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文教街道社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波市江北区志下册》 图书
唯一号: 112520020220001136
颗粒名称: 第三章 文教街道社区
分类号: D669.3
页数: 5
页码: 1749-1753
摘要: 本章记述了宁波市江北区文教街道社区组织、教育、文化、服务、环境、综合治理、特色的情况。
关键词: 文教街道 社区 江北区

内容

第一节 社区概况
  1987年9月,以湾头乡永红村地域为主体组建文教街道,并将原属槐树街道管辖的浮石居委会、大闸居委会和原属海曙区孝闻街道的北郊居委会第5、第6、第7小组居民,划归文教街道管辖。1988年11月,始正式成立文教街道办事处,下辖浮石、大闸、碶桥、范江岸、育才5个居委会(其中,碶桥、范江岸、育才3个居委会于1988年1月新建)。其时,永红村的农地覆盖了辖区的大部分,后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这里先后被征地,开发居民住宅楼、别墅建筑群,一大批拆迁户、商品房住户迁入。1993年7月,文教街道新建翠东、翠西、翠中3个居委会;1994年1月建立翠柏、翠竹、翠树3个居委会;1996年4月建立姚中居委会;1997年11月建立王家边、繁景居委会;1998年建立双东、育苑居委会;1999年11月建立江花居委会。其间,因区划变更,浮石、王家边两个居委会被划归中马街道管辖。
  2001年6—7月,根据2000年1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民政部关于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撤销文教街道自1987年9月以来调整和建立的所辖15个居民委员会,建立双东坊、大闸、翠东、育才、范江岸、繁景6个社区。2005年8月,又新建北岸琴森社区。现文教街道下辖7个社区。
  社区组织 社区组建后,按规定定期进行改选,2004年、2007年两次直选社区居委会班子。同时,以加强社区党建工作为抓手,积极发挥党组织在社区建设中的核心作用,建立、健全各社区的党组织网络。建立党委的社区有:双东坊、育才社区;建立党总支的社区有:大闸、范江岸社区;建立党支部的社区有:繁景、翠东、北岸琴森社区。2003年9月,文教街道首家社区党委——双东坊社区党委成立。2007年7月,育才社区建立党委。
  社区教育 20世纪80年代末街道建立前后,境内大批农田被征建校,先后办起各级各类学校18所,形成文教区,是宁波市院校密集地区之一,街道由此得名。境内现有学校18所:浙江省广播电视工商学院、宁波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宁波教育学院(校本部)、宁波教育学院(育才校区)、宁波甬江职业高级中学分校、宁波粮食职工中等专业学校、上海影视学校、宁波供销学校、宁波工程学院成教学院、宁波财政税务学校、中国人民银行宁波市干部培训学校、宁波四中、宁波外国语学校、江北区实验中学、宁波惠贞书院、江北区育才小学、江北区江花小学;幼儿园7所:宁波市祥星幼儿园、东方幼儿园、繁景幼儿园、博聪幼儿园、吉波幼儿园、大闸幼儿园、娃哈哈幼儿园。
  群众性教育方面,党员教育是文教街道的一大亮点。一是开展专题学习,坚持每月学习例会制度,开展“学党章、争先进”活动;二是进行荣辱观教育,以“凡星点点映文教”为主题,征集社区中党员群众生活、工作中的闪光点,制作成活动模板,在街道和各社区展出;三是推出分片学习法,采取相邻两社区党员为一片的分片法,由专家、教授进行专题辅导;四是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如“创五好党支部,建和谐社区”活动、党员“政治生日”活动、“党在我心中”文艺晚会等;五是加强阵地建设,以基层党校为阵地,借助覆盖全社区的远程教育网络,有针对性地开展党员教育活动。育才社区党校被评为宁波市基层示范党校。双东坊社区荣获“浙江省党建工作示范社区”称号。
  青少年教育是街道群众性教育另一个非常突出的方面。各社区均建立了关工委、社区教育委员会,以各种形式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如双东坊社区曾组织300多名中、小学生参加夏令营活动汇报演出,模仿古时晨读的童子,表演《三字经》;翠东社区不定期地组织青少年到翠柏路旁的“三忠墓”旧址,聆听“三忠墓”的由来和三斗士的抗清故事;大闸社区请交警为青少年作交通安全知识讲座等。2008年4月29日,文教街道在宁波教育学院建立了江北区首个青少年教育基地,对青少年进行法制教育。
  社区文化 文教街道充分利用辖区内院校众多的这一优势,在打造社区文化方面形成“一居一校”结对共建活动的制度,展示出“校居文化”的独特魅力。如1996年4月以来,每年不定期地组织大型校园文化系列——“大型校园文化活动周”;1997年5月组织“迎香港回归,树文教新风”等主题系列活动;2003年元宵节,在姚江公园开辟舞狮、猜灯谜等5个具有浓郁江南传统特色的专场,近万名观众参加了游园活动;尤其是2004年9月成立街道“校居之光”艺术团(成员单位有13所院校、6个社区),并于是年10月31日在宁波大剧院倾情上演大型综艺晚会——《爱在金秋》,展示了文教街道近年来在两个文明建设中的亮点。除此以外,文教街道的传统文化和民间艺术活动也很踊跃,迎新春联欢会,闹元宵灯会,过中秋品月饼,庆端午包粽子,立夏节学做蛋套、拄蛋、吃蛋等弘扬民族文化传统的传统节庆活动开展得也很红火,参加活动的不仅有当地干部、群众、外来务工人员,还有留学生家属,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和外国友人。2007年6月3日,街道与《东南商报》合作,在宁波大剧院广场和永丰公园举办了首届“田园城市杯”环境友好风筝放飞大赛,来自山东潍坊、北京等四大风筝故乡的特技队,带来了50余种、近百只的特技风筝,1万多市民观看了表演。2008年举行的第二届社区“粽子民俗节”,还特地邀请了宁波市民间包粽子高手、外国友人参加包粽子大赛,气氛热烈。文教街道的群众文体活动也很活跃,各社区文体团队达40余支,比较著名的有大闸社区过把瘾艺术团、文教门球队等。辖区内文化机构有宁波大剧院,是为宁波市标志性建筑之一,2004年5月建成,坐落于街道东南境,姚江之畔,三面环水。
  社区服务 社区建立了就业服务站、用工联络网,组织失业人员的各种培训,扶贫、帮困、助残等。还专门成立了法律服务工作站,邀请职能部门的党员志愿者担任法律顾问,为居民提供法律服务和法律援救。街道内一些老社区最主要的服务工作是做好低保工作,为此推出“居家养老”、“认亲养老”的服务模式,保证社区内的孤寡老人都能老有所依、老有所养。双东坊社区还率先在街道创办了老年服务活动中心——聚福园。而对于北岸琴森等新建社区,居民以年轻人和上班族为主,则推行网络服务的社区服务新模式,服务内容广,成效明显。此外,街道还建立了宁波市首家新市民服务中心,设立了联络站、网管站、服务站和活动站,实现外来务工人员一站式服务。双东坊、范江岸、大闸、翠东社区先后获“浙江省老龄工作规范社区”称号,双东坊社区还获得“浙江省关爱服务社区”和“浙江省优秀助残志愿者先进集体”称号。
  社区环境 各社区以创建文明社区为目标,建立由社区居委会、辖区单位、物业齐抓共管的社区环境管理机制,实行24小时的动态管理,经常性的卫生状况得到明显改善,基本实现了绿化、净化、美化、亮化建设的要求。昔日的阡陌田野,已为宽阔的马路、时尚街区、绿地与公园所取代,昔日宁波市郊知名的蔬菜生产基地,今嬗变为高楼林立、别墅连片、院校众多、环境优美的新兴文教和商住区。坐落于街道东南境的宁波大剧院,周边姚江环绕,三面临水,广场外是开放式的文化公园,有公共绿地5万多平方米。2005年宁波市动物园搬迁后,在其原址开辟的被誉为“水中绿洲”的绿岛公园,与姚江公园遥相呼应。辖区内有18家单位及居住区被评为花园式小区、花园式单位和绿化先进单位,其中7个居住小区被评为宁波市环保模范小区,繁景社区被评为浙江省绿色环保先进社区,大闸、育才社区获“浙江省卫生先进单位”称号,街道于2005年也被评为江北区首批宁波市二星级卫生街道。至2005年底,文教街道文明社区创建率已达100%,双东坊社区获得“全国青年文明社区”称号,范江岸、大闸、双东坊、育才社区先后被授予“浙江省文明社区”称号。
  社区医疗卫生 辖区内的医疗单位有:宁波市肝病医院,江北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江北区卫生监督所,江北区人民医院,设在双东坊、育才、大闸社区的3家卫生服务站,民营的江北韩城协和医疗美容门诊部。
  社区综合治理 社区设有综治警务室,以民主法制社区、无毒社区、平安校区、平安厂区等创建活动为载体,实行群防群治,建立由社区党员干部、巡防队员、社区保安、新市民组成的治安防范网络、巡逻队,在老小区安装电控防盗门,各小区安装红外线探头,加大技术防范力度。展开各种形式的普法教育,如翠东社区举办的禁毒宣传图片展,双东坊社区举行的安全承诺签字仪式,以及各社区的法制宣传黑板报、法律咨询会、关于高速公路行车注意事项的告示牌等。开展综合治理进民企、进学校、进社区、进工地活动,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协调维护辖区单位的生产安全。大闸、育才、范江岸3个社区被评为四星级民主法治达标社区,双东坊、翠东、繁景、北岸琴森4个社区被评为三星级民主法治达标社区。街道现有7个社区均被评为平安社区,由此,街道被评为平安街道。
  第二节 社区特色
  繁景社区 繁景社区位于江北区与海曙区的交界处,与高塘四村隔河相望。花园式的社区,是繁景社区的第一个特色。社区现有总面积25.8万平方米,其中绿地面积就达10.5万平方米(包括公共绿地、每户庭前的小花园),居民(包括外籍住户)有在自家院子的绿地里种花栽草的,也有认养公共绿地的,在认养地里种上各种花卉。社区以创建花园社区为抓手,设立绿化员、保洁员,定人、定岗,还成立义务护绿队,共同做好绿地的养护工作。社区还积极开展春季义务植树,举办各种“家庭花卉展”、“金秋菊展”开展绿化先进个人、星级绿化家庭评比活动,促进社区、家庭的绿化、美化。2004年4月被评为浙江,省绿色环保先进社区。1989年,由甬港合资的宁波市第一个花园式高级别墅小区——“繁景花园(一期)”在繁景社区落成。之后,“国际村”、宁大高知楼、“繁景花园二期”、“繁景花园三期”、“丽晶国际”、“康桥风尚”等别墅和高档住宅楼群纷纷在这里涌现,现社区内共有别墅275幢,公寓楼16幢,多层住宅楼3幢。居民以“三老”(老板、老师、老外)为主,其中来自法国、澳大利亚、苏丹、意大利、印度尼西亚和中国台湾、香港地区的住户共计42户98人。辖区内共有中外合资、外商独资企业近百家。高档住宅楼密集和涉外人口众多成为繁景社区的第二个特色。2008年10月15日,宁波市率先在繁景社区启动“侨务、侨法进社区”活动。
  双东坊社区 双东坊社区是宁波市最大的社区之一,辖区内的住宅系20世纪90年代初开发,配套设施陈旧,居民的特点是“六多一少”即老年、残疾、失业、低保、归正、青少年六类人员多,而经济条件好的人少,是一个典型的弱势群体,居多的老社区。针对这一特点,社区成功地推出了各项有效措施,努力打造关爱社区。如建立“社区便民热线”、“关爱卡”、“关爱服务网点”;率先在文教街道创办了社区老年服务活动中心——聚福园,建起了60平方米的老年活动室、600平方米的社区教育中心、400平方米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和1000平方米的室外活动场所;组织“关爱服务社”并以此为核心,组成550人的志愿者队伍,凭借16家服务网点,开设42个服务项目,构建10分钟,服务圈,规定每月的10日为关爱服务日。这一天,社区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们在社区关爱一条街上免费为居民服务。由此,双东坊社区一跃进入省级文明社区行列,先后获“全国青年文明社区”、“全国计划生育工作先进单位”称号,获得浙江省党建工作、调解工作、老龄工作、青年文明工作、科普工作、关爱服务、助残志愿者等先进集体荣誉7项,获得市先进集体荣誉9项,区先进集体荣誉19项。2003年9月,社区党委书记、主任王美芳被中共中央组织部、国家民政部授予“全国优秀社区工作者”称号,2007年5月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知识出处

宁波市江北区志下册

《宁波市江北区志下册》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志记述时限上起所载事物的发端,下迄2008年底,采用述、记、志、传、图、表、录等体裁,记述宁波市江北区自然、政治、经济、文化与社会的历史和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宁波市江北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