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北区图书馆
江北区图书馆
机构用户
江北区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五章 妇幼保健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波市江北区志下册》
图书
唯一号:
112520020220001026
颗粒名称:
第五章 妇幼保健
分类号:
R172
页数:
4
页码:
1615-1618
摘要:
本章记述了宁波市江北区妇女保健及婴幼儿保健的具体内容。
关键词:
江北区
卫生
妇幼保健
内容
妇女儿童素来是社会弱势群体,罹病或死亡者不知凡几。民国10年(1921)宁波青年会联络基督教友谊社、妇女益智会等共同发起保婴大会,主要活动是为婴儿做体检,播放,讲演影片,发送传单、广告、书籍等。部分有识之士,则针对几千年来由于接生之不科学,牺牲了无数的母子生命,特创办了产科医院。如民国23年(1934)开设于江北岸新义路的惠婴产科医院。但在整体上积重难返,妇女儿童的保健事业到了新中国才有了实质性的发展。
第一节 妇女保健
妇女病防治 1981年以来,江北地区开展每两年一次的妇女病普查工作,普查对象为江北区育龄妇女。2008年,江北区开展“妇女健康促进工程”,要求两年内对全区80%以上已婚龄妇女进行常见妇女病检查,并成立了领导小组和技术指导小组,明确了各部门的工作职责。区妇幼保健院负责业务指导、技术支持与质量控制,制订了《江北区妇女健康促进工程健康体检实施细则》,明确了技术规范和质量要求。
孕产妇保健 1983年9月起,原江北区妇幼保健站开设了妇女保健门诊,试行孕妇在受孕3个月之内建立孕妇保健卡,接受定期检查和保健指导,实行围产期系统管理,产后访视率居宁波市第一。1985年起,全区16家卫生院相继开设妇女保健门诊。1986年3月起,建立区、乡(镇)、村三级妇幼卫生预防保健网。
1995年6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正式实施,妇幼保健工作由此走上了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1997年7月,区妇幼保健所开设“高危妊娠门诊”,由从医15年以上的主治医师坐诊,对全区高危孕妇实行统一全程管理。1998年6月成立了江北区围产儿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评审小组,开始开展一年2次的“围产儿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病例评审”工作。1998年7月,改革原来的孕产妇管理体制,全区孕产妇统一到区妇幼保健所建立孕妇保健卡。1999年始,城区白沙、中马、孔浦、文教4个街道的孕产妇集中转入妇幼保健所统一管理。是年4月,区妇幼保健所、区人民医院、祥星医院被宁波市卫生局评为围产保健先进单位。2001年开始,实行高危孕妇分级管理,把乡镇医院、卫生院所辖区域内所有孕28周及以上的孕妇统一转入区妇幼保健院进行一次产前检查,以提高高危妊娠的管理质量。2004年,慈城、洪塘、庄桥3家医院首批通过市级规范妇保门诊验收。2007年,区围产保健工作在宁波市围产保健专项检查中受到通报表扬,区妇幼保健院被评为宁波市产前筛查工作先进单位。2008年,区妇保院开设孕产妇营养门诊、心理保健门诊。
婚孕前保健及优生优育 1985年7月,区妇幼保健站开设了婚前健康检查门诊。1987年起,开办婚姻学校,是年举办婚姻学校35期,受教育人数达1188人。2000年,区妇幼保健所被评为市级文明婚前医学检查单位。至2002年底,江北区的婚前医学检查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
2003年10月1日新的《婚姻登记条例》实施,取消了强制婚前医学检查的条款,区婚前医学检查率急剧下降,2004年,婚检率仅为4.92%。2005年初,宁波市政府出台《关于积极推进婚孕期医学检查工作的意见》,开始免费进行婚孕期医学检查。是年,江北区婚孕期医学检查率上升至11.42%,次年达到21.65%。2007年,区妇幼保健院增设孕前保健门诊,向准备怀孕的夫妇提供以健康教育与咨询、健康状况评估、健康指导为主要内容的孕前保健服务。是年4月1日起,通过计生部门发放“江北区育龄妇女优生检测免费服务卡”,为辖区内婚龄女青年提供免费的孕前优生四项检测(即弓形体、风疹病毒、疱疹病毒、巨细胞病毒的检测),是年婚检率达到30.88%。2008年1月1日起,区卫生局、计生局、民政局联合印制“江北区免费婚育一卡通”,全面实施免费婚前医学检查和孕前优生四项检测。是年4月1日江北区出台的《江北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大病统筹政策的补充意见》,对江北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生育实行“定额补助”即对生育补助对象,把孕前在江北区妇幼保健院免费进行过婚检和优生四项检测,作为享受生育补助的必备条件之一。此项优惠政策的实施有利于提高农村婚孕前检查率。2008年,江北区的婚检率上升至37.89%。
计划生育技术指导 区妇保站自成立以来,承担了全区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和宣教咨询工作,为全区从事妇幼保健的人员和计划生育专管员举办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和培训,开展各项计划生育技术服务。1985年,全区各卫生院都开展了计划生育三项手术,区妇保站主要是做好计划生育节育手术质量和节育手术合格证的考核发放工作,有31位医护人员取得节育手术合格证。1988年8月,江北区卫生局、计划生育委员会成立了江北区节育手术并发症鉴定小组,确保计划生育技术服务质量。
2000年以来,国务院相继出台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管理办法》、《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管理条例》。2002年9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正式实施,为人口计生工作全面纳入法制化轨道奠定了良好,基础。区妇保院协助计划部门做好工作,保证基本国策的落实。2007年,江北区各卫生医疗单位把育龄夫妇的计划生育服务列入工作职责,全面落实二级技术随访,规范开展孕环情检查及查病防治指导服务。区妇幼保健院作为江北区生殖与健康服务中心,积极配合计生部门开展流动人口查孕查环发证工作。同年,江北区制订了《计划生育技术、咨询服务评估标准》,按技术服务、宣传咨询、阵地建设、档案管理等内容对辖区从事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医疗机构进行检查考核。是年9月份,根据《母婴保健法》,对从事终止妊娠手术、结扎手术的机构和人员资格进行了重新考核审查,规范了母婴保健专项技术服务的准入管理。
第二节 婴幼儿保健
1982—1986年,区儿童保健工作的重点是对辖区内托儿所、幼儿园的儿童进行健康检查,区妇幼保健站、城区3个卫生院组成婴幼儿体检组,对城区4个街道的婴幼儿进行了全面的健康检查,对体弱儿给予治疗和指导,提倡母乳喂养。1985年后,区妇幼保健站及全区16个卫生院相继开设了儿童保健门诊。1986年3月起,建立了区、乡(镇)、村三级妇幼卫生预防保健网,组织业务培训,对乡镇、街道卫生院儿童保健工作进行检查指导和年度考核,帮助全区33家托儿所、幼儿园建立各项卫生保健制度,开展幼儿饮食营养、早期教育、常见病预防等宣传。
1995年6月,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的颁布实施,同步使用新的《儿童保健册》,将全区7岁以下的儿童系统保健纳入计算机管理。2000年以来,区妇幼保健院指导辖区内各医院、卫生院创建宁波市规范化儿童保健门诊,至2001年7月,区人民医院、白沙医院先后通过“规范化儿童保健门诊”考核,获得“宁波市规范化儿童保健门诊”铜牌。2002年12月底前,其他各医院(卫生院)的儿童保健门诊也相继通过了宁波市规范化儿童保健门诊的考核验收。
1998年6月,江北区成立围产儿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评审小组,开展“围产儿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病例评审”工作,每年2次,逐年进行。“十五”(2001—2005年)期间,规定城区儿童出生3个月内,集中在区妇幼保健院统一建立儿童保健卡、接受体检,并按规定做好先天性心脏病监测和听力筛查;乡镇儿童则须在出生6个月内,至少到区妇幼保健院进行先天性心脏病监测和听力筛查1次;对居住在辖区内的所有新生儿做到产后至少2次上门访视,指导产褥期保健及科学喂养育儿知识;对高危新生儿则要求妇保、儿保医师共同上门指导、服务。此外,还制订流动人口儿童保健管理办法,使外来人口的儿童享有与户籍所在地儿童同等的卫生保健服务。2007年,江北区被评为宁波市新生儿疾病筛查、产前筛查工作先进集体。2008年,区妇保院开设儿童营养门诊、心理保健门诊。
知识出处
《宁波市江北区志下册》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志记述时限上起所载事物的发端,下迄2008年底,采用述、记、志、传、图、表、录等体裁,记述宁波市江北区自然、政治、经济、文化与社会的历史和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宁波市江北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