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初等教育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波市江北区志下册》 图书
唯一号: 112520020220000872
颗粒名称: 第二节 初等教育
分类号: G62
页数: 9
页码: 1272-1280
摘要: 本节记述了清代至民国年间宁波市江北区初等学校选介的情况。
关键词: 江北区 初等教育 概况

内容

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美国长老会传教士麦嘉缔在槐树路设立男子寄宿学校,名崇信义塾,开设圣经、教义、算术、英语,、天文、地理等10门课程,学塾设施、教育管理均仿照美国教育制度。这是江北区近代教育的开始。同治六年(1867)迁杭州,更名为育英义塾,后改名为育英书院,为之江大学前身。
  民国元年(1912)在江北引仙镇佘使君庙庙之游廊设北隅三校;士绅乐之峰于永寿庵设北隅小学;杨韵堂于江北浮石,亭杨氏宗祠设浮石亭初级小学,民国3年(1914)改名为北隅二校。在庄桥集成弄由地方集资开办庄桥集成小学。至民国12年(1923),慈溪县(含今江北慈城镇)小学生7311人,占学龄儿童18560人的39.4%。民国14年(1925),私立崇本完全小学校(今江北区崇本学校)开设英文教育课,以中华书局出版的《英文模范读本》为教材,这在当时小学课程设置中尚属首次。民国22年(1933),慈溪县小学228所(内短期小学32所),学生19184人,学龄儿童入学率为60.43%,高于全省44.94%的平均入学率。
  1949年12月,江北区公所联合地方人士组成教育委员会,举办3所儿童、成人学校,即益三中学、崇信小学、引仙小学,计划动员300名贫苦儿童与成人入学,由地方人士捐献人民币255万元(旧币)。12月10日举行开学典礼,入学人数达407人。1951年7月,宁波军管会开始接收外
  资津贴的崇德、崇信、伯特利等教会小学。1961年,市教育局确定18所重点小学,其中有江北中心小学。该小学同时又被省教育厅列为重点小学和教改试点单位。1963年,城镇试行《全日制小学暂行工作条例(草案)》,江北中心小学被定为省试点单位。同年,市教育局通过对乍山、半浦等公社的调查,找出农村学校普及率不高的主要原因是流生多。于是在上述公社试办牧童班、半日班,以提高普及率。乍山公社讴思桥小学学区学龄儿童114人,原来只有92人入学,通过动员流生返校、办耕读小学班,入学儿童109人,普及率由80%提高到95.5%。
  1964年贯彻两种教育制度的指示和两条腿走路的方针,市教育局推广乍山、半浦等公社创办耕读小学经验,促进普及初等教育。3月7日,庄桥公社和甬江公社湾头大队举办15所简易小学,大量吸收不能入全日制小学的农家子弟入学。如湾头大队小学有早班、午班、晚班、夜班,共有学生156人,入学率从48.1%高到83.6%。1965年12月29日,江北(城市)人民公社槐树路小学(江北实验小学前身)确定为公社中心小学,负责对本公社辖区内的民办小学进行辅导。1968年12月初,境域市郊区农村公办小学下放到生产队,由贫下中农管理学校,公办教师回队任教。1984年江北建区,初等教育纳入江北区文教局管理。1985年6月,经江北区人民政府批准,槐树路小学改名为江北区实验小学。1990年,江北区有小学122所,在校学生数27226人,学龄儿童入学率99.68%,毕业率99.16%,升学率98.34%,在校学生巩固率99.97%。
  1993年,江北区率先通过省政府“两基”(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验收;1995年通过省“两基”复查。1996年,通过省、市普及实验教学县(区)的验收。1997年,中城小学被评为省文明学校;江北实验小学被评为省教育科研先进集体。1998年成为市“两高”(高标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高标准扫除青壮年文盲)区。2000年6月成为市高标准普及实验教学区。
  2001年,创办于1996年7月的宁波至诚学校从奉化溪口风岭岙搬迁至洪塘江北大道377号。2002年6月,宁波强人置业股份有限公司孔繁黎夫妇出资500万元,购置并改造原洪塘中学校舍,创办江北求知学校。从2001年起,江北区先后批准开办外来民工子弟学校5所。2003年底通过省教育强区验收。
  2005年秋,江北区决定在原有600名慈善助学对象、特困、低保等八类学生及特殊困难学生实行免费教育的基础上,对慈城镇的妙山小学、虹星小学、崇本小学、云湖小学以及修人学校小学部约1300名学生实施免费教育。至是年,全区有省示范性小学6所(中城小学、唐弢学校、洪塘中心、庄桥中心、慈城中心、至诚学校),省标准化小学2所(中城小学、广厦小学),市现代化达纲小学9所(中城小学、唐弢学校、
  江北中心小学、实验小学、庄桥中心小学、洪塘中心小学、慈城中心小学、绿梅小学、江花小学),全区接受优质教育小学生比例达68%。2006年春,率先在区内所有农村小学实行免费义务教育;9月开始,又在全区所有公办学校实施全免费义务教育。当年享受免费教育的人数,本地学生共14950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免杂费近1000人。江北区此举走在了全省的前列。与此同时,江花小学施行“五四”学制,成为宁波市首个进行义务教育学制改革的区域。至2006年9月,全区民办流动人口学校共接纳4520名民工子弟;同年秋,江北区在全市首创5所主要以招收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为主的公办学校,校长和骨干教师公派,并对符合条件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实行免费教育。2007年3月,怡江中心小学易名江北区第二实验小学。是年,江北区实验小学、江北区第二实验小学、洪塘中心小学通过省标准化学校验收。加上先期通过的中城小学和广厦小学,江北区已有省标准化小学5所。
  截至2008年9月,全区共有小学29所,其中民办小学5所。在校学生20084名,其中流动人口子女11182人。教职工1031人,专任教师983人,合格学历99.49%,其中大专及以上学历848人。小学入学率、巩固率、完成率、残疾儿童入学率均保持100%;全面落实国家“两为主”政策,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在公办学校就读、享受全免费义务教育的比例双超70%。
  江北区初等学校选介
  江北中心小学 位于江北区江井园巷12号(今鄞慈镇路6号),创建于民国34年(1945)前身为“鄞县江北镇中心国民学校”现占地面积11300余平方米。1961年被省教育厅列为重点小,学、教改试点单位,是贯彻小学四十,条省重点试行单位。1996年,学校被区教委确定为艺术教育特色学校后,铜管乐、舞蹈、大合唱、书画作品等9次获市级比赛一等奖、二等奖,10次获区比赛一等奖。1999年,该校铜管乐队参加浙江省中小学生铜管乐比赛,获队列演奏一等奖。校足球队、羽毛球队多次获市级比赛冠军,特别是羽毛球队的运动员在1997年市运会、1998年省运会中,共获7枚市运会金牌、3枚省运会金牌。1998年,市教委、市教科所授予学校“教育科研先进集体”称号,被评为市业余训练先进集体。2005年被评为省第二批现代教育技术中期评估成果突出学校、市环保模范(绿色)学校。
  江北区实验小学 位于清河路146号,占地面积30800平方米,建筑面积15119平方米,绿化面积达12580平方米。学校前身为崇德女校,清咸丰七年(1857),由英国基督教传教士爱尔德赛(MaryAnnAldersay)创办的女校和美国基督教长老会传教士柯夫人创办的女校合并而成,归长老会承办,是宁波乃至中国大陆最早的一所女子学校,享有浙江省“百年名校”100强之称。1952年7月,学校改为宁波初级师范学校,为解放后的宁波地区培养了第一批小学教师。1956年,初级师范学校停办,校址仍办小学,校名为宁波市槐树路小学。1985年6月,江北区人民政府批准,改名为江北区实验小学。它是宁波市区最早的一所实验小学。1994年,江北区文教局和宁波市教科所联合创办为宁波市第一所双语实验小学,开创了宁波市双语教学的先河。1999年,西草马路小学并入。学校先后被评为“中国青少年科学技术普及活动指导纲要实施项目”示范学校、省电化教学先进集体、省家庭教育先进集体、省教育科研先进集体、省电化教育示范性学校、市现代化办学纲要达纲学校、市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等。连续4届共8年被评为省科研先进集体,成为省科研兴校200强之一。
  宁波市中城小学 位于慈城镇竺巷东路54号,占地面积13213平方米,建筑面积10035平方米。创建于清光绪三十年(1904)。1988年,宁波籍台湾著名实业家应昌期捐资140余万美元重建中城小学,新校于1991年9月竣工并正式启用。20余年来,学校先后被评为省文明学校、省示范小学、省现代技术实验学校、省绿色学校、市文明单位、市教育科研先进集体、市示范性文明学校等区级以上荣誉。学校立足学生全面发展,在围棋、艺术、信息技术等特色教学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校围棋队在历届省“育苗杯”应氏计点制围棋比赛中保持前三名,在1996年的全省少儿围棋比赛中打进第二名;在市第二届围棋比赛中获得冠军。培养了世界青少年围棋赛亚军、职业棋手黄晨等一批优秀围棋手。
  洪塘中心小学 位于洪塘西路21号(洪塘学区)和洪塘中路436号(姚江学区)。学校创建于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现占地面积49874平方米,建筑面积18731平方米,绿化面积16692平方米,运动场地18738平方米,拥有2个250米环形塑胶跑道等多种体育设施。2004年,学校被评为省农村示范性小学,首批校本教研先进示范学校。2005年,学校网站获省中小学校园网站评比一等奖。是年被评为2005—2006年市德育先进集体。2007年被评为市环保模范学校。
  唐弢学校 位于梅堰路555号,占地面积14566平方米,建筑面积5090平方米。清宣统二年(1910),由乡贤陈鲲创办,原名梅堰学堂。新中国成立前,学校改名为梅堰小学。1952年6月改为梅堰乡校。1958年,镇海县并入宁波市,又改为梅堰小学。1962年2月更名为北郊公社中心小学。1983年10月改名为北郊乡中心小学。1984年4月,学校恢复原名梅堰小学。1990年8月,梅堰小学迁入现址;1995年8月,甬江镇中心小学迁至梅堰小学,梅堰小学更名为甬江镇中心小学。2003年2月,为纪念曾就读该校的文化名人——中国现代著名文学家和文学史家唐弢,经有关部门批准,学校更名为唐弢学校。原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亲笔为该校题写校名。现为宁波市现代化建设达纲学校、省示范性学校。
  庄桥中心小学 位于庄桥街道北外环东路36号,占地面积22422.7平方米,建筑面积7643平方米,绿化面积3500多平方米;创建于民国19年(1930),前身为私人集资兴建的集成小学。大书法家沙孟海曾就读于此。学校曾获“省示范小学”、“市小学现代化办学纲要达纲学校”、“市示范性文明学校”、“市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区文明单位”、“区学生行为规范达标学校”等称号。该校女子排球队在市小学生排球比赛中获“四连冠”,男子排球队获“三连冠”。校铜管乐队曾代表江北区参加市少先队鼓乐大赛并获得金奖。
  慈城中心小学 位于慈城镇慈湖人家小区296号,占地面积27197平方米。原名尚志小学,民国21年(1932)由乡贤冯景曾创建。民国36年(1947)学校改名为慈溪县立简易师范学校附小。1949年5月,慈城解放,慈溪县军管会文教科接收学校,,易名为慈溪县城区第一小学。1958年改名为慈城镇中心小学。1991年改名为慈城第一小学,并负责江北区西片农村小学教学的辅导工作。学校先后获得省“班班有歌声”录音三等奖、省“少先队优秀中队”、“市体育达标先进单位”、“市推广普通话先进单位”等称号。1996年被评为文明学校。1999年,普迪小学、慈城三小、白米湾小学先后并入中心小学。2005年被评为省级示范学校。是年迁至今址。
  育才小学 位于宁波市翠柏西巷96号。占地面积10293平方米,建筑面积4543平方米,绿化面积820平方米。学校创建于1994年。学校自开办以来,一直倡导以人为本、文化立校、争创特色的办学方向,围绕“育阳光少年,做阳光教师,创阳光校园”的核心,连续多年被评为区文明单位、区卫生先进单位、区学生行为规范达标学校、市德育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市示范性文明学校,并被定为市教育学会创新教育研究分会。学校曾先后获得江北区第七届“足协杯”小学生足球赛第二名,第八届的优胜奖,市第九届“足协杯”小学生足球赛第四名,2002学年市小学生足球比赛的第三名。又组建了江北区第一支小学生女子足球队。在2002学年获区女子足球第一名、市第四名。学校与市甬剧团合作,探索“弘扬甬剧文化、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育人之路,《乡音古韵》获“宁波市优秀校本课程”称号,并有小演员在第九届全国少儿戏曲小梅花奖比赛中获浙江赛区银奖。
  普迪小学(1916—1998) 筹建于辛亥革命胜利之后民国建立初期,为宁波市慈城镇实业家秦润卿所创办。民国4年(1915)9月,秦润卿与李寿山、王荣卿等一起筹集巨款近10万银圆,于慈溪县(今江北慈城镇)考棚旧址兴建慈溪私立普迪小学,至翌年正月校舍竣工。“普迪”乃寓“普及文化,启迪民智”之意。民国5年(1916)2月着手聘请鄞县名秀才谢缄三(祖思)为第一任校长。
  民国14年(1925),因学生激增,校舍不敷,另建“二校”于原场旧址。“左联”五烈士之一的柔石,在20世纪20年代期间,被学校延聘为教师。民国19年(1930)冬,谢缄三校长去世,由陈中坚执掌学校。民国30年(1941),县境沦陷,学校停办。1952年人民政府接管后,改名慈城镇第四小学,校长叶瑛。1985年春节,秦润卿之子秦省如,应慈城镇政府邀请,返故里继父志,出于“造福桑梓,普学迪智”的愿望,提出恢复“普迪”校名的主张。同年9月恢复“普迪”校名,承创办人秦润卿之子秦省如、孙女秦慧珠和慈城籍港澳侨胞王欣康、姚明先生的关怀,慷慨捐助学校办学资金计人民币1.2万元。1998年,普迪小学并入慈城中心小学。
  晋群小学(1910—1941) 创办于辛亥革命后,校址在洪塘下沈村,校名为慈东区立晋群小学。民国18年(1929),中共党员阎季平任教务主任,一年后离去。民国22年(1933),校董会聘请阎季平任校长。阎季平聘请周朴农(抗日战争初期为中共慈溪县委第一任书记)、邬月亭、邬承儒等进步教师,以杨贤江著的《新教育大纲》为指针,确定教育为革命服务,把晋群办成革命的学校。从民国27年5月到民国30年4月(1938—1941),晋群小学成为县委机关所在地和中心联络点,慈东也成为宁属特委的活动重点及特委机关所在地之一。民国30年(1941)宁波沦陷后,晋群小学被迫停办。

知识出处

宁波市江北区志下册

《宁波市江北区志下册》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志记述时限上起所载事物的发端,下迄2008年底,采用述、记、志、传、图、表、录等体裁,记述宁波市江北区自然、政治、经济、文化与社会的历史和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宁波市江北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