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统一战线工作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波市江北区志下册》 图书
唯一号: 112520020220000720
颗粒名称: 第十一章 统一战线工作
分类号: D613
页数: 6
页码: 994-999
摘要: 本节记述了宁波市江北区地方组织统一战线工作的情况,包含了民主党派工作、党外干部和知识分子工作等。
关键词: 地方组织 江北区 统一战线

内容

1960—1983年,今江北区境的统战、对台、侨务、民族宗教日常事务由原江北区委和郊区区委宣传科管理。1984年3月,今江北区建立,中共江北区委设统一战线工作部(以下简称统战部)。2002年8月,区委统战部设综合办公室;2003年7月增设综合科,综合办公室更名为办公室;2008年12月增设党派科。
  1989年6月,中共江北区慈城镇委设立统一战线工作科。
  第一节 民主党派工作
  1983年前,现境有民主党派基层支部4个,成员不足百人。至2008年12月,境内有民革、民盟、民建、民进、农工党、致公党、九三学社7个民主党派的基层支部36个,成员683人,均属各民主党派宁波市委员会领导和管理。民主党派支部在境内成立之时,区委统战部领导均到场祝贺。
  1989年始,区委统战部逐步完善与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代表人士通报情况、协商工作和联系交友制度。凡涉及江北区改革发展重大决策和重要人事安排,均协助区委事先邀请部分民主党派支部负责人、无党派代表人士进行座谈协商,充分听取他们的意见建议;不定期地向他们通报全区党风廉政建设、反腐败工作和治安管理情况。1999年始,每年安排部分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代表人士担任政府各系统的特约监督员、行风评议员,组织他们参观视察区域重点工程建设项目。组织部分民主党派成员参加社会主义学院培训。在江北区历届人民代表大会和政治协商会议中逐步加大人数比例,并推荐百余人次担任宁波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使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代表人士参政议政的作用得以保证和发挥。
  第二节 党外干部和知识分子工作
  党外干部工作 建区以来,区委统战部均推荐1位党外人士作为历届的区人大副主任、副区长、政协副主席的候选人。1990年推荐1名无党派人士任区农水局副局长,改变了政府职能部门无党外人士担任领导干部的格局。1995年起,为建立一支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党外后备干部队伍,确定了近、中、远三个培养梯次,并实行动态管理;会同区委组织部举办了两期(1999年11月、2008年7月)党外后备干部培训班。2000年安排2名党外干部到局级领导岗位;2004年达到6人(其中1名正职)。2007年会同区委组织部对全区的党外干部进行全面排摸,确定50名局、科级干部为党外年轻后备干部,并建立电子档案。至2008年,全区安排有实职的党外领导干部46人,其中区级领导3人、局级领导14人、科长级29人。区教育局、卫生局配备了11名党外干部担任医院、学校正副职领导职务,占总数的13.79%。是年,采取举办一次主题教育学习会、视察一次重点建设项目、组织一次义务服务活动、提供一条合理化建议、撰写一篇学习体会文章等方式,首次在全区无党派人士中开展为期3个月的政治交接主题教育活动。
  党外知识分子工作 1988年6月始,区委、区政府将知识分子的管理、培养工作纳入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并采取措施提高知识分子队伍的政治、业务素质,改善其工作条件和生活待遇。是年,全区有大专以上学历人员604人,各类专业技术人才1797人。1998—2008年,区一至三届政协组织中,安排有硕士研究生以上高学历和高级技术职称人才政协委员共54人次。2008年10月22日江北区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成立大会暨首次会员大会召开,应到会员55人,实到48人。会议通,过《宁波市江北区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章程》,选举产生由19人组成的首届理事会,会长戴瑜,副会长马赛君、叶孟、余霆、竺浩兴、高小明,秘书长戴雪嵘。至2008年年底,全区大专以上学历人员增至24682人,各类专业技术人才突破4万人,其中党外知识分子占2/3以上。
  2007年,区委统战部对境内自由择业知识分子等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调查。据不完全统计,江北区时有新的社会阶层人士18430人。其中,执业律师及律师17人,注册会计师59人,评估师31人,独立税务师17人,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720人,民营企业的科技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1273人,自由择业人员275人,私营业主5510户,个体工商户10528户。按照中央“充分尊重、广泛联系、加强团结、热情帮助、积极引导”的方针政策,积极推进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网络构建,努力团结,促进其健康成长。2008年底,区委统战部申报的“探索商圈自由择业知识分子统战工作新途径”项目获浙江省委统战部授予的2008年全省统战工作创新奖。
  第三节 民族宗教侨务与对台工作
  1985年9月,江北区民族宗教事务办公室建立,归口区委统战部。1996年8月,区委统战部挂民族宗教事务办公室牌子,1997年改挂民族宗教事务局牌子。2005年3月,区民族宗教事务局列入区政府工作部门序列,与区委统一战线工作部合署办公。
  1999年起成立区宗教工作协调小组,由区委副书记任组长。
  民族工作
  江北区是汉族聚居区,少数民族甚少,主要是由工作调动、男女婚嫁等迁入。1982年,有少数民族常住人口84人。进入21世纪后,少数民族人口数猛增。2005年达648人,涉及24个少数民族;2008年增至1052人,涉及33个少数民族,其中满族、回族、壮族、土家族、苗族、蒙古族、畲族、朝鲜族、侗族的人口居多,有865人,占33个少数民族常住人口总数的82.22%。
  1994年8月成立江北区少数民族联络小组,组长寇鉴芬;2004年调整,韩鹏任组长。其主要工作,一是帮困维权。2000年始,对全区少数民族困难家庭连续9年发放助困金,至2008年共发放116户次,6万余元。2007年会同区司法局、宁波大学法学院,成立江北区少数民族维权服务站。2008年9月会同区外来务工人员服务与管理办公室、慈城镇政府联合举办了江北区少数民族权益保障“送服务、下基层”活动。二是参政议政。先后推荐12人次参加宁波市第二届至第五届少数民族联谊会代表大会,寇鉴芬与韩鹏、张钧鸿分别当选为市第二、五届少数民族联谊会理事。7人次回族代表参加了宁波市伊斯兰教第一、二次代表会议。1991年11月,胡海洋(回族)被评选为全市少数民族先进人物。1998—2007年,江北区一至三届政协组织中,安排有少数民族政协委员12人次。他们积极参政议政,撰写提案55件。
  宗教工作
  区内有佛教、基督教、天主教、伊斯兰教等宗教组织。至2008年12月,全区有宗教信徒27229人,教职人员189人。其中,佛教信徒25000人,教职人员173人;基督教信徒1416人,教职人员11人;天主教信徒664人,教职人员5人;伊斯兰教信徒149人。宗教活动处所17处、活动(聚会)点18个。
  1979年起落实宗教政策,至1989年,开放宗教活动场所6处,恢复宗教活动点2处,落实宗教房产7处,近3000平方米。1993年8月,对符合《浙江省宗教活动管理规定》(浙江省人民政府〔1992〕25号令)和具备宗教活动条件的24个场所予以认定并登记、发证。此后,对宗教活动场所年检年审、登记发证工作进入了常态化。1996年起开展反对封建迷信,制止非法建造寺观教堂、滥建坟墓专项治理、“回头看”和检查。2006年,对全区宗教活动场所进行了清理和重新登记。2008年7月始,对全区100余个民间信仰活动场所进行了调研和规范管理试点工作。同时在全区先后开展“争创‘五好场所’(爱国爱教好、遵纪守法好、场所管理好、团结协作好、社会服务好)、‘五好信徒’(爱国爱教好、遵纪守法好、团结友爱好、发展生产好、社会服务好)”活动和“创建平安宗教活动场所”活动。依法制定《江北区民族宗教方面群体性突发事件应急预案》、《除夕夜重点宗教场所安全工作预案》、《非通常宗教活动安全工作预案》等文件,使宗教管理工作逐步走上规范化、正常化、制度化的轨道。2008年召开全区“平安宗教活动场所”创建交流会;配合区消防大队在宝庆讲寺联合举行大型消防演习,并将天主教江北堂,基督教慈城主恩堂,佛教宝庆讲寺、灵山禅寺、护龙禅寺列入区消防重点部门。
  1993—2008年,共选送了5名优秀青年到浙江省神学院深造;37人次教职人员到宁波市社会主义学院培训、学习。1994年至今,指导基督教每年举办一期义工培训班(培灵会)。1999年组织90名宗教界教职人员参加宗教政策法规知识竞赛。2000—2008年先后举办6期培训班(法制教育、僧伽、会计、佛教知识、消防安全知识、中青年骨干僧伽),共370余人次接受教育。组织各宗教活动场所负责人3次(2000年7月、2007年4月、2008年7月)去“南京大屠杀”遗址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到大佛寺、寒山寺、少林寺、七塔禅寺参观考察。1989—2008年,区内宗教界人士参与区经济建设、社会服务和社会公益事业活动上百项,捐赠资金累计达536万余元。1998—2008年,宗教界人士共10人次任区政协委员,3人被选举为区人大代表。共撰写提案23件、议案3件。
  侨务与对台工作
  侨务工作 1985年9月,江北区建立区侨务办公室,归口区委统战部。1996年8月,区委统战部挂区政府侨务办公室牌子。2008年,全区有港澳同胞1537人,海外华侨华人2122人,主要分布在18个国家。其中,美国1158人,日本304人,加拿大223人,澳大利亚98人,新加坡81人,马来西亚80人,泰国54人,德国38人,新西兰20人,巴西17人,阿根廷16人,英国11人,法国8人,荷兰5人,挪威4人,墨西哥3人,韩国1人,乌克兰1人。有归侨12人,侨眷港属421户1789人。
  区政府贯彻执行国务院“一视同仁、不得歧视、根据特点、适当照顾”的侨务政策。1979年始,为7名被错划的“右派”复查改正、安置工作,发放困难补助1450元;对“三胞”亲属的历史陈案和“文化大革命”中的“三案”进行复查,平反4件,给予经济补偿2.5万元;妥善处理544户“文化大革命”中被查抄物品问题,退赔变价款及补偿款55600元;清理了263位“三胞”亲属人事档案中的“问题”材料;认定15位同志为起义人员,3位同志为投诚人员,颁发了起义投诚人员证书,同时为2人恢复、安置了工作,生活困难的6人给予一次性困难补助,2人列入长期社会救助户;妥善解决45户“三胞”及其亲属在“文化大革命”中被占的2887.7平方米私房;对土改中错误没收的10户华侨共6764.96平方米私房作了腾退、归还产权、给予经济补偿8.4万元等的处理;被没收、挤占的2户台属共377.8平方米的私房遗留问题,给予了7022元的经济补偿。至1989年底,全区落实统战侨务政策877户,发放落实政策款项18万余元。同时,采取多种措施争取和保护侨汇,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经银行汇入区内的外汇总计折合人民币2661528元。
  2003年,会同繁景社区建立社区侨务工作领导小组和联络员队伍,制订各项制度。2008年6月,在白沙街道成立江北区首家侨务文化活动中心;10月,在文教街道繁景社区成立“海外之友、侨台之家”并开展“侨务侨法进社区”试点活动,建立“侨法宣传角”。
  2008年底,,全区有侨资企业81家,其中,宁波梦神床垫机械有限公司被评为1999年度宁波市“十佳”侨资企业;宁波康赛妮毛绒制品有限公司获“2003—2005年度全省百佳侨资企业”称号;宁波龙华雷克萨斯汽车服务有限公司获“2006—2007年度全省优秀侨资企业”称号。
  改革开放前,侨捐无考。此后,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开始捐资为家乡修桥、铺路、办学、办医、办老人福利事业、赈灾济贫等。第一位捐侨是祖籍慈城镇金沙村、现居日本的姚菱秀,1979年捐资2000元人民币为村里造桥。至2008年,全区共接受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捐赠项目129项,累计金额(含实物折款)达82379023元人民币,其中祖籍慈城镇的台湾实业家应昌期及应氏家族成员捐资3200万余元在家乡兴建了慈湖中学、中城小学、倡棋幼儿园,开创了捐资办系列教育之先河。
  对台工作 1985年4月建立中共江北区委对台工作小组办公室,归口区委统战部。1990年11月,区委对台工作小组办公室增挂江北区台湾事务办公室牌子。1996年8月,区委统战部挂区委台湾工作办公室(区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牌子。2008年4月成立由副区长任组长的江北区台商权益保障工作领导小组。
  1949年,今江北区境去台人员为259户449人,现有去台人员231户417人,主要分布在台北、基隆、桃园、新竹、台中、台南、宜兰、花莲、高雄、屏东、澎湖等17个市县,其中在台北的255人,占在台人员总数的61.15%。台属313户631人,其中以慈城镇的台属居多,占全区台属总数的45.64%。江北区前后接受了18位台胞定居,其中,两位是解放初期定居的台籍同胞,16位是1986—1998年间返乡定居的去台人员。近年与台湾民间通婚的有75对。
  台商台胞在江北区投资办企业始于20世纪90年代。第一家台资企业是由台胞何政辉在湾头乡(今甬江街道)包家村投资创办的;最大的一家是由台胞美籍华人应明皓投资2200万美元与宁波市建材局合资创办的宁波现代建筑材料有限公司。至2008年底,台资企业累计已达138家(含从第三地取道而来的),总投资168450650美元(含增资或减资数额,下同),合同利用台资105917364美元。其中,独资经营的92家,合资经营的46家。1990年以来,召开台商座谈会7次,走访台资(台商)企业358家次;妥善处理台商台胞的来信来访及投诉23件,及时稳妥地处置了3起涉台突发公共事件;开展“台商台企服务月”活动,设立台商投诉热线,举办台资企业用工专场洽谈会和法律知识讲座,依法维护台商台胞在祖国大陆的合法权益。
  1999—2008年,江北区政府、区台办在每年的妇女节、中秋节、春节举办联欢会、招待酒会,广泛联络台商台胞;先后20多次组织参观考察、春游、植树造林、钓鱼比赛、乒乓球比赛等形式多样的联谊活动,参加活动的台商台胞有300余人次;并协助宁波市台资企业协会成立了老三区会员联谊会。2001年6月,区政府聘请了王雄夫、陈春福、彭胜良、张志清、洪曾南、熊甲寅、陈德铭、唐锦辉8位台商为江北区招商顾问。1994—2008年,江北区台商台胞、台资企业捐赠社会公益事业共76项(其中教育1项、救灾助困74项、公共设施1项),捐赠资金(含实物折款)合计138.894万元。参与捐赠活动的有29人(企业)。
  1999年始,区对台宣传写作小组成员向台湾有关刊物投稿396篇,被刊用120篇。《古镇慈城》出版了32期,每期均赠送慈湖中学台湾校友20本。并向来甬的台湾朋友赠送《今日江北》等书籍、碟片上千份。同时,接待台湾《少年中国晨报》、台湾“年代新闻”、台湾“三立电视台”、台湾“大陆寻奇”等媒体的采访,发表文章,播放节目影响显著。
  1996—2008年,全区共举办涉台形势报告会、讲,座16场,涉台教育进社区活动11次,接受教育的干部群众3350人次。组织2000多名干部群众学习《中国台湾问题》干部读本,进行“台湾知识竞赛”活动,参观“台湾问题图片展”。1997—2008年,向上级有关部门提供涉台工作信息317篇,被录用200篇。2003年起,区台办连续6年被评为浙江省台办系统信息工作先进单位和宁波市对台宣传工作、信息工作先进单位。

知识出处

宁波市江北区志下册

《宁波市江北区志下册》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志记述时限上起所载事物的发端,下迄2008年底,采用述、记、志、传、图、表、录等体裁,记述宁波市江北区自然、政治、经济、文化与社会的历史和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宁波市江北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