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解放前党组织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波市江北区志下册》 图书
唯一号: 112520020220000680
颗粒名称: 第一章 解放前党组织
分类号: D225.5
页数: 2
页码: 923-324
摘要: 本章记述了宁波市江北区解放前党组织的情况,包含了组织建设和主要活动。
关键词: 解放前 党组织 宁波市江北区

内容

第一节 组织建设
  江北区现境内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建设,肇始于建立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的组织。民国13年(1924)10月,青年团四明中学支部在江北岸建立,书记卢于舫;11月,建立青年团白沙铁路支部,书记周天僇。民国14年(1925)9月,建立青年团顺记铁工厂支部,书记赵文卿。同月,中共甬曹段铁路支部宣告成立,这是宁波第一个产业工人党支部,12月改建为中共江北支部。民国15年(1926)5月,建立四明中学党支部,书记王安卿;11月,建立庄桥党支部,书记杨德音。民国16年(1927)2月,建立正大火柴厂党支部。3月,中共江北区委成立,区委书记杨梦雁、组织委员方岗、工运委员张庆祥、宣传委员方阿秀。同时,中共慈溪县独立支部也在慈城建立,书记赵文光。4月,国民党发动反共“清党”运动,江北地区的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从此转入地下秘密活动。8月,中共江北区委重建,费祝任区委书记,戴昱允、张庆祥、童桂芳、陈莲芳(女)为区委委员。9月,中共慈溪独立支部也在慈城重建,俞坚(女)任书记;10月,成立庄桥区党委,潘小梅任书记,后因浙东农民暴动计划泄露,潘小梅等多名党员被捕被害,白色恐怖笼罩境域。12月,中共浙江省委在江北岸腊店弄13号设立通讯处和交通站,继续领导恢复宁波党组织。
  国共第二次合作形成后,民国27年(1938)2月,设在江北岸的宁波报馆建立了党支部。5月,中共慈溪县工作委员会在慈东庄桥成立,选举周朴农为县工委书记;随即在洋墅、上宅、旧宅等村建立党支部,分别由陈美韶、徐德娓、滕阿梅任书记。民国28年(1939)春,建立庄桥党支部,蒋子瑛任书记;4月,建立洪塘党支部,洪涛任书记;12月,建立孙家党支部,孙庭仁任书记。民国29年(1940)3月,中共宁属特委在慈东洋墅成立,王文祥任书记,竺扬、王起、秦加林、陈明华、岑永福为委员,下辖慈溪、鄞县县委和镇海、奉化、定海三个县工委及四明特区区委。4月,庄桥党支部划为河东、河西两个支部,杨照诚、蒋子瑛分任书记;9月,作为中共宁属特委政治交通联络站的青林渡口党支部建立,徐渔樵任书记。民国31年(1942)6月,中共慈东区委在洪塘医院成立,蒋子瑛任书记,洪明义、杨照诚、孙乾坤为委员。
  抗日战争胜利后,江北地区遭受国民党消灭“共匪余患”的“清剿”,民国34年(1945)10月22日,中共慈镇县特派员蒋子瑛等人在洋墅突围战中牺牲。自此,江北地区党组织中断了上下联系,至民国35年(1946)底才恢复党组织的活动。民国36年(1947)2月,中共慈镇县东区(庄桥、庄市、沿山)区工委成立,沈秉钧任书记,不久牺牲,由副书记孙永山负责;民国37年(1948)文海任书记。东区区工委在中共四明工委的领导下开展革命活动直至解放。
  第二节 主要活动
  江北区现境内党组织最早的活动,是民国13年(1924)在江北岸济公殿开办宁波地区第一所宁波工人夜校;民国14年(1925)又在泗洲塘工业学校、佘使君庙小学设工人联络站,发展党员,建立支部。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中,共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在慈城帮助筹建国民党慈溪区党部等组织,并担任要职,团结争取进步人士参加革命统一战线,开展反帝反封建、迎接北伐军等活动。民国16年(1927)3月,宁绍台农民协会办事处主任中共党员竺清旦领导洪塘农民成立农民协会,公推潘小梅为协会会长,随后又成立农民协会自卫军,在中共庄桥支部领导下,打击土豪劣绅,开展减租减息运动。遭遇“清党”之后,中共浙江省委确定了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总方针;11月初,洪塘被列为“浙东暴动计划”的重点地区之一,潘小梅任暴动总负责人。暴动虽被扼杀,但斗争坚持了4年之久。
  全面抗战爆发后,形成了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共党员卢琼英在江北城区组织建立青年业余宣传队,深入工厂、农村开展抗日救亡宣传。江北《商情日报》主编中共党员庄禹梅发动宁波船员组成甬江水上军工运输服务团,支援前线。洪塘晋群小学校长中共党员严式轮发动该校历届毕业生成立慈东抗日救亡宣传队,培养了大批抗日骨干,不少人自费前往延安报考抗日军政大学,其中如金如山、虞玉成、徐永绥、胡寄梅、朱洪山、邰明、孔平等人,后来成为江北地区重建党组织的中坚力量。政府组建的战时政治工作队、战时服务队也基本上由共产党掌控,在揭露日本侵略军暴行,动员青年上前线,宣传共产党的主张和八路军、新四军的抗日战绩等方面,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民国31年(1942),慈东敌后抗日根据地建立,庄桥、洪塘等8个农村基层党支部成为根据地战斗的坚强堡垒,形成了农民协会、妇女会、雇工会、教育会、民兵等基础组织,对敌、伪、顽势力进行了有力的反击。民国34年(1945)8月,根据地武装配合主力新四军三五支队消灭了拒绝投降的伪军,使江北区全境光复。
  解放战争时期,新四军三五支队北撤,隐蔽在杭州各地的党员返回江北区境域,恢复和重建党的组织,开展游击战争。江北区现境内的金沙岙、诗冠头、里元岙、五婆湖、丁家、溪塘头等村庄,都是武工队的食宿地和组织、教育群众的活动地。同时在江北城区发动群众开展“反内战、反饥饿、反压迫”运动。解放前夕,积极组织社会力量,进行护工、护店、护港及保护市政公共设施等工作,为迎接江北地区的解放作好了宣传、组织、物资等一切准备。

知识出处

宁波市江北区志下册

《宁波市江北区志下册》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志记述时限上起所载事物的发端,下迄2008年底,采用述、记、志、传、图、表、录等体裁,记述宁波市江北区自然、政治、经济、文化与社会的历史和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宁波市江北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