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校士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波市江北区志下册》 图书
唯一号: 112520020220000986
颗粒名称: 第三节 校士馆
分类号: G527.55
页数: 2
页码: 1476-1477
摘要: 本节记述了宁波市江北区慈城的各个考试院的历史发展情况。
关键词: 地方教育 教育事业 慈城

内容

校士馆也称试院,民间又称考棚,是县治慈城唯一专设的一个科举制度考试场所。清道光十五年(1835),乡贤郑廷荣父子捐资24000银洋建造慈溪校士馆。此前,每年一次的县考都设在县署,官吏们就把县署内房屋和走廊、天井等空闲的地方作为试场。每年应考的童生有七八百人。
  校士馆坐北朝南,由大门、仪门、堂室、廊舍、偏房等117间房屋组成,分为前院和后院,是比较典型的清代三进两院建筑。前进为大门和仪门,大门前有照壁、东西两辕门;大门右侧建小屋4间,左侧建有土地祠。仪门右侧建有门房6间。第二进分左右两廊为考屋,平房中间为考生进入考棚的入口,俗称“龙门”。考屋共69间,每三间筑地墙一道,外留一方小天井,能保证光源充足,可避风雨之苦。每间考屋有考桌4张,凳子4条,考试时被分成4格,每格坐1人,称号舍。正厅为大堂5间,左右各有偏房4间。三进有一个天井和正房5间,还建有朝南5间为挑试前列所,是考生交卷、考官封卷的地方。西建韩(愈)昌黎祠3间,东建黄(震)文洁祠3间。东北隅建有5间厨房。考棚内凡试场所需的物品(试案、屏几等)都一应俱全。
  咸丰十一年(1861)太平军进入慈城后,校士馆被毁。同治二年(1863)县人桂馥、凌庆弘、冯可镛等乡贤筹款重建。科举制度被废除后,校士馆闲置。民国15年(1926)作为普迪二校,之后又被挪作他用。

知识出处

宁波市江北区志下册

《宁波市江北区志下册》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志记述时限上起所载事物的发端,下迄2008年底,采用述、记、志、传、图、表、录等体裁,记述宁波市江北区自然、政治、经济、文化与社会的历史和现状。

阅读

相关事件

宁波市江北区
相关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