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北区图书馆
江北区图书馆
机构用户
江北区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一章 古城名镇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波市江北区志下册》
图书
唯一号:
112520020220000974
颗粒名称:
第一章 古城名镇
分类号:
K928.5
页数:
10
页码:
1461-1470
摘要:
本章介绍了宁波市江北区慈城的建制沿革、历代县治长官人员等内容。
关键词:
城镇
发展
慈城
内容
第一节 古县治
建置沿革 唐开元二十六年(738)慈溪建县,隶属江南东道,县治设于今慈城。唐乾元元年(758)隶属浙江东道。五代梁开平三909)吴越国以明州为节镇,置望海军,慈溪属明州望海军。建隆元年(960)属明州,隶两浙路。宋绍兴二年(1132),属明州,隶两浙东路。庆元元年(1195)属庆元府,浙东路。元世祖至元十三年(1276),属江浙行省浙东道宣慰司。元至正二十(1367)朱元璋改庆元路为明州府。明洪武十四年(1381),为避国号讳,改明州府为宁波府,慈溪属宁波。明永乐十六年(1418),因县令失官印,改慈溪为“慈谿”,仍属宁波府。入清,仍属宁波府,隶浙江省宁绍台道。民国元年(1912)废府,慈溪直属浙江省军政府;民国3年(1914)隶属会稽道;民国16年(1927)又直属浙江省政府。民国21年(1932),浙江省设行政督察年(,北宋,南,隶两,七年,区,慈溪历属第五、第六行政督察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慈溪属宁波专员公署。1954年,慈溪县境域重新划分,并移县治于浒山镇。慈城长达1216年(738—1954)的县治史至此结束。
城垣 慈城虽为县治,但向无城墙。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倭寇两次来犯,因无城墙阻挡,全城惨遭浩劫,是年冬始筑城墙,翌年秋完工。城墙高二丈余,城基,宽二丈四尺,周围十里,辟为四门,东曰“镇海”南曰“景明”西曰“望京”北曰“环山”。还另辟小东门、小西门,并穴水门于东门、西门之左右,以通,潮汐。城门,之顶,皆以条,石环成圆拱状。城上雉堞2616,敌楼28,警铺27。东西南三面沿绕城墙挖有濠河,唯北门外因地处山势高坡而未有濠。明万历年间(1573—1620)议复马路。天启年间(1621—1627)开小北门,曰“辅极”。清顺治十五年(1658)、雍正六年(1728)、道光二十年(1840)、咸丰十一年(1861)、同治十三年(1874)、光绪八年(1882)都对城墙加以增高、修葺。民国27年(1938)8月间,侵华日机空袭慈城,为便于疏散民众,县政府奉命拆除古城墙。
第二节 县治长官
唐制 慈溪辖万户以上,为上县。置令、丞、簿各1人,尉2人。
宋制 慈溪仍为上县,设知县1人,初不置丞。熙宁四年(1071)设丞1人,主簿1人,尉1人。庆历四年(1044)始设县学,置学官1人,由有司延聘,不归吏部铨选。
元制 慈溪仍为上县。设达鲁花赤(蒙古语,意为掌印官)1人,与县尹并治,县尹(或知县)1人。另设县丞、主簿、尉、鸣鹤巡检、教谕、书院山长各1人,典史2人。大德三年(1299),鸣鹤场设所,置盐司令、司丞、管司各1人。
明制 慈溪仍为上县,设知县1人。知县之下设县丞、主簿、典史、教谕、书院山长各1人,训导2人。鸣鹤场盐课司大使1人,副使1人。
清制 知县1人,知县之下设县丞、主簿各1人。顺治四年(1647),裁撤县丞、县尉,设教谕、训导各1人。鸣鹤场盐课大使1人,副使1人。松浦司巡检1人,向头司巡检1人。
知识出处
《宁波市江北区志下册》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志记述时限上起所载事物的发端,下迄2008年底,采用述、记、志、传、图、表、录等体裁,记述宁波市江北区自然、政治、经济、文化与社会的历史和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宁波市江北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