪哉!宁波的黄包车,在其前侧扶手杆上,都装置一只小响铃(类似道士摇魂用的小铃)。至于宁波的街道,除江北岸铺设柏油路外,其余都是长条石板铺设而成,街道倒很整洁,黄包车一经奔驰,就叮铛摇铃作响,如逢车辆拥挤,你摇我摇,弄得满街都是叮叮铛铛,煞是闹猛。
车抵“李家后门”,又改乘我最喜爱的航船,因为,这些木造船只,由后梢老大摇着橹浆,行使起来,左一晃右一晃,好似坐“摇篮”。由于行使缓慢,其时,我正好慢慢欣赏,那些美丽的景色,渐渐地从我眼帘中倒退过去;青青的河岸,层层阶梯的河埠头,有以弯月形的桥梁,亦有长条平实的石板桥。船行一段时间,总可看到一座凉亭,亭旁的石板凳,偶然有一二行人,息脚期间,在寂静中,含有优雅气氛。我想,山水国画中的高超意境,大抵取材于此。但国画意境仅能撩人坠入遐思,如今,身历其境,其情趣昂然,拙笔无法形容万一。其时,我顿然警醒,噢!我已返抵风光绮丽,赛如天上人间的故乡——宁波。
二小时的船程,已抵吾村——庄市鹞鹰湾叶家。刚上岸,就看到亲爱的祖母慈祥的笑脸,再跨进家门,祖母即刻端出“三北麻酥糖”、“炒米粉”、“豆夹乾”、“印糕”等类食品。这些故乡特产,我祖母在获知我们要返乡之前,早已准备,供我这“宝贝孙儿”尽情享用。如梦似烟往事,不时萦环心头,而今快近卅年了,但不知何年何月,再能重返故乡!
叶蓬《从上海到宁波——忆述沪甬轮上及沿途形形色色》录自台北市宁波同乡会《宁波同乡》,第91期
(二)
宁波“江北岸”是位于鄞县县城的北岸,中间相隔着一条甬江。甬江是由南来的奉化江,和西来的余姚江于江北岸口汇合而成。因此由城中去江北岸,必须经过一条由木船架搭而成的浮桥——“新江桥”才能通行。
江北岸可以说是宁波的一个“新兴小区”,对外的主要交通,大都设置在那里。据悉那是五口通商之后,将这块原是荒芜的土地,逐渐发展成宁波对外贸易吞吐要港,以及对外交通的必经中枢。
江北岸主要的街道有三,一条是靠甬江边的外马路,那是宁波唯一的柏油路,宽阔而平坦。江边设有大小轮船码头,每日有大型轮船对开于上海与宁波之间,以及若干艘小型火轮定期开往象山、舟山和台州、温州等地,装载客货拥挤,生意极为兴隆。
外马路的左边建筑,大部是二层以上的洋楼,最高的为海关大厦,顶上设有钟楼。当年宁波著名的“大同旅社”、“功德林素菜馆”、“奇异香食品店”,以及“三北轮船公司”、“招商局”等等都开设在这条外马路旁,可谓鄞镇慈奉四县主要进出口枢纽和工商业云集的市场。
江北岸的中马路,是与外马路由西向东平行的一条街道,马路两旁均系一般性的百货公司和大小报关行,外侨设立的洋行,货物堆栈等等。宁波新闻事业的《时事公报》,亦设置在中马路口上。
里马路商店稀少,因均属普通的房舍,故多为住宅区,但在马路尽头处,衔接通往镇海、慈溪、余姚、绍兴、杭州等县市的主要公路,那里为鄞镇慈路通运长途汽车公司总站的所在。因此,慈北的名产沈狮桥藕丝糖、豆酥糖,水果杨梅、桃李,以及观海威各种海鲜,都靠这条公路交通运来宁波,然后装轮外销上海等地的市场。
靠里马路附近,还有一个主要的交通要道,那就是沪杭甬铁路的宁波火车站,惜因抗战初期,铁路破坏,车站迭遭日机轰炸,搞得面目全非。
江北岸除了上述的对外商业贸易和交通要道之外,近郊还设立不少小型工厂、学校和医院,如颇具声誉的宁波高级工业职业学校、兴始中学,设备完善的仁济医院,规模良好的正大火柴工厂,天主教堂的修道院等等,都集中在江北岸的北郊区域,占地颇广,为江北岸的文化地带。
当时宁波的一般青年,最时髦的去处,就是上基督教主办的青年会,会址就设立在江北岸的新江桥堍头,面向甬江,为一座二层洋楼,内设弹子房、桌球、溜冰、室内球场、阅览室、电影院、西餐馆等等育乐设施。在那个时期,这些运动和玩乐,似乎是洋派的新鲜玩意儿,因此年轻的朋友们,为了要赶上时代,莫不纷纷参加为会员,获得优待和玩乐的资格,曾经车水马龙,极一时之盛。
笔者于抗战初期(民国二十六七年间)曾在江北岸外马路一幢三层洋楼上住了二年,对江北岸留意颇多。江北岸最热闹之地与时,便是外马路的清晨,每日天刚晓白,从上海开到的大轮船,就呜呜鸣笛,一只只驶进甬江,缓缓地靠向各自的码头,于是旅客们提箱挈篮,纷纷从船上登岸。那时人声喧哗,叫卖迭起,各种车辆的铃声、喇叭音不绝于耳,黄包车一辆接着一辆载着客货离开码头,各上回家的归程,一片拥挤和高兴景象,真是令人向往。其次是下午五点左右(视潮水涨落而定),去上海的旅客,又纷纷来到,提着大包小包的行李和乡间土产上船,送行的一批批来一批批的走,真是热闹非常,大有看不完的归程笑颜,观不尽的离别愁容。因为宁波人大半赴上海经商,一年之中难得回家几趟,故有来时高兴、别时苦之感。
笔者认为江北岸最美好的时间是在夏日的夜晚,倚栏远眺北岸江东和城中的闪烁灯光,和那三条江心中(奉化江、余姚江和甬江)的点点渔火。近观岸边的绿叶梧桐,双双对对的侣影情伴,坐憩在树荫下石凳上的细细私语,或携手闲散,轻轻情歌,此种景色,真可与青岛或广州的临海长堤相互比美。
半夜行人渐稀,独自临江观景,海风徐拂,凉人心胸,静听海关楼顶,钟声叮当,乐曲齐鸣,颇有万念俱消,飘然欲仙之感。忆念当年的江北岸故乡情景,犹历历在目,能不令人依恋难忘。
戎行《宁波江北岸风情》
——录自台北市宁波同乡会《宁波同乡》,第58期
知识出处
《潮涌城北》
出版者:宁波出版社
本书记述的近代宁波外滩研究包括历史沿革、经济社会篇、公共事业篇、慈善公益篇、文化教育篇、人物篇、文献篇、附录等情况。
阅读
相关地名
宁波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