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人物篇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潮涌城北》 图书
唯一号: 112520020220002263
颗粒名称: 第六章 人物篇
分类号: K820.855
页数: 20
页码: 141-160
摘要: 本篇主要收录当年活跃在江北岸的中外人士代表以及早年求学于江北岸教会学校的各界人士代表,如创办《中外新报》的玛高温、著名传教士丁韪良、驻宁波英国领事馆翻译,后成为清政府海关总税务司的赫德、在江北岸创办浙江省第一所男子洋学堂的麦嘉缔、江北天主堂主教赵保禄、宁波青年会主要创办人陈谦夫、著名教育家林汉达、报人金臻庠、著名农学家虞振镛,宁波旅沪商人周宗良、方液仙、袁履登以及曾任中共浙江省委书记的张秋人等。需要说明的是,许多值得一述的人物如斐迪学校创办人阚斐迪以及著名法学家龚祥瑞等情况。
关键词: 人物 宁波 江北

内容

本篇主要收录当年活跃在江北岸的中外人士代表以及早年求学于江北岸教会学校的各界人士代表,如创办《中外新报》的玛高温、著名传教士丁韪良、驻宁波英国领事馆翻译,后成为清政府海关总税务司的赫德、在江北岸创办浙江省第一所男子洋学堂的麦嘉缔、江北天主堂主教赵保禄、宁波青年会主要创办人陈谦夫、著名教育家林汉达、报人金臻庠、著名农学家虞振镛,宁波旅沪商人周宗良、方液仙、袁履登以及曾任中共浙江省委书记的张秋人等。需要说明的是,许多值得一述的人物如斐迪学校创办人阚斐迪以及著名法学家龚祥瑞等,由于资料等原因,只得付之阙如。同时许多早年求学于江北岸而后大步走向外部世界的成功人士,如著名生物学家谈家桢(斐迪学校)、美国著名专栏作家董鼎山(浙东中学)、中科院院士孙儒泳(浙东中学)、著名红学家蔡义江(浙东中学)、曾任国家监察部副部长的冯梯云(浙东中学)、寄生虫病专家刘约翰(浙东中学)等,根据生不列传的原则,也不在本书收录之列。人物排列按先外后中并以其出生年代为序。
  玛高温(D.J.Macgowan,1814-1893)
  玛高温,1814年出生于美国纽约市,肄业于纽约州立大学医学院。1843年2月抵香港,11月到宁波行医布道,3个月后离开,至印度孟加拉结婚。1845年4月重返宁波,继续行医传教,1859年去日本,1862年返美,南北战争时任从军医师。1867年来上海悬壶应诊,曾任温州海关帮办兼医务官多年,死于上海。
  1843年(清道光二十三年)11月,受美国基督教浸礼会派遣,玛高温到达刚刚开放通商的宁波,在城区北门佑圣观设主诊所,行医传教。
  所办诊所,起初主要收治眼病患者,并在月湖书院内办班传医。1845年4月玛高温重返宁波后,重新建院,此后一再扩建,而且还从国外得到一批捐赠,有医疗器械、书籍、图片、解剖模型等。1847年,美浸礼会又派医士白保罗夫妇来宁波协助施医传教,并在北门江边建起男病室,设病床20张。1848年,医院共接受病人4617人次。玛高温在1846年-1848年的年度报告中说,他从中国人那里学到一种可以戒除烟瘾的中药疗法,应用后果真有效。他还试图让中国医生也学习西医、使用西药,但当地人信任外科手术者并不多(眼科除外)。实际上,当遇上霍乱、伤寒、麻疹等疾病流行时,教会医生也束手无策,只能给予诸如樟脑酒、芥子药膏和“补力药酒”之类的简单药方以作安慰。由于多方面原因,当时医院几度停办,在此期间玛高温就去巡回施诊。
  1859年玛高温赴日本后,白保罗主持该院。1880年,得当地士绅赞助,添置女病室,增床10张,并定名为大美浸会医院,同时还施诊于奉化江口、溪口和定海沈家门。1889年,白保罗因病逝世,由浸礼会传教医师兰雅谷(JamesS.Grant)医士任院长。1915年,新建病房与手术室,并改名为华美医院,寓中美合作之意。此后在中外人士的大力支持下,迅速发展成为近代宁波重要的医疗机构。
  玛高温在甬编辑过宁波最早出版的近代报刊《中外新报》(1854-1858),由美国长老会在江北岸开设的华花圣经书房印刷出版发行。《中外新报》是浙江省最早出版的一份近代报刊,也是鸦片战争后外国传教士在我国首批出版的中文报刊之一。该刊在宁波江北岸出版后,面向全国,在当时颇有影响。玛高温在甬期间,译有物理学书籍《博物通书》,1851年出版。《博物通书》是最早向中国介绍西方电磁学知识和电报知识的书籍之一。共40页,有插图45幅,主要部分为《电气通标》译本,另附中西日历。介绍了摩擦起电和物体的导电性;摩擦起电机、象限静电计、伏打电池以及它们的制作方法;静磁现象、电流的磁效应和电磁铁;电报机及通信电缆的利用。还编撰了《日食图说》和《航海金针》。上述3本书均由宁波华花圣经书房印行,现今日本长崎大学图书馆等藏有玛氏的著作抄本训点本。
  玛高温在上海居住时,曾与我国著名科学家华蘅芳合作,翻译印行《金石识别》(12卷)、《地学浅释》(38卷),率先介绍了近代矿物学、地质学和晶体学知识。他们合编的《金石中西名目表》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矿物学英汉词典。
  麦嘉缔(DivieBethuneMcCartee,1820-1900)
  麦嘉缔,字培端,1820年出生于美国费城,其父是美国纽约长老会牧师。麦嘉缔早年先后就读于哥伦比亚大学和宾夕法尼亚大学,获医学博士学位。1843年来华,次年2月抵香港,6月到甬,施医传教,是美国长老会派遣到宁波的第一人。当年25岁的麦嘉缔在英国驻宁波领事帮助下,租得江北岸英国领事馆附近小屋数间居住,利用行医机会传道,不久因病退寓舟山,养病期间他认真学习汉语。11月复返宁波,租得北门佑圣观厢房开设施医局传道送书,将新加坡翻印的圣经及劝世文分赠各处。同年底,他购得江北岸卢氏房屋和槐花树下(今槐树路)地基一方,后由美国长老会用于创办教堂、崇信义塾、惠爱医局、华花圣经书房、女子寄宿学校、礼拜堂、妇女学道馆和崇信书院等。1845年5月,他出任美国长老会宁波支会长老,至1859年。期间,麦嘉缔在宁波城区传道的同时,还到鄞县乡村及镇海、慈溪、奉化等地布道,参与创办或管理过长老会鄞县鲍家耷支会和高桥支会。1860年,他去山东烟台、济南传道,3年后返回甬城。曾任美国驻宁波的首任领事(代理)、邮政局主政、驻上海副领事等职。
  麦嘉缔于1845年在江北岸创办的崇信义塾,是浙江境内最早的男子洋学堂。该校课堂教学中英文并重,并参用宁波话授课。开设过圣经、“四书”、“五经”、作文、书法、算术、英语、天文、地理、唱歌等10门课程。崇信义塾1850年第一届8名毕业生中,有4名到宁波华花圣经书房印刷所工作。有不少毕业生如鲍哲才、鲍哲华、郁忠恩、谢元芳等后都担任牧师。崇信义塾于1868年迁杭州,改名育英义塾,即后来之江大学的前身。1846年麦嘉缔在江北岸建成小礼堂一所,名为美华礼拜堂,并开设了惠爱医局。
  麦嘉缔在甬25年,编写过《万国纲鉴》、《孝敬父母》、《论说谎》、《耶稣教要旨》、《悔改说略》、《三字经注解》、《三字经新增注解》、《敬上之道》、《安心解难良方》、《真理易知》、《灵魂篇》、《初学篇》、《赞美诗》等历史、道德、宗教方面的书籍30本,均由宁波华花圣经书房出版。从1850年到1853年,麦嘉缔还陆续编著并由华花圣经书房出版了《平安通书》4册,介绍天文、气象常识。对宁波、镇海一带渔民出海作业关系重大,故麦嘉缔每年均加以修订。
  1872年,麦嘉缔前往日本,担任东京帝国大学法律兼博物学教授,随行的中国籍义女金雅妹便在日本上学。金雅妹(1864-1934)是鄞县韩岭人,其父金定元是宁波长老会牧师,与麦嘉缔交情甚笃。在金雅妹刚满3岁时,她的父母因患传染病去世,麦嘉缔夫妇见她孤苦无依,即收为义女。1881年,金雅妹在日本中学毕业后,麦嘉缔又把她送到美国留学,学成归国后对我国医学事业的发展有着不少贡献。麦嘉谛曾一度充任清廷出使日本钦使的顾问、中国驻日本使馆参赞。1880年后,他在东京美国长老会工作,所写有关中国博物学的论文发表在亚洲文会的刊物上,其中用中文写的就有33篇。
  麦嘉缔传道时间长达56年,其中在中国宁波25年,山东3年,日本25年,美国檀香山3年。1900年7月17日去世。
  丁韪良(WilliamAlexanderParsonsMartin,1827-1916)
  丁韪良,字冠西,1827年出生于美国印第安纳州。1846年毕业于印第安纳州大学,后入新奥尔巴尼长老会神学院研究神学,1849年被按立为长老会牧师。1850年(清道光三十年)派来中国,在宁波传教。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任美国公使列维廉的翻译,并参与起草《中美天津条约》。1862年一度回国,不久又来华,在北京建立教会。1865年为同文馆教习,1869年至1894年为该馆总教习,并曾担任清政府国际法方面的顾问。1898年至1900年,任京师大学堂总教习。丁韪良任京师同文馆和京师大学堂总教习达32年之久,是对晚清洋务运动影响最大的美国传教士,也是清末在华外国人中首屈一指的“中国通”。1916年12月,死于北京。
  丁韪良于1850年6月26日抵甬后,全力以赴学习中文。他主动要求不跟别的传教士一起住在城里,以便于能跟当地中国人打成一片。时间不长,他就基本掌握了当地的方言,可以用宁波方言来布道,并且独创了一套宁波方言的拼音文学,反过来教当地人来用宁波方言翻译圣经。他很快又掌握了官话、文言文,并且花了九年的时间通读了所有重要的中文典籍。丁韪良不仅用文言而且用罗马字母拼音的宁波话编印了多种宗教宣传材料,是最早用拼音拼写宁波话的学者。在甬期间他主持翻译过《约翰福音》、《马太福音》和旧约中的大部分诗篇。著译有《喻道传》、《三要录》、《保罗垂训》、《公会政治》、《救世要论》、《地理书林》、《地球图》、《算法快懂》、《圣诗》、《福音道理邻近问答》等书,均由设在宁波江北岸的华花圣经书房出版发行。他于1854年编写出版的《天道溯源》,共97页,系据其在宁波传道时主持晚间布道的讲演稿汇集而成。曾被译成日文和朝鲜文,共印行过30余版,影响颇广,成为来华传教士学习的中文范本。在1907年广学会举办的一次投票评选活动中,《天道溯源》被选为最佳中文著作。丁韪良在宁波的十年,对其本人而言,是充满祝福与值得回忆的经历。在其自传体作品《花甲忆记》中,他详实地记录了在华生活的感受和他所观察到的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其中第四章的标题为“宁波的场景”,他称“宁波是一个我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尽管你缺点很多但我爱你始终不渝的城市”。
  丁韪良在中国生活了62个年头(1850-1916,中间有4年时间不在中国),多年从事翻译、教育的实际工作,曾创办北京崇实中学(即现在的北京第二十一中学),并长期担任中国著名教育机构——北京同文馆和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前身)的负责人,在中国近代教育的酝酿和形成过程中扮演了一个重要角色。丁韪良著述颇丰,曾第一次正式地、全面地将国际法著作介绍到中国,其《万国公法》中译本,曾请江北区庄桥籍的外交官张斯桂作书序。还著译有《格物入门》、《格物测算》、《西学考略》、《中国古世公法论略》、《陆地战役新选》、《北京之围》、《中国人对抗世界》、《中国人之觉醒》等书。
  赫德(RobertHart,1835-1911)
  鹭宾·赫德,1835年出生于英国北爱尔兰亚马郡,1853年,毕业于英国贝尔法斯特(Belfast)皇后大学。1854年,英外交部招收驻中国领事馆工作人员,该大学保送赫德免试入选,同年4月,时年19岁的赫德被英国外交部安排担任中国见习译学,随即启程来香港。10月到宁波,任领事馆编外翻译工作,负责英国商轮来甬领事签证事宜及送交浙海关的航运报告。期间,他悉心研究中国海关状况,开始学习官话和宁波话,努力学习中国文化,攻读“四书”、“五经”,逐渐成了一名“中国通”。
  工作之余,精力充沛的赫德在当时的宁波社交界颇为活跃。由于宁波领事馆人员少,这使赫德和清朝官员的接触机会比起其他口岸的领事官员来得多。他与宁波道台知县、提督交情甚笃,这对他日后在中国的官场活动提供了较好的锻炼。
  1855年6月初,赫德和署理副领事文极司脱拜访了宁绍台道,建议在宁波设立与上海海关类似的新海关,道台接受了这一建议。不久,赫德提升为临时助理,年薪270英镑,在领事请假和离职时,由其代理工作。同年8月,赫德以二等助理身份,实际负责英国驻宁波领事馆的全部工作。在宁波三年半期间,他获得了在华贸易的第一手资料;且由于邻近上海,得以密切地观察总税务司李泰国及其同事正在进行的以海关控制外贸的试验,从而为其以后的海关生涯准备了条件。①
  1858年3月,赫德被调往广州。次年6月,被聘为广州新关副税务司。1861年,李泰国回国休养,赫德和黄士莱一起署理总税务司职务。由于赫德懂汉语,有能力,很快就掌握了总税务司权力。
  1863年5月,李泰国回到中国,复任总税务司。赫德代理结束,总理衙门任命他为上海海关税务司,兼管长江各口及宁波关务,以此削弱和抵消李泰国的作用。同年李泰国被革职,当年11月16日,赫德正式任大清海关总税务司,连续任职时间达48年。期间,赫德曾多次回宁波视察。1872年,根据他的指令,浙海关重修了甬江入口处虎蹲山、楫里山两个灯塔。1877年,他亲自巡视浙海关管辖的鱼腥脑灯塔,认为位于桓山列岛西部“南大险樵”的该灯塔位置重要,但附近后岭礁危险异常,175烛光的定光灯不能确保航行安全,建议拨款改建。1908年4月13日,赫德离开总税务司署回国。1911年9月20日,逝世。
  由于长期以来海关收入是清政府财政收入的大宗,因之赫德的地位也举足轻重,其言行对清政府政策有着重要影响。赫德长期控制中国海关,海关系统成为其个人专断的独立王国。实事求是地说,他对中国海关的资本主义管理方式是有成效的,并且对于闭关自守的清政府走向开放也有其一定的推动作用。但他极力扶植腐朽的清朝统治,紧密地和清朝最高统治者结合起来,结果,维护了清朝的腐败统治,也维护了列强特别是英国在华利益。海关被作为英国对华关系的基石,这种关系可以说是英国对中国的半统治关系。由于这方面的急剧发展,而海关又趁列强争夺中国的权益日趋激烈的机会,扩大了它的权力。这样,中国被步步推向半殖民地的深渊。
  赵保禄(?-1926)
  赵保禄,法国天主教传教士。1879年(光绪五年)来甬,任职于江北岸天主堂。1884年接任主教。赵保禄在宁波任职时间达42年,举办了多种宗教和慈善事业,权势显赫,民间有“道台一颗印,不如赵保禄一封信”之谚。1892年,他奉罗马教廷功令,在药行街仁慈堂创办拯灵会(1916年新建会舍于江北岸草马路)。“其宗旨为培植教中有志修道女子,授以宗教道德及中等教育..以造就女子小学师资并养成办理慈善事业人才也。”②从1899年起,在其主持下,江北岸天主堂将其周围水面及岸线长期据为己有,并出租于人,收取租金,是为所谓的“白水权”。1901年,赵保禄获清廷所赐双龙二等宝星。1910年,浙江教区分为浙东、浙西教区,赵保禄为浙东教区代牧主教。同年,在赵保禄的主持下,天主教会所办的江北普济堂扩展为普济院,并成为近代外人在甬规模最大的慈善事业机构。1911年10月,天主教创办《宁波小报导》同年晋授二等嘉禾章。1913年,北京政府以赵保禄“救灾有功”特奖四等嘉禾章。1915年1月,赵保禄在江北岸草马路筹建小修院新院,舍,1917年1月落成,遂将原在定海白泉的小修院迁入甬城,定名为宁波增爵小修道院,以培养神甫,赵保禄任院长。1916年赵保禄创办保禄大修道院并任院长,培养天主教神职人员。1926年,赵保禄逝于法国巴黎,遗柩运葬宁波,置于江北岸天主堂。
  金雅妹(1864-1934)
  金雅妹,1864年出生于鄞县韩岭。其父金定元(译音)是宁波耶稣教长老会牧师,与1844年(清道光二十四年)来甬的美国北长老会传教医师麦嘉缔博士(Dr.D.B.McCartee,1820-1900)交情甚笃。金雅妹自幼生活在江北岸。3岁时其父母因患传染病去世,被麦嘉缔和夫人收为义女。麦氏在宁波等地传教施医历时28年,一度还出任过驻宁波领事。1872年,他离开宁波去日本担任东京帝国大学法律兼博物学教授,便携带年仅8岁的义女一同前去。金雅妹的少年时代是在日本东京度过的。虽身处异国他乡,但她学习十分勤勉,不久就较为熟练地掌握了日文和英文。中学毕业后,麦嘉缔送她去美国深造。
  金雅妹抵美国后,进入著名的纽约大医院附属女子医科大学,成为中国第一位留美女学生。她虚心好学,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1885年(清光绪十一年)5月,她以班上第一名的优异成绩毕业,成为最早毕业于美国大学的中国女留学生。毕业后金雅妹曾先后在纽约、佛罗里达和华盛顿的一些医院里工作。1887年纽约《医学杂志》刊出了她的学术报告《显微镜照相机能的研究》,引起同行专家的重视。她还在美国的一些医学杂志上发表过《论照相显微术对有机体组织的作用》等学术论文,提出自己在医学方面的独到见解和医疗化验技术上的新探索等,在当时的纽约医学界负有盛名。
  1888年(清光绪十四年)底,金雅妹学成归国,投身于医疗事业。她先后在厦门、广州、成都等地开设私人诊所,由于她医德高尚,医术精深,对病人态度和蔼可亲,故深受病家欢迎。她在祖国各地行医20年,为解除病人痛苦,救死扶伤做出不少贡献,成为一名深受人们欢迎和崇敬的女大夫,在我国医学界享有较高的声誉。1907年,她被聘为北洋妇科医院院长。次年又主持天津医科学校,致力于医学教育事业,担任该校校长达8年之久。
  金雅妹是一位具有卓越才能和秉性的女大夫。她知识渊博,兴趣广泛,积极参加当时的一些学术会议和社会活动。她经常利用业余时间亲自带一批人去北平市(今北京市)孤儿院进行试点。她还热情支持燕京大学社会部主办的清河实验中心的工作。1933年9月21日,金雅妹医生在北平扶轮社作过一次题为“中国两代妇女(老的和新的)”的演讲,这是她最后一次公开的讲话。
  1934年3月4日,金雅妹因患肺炎在北平医学院附属医院去世。曾与她一起工作过的美国著名医生、马克斯韦尔撰写了悼念文章,发表在《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上。文中称颂金雅妹是“技术精通的显微镜照相专家、国际医学界的一位著名专家、伟大而独特的女性”。
  周宗良(1875-1957)
  周宗良名亮,1875年(光绪元年)出生于鄞县一个牧师家庭,早年就读于斐迪书院。毕业后在宁波海关任职,数年后转入德商爱礼司洋行在宁波的经销商美益颜料号。其间与人合设通和布厂,还自设谦益顺号,经营颜料业。1905年到上海,任德商谦信洋行跑楼,1910年升任买办。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谦信老板轧罗门回国,将不动产委托周宗良保管,并将全部颜料折价赊归周氏,在此期间颜料价格猛涨,周因此暴发,成为颜料业巨擘。战后德商返沪复业,续任周氏为买办。1920年周与贝润生合设谦和颜料号,任副理(实际主持业务),包牌经销德商谦信洋行的“信狮”牌靛青,在中国各大城市设有分号16个,中小城市设分支机构近100处,代销处几百家,执当时颜料业之牛耳。1924年德国成立颜料托拉斯——大德颜料公司,把在上海的8家颜料洋行合并成孚德洋行,周任德孚总买办,除继续主持谦信染料销售业务外,还掌管德孚3个染料栈房,负责洋行的收付开支与关税结付,成为德商颜料在华总推销人。由于周控制庞大的销售网,不少洋行争聘其为买办,如他兼任谦信机器有限公司和拜尔药厂买办。1930年,周宗良独资设立周宗记商号,经营西药、汽油灯、颜料、洋杂货等,兼营房地产和其他。抗战期间,其资产已达1000万元。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德孚歇业清理,周与之脱离关系。周致富后广泛投资金融、工商各业,曾担任浙江地方实业银行、中国垦业银行、中国银行董事及中央银行理事,投资宁波恒孚钱庄、同益银公司及上海瑞昶、滋康、志裕、宝丰、恒隆、恒大、恒生等钱庄,还投资汉口即济水电公司、杭州电气公司、宗泰进出口行、镇东机器厂、信余汽灯厂、如生罐头食品厂、中兴轮船公司、康元制罐厂、公和纺织厂、振丰毛纺织厂等。1948年转到香港,继续从事颜料业。1957年,病故于香港。
  袁履登(1879-1954)
  袁履登,乳名大宝,原名安贤,后改名礼敦,字履登。1879年(光绪五年)7月出生于鄞县城区,父亲袁燮元时任牙厘总局庶务。由于收入微薄,家中人口众多,故生活相当拮据。大宝聪明好学,记性尤强。他9岁入塾读书,成绩相当优良。据其本人后来回忆:当时他“对《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神童诗》、《幼学琼林》、“四书”、“五经”等书,均能背诵,只以当时一般教法,不重解释,故不能透彻明了耳”③。12岁时因贫辍学。但幸运的是,由于其母经人介绍进入基督教的偕我公会英籍传教士海和德家中做保姆,大宝兄弟得以进入英国基督教会开明讲堂附设的华英斐迪蒙学堂免费读书。两年后,升入华英斐迪书院。期间,他洗礼入教,成为一名基督教徒。1893年底,获得英国伦敦礼敦路主日学校的奖学金(每年英金6镑,每镑约值华币10元)。为感谢英国教会,他改名礼敦,并取字“履登”。
  1897年初,经宁波基督教圣公会推荐,19岁的袁履登赴上海进入圣约翰书院就学。期间,他学业大进,英语更是应付自如。7年后,学成回甬的袁履登担任宁波斐迪学校副校长。他仿效圣约翰书院,强化英语教学。为此他亲自担任英语教师,并自编初级英语教材。不久,他又兼任益智中学和省立第四中学的英文教员,并推广斐迪学校的教学方法。
  1905年,袁履登兼任开明讲堂牧师。期间,他与陈谦夫、徐友亟等联名上书宁波地方当局,要求收回江北岸警察权,随后代表中方与外人交涉,并最终收回江北岸警察权。1911年11月,宁波光复后,他应邀担任军政府外交和交通部副部长,次年因军政府改组而离职。
  1913年春,袁履登赴上海发展。初在同乡好友谢天锡所设裕昌煤号谋职,不久赴汉口,受聘为川汉铁路督办公署译员,此后赴上海任商务印书馆襄理,期间曾协助友人经营鄱乐煤矿、裕川煤号、顺昌轮船公司。1917年,两度赴日本考察工商业状况,回国后任德商科发药房买办,不久又任美商茂生洋行买办,跻身买办富商行列,组织“申商俱乐部”,任会长。1920年,与黄楚九等合办夜市证券交易所、大昌烟公司、
  共发公司。
  自1920年始至抗战期间,他长期任上海宁绍轮船公司总经理,并曾任大昌烟公司汉埠总经理,上海航业公会执行委员、常务委员,宁绍轮船公司保险部总经理。20世纪20年代,还先后任上海商民协会指导员,上海马路商界总联合会会长,上海国民银行、中兴地产公司等董事,以及上海总商会副会长、上海公共租界华人纳税会副理事长、工部局华董、上海青年会干事兼副会长、宁波旅沪同乡会理事等职,一时成为上海“闻人”。20世纪30年代,兼任美国烟叶公司华总经理。抗战初期,任上海难民救济会秘书长,募款赈济难民。1940年,在日伪胁迫下落水投敌,先后出任伪上海市商会主委、米粮统制委员会主任委员、工部局副总董事、保甲筹备委员会会长、上海特别市商会理事长等。抗日战争胜利后,因汉奸罪被捕,被上海高等法院判处无期徒刑,后改判有期徒刑7年。1948年,获赦后去香港。1951年,病重回沪。1953年,被上海市人民法院判处10年有期徒刑,免予执行。1954年夏,在上海病逝。
  陈谦夫(1880-1945)
  陈谦夫,名夏常,以字行,1880年(光绪六年)出生于慈溪丈亭下陈村(今属余姚)。家中薄有资财,幼时入馆接受私塾教育,16岁时应童子试。17岁习商,次年又弃商就学,在宁波师从美国人费佩德博士补习英语,后进入江北岸教会学校——崇敬学堂、崇信书院读书,并于19岁接受“洗礼”加入基督教,21岁时毕业,次年赴上海布茂林深造英文。期间又习古文、诗词,时常求教于同乡冯君木、魏友枋等,学业大进。
  陈谦夫热心公益,具有强烈的社会情怀,其学生方子长誉之为“近世一位为社会服务,为桑梓造福的热心人士”④。确为中肯之言。早在清末光绪年间,时仅20余岁的陈谦夫即与袁履登、徐友亟联名上书当局,要求收回江北岸外人居留地的警察权。期间尤值得称述的是他积极推动家乡的地方自治运动。1906年,陈谦夫为“谋自治发展,为他日立宪张本”,会集当地父老及有志之士在三七市药皇庙成立慈溪西乡公益社,并呈请浙抚及府县立案。“以鼓励合群思想结团体为标识”,积极开展各项活动,成绩斐然。成立之初即为蜀山农民陈国海申雪被衙役诬陷匿赃纵匪之冤。“其他如聘请演讲员,分赴各地演讲,以开通风气,遍设学校以培植后进;严禁赌博花会,以整风俗;..劝募浙路股份得巨款,以保国权。次第进行,不遗余力。然成效之卓著者,则端为树自治之基础也。办理三载,秩序井然,成绩斐然,合邑崇仰,称模范乡焉。及宣统三年金川乡自治会成立,因主持自治会诸人士,皆公益社之人选,自行将社解散。”1914年,袁世凯废地方自治,由自治委员接收自治会所办各项公益事业,自治会中无形于解散。但陈谦夫等人认为如此“难期尽善,有恢复公益团体协助之需要”,乃集合本乡公正人士,“组织金川公会”,“专以增进本乡公益,协助自治进行为宗旨”。公会成立以来,“对于卫生事业,就原有金川医院,逐渐推广。受诊人数日见加多。对于交通事业,则随时提倡修筑道路,计数年间本乡各村道路经公会提议修筑者不下四十余里。对于教育事业,以训练师资为要务,乃利用暑期,办理暑期教育研究会”⑤。其他如保管秋谷,治安防卫,保护民众,防止官兵勒索及测绘本乡地图等公益事项,不一而足。
  1911年,辛亥革命运动兴起,陈谦夫积极参加反清活动。宁波光复后,担任宁波军政府交通部副部长,掌管通讯联络兼管电灯公司。1926年北伐军占领武汉后,他担任江海关监督总署总务科长,兼财政部税务总署秘书。
  陈谦夫认为:“个人欲求自己之快乐,惟有设法增进一群之幸福,..因个人与社会,如鱼之于水,水清则鱼生,游泳自得矣。”⑥正是抱着这个信念,他一生致力于家乡教育卫生和慈善公益事业。他先后创办或参与创办慈溪保黎医院、宁波效实中学、宁波基督教青年会、慈溪中学等,大力支持云华堂,为近代宁波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至今家乡人民还受惠于他的诸项善举。
  受时代风潮与西方文化的影响,陈谦夫对教育的重要性有着高度的认识。他在《教育功罪论》中指出:“国之本在民,民之本在教育。教育者国之兴衰强弱所由制焉。”为此他义无反顾地投身教育事业,并为此竭尽心力而乐此不疲。1911年冬,他与同乡何吟苡、何璇卿、叶叔眉、钱吟苇等讨论组织学会,开设学校,并提出“合一郡之力,集一郡之才”的办学方针。次年2月,效实学会正式成立(“效实”二字出自严复所译《天演论》三“物就天择,效实储能”),所设学校即以会名名之,并公推李霞城为会长,陈季屏为教育部长兼校长,陈谦夫为干事,筹备开学事宜。3月7日,效实中学正式开学。为补办学经费之不足,1914年,他商得慈西金川公会同意,捐助浙路公债票11000元,取其到期本息,为之挹注。1914-1925年间,他三度担任效实校长。在其努力下,先后集资建造了“铭三舍”、“集义舍”、“益三舍”、“集思舍”等一批学校教学与生活用房及设施,从而为效实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33年,他发起筹设慈溪县立初级中学,并担任首任校长。在秦润卿、杨省斋等慈溪籍著名人士大力支持下,学校于1934年8月开办并初具规模,至1941年4月被迫解散。该校尽管只存在六年零八个月,但在慈溪教育事业发展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期间,“先生乃仆仆沪甬间,募资兴建校舍,..不二年,懿安楼、怀德堂,已峨然矗立于北郊,与阚峰、慈湖相辉映。当图书馆、纪念厅正筹划创设中,而中日战争起,敌机横空,摧残文化,二十八年(1939年)六月朔,先生苦心之经营,竟毁于日人巨弹中”⑦。此外,陈谦夫还于1910年接办其父创办的丈亭龙东小学,1928年集资创办丈亭小学,1937年创办念慈小学,为家乡教育事业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对于后来造福乡人不浅的慈溪保黎医院,陈谦夫也是居功至伟,并与之相始终,真可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1910年,他会同慈城钱吟莆、钱吟苇兄弟发起创办保黎医院。1914年他被推为理事长,1937年担任董事长。1940年后,因院长宓石安辞职而自兼院务。次年宁波沦陷,医院陷入困境,为维持医院的运转,他奔波沪甬之间,与恶劣的环境周旋而煞费苦心。当时在经济上予医院很大支持的秦润卿曾撰文言及:“保黎医院之有今日,于赖陈谦夫与钱氏兄弟倡导于先,而冯芝汀等经济赞助,致力亦伟。惜冯钱诸君相继早逝,此后二十年中,全赖君独力主持,视院事一如家事。”⑧
  由于陈谦夫热心公益,闻名遐迩,慈溪及甬上许多慈善机构和团体都争相聘他为董事或名誉职位。对此,陈谦夫均力任艰巨,从不推托。特别是1937年起担任慈溪云华堂堂长,为这一慈溪最大的慈善机构的维持作出了重大贡献。
  发起创办宁波基督教青年会是陈谦夫对地方社会的另一重要贡献。1917年,他与余德华、严齐富等联络当地官绅和中西人士数十人发起筹备宁波青年会并被推举为筹委会主任。次年宁波青年会正式成立,并推选陈谦夫为首任会长。宁波青年会成立后,在陈谦夫的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发展相当迅速。特别是1922年6月成立青年会服务团以来,“向社会作种种之活动”,深入到宁波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在二三十年代的宁波具有很大的影响力,俨然成为当时宁波社会事业的一个中心。1933年,宁波青年会成立十五周年时,各界人士纷纷认为其“对宁波社会之贡献、公益之建树”⑨而予以高度评价。宁波青年会的活动,对当时宁波社会的变革与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1945年8月,积劳成疾的陈谦夫与世长辞,噩耗传出,社会各界同声追悼,为家乡失去这样一位杰出的教育家、慈善家和社会活动家而深感悲痛与惋惜。钱罕有诗称颂他“平生怀直道,大化扬仁风”。魏友枋说他:“志趣远大,计划精深,教育之先进,兼慈善家之令名,是城乡邦之典型。”
  吴莲艇(1880-1940)
  吴莲艇,名欣璜,字莲艇,以字行,1880年(光绪六年)出生于鄞县栎社路头街(今属鄞州区石碶街道)。早年就读于宁波崇信书院,与陈谦夫是同窗好友。1900年进嘉兴福音医院,从美籍医师文渊学医,坚持不懈,七年如一日。1907年卒业,获医学学士学位,留院任文渊助理。
  1908年至1909年,慈溪县连遭疫疠之灾,死亡人数甚多。邑中人士群谋设医院于城治,并于1909年11月发起筹设保黎医会,寓“保我黎民”意。当年,应保黎医会理事长陈谦夫之邀,吴莲艇至慈溪县城(今慈城镇)筹办保黎医院。经多方努力,于1910年3月15日建成开诊。吴任院长13年,他不辞劳苦,集医师、药剂师、护士于一身,内科、外科、妇产科、眼科皆通,尤长妇产科。他医德高尚,医术精湛,率先推行新法接生。1910年,他一人诊治病号逾一万一千人次,而疑难险症应手而治者,颇不乏人。“会有病鼓者经吴君治愈,重见光明;旋有产妇难产垂危,亦经吴君施行手术,得庆更生。于是远近哄传,对于新法治疗,信仰日增,求治日众。”通过他的辛勤劳动,保黎医院声誉大振,使不少人士乐意相助,纷起为援。1912年该院斥资八千余银元新建院舍楼房8幢,后又建成手术室等房屋。1916年起,该院开始进行卵巢囊肿、乳腺癌、白内障切除等手术。1918年购置省内首台美国产X光透视机,亦是我国国人自办医院里的第一台X光镜,并亲自操作,对中国放射科学事业的创立和发展起过开拓作用。
  1923年春,吴莲艇离开保黎医院,购入下白沙体生医院,增建院舍,添置设备,更名天生医院。在该院已有X线深浅治疗机后,他还指导顺记铁厂试制成功X线立体照相自动拍片机。后来,又陆续添置长短波透热电疗机、紫外线灯、热光灯等当时最新理疗设备,堪称独步一时。吴莲艇任院长17年,享有盛名。据不完全统计,这17年中天生医院诊治病号逾30万人次,当时浙东城乡人民治病就医往往说:“西医要看吴莲艇。”
  吴莲艇还先后受聘兼任镇海庄市同义医院院长、鄞县公立医院和华美医院董事。期间应宁波旅沪同乡会之邀,每周赴上海南洋药房坐堂门诊。1937年“八一三”淞沪战争爆发,英勇抗日的负伤将士源源转运宁波,即由天生医院和普仁医院联合组成第四临时后方医院。吴莲艇担任院长一职,亲率全体医务人员进行急救抢治工作。他不顾敌机狂轰滥炸,坚守岗位,夜以继日,直到把伤员安全遣送完毕。平时他急公好义,十分热心社会公益事业,1917年曾创办幼儿园1所,还历任宁波甬江女中、浙东中学和斐德小学董事,鄞县医师公会理事、理事长,鄞县长老会长老,宁波基督教青年会会长,鄞县高桥恤孤院董事等职。1940年,病逝于上海。
  虞振镛
  (1890-1962)
  虞振镛,1890出生于镇海淹浦乡浦东村(今属慈溪)。1902年(光绪二十八年)入鸣鹤乡教会所办的小学读书,次年转宁波崇信书院。1904年入上海中西书院,1907年进上海圣约翰大学,1911年(宣统三年)考入北京清华学校,同年选送赴美国留学,先后获意大利诺大学农艺学学士、美国康奈尔大学理学硕士学位。1915年回国,任教清华学校,兼农场主任。1920年再赴美进修,次年返国,后历任清华大学教授、农学系主任兼农场场长,北京农业大学教授兼农场主任,北平农业大学农学院代院长,北京大学农学院农艺系主任,实业部渔牧司司长兼种畜场场长。抗日战争期间,任贵州省建设厅技正兼农业改正所所长、兽疫防治委员会干事、陆军兽医学院特聘教授等职,并自制牛瘟疫苗,遏制当地流行牛瘟。抗战胜利后,任实业部渔牧司司长,致力全国兽疫防治系统、血清制造系统的建立。1948年辞职改任上海畜产公司经理兼江苏南通农学院上海分院教授。新中国成立后,历任浙江大学农学院教授兼畜牧兽医系主任、南京农学院畜牧兽医系教授。1962年逝世。
  方液仙(1893-1940)
  方液仙,乳名阿揆,字传沆,为名闻沪甬的家族财团——镇海骆驼桥桕墅方家后人,1893年生于上海。早年在位于江北岸泗洲塘的斐迪学堂就读,毕业后到上海中西书院学习。期间,受实业救国思想影响,他拜上海江南制造局德国技师窦伯烈为师,在住处设立实验室,钻研化学。1912年,创办中国化学工业社(简称中化社),研制出“三星”牌牙粉和雪花膏、生发油、花露水及香粉等化妆品。生产初期,产品销路不广,连年亏损,但并无馁意。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国货运动席卷全国,中化社也获转机。
  方液仙在其叔父方季杨的支持下,购地建厂,广置机器,发展生产。1923年研制生产出我国最早的“三星”牌牙膏,新建专制调味粉及酱油精的二分厂,并赴日本觅得生产味精技术,研究制成“观音粉”、“味生”两个品种,与同学吴蕴初合作生产的“佛手”牌味精将日本“味之素”挤出中国市场。1928年建三分厂,专产“三星”蚊香,并在沪、浙广种蚊香主要原料除虫菊。经多年苦心经营,“三星”蚊香终于取代了市场上日本“野猪”牌蚊香。
  1935年,中国化学工业社增资100万。由于讲究信誉,重视质量,着力培养人才,企业发展相当迅速。到20世纪30年代末,已发展成为拥有“三星”牌蚊香、牙膏,“箭刀”牌肥皂等名牌产品和晶明玻璃厂、中国制管厂、肇新化工厂等配套企业的国内规模最大的日用化学品工业综合企业。
  方液仙一生致力于中化社的创办和发展。他呕心沥血,艰苦创业,筚路蓝缕,历尽艰辛,为民族日用化学工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而被誉为“中国日用化学工业之父”。他还积极支持和参加当时的国货运动,先后创办九厂国货临时联合商场、中国国货公司、中国国货联营公司。他扶持民族工业,抵制洋货,支持国货,被社会各界誉为“国货大王”。在上海“一·二八”、“八一三”抗战中,他筹设伤兵医院,救治负伤将士。抗战时期,支持中共上海党组织领导的联谊团体——益友社,任名誉理事。1940年南京汪伪政府成立后,傅筱庵利用同乡关系向方液仙游说,要他与汪伪政府合作,并以伪实业部长相许,被方液仙严词拒绝。日伪见引诱不成,转而施加压力,但方液仙不为所动,表现了崇高的民族气节。1940年7月25日,方液仙在驱车外出时,被汪伪特务机关绑架杀害,年仅47岁。
  金臻庠(1896-1966)
  金臻庠,号恨顽,笔名金雁桥。1896年出生于镇海县城。早年就读于宁波斐迪中学,因鼓动罢课、反抗西籍校长凌辱学生而被开除,后执教宁波北隅、崇迪小学。1918年创建钟灵小学。五四运动时组织救国十人团,任救国十人团联合会会长,联合学生联合会查毁洋货,打击奸商。1920年邀集同道创办《时事公报》,任经理。1922年5月,因刊载短评《兵化为匪之可危》,遭拘押25天,由是声誉益著。1937年“八一三”淞沪抗战起,在上海特设短波电讯室,迅速报道前线战讯,改副刊为《挺进》,宣传抗日,日销5万份,创一时之盛。1941年4月宁波沦陷,《时事公报》停刊,报馆被伪鄞县乡镇联合会占用,他即于沪浙各报发表声明,拒绝同流合污。抗日战争胜利后,多方筹划使《时事公报》于1946年2月复刊,历任经理、社长、发行人,至1948年10月,被浙江省保安处查封。期间曾任江北镇镇长、鄞县参议会参议员、宁波商会理事等职。新中国成立前夕,致力于保护市政设施。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宁波市工商联筹委会主任、第二届政协宁波市委员会委员副主席等职,加入中国民主建国会。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分子。1966年,在宁波病逝。1979年,恢复名誉。
  林汉达(1900-1927)
  林汉达,笔名林迭肯、林涛。1900年出生于镇海龙场乡林家村(今属慈溪)。早年就读于宁波崇信小学。1924年毕业于之江大学后,执教宁波四明中学。1928年入上海世界书局,历任英文编辑、编辑部主任。1937年留学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研究院。两年后获博士学位回国,历任华东大学教授兼教育系主任、教务长、教育学院院长等职。1941年,学校内迁,留上海从事拉丁文字研究,编写中国历史通俗故事。1945年底,与马叙伦等发起成立中国民主促进会。次年遭国民党政府密令通缉,转移至东北解放区,历任关东文协理理事长、大连新文字协会主任、辽宁省教育厅厅长、辽北学院副院长等职。1949年9月,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后历任燕京大学教授、教务长,教育部社会教育司司长,中央扫盲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副部长,《中国语文》杂志总编辑,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委员,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副主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二、三届代表等。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分子,1972年逝于北京。1979年纠错,恢复名誉。毕生致力中国文字改革和文化教育,著有《向传统教育挑战》、《西洋教育史讲话》、《中国拼音文学的路》、《汉语拼音自修课本》、《中国拼音文字的整理》、《东周列国故事新编》、《上下五千年》等。

附注

注: ①张玉生编著:《大清浙江实寄封片》,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29页。 ②民国《鄞县通志·政教志》,宁波出版社,2006年版影印本,第1368页。 ③袁履登:《回忆录》(上),《文友》半月刊,第1卷第2号。 ④方子长:《陈谦夫和宁波的教育卫生事业》,《宁波文史资料》,第5辑。 ⑤董季劭:《陈谦夫先生创办慈西公益社及金川公会纪略》,载《陈谦夫先生纪念册》,1947年印行。⑥《陈谦夫先生纪念册·日记》,载《陈谦夫先生纪念册》。 ⑦细雨:《陈谦夫先生的抗日心迹》,《古镇慈城》,第19期。 ⑧秦润卿:《纪陈君谦夫创办保黎医院之功绩》,载《陈谦夫先生纪念册》。⑨《宁波青年会十五周年纪念刊》,《时事公报》,1933年印行。 ⑩桂信义:《甬江名医吴莲艇》,《宁波文史资料》,第4辑。

知识出处

潮涌城北

《潮涌城北》

出版者:宁波出版社

本书记述的近代宁波外滩研究包括历史沿革、经济社会篇、公共事业篇、慈善公益篇、文化教育篇、人物篇、文献篇、附录等情况。

阅读

相关人物

玛高温
相关人物
麦嘉缔
相关人物
丁韪良
相关人物
赫德
相关人物
赵保禄
相关人物
金雅妹
相关人物
周宗良
相关人物
袁履登
相关人物
陈谦夫
相关人物
吴莲艇
相关人物
虞振镛
相关人物
方液仙
相关人物
金臻庠
相关人物
林汉达
相关人物
玛高温(D.J.Ma...
相关人物
麦嘉缔(DivieB...
相关人物
丁韪良(Willia...
相关人物
赫德(RobertH...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宁波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