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名产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波市江北区志下册》 图书
唯一号: 112520020220000991
颗粒名称: 第三节 名产
分类号: F762.7
页数: 4
页码: 1482-1485
摘要: 本节记述了宁波市江北区慈城的土特产品。古慈城的物产主要依托背山面水又通海的自然环境,原产品和只含简单加工技术或半加工的产品由城外向城里供给,如渔业类的海鱼,需要盐卤加工的海蜇,直接采摘的杨梅,山农初加工的笋干等。而需要深加工的一些产品,则主要由城里完成制作以后向城外辐射,如酱油,糕点,香烛等。
关键词: 土特产品 商品 慈城

内容

慈城的物产十分丰富,名产众多。举凡日常生活中必备的茶叶;农林牧渔中的蛋禽,蔬菜,肉类,海产,水产,山珍,水果,五谷等;小吃中的腌菜,面点,糕饼,干果等;酒类饮品中的果酒,黄酒,药补酒,白酒等;药材花木中的药材,花卉,补品,名木等,慈城都有产出,并赢得了很响的名声。
  古慈城的物产主要依托背山面水又通海的自然环境,原产品和只含简单加工技术或半加工的产品由城外向城里供给,如渔业类的海鱼,需要盐卤加工的海蜇,直接采摘的杨梅,山农初加工的笋干等。而需要深加工的一些产品,则主要由城里完成制作以后向城外辐射,如酱油,糕点,香烛等。
  茶叶 慈溪诸山所产茶叶称“山茶”园中所植茶叶称“园茶”。《茶经》云:浙东以越中为上,名气最大的茶名为“仙茗”又名“炒青”。旧有,茶叶每年上贡,系“原出慈溪,水蒸造精,择如雀舌细者”。岁贡茶260斤。慈溪,贡茶始于元代,至明代万历二十三年(1595)停止。
  酒 民间最喜爱的是“双印酒”,为余家所酿,旧名“幻江春”。取赭山之水为之,味香而色清。新造酒又名“紫露春”、“琼玉露”,又云“十洲春”,宋代时甬上常用作入贡。还有“明州金波”、“双鱼酒”,都是明清时期的名酒。酒名体现了江南名城的本地特色。
  杨梅 杨梅的起源史载不详。民间盛誉以慈城城外云湖所产杨梅最著名。史载:“繁而佳,为合郡之冠。”云湖又以金沙岙一带所植为最,“熟时,邑令馈送上官恒百余笼”。慈城杨梅分紫红白三种,而黑者最佳,紫色的称“老鸦乌”红色的称“荔枝红”味类甘蔗而风致胜之。由经年,始熟,冬辣春苦夏酸,,夏至成熟时甜,过小暑则生虫不可啖。慈城有俗语:“夏至杨梅满山红,小暑杨梅要出虫。”慈城杨梅以“荸荠”种为主要品种,“荸荠”种杨梅色泽鲜艳,质地纯正,甘甜如蜜,回味清香,汁润微酸。具有止咳生津,开胃健脾,益肾利尿,除湿去寒,祛闷解暑,提神强精等功效。又有以杨梅泡烧酒做酒饮用的,称“杨梅烧酒”。
  笋 笋类不一,四时皆有,山中人晒干作脯,盈筐压担苞苴售,有笋干、笋鲞等名。慈城盛产毛笋。笋谱“毛笋为诸笋之王”可用作多种食品。慈城毛笋因土质、气候和培育方法特殊,所产之笋鲜嫩清口,回味甘甜,制成笋,干、咸笋、腌笋可长期保存,四季食用。毛竹还可产鞭笋、冬笋,而且都是制作上乘佳肴的主料。春节前后产的笋,故名“春笋”。春笋是当地在春节期间必备的一道特殊蔬菜,非常受人青睐。慈城还有数不清的野生小竹,所产的笋有猫笋、乌笋、淡笋、龙须笋、筋笋、四季笋等,种类很多,是名副其实的天然食品,当地人上山采之,经过加工处理成为常年备用的家庭菜。平时把鲜笋用来炒菜或烤成油焖笋等待客请人,味道鲜美,能祛痰清肠。慈城的笋制品一直以来是待客的上乘菜肴,并成为馈赠亲友的特产礼品。
  兰 俗称“兰花”,有荪、蕙两种。句章土物志:秋兰深山中有之,兰似泽兰,亦曰都梁香;蕙为零陵香。蕙有一杆一花,一杆五六花之别。当地兰花俗称“草兰”、“九头兰”,九头兰属名贵兰花,价值不菲,一杆九花而名。附近山中都有生长,人们采之培养,成为大户人家中“梅兰竹菊”四大装饰花卉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茭白 水生植物,叶如蒲苇,中心生白苔,如小儿臂。品种有浙大、六月、秋茭等,古时野生,春发冬枯,自然繁殖,分蘖丛生,所产茭白外白内黑,俗称“灰茭白”。慈城所产茭白洁白鲜嫩,美味可口,可炒、烤、作脯、腌制多种食用。
  梅花 有红梅、白梅、绿萼梅、玉叠梅、腊梅。《谿上遗闻》:自相岙谢家岭至九曲,有径二十里,曰“梅花径”,夹路梅林幽香,苾馞又云,云湖梅花之盛甲于四明,东为东岙,西为西岙,北为金沙岙,延袤十里余,望之若白云,出山麓而带束其腰也。也云,东山在石鱼山之北,其地旧名朱村,宋、元时梅花最盛,春初花放,烂烂夹径路。《句章土物志》:云湖梅花如香雪海,诚盛景也。
  梅 慈城的梅有早梅、晚梅、消梅、夏梅,还有鸳鸯梅。一花二实。早梅四月熟,晚梅实大,五六月熟。当地家庭院落、宅边零星碎地都有栽种,梅季时大街小弄到处是梅,有青的、黄的。青梅酸而微苦,常作梅酱和果脯食用;黄梅作水果上品,有梅人家当礼品送人。宋、元、明、清时代,慈城地区被称为“梅乡”。
  年糕 古代称“米糕”,创制年代不详。传说大禹治水时民工就是用这种米糕作餐。春秋战国时期,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立志复仇。起兵时连日做年糕分发给将士随身携带,以致数目内所有将士沿途以年糕充饥,赢得了战机。年糕是慈城最具盛名的传统食品,每年春节前家家户户都要制作年糕,年糕成了当地过年的必需品。
  慈城年糕经数千年磨炼研制,具有自己独特的工艺和做法,以选料讲究、精工制作著称。它用优质晚粳米洗净后,用水浸泡3~4天或一周,用水磨成粉,压去水分至不干不湿之恰到好处,粉碎后置蒸笼中猛火蒸透,或舂或轧成大小均匀的条状年糕。所产年糕纯洁如玉,柔韧匀称,光滑润口,煮而不糊,水藏不烂。年糕的食用方法有煮、炒、炸、片炒、汤煮等,且咸甜皆宜。如糖炒年糕、荠菜年糕、汁水年糕汤等,烹饪方法不下数十种。
  光饼 有咸、甜两种,用面粉制成,表面黄亮,直径2寸许,中开一孔,可以穿绳,备行人路中带用。此饼柔韧匀称,光滑可口,回味香甜(咸)。其起源于明朝嘉靖年间,当时东南沿海倭寇频繁入侵,骚乱民间安定,朝廷派戚继光到东南沿海平乱,受到了当地民众的挚诚欢迎。以防军士行军作战时挨饿,制饼人通过精心设计,制作了既可随身携带、随时可吃,又可串在一起挂在脖子上触口可食,且香柔适口的饼送于军中作为备用品,深受南北军士们喜爱。平定倭寇后,为纪念他们的功绩,以戚继光的名起名为“光饼”。
  小王糕 呼小香糕,以米粉加配料烘制而成,小如小指,长方形,色淡黄而香脆,松脆自如,内含多种芳香配料,是当地有名的糕点。其名出自宋朝,建炎三年(1129),金兵入宋,小康王赵构逃难途经慈溪境内,当时正值下半年做香糕旺季,大户人家当作待客礼品都有所储备,康王临走时,城中百姓和官宦人家,特别是赵家,拿出许多可随身携带的食品赠予康王,其中用米粉烘制的小香糕是当时最流行的一种糕点。康王受赠匆匆起程。建炎四年(1130)四月,金兵撤退,小康王从海上返回再次回访慈溪城,当地人士座谈中无意间有人问及康王,慈城的食品味道如何?康王想了想说,上次送的一种小小的黄糕味道很好。有人就随口答了句“是小王糕吧”?康王喜而答之“是”。从此,人们就把小香糕称之为“小王糕”了。后来外地学徒到慈城学取了“小王糕”的制作配方工艺,回家后另辟蹊径制作香糕,其形态虽不同,味且有许多相似之处,却不敢冒名“小王糕”,恐触犯皇帝。
  乌馒头 城地区特有的慈孝食品。用精制面粉蒸制而成,每年五月初五端午节,乌馒头作为主要礼品奉献给长辈,以示用新麦粉做成的食品给长辈尝鲜,是体现孝顺之心的代表作。乌馒头用模型制作,一是体现按规定进行,二是表示向慈城的汉代董孝子模范典型学习。馒头造型背是圆的,当地俗语“涨背”,暗示为“长辈”;边似齿轮,即为年龄,意思做到“年年如此”;底是平的,加上一层鲜美的暗色糖馅,表现出“平安甜美”之意。这样整个馒头就体现了孝顺的下一代祝愿长辈“年年平安,生活甜美”的美好心愿。
  状元糕 种象征性食用糕点。状元糕品质与一般糕点相似,只是制作人刻意在长方形的糕面四角打上红印,中间盖上“状元”二字,状元糕的名也就由此而起,是慈城人民在唐代时人们自行设制的,表彰进士及第后的礼点。最初这是族中有人高中状元时用于庆贺,后即作为庆贺志禧的特殊物品遗用。慈城书香门第多,读书人成功率高,为祝愿上京赶考者满誉而归,途中不饥不渴,人们制作的糕点加盖“状元”二红字予以鞭策。其时,每逢考试季节来临,城区内各大店铺日夜赶制,通宵达旦。因而“状元糕”风行慈城,成了慈城的特色食品。
  和尚饼 佛教型糕点。它起源于普济寺,原名“和尚馒头”,曾为僧人、佛徒的餐食。普济寺规模宏大,佛事非常兴旺,来自四面八方的信徒终日不断,加之寺中和尚成日不下千计,很多信徒用膳于寺中,为求简便快捷,常蒸制一种圆形胖顶的小馒头供求佛者食用,信徒们则因其形似“小和尚头”,遂起名叫“和尚馒头”。久之,僧人们认为馒头不能久储,就把“和尚馒头”加诸配料,经加工改造烘制成饼,给名”和尚饼”。“和尚饼”赢得了笃诚信士的青睐,争相采购,或作祭品,或作礼品,代代不衰,流传于世,成了慈城又一名特产。
  菊饼 传,菊饼源于慈城庙会。每年九月重阳节,人们习惯在城隍庙一带举办庙会,庙会也是为城隍庙而设立的。城隍庙西北角有个广场,占地十来亩,原作孔庙射圃,庙会期间人们把它用来办菊展,慈城种花人家很多,凡有菊人家都会把喜爱的名菊拿出来参展,盆盆叠叠,满场花浪似潮,五彩缤纷,煞是好看。花展中组织者做了一个标志物——圆圆的一朵盛开的硕大白菊花,高高地竖立在中间,代表着菊展的形象。这个标志物后来人们干脆把它做成饼,称之为“菊饼”。菊饼以菊花造型,圆周30余厘米,厚度1厘米左右,花瓣用白芝麻点成,花蕊用红,形似一朵盛开的白菊花而名。菊饼的做法亦颇特别,其大小厚薄非常匀称,中间嵌馅,经压制烘贴而成,吃时韧结结、甜咪咪、香喷喷,因掺和菊汁,故菊香自然;因面铺芝麻,回味油香润口,当称“奇饼似菊,芳香纯然”。菊饼配方中有菊汁,故它具有清火解热、健脾降压之功能,常吃菊饼对高血压患者具有一定的帮助。
  香干 优质黄豆提炼而成,有厚薄大小数种形态。因加工方法和配制上的差异,各种香干口味不一。慈城香干的主要特点是薄而香,色深而质醇,口感柔软,回味清爽,鲜美实惠。
  松花 香可食,淡黄,是做糕点的天然配料,采之作食品外敷,常年备用,制作很有特色的松花饼、松花糕、松花粞、松花馅,既替代色素,又具自然香味,食之味美清爽,在慈城有千年食用之传统。
  芸苔 俗称“菜蕻干”。春初发蕻曰菜蕻,收取作脯甚美,名菜花干,又名万年青。慈城菜蕻干用指定蔬菜制作,曰“本地油菜”,此菜质地鲜美,润滑可口,当地人常同年糕配作“油菜炒年糕”、“油菜年糕汤”,入口鲜美香润,在当地的饮食中享有盛名。菜籽具有很高的含油量,可榨油,故名“菜油”,菜油香而醇,一直是当地食用油中的主要用油。本地油菜株大易再生,可多次采蕻,是做菜蕻干的主要原料,且采蕻后再生力极强,可继续采蕻或留作菜籽打油,是当地菜中的一张“王牌”。菜蕻干采用嫩蕻制成,成品后深绿清纯,品味清香,是当地的常菜,许多家庭都有储藏,可作汤可做菜,四季享用,其味如故。
  白腐乳 名“醉方白腐乳”。以菽(豆类的总称)乳制之,正方约半寸,厚二三分,色白而质酥,味极鲜洁,出自慈溪,在当地流传甚广,上至官宦,下至民间,都有嗜食者。

知识出处

宁波市江北区志下册

《宁波市江北区志下册》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志记述时限上起所载事物的发端,下迄2008年底,采用述、记、志、传、图、表、录等体裁,记述宁波市江北区自然、政治、经济、文化与社会的历史和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宁波市江北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