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青少年团体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波市江北区志下册》 图书
唯一号: 112520020220000793
颗粒名称: 第四章 青少年团体
分类号: D432.855
页数: 5
页码: 1148-1152
摘要: 本章介绍了宁波市江北区青年团体组织的发展与活动。
关键词: 青少年团体 地方组织 江北区

内容

第一节 共产主义青年团
  青年组织
  民国12年(1923),青年团员潘枫涂(潘念之)到慈城(慈溪县城)普迪小学任教,同时进行革命活动。他是最早在江北区现境活动的共青团员之一。翌年10月,青年团四明中学支部成立,卢于舫任书记。这是境内第一个青年团组织。民国14年(1925)8月,共青团员谢武鹰到慈城发展组织,建立共青团慈溪支部,谢武鹰任书记。至民国15年(1926)上半年,境内白沙铁路机务处、顺记铁工厂、庄桥、洋墅、正大火柴厂等处先后建立7个共青团支部。
  民国16年(1927)初,为迎接北伐军,境内城区和慈城团组织积极开展活动。俞坚等带领团员和群众打击土豪劣绅,先后逮捕魏锡兰、冯少桐、阮林宝等土豪劣绅,查封刁桢祥的店铺,并把阻挠工人运动的洪昌老板王乾生戴高帽游街示众。大地主姚作一闻风而逃。4月,共青团慈溪支部在慈城西郊女校成立慈溪青年火花社,出版油印刊物《火花》及其他宣传品,以推动青年文化运动;俞坚任社长,沐庚祚任副社长兼编辑,社员有张启国、沙武英、张凤治、秦荣法、罗迪余、陆一道。“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慈溪青年火花社被查封解散,慈城的共青团员遭到通缉。7月,共青团宁波市委派员到江北地区整顿,随即在正大火柴厂、顺记铁工厂和育才(民强)中学恢复建立了团支部,时有共青团员31人。11月,因“浙东暴动计划”泄露,俞坚等主要骨干被省防军逮捕,境内团组织被迫停止活动。
  1951年,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江北区工作委员会成立,俞根发任组织干事,郁志初任宣传干事,1953年,黄元琴任副书记。1956年,团工委随行政区撤销而撤销,1960年又随行政区恢复而恢复。1961年5月召开共青团江北区(今城区)第一次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共青团江北区第一届委员会。1966年9月起,共青团组织因受“文化大革命”冲击逐渐停止活动。1971年春,共青团恢复活动,9月召开共青团江北区(今城区)第二次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共青团江北区第二届委员会。从1985年4月共青团江北区第四次代表大会开始,团的工作进一步规范化。
  主要活动
  1950年,江北地区团员青年响应祖国号召,积极报名参军参战,仅郊区8个乡就有120余人应征入伍,后来有16位优秀儿女牺牲在抗美援朝战场上。土地改革运动中,各乡、村团干部通过参加培训班和土改工作队,宣传土地改革政策,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1965年,团组织开展共产主义教育活动,组织青少年学雷锋、王杰等英雄人物,引导青年学文化、学科学,争创思想好、学习好、工作好、劳动好的“四好”支部。
  改革开放后,团区委结合本地实际开展“学雷锋树新风做四有青年”活动,每年3月5日到车站、码头、大街做好事。北郊乡团委为五保户、困难户“定人、定户、定期”服务,1987—1990年连续被评为市扶贫帮困先进集体,1990年被团省委授予“学雷锋树新风先进青年群体”称号。1988—1991年,全区各级团组织开展为民服务活动1000多次,为群众服务25000多人次,群众受益金额1万余元。团区委拍摄的《闪光的螺丝钉》专题录像片,在省、市电视台播放获得好评。“五讲四美”文明礼貌活动全面展开,并逐步制度化、具体化。城乡各级团组织大力倡导勤俭办婚事,破除“三面”(场面、官面、体面),做到“三不”(不讨彩礼、不讲排场、不铺张浪费)。慈城、洪塘、乍山、半浦、湾头等乡镇团委连续多年举办别具一格的集体婚礼。如庄桥镇团委的“北仑一日游”旅游婚礼、慈城镇团委的“电影婚礼”吸引了许多适龄青年参与。
  1985—1988年,全区共发展新团员2386人,团员数量达到7353人。3年中全区涌现了64个先进团组织、73名优秀团干部、100名优秀团员,向党组织推荐了291名优秀团员作为党的发展对象,共有144名团员光荣入党。团区委被团市委评为组织发展工作红旗单位。参加义务植树造林活动2.1万余人次,共植树10万余株,公路植树30.5公里。营建青年绿化工程14个。慈城镇团委和庄桥镇团委分别被评为市、区绿化工作先进集体。
  1994年初,“跨世纪青年两大工程”在江北全面启动。全区建立52支共980余人参加的青年志愿者队伍。是年,共与孤寡老人、五保户、烈军属结对100多户,利用元旦、春节、“3·5”和“国际志愿者行动日”等节日、纪念日进行慰问和服务;先后有2000人次参加活动,受益达万人。志愿者队伍还开展以资助失学儿童重返校园、贫困家庭解困、失足青少年走向新生为主要内容的活动。2003年成立区青年志愿者活动指导中心,下设12个志愿者总队。志愿者队伍主要由个体劳动者、学生、党团员、企事业单位职工组成,志愿者服务网络覆盖全区。至2008年底,全区共有登记在册志愿者2万余人。
  1994年始,开展创建青年文明岗、争当青年岗位标兵活动。机关单位团组织以勤政廉洁、强化服务意识为重点,开展“创、做、作”活动;个体、私营企业团员开展“良好经营户评比”和“创共青团优质示范岗”等活动;街道团组织做好失足青年的帮教工作;学校团组织开展“岗位成长”活动。是年底,全区共建立培养70个青年文明岗和青年岗位标兵,垦业信用社结算柜被评为市级青年文明岗,张宇红被评为市级岗位标兵。团区委成立区青年文明号、青年岗位能手活动指导委员会。次年,全区新增青年文明号30余家。
  1995年,开展“95共青团基层年”活动,全区共发展农村团员350名,团、青比例达到20%;新经济组织建团率达到90%;完成60名推优入党工作。团区委发起开展基层基础标准化建设活动,即团组织基础建设标准化、阵地建设标准化、工作制度标准化,制定并完善“三会二制一课”及其他工作制度。1996年,团区委在全区农村集中开展“共青团服务万村脱贫致富奔小康行动”建立5个区级青年星火示范基地;建立青年致富信息库;建立青年之家、希望书屋等农村文化娱乐,阵地;为农村青年技术培训和服务项目提供资金支持。1997年,团区委号召在乍浦乡王家坝村兴建一条区级“共青路”,至11月底基本完工。1999年起,全区深入开展“党团共建”目标管理。
  2000年起,开展创建“五四红旗团组织”的活动。2004年,团区委开展第一届“江北青少年网络文化节”,推出网络文明系列活动,打造健康、文明、绿色的“和谐网络精品工程”。“江北青少年网络文化节”成为江北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品牌项目,2007年获得中央文明办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创新案例二等奖。2005—2006年,开展首届江北区“十佳外来务工新星”评比活动,共评选出“十佳外来务工新星”20人次。
  2007年12月,江北区青年联合会第一届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在金港大酒店召开。本次会议选举产生江北区青年联合会第一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112名优秀青年当选为江北区第一届青联委员。同年,创办发行江北区第一份团报——《青春江北》。2008年,团区委制定《江北区加强团的基层民主建设的实施方案》,明确团务公开、团代表常任、民主直选和民主恳谈四项制度,引导团员青年正确履行民主权利,提高团的基层民主建设水平。
  第二节 少年先锋队
  1950年,慈溪(慈城)中学成立少年先锋队组织,有少先队员23人,辅导员1人,这是今江北区境内最早的少年先锋队组织。少先队员帮军烈属做家务、搞卫生,做小先生教父母亲识字、积肥;同时开展少儿文艺演出及少儿文艺作品展览等活动。至1957年9月,江北现境内各小学的学生会组织已普遍被少先队组织所取代,绝大多数村校也建立了少先队组织。
  第二个五年计划时期,少先队组织开展以“除四害、讲普通话、绿化植树”这3项活动为主要内容的“第二个小五年计划”。同时建立红领巾小工厂、小银行、小歌舞队等。1963年3月起,广大少先队员学雷锋、做好事、助人为乐、拾金不昧等好人好事层出不穷,涌现出许多少先队先进集体、先进个人和优秀辅导员。少先队组织还开展访问“三老”、调查“家史”、“村史”等活动。“文化大革命”期间,少先队组织处于瘫痪状态,1972年,所有校内外的少年儿童组织改称为红小兵。1977年,少年先锋队组织才恢复,并重新开始发展壮大。改革开放后,除了传统的“学雷锋、树新风”活动,少先队组织与时俱进,广泛开展适合少儿特点的“人人争戴小红花”、“日日红,周周新”竞赛、“寻先辈足迹,走社会主义新长征”、“英雄在我心中”、“爱国主义电影周”主题教育和“跨世纪中国少年雏鹰行动”等丰富多彩的活动。
  1988年,团区委会同区文教局成立区少先队工作委员会。1989年,江北区少儿书画社成立。1990年5月,由湾头乡中心小学70名同学组成的江北区少年交警队成立。这是宁波市乃至浙江省的第一支少年交警队,10年后发展为拥有9所学校500余名成员的江北区少年交警大队。1990年10月,由团区委、区人武部、区文教局和东航宁波场站联合举办的东海青少年航空军校成立,作为区青少年校外教育基地之一,这是浙江省第一个青少年航空军校。区级少年军校在每年第三季度在此开班,培养中小学生的国防意识、爱军意识、组织纪律观念。此后,洪塘青少年绿色学校、甬江农业科普实践基地、虹星园艺花卉基地、慈城五星村中小学生校外教育基地也相继建立,其中洪塘青少年绿色学校是浙江省最大的学生社会实践基地。
  1998年7月,孔浦街道成立全区第一家社区少工委,该街道的绿梅居委会成立全市首家雏鹰学校。这种为少先队社会化建设提供组织保证和阵地保证的形式迅速推开。中城小学、新马路小学、白沙路小学、江北实验小学被评为“全国文明雏鹰假日小队”,江北实验小学还被评为省级“雏鹰红旗大队”。开展与贵州册亨县小朋友“手拉手、心连心”互助活动,共收到爱心捐款37000余元。区内5所学校参加了市“情系西部小伙伴红领巾爱心跳蚤市场”活动,6000多名少先队员参加了“爱心卡”传递手拉手活动。洪塘中心小学和江北实验小学在全国“心中有祖国,心中有他人”主题活动中获先进集体奖。
  1992年10月,少年先锋队江北区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至2008年共召开少代会6次,选举产生少年先锋队江北区工作委员会6届。每次大会都有特邀代表和列席代表参加。自第三次大会起听取和审议团区委工作报告,提出今后任务和奋斗目标,通过相应决议,选举产生少先队江北区工作委员会。每届委员会一次会议选举出书记、副书记。

知识出处

宁波市江北区志下册

《宁波市江北区志下册》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志记述时限上起所载事物的发端,下迄2008年底,采用述、记、志、传、图、表、录等体裁,记述宁波市江北区自然、政治、经济、文化与社会的历史和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宁波市江北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