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慈孝文化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波市江北区志下册》 图书
唯一号: 112520020220000979
颗粒名称: 第二节 慈孝文化
分类号: B823.1
页数: 2
页码: 1471-1472
摘要: 本节记述了宁波市江北区慈城的慈孝文化历史发展情况。
关键词: 慈孝文化 慈城

内容

慈城的慈孝文化源远流长。东汉孝子董黯的传说“开风气之先”。现存最早的董孝子文字记载,见于三国时期虞翻的《孝子董公赞》。后晋代虞预著的《会稽典录》有更详尽的记录。董黯,字叔达,西汉大儒董仲舒的六世孙。他自幼丧父,砍柴为生,与母亲黄氏相依为命。黄氏得了一种难治的病,想喝大隐溪的水,于是董黯不辞辛苦,每天早出晚归,去大隐挑水给母亲喝,后来又干脆把母亲接到大隐溪边居住,黄氏的病终于好了。一天,董黯正在劳动,院子里忽然泉涌成渠,泉水的味道丝毫不逊色于大隐溪的水。乡里人都说董黯孝感天地,于是将这条渠水取名“慈溪”。唐代在此设慈溪县,县名即由此而来。董黯之后,慈城又出现了唐代的张无择、宋代的孙之翰这两位著名孝子,因而被称为“三孝乡”、“三孝镇”和“孝中镇”。据光绪《慈溪县志》记载,被历代皇帝旌表的孝子(女)有30多个,这些孝子(女)的孝行都以文献和民间故事流传于世。
  张无择,字君选。唐永隆初(680—),由进士历迁华阴令。据传,张无择立官为民,廉洁奉公,后因父亡,他弃官奔丧,并在父亲坟墓边搭建草屋相伴,读书养性,有泉水从草棚旁涌出,有灵芝生长在溪边,人们称赞是其孝行感动天地。孙之翰,字文举,以仁义孝悌闻名遐迩。这一年孙母病危垂死,百药无效,之翰信传闻之说,遂剖腹割己肝一叶,熬糜粥喂母。其母食后如饮酒沉醉,酣睡整宿,次晨醒转霍然痊愈。乡人均谓孝感所致,传为奇闻。
  在董孝子孝行感召下,慈城历代出现了许许多多的孝子孝女,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慈孝文化形态。慈城的慈孝文化遗址,依据历史真实故事和人物命名的有张孝子祠、慈湖董孝子溪、节孝祠、孝子井等。依据民间流传的有董孝子寓亭、董孝子宅、董孝子庙等多处。据有关文献记载,慈城与慈孝文化有关的,光以名词示范的就有50多个。除慈湖、慈江、慈溪等以慈为命名外,还有一些街巷包含慈孝文化的意蕴,如慈溪巷、董溪、孝溪、慈水、忠孝桥、礼桥、义桥、高义桥、孝子池等。

知识出处

宁波市江北区志下册

《宁波市江北区志下册》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志记述时限上起所载事物的发端,下迄2008年底,采用述、记、志、传、图、表、录等体裁,记述宁波市江北区自然、政治、经济、文化与社会的历史和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宁波市江北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