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计划免疫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波市江北区志下册》 图书
唯一号: 112520020220001020
颗粒名称: 第六节 计划免疫
分类号: R186
页数: 3
页码: 1603-1605
摘要: 本节记述了宁波市江北区疾病计划免疫的情况,包含了疫苗接种、接种管理等。
关键词: 江北区 疾病 免疫

内容

疫苗接种 1984年,江北区开始实行儿童计划免疫接种制度,为辖区内适龄儿童进行卡介苗、麻疹疫苗、百白破疫苗和脊灰疫苗“四苗”的免疫接种工作。1985年,除卡介苗接种率为84.3%外,其余”三苗”的接种率均在90%以上。1987年,计划免疫建卡率达100%,“四苗”单苗接种率为100%,“四苗”覆盖率为100%,均名列宁波市前茅。1993年首次开展脊髓灰质炎强化免疫工作,于2月8—13日和4月1—10日对0~4岁组儿童进行2轮脊灰糖丸强化服苗工作,人数分别为8594人和8185人,服苗率分别为,98.2%和98.5%。1995年5月,江北区卫生防疫站被授予“宁波市计划免疫先进集体”称号。2002年,浙江省人民政府将乙肝疫苗也纳入儿童计划免疫管理,把“四苗”扩充为“五苗”。2002年10月1日起,江北区实现卡介苗、麻疹疫苗、百白破疫苗、脊灰疫苗、乙肝疫苗、乙脑疫苗、A群流脑疫苗7种疫苗的免费接种。2006年列入国家计划免疫的“五苗”接种率均在98%以上,常住儿童乙肝疫苗的首针及时接种率也在90%以上。2003年11月,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江北区计划免疫工作进行综合考评,流动儿童建卡建证率在90%以上,在册儿童“五苗”接种率为100%。2004年又开展对0~7岁儿童的麻疹强化免疫工作,接种率为100%。2007年7月,对2006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满18~24月龄未接种过麻腮风疫苗的儿童开展免费接种。2008年7月1日起,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工作,在现行使用的乙肝疫苗、卡介苗、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麻疹疫苗、白破疫苗6种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基础上,以无细胞百白破疫苗替代百白破疫苗,将甲肝疫苗、流脑疫苗、乙脑疫苗、麻腮风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对适龄儿童进行常规接种。
  接种管理 1988年,江北区开始实行儿童计划免疫保偿制,每位新出生儿童每年须缴纳保偿金3元,保偿期限为7年,经费主要用于弥补儿童计划免疫工作经费不足以及儿童患病补偿。1997年调整儿童计划免疫保偿金收费标准,开始每年向新出生儿童一次性收取50元保偿金。2002年,浙江省人民政府取消了儿童计划免疫保偿金收费制度,宁波市卫生局与宁波市财政局,决定成立儿童计划免疫专项经费,江北区政府按1∶1的比例配套,合计每年财政支出计划免疫专项经费10万元。
  1984年,江北区开始实行预防接种门诊制度,建设以乡镇级接种门诊作为主要接种服务机构的接种网络。1985年2月建立“四苗”基础免疫按月接种制度,市区中马、白沙等4个街道卫生院每周四实施接种,农村14个乡镇卫生院每月10日、25日为接种日。1997年出台《江北区计划免疫实施办法》,将原先的14个接种单位合并为9个接种单位。2000年9月,江北区中马、庄桥接种门诊通过示范化接种门诊资格认定,孔浦、白沙、姚江通过规范化接种门诊资格认定。到2006年底,全区有儿童预防接种点7个,其中乡镇级接种门诊6个,分院接种点1个;示范化接种门诊2个,规范化接种门诊4个,合格接种门诊1个。2007年再次强化接种门诊的规范化建设,从8月1日开始,全面推行每周一至周五上午常日预防接种门诊制度。

知识出处

宁波市江北区志下册

《宁波市江北区志下册》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志记述时限上起所载事物的发端,下迄2008年底,采用述、记、志、传、图、表、录等体裁,记述宁波市江北区自然、政治、经济、文化与社会的历史和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宁波市江北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