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出口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波市江北区志 上册》 图书
唯一号: 112520020220000580
颗粒名称: 第一节 出口
分类号: F752.8
页数: 10
页码: 728-737
摘要: 本节记述了自清代至2008年宁波市江北区出口贸易发展情况。
关键词: 出口贸易 对外贸易 江北区

内容

新中国成立前位于江北老外滩的宁波港出口概况
  清道光三十年(1850)后,宁波港出口的商品以茶叶、棉花为大宗,其中绿茶占全国总输出量的90%以上。宁波港输出绿茶主要产于皖、赣一带。棉花是地方产品中最主要的出口货,其金额和数量仅次于茶叶。棉花主要出口到日本。产于温州平阳的明矾一向经宁波港出口,道光三十年(1850)至同治十三年(1874),明矾的输出达10万担。19世纪70年代始,宁波港出口的其他商品逐渐增加,有铜钱、鱼肚、鱼胶、淡菜、纸扇、草帽、草席、药材、花生油、生丝、丝货、纸伞等,出口量最多的是茶叶、棉花、海产品、药材、丝绸、手工业品6类商品。光绪三年(1877),手工艺品中的草帽出口达到顶峰,计1000余万顶,价值18.3万海关两。光绪十四年(1888),法国最大草帽公司派人来宁波收购大量灯芯草用于编织草帽,使草帽质量下降,贸易量一度锐减。至光绪二十三年(1897)6类主要输出商品分别占出口总额的27.1%、30%、8.1%、5.5%、4.5%、9.3%,合计占总额的84.5%。
  民国3年(1914)后,宁波港出口的农副产品有棉花、茶叶、豆类、药材等;手工业品有草帽、草席、花边衣饰等;工业品有棉纱及各种织物、火柴、罐头食品等。此外还有一些杂货。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至民国7年(1918)宁波港出口最主要的货物仍是茶叶和棉花。民国4年(1915)平水茶的出口量已超过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以前的最高水平,达到12万担。民国6年(1917),英国禁止茶叶入口出口额又减,但每年尚可保持7.8万担的数额。民国8年(1919)宁波港出口的绿茶超过杭州,居全,国第一位。出口值403万海关两。棉花出口的数量波动很大,,高的年份近15万担,低的年份不足3万担。
  19世纪末,棉花取代茶叶,成为宁波土货出口最大宗,但多经上海转运。清光绪十九年(1893)宁波运往上海9万担棉花,其中即有约8.3万担转运日本。甲午战争后,日本大规模地进口宁波棉花。民国3年(1914)宁波棉花共出口93791担,其中大半运赴上海,转运日本。民国16—19年(1927—1930),宁波直接,出口对象主要是南洋和日本,直接出口值非常有限,对欧美和亚洲其他国家的直接出口就更微乎其微。
  草帽是出口的重要手工业品,出口量从清同治八年(1869)的4万顶增加到民国17年(1928)的6万打,增长17倍。民国9年(1920)法商在江北岸开设永兴洋行,见农妇编织草帽手艺精巧、工价低廉,遂输入菲律宾金丝草,选派女工,2名去菲律宾学习编织,后设工场教授编织2根芯欧美式金丝草帽,发给慈城等地农妇加工成品销往国外市场。这时期,棉纱成为最重要的输出工业品。民国13年(1924)棉纱输出28285打;民国14年(1925)输出增至40192打;此后,最高年份达到6万打。此外,输出,的大宗土货还有豆类、草席、各种水产,品,以及这一时期新增的手工业品——花边饰物等。
  民国21—22年(1932—1933),宁波港输出的货物有猪肠、香、白蜡、黄蜡、鱿鱼、墨鱼、茯苓、甘草、大黄、莲子、绿茶、乳腐、竹根、竹篾、竹叶、竹器、木材、棉花、火麻、非丝制挑花品、绣花品、茧丝绸缎、瓦器、陶器、蜡烛、窑器及包装用品、扇、草席、蒲草席等。光绪十九年(1893)至民国19年(1930)的37年间,宁波港输出的各类商品比重也发生较显著变化。农副产品从90%降到66%;手工业品从7.2%上升至14.4%;工业品出口从无到有,占17.3%。
  抗日战争初期(1937年至1941年4月宁波沦陷前),宁波一度成为出入上海的主要通道,贸易畸形发展。宁波港出口的茶叶、棉花、棉布等数额激增。民国26年(1937)茶叶从民国25年(1936)的62199公担增至69633公担。出口货物还有纸、各种原料及由政府统筹,运销的桐油、猪鬃、矿产等。民国29年(1940)前后,宁波港的日吞吐量最高达3万吨,为战前最高水平的6倍左右。民国30年(1941)4月19日,日军占领宁波港,港口所有贸易即告停止,进出口船只一时绝迹。抗日战争胜利后,对外贸易仍趋衰微。民国37年(1948),直接对外贸易总值仅4万余元,为民国26年(1937)的1.86%。
  新中国成立后的出口贸易
  新中国成立之初,受帝国主义的经济封锁和国内闭关锁国政策影响,境内无外贸经营企业,提供出口的商品也很少,只有零星的初级产品(主要是农副产品)出口换取外汇。1980年,宁波市良种场(地在妙山)饲养瘦肉型中猪99头供香港市场。1981年底开始,宁波市良种场袋装晾干年糕片15吨销往香港市场。1982年,与香港宁波土特产公司建立水磨年糕长期经销合作关系,并以“塔”牌为试用商标。以后,供港生猪和年糕的数量逐年增加。1986年4月,副省长李德葆到场视察,肯定农场的年糕加工和出口。1987年,水磨年糕开始用无毒塑料袋杀菌真空包装,使年糕便于储存和运输。1988年,年糕片通过中国香港和上海转口,远销到美国、加拿大、新加坡、澳大利亚和西欧等国家和地区。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实行改革开放的经济政策。1988年7月,江北区对外贸易公司成立,经营范围是收购区内出口商品,为口岸公司提供出口货源。至1998年,江北区外贸公司累计外贸收购额1.8亿元。
  1995年12月,市人民政府同意江北区外贸公司独立经营进出口业务,即区外贸公司享受地方进出口权,这为区属企业代理出口提供了条件。2000年1月,外经贸部批复,同意赋予宁波市江北姚江进出口公司进出口经营权。1996年起,江北区外贸公司有自营出口实绩,2008年自营出口总额14.82亿美元。
  外贸收购交货 1987年,江北区完成外贸交货值1849万元,出口商品生产企业35家,出口商品种类有机电五金、化工医药、轻工纺织、农副产品4大类31种,销往美国、加拿大、西班牙、日本、荷兰、比利时、澳大利亚、新加坡、泰国、伊朗、伊拉克、巴基斯坦、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交货值在100万元以上的出口商品有供港猪、年糕、靛蓝牛仔布、乳胶手套、棉织消费袋、猪鬃、肠衣、肝素等。1992年,江北区外贸交货值达12873万元,出口商品生产企业增加到45家,出口商品品种增加到42个。主要出口商品有羽绒服装、羊毛衫、绣服、塑料网眼袋、塑料玩具、医用手套、锁具、标准件等。1997年,江北区外贸交货值71552万元,经营出口商品10大类70余种,主要有羊毛衫、针梭织服装、轴承、扬声器、冲浪板、乳胶手套、阀门、锁具、玩具、文具、复合密封件、剃须刀等。
  为贯彻以质取胜的战略,1990年5月,江北区成立出口商品生产企业质量监督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主持日常工作。是年,质监小组根据宁波市出口商品生产企业质量管理必备条件检查细则,对宁波市医用乳胶厂、江北舒美针织厂进行上名录企业的考核验收工作,获得满意的结果;并为湾头塑料制品厂核发临时出口产品许可证,保证其吹塑玩具等产品的出口。1992年,北郊塑料纺织厂等6家企业通过出口商品生产企业清理整顿,合格证换证;宁波医用乳胶厂、湾头塑料制品厂通过出口商品生产企业质量保证考核合格证复查。1994年,宁波慈城时装厂、宁波祥通制衣有限公司、宁波富声达电机有限公司、宁波丝丽达制衣有限公司5家企业通过出口商品质量许可证考核。
  自营出口 1988年1月,宁波市正式拥有自营进出口权。1995年8月,国家外经贸部同意宁波市第二羊毛衫厂经营进出口业务,此系江北区第一家获得自营进出口权的生产企业(以下简称“生产企业”)。是年,江北区自营出口企业达9家,自营出口总额约1500万美元。1996年,自营出口总额2396万美元,其中区外贸公司自营出口446万美元。1997年,部批自营生产企业2家,分别为宁波甬陵泡沫塑料厂和宁波市江花集团公司。是年,江北区自营出口总额2958万美元,其中外商投资企业(以下简称三资企业)自营出口2324万美元,占全区自营出口总额的80%。主要出口商品有羊毛衫、阀门、塑料玩具、生料带、轴承、扬声器等。主要出口市场有中国香港、中东、美国、欧洲等国家和地区,分别占35%、28%、15%和14%。是年6月开始,金融危机在亚洲爆发,江北区外贸出口企业出现支付困难,自营出口步履艰难,进出口企业明显感受到出口新订单减少和支付风险增大,全区的自营出口增幅明显放缓。1998年,自营出口总额3026万美元,同比只增加2.28%。
  面对东南亚金融危机对出口经济产生的不利影响,江北区政府逐步采取一系列的对策:利用好国家对大宗产品的出口退税政策,促进贸易的发展;调整出口的产品结构和市场结构,力争保住亚洲市场,同时将注意力转向欧美、拉美和非洲;调整引进外资的政策,通过扩大对高科技产业的税收优惠,刺激高科技产业的发展,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围绕实现“两个根本转变”夯实外贸出口基础。通过这一系列措施,本区的自营出口才维持低水平增长。
  1999年,外贸出口开始有所回升,自营出口总额3267万美元,比1998年增加7.95%。是年,新批宁波金田铜业(集团)公司等8家自营进出口生产企业。2000年,江北区自营出口总额5013万美元,比1999年增加53%。主要出口商品有纺织纱线、扬声器、塑料制品、锁、阀门、轴承、密封垫、服装、拉链、玩具等。主要出口市场有亚洲、欧洲、北美,分别占41.33%、31.3%和12.39%。是年,新批生产企业3家。2001年,江北区自营出口总额6642万美元,比2000年增加32%。是年,新批宁波甬微集团有限公司等12家生产企业和1家外贸公司。2002年,江北区自营出口总额9583万美元,比2001年增加44%。是年,新批生产企业23家,累计达到54家。
  2003年,江北区设立区外贸服务中心,使外贸服务工作系统化、网络化。当年,服务中心制作36%,27.16发放外贸出口产品样本5000余本,并为各类外贸企业传递最新外贸政策和市场信息,向外贸企业提供业务咨询服务。是年,江北区自营出口总额20345万美元,比2002年增加112%。其中,外贸公司出口8354万美元,占41%,出口量首次超过三资企业。主要出口市场有亚洲、欧洲、北美,分别占32.%和24,65%。当年,新批生产企业48家、外贸公司38家。
  2004年,自营出口总额37658万美元,比2003年增加84.25%。前10类出口商品分别为服装及衣着附件、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塑料制品、锁、灯具、未锻造的铜及铜材、手用或机用工具、家具、龙头旋塞等。前10位市场分别为美国、日本、英国、荷兰、中国香港、澳大利亚、意大利、阿联酋、德国、法国。是年,区外贸服务中心开展帮助企业办理电子报检、分析把握信用证条款、代办普惠制产地证等项服务,接受服务企业达81家,受服务出口额4257万美元。还协助98家企业进行海关年检工作。
  2005年,全区自营出口总额51736万美元,比2004年增加37.38%。是年,区外经贸局积极向企业宣传国家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高新技术出口产品研发资金及机电产品技改贴息等相关政策,并鼓励、引导企业加快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及其他各类认证,以加强出口产品应对国际贸易、技术、“绿色”等壁垒的能力。同时,鼓励企业到境外注册商标,培育自有出口品牌,提高出口产品的附加值。
  2006年,全区自营出口总额74674万美元,比2005年增加44.34%。出口市场呈现多元化趋势,出口至俄罗斯、非洲、东盟等新兴市场的增幅分别达到211%、94%、73%。该年,全区新增境外注册商标16个,累计达21个,其中“金田”商标被确定为“浙江省重点培育和发展的出口名牌”。
  是年,区外经贸局指导外向型企业,通过申报2006年度国家高新技术出口产品研发资金和技改贴息、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等途径,获得各类市级以上扶持资金600余万元、区级扶持资金450万元。为鼓励自营出口,区政府对重点骨干出口企业实施奖励;对各类认证、创立出口品牌给予奖励;对自营出口进行贴息补贴。同时组织企业参加国内外各类展会,对赴国外参展的给予补贴。
  2006年春季开始,美国“次贷危机”逐步显现。2007年8月开始,危机席卷美国、欧盟和日本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场,并迅速影响实体经济,股市动荡,工人失业,购买力显著下降。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世界各国和地区皆受其影响。国际贸易摩擦增多、人民币兑美元升值,影响外贸企业经营和获利能力。江北区对美自营出口增幅持续下滑至12.45%,低于全区平均增幅18个百分点,外贸企业普遍面临发展和生存危机。至是年底,这场危机正在向全球蔓延和深入。
  面对危机,中国政府积极应对。主要措施有加大对基础设施投资、促进消费,以扩大内需;减税让利,扶持企业;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以保持经济适度的增幅。
  2007年,自营出口总额106319万美元,比2006年增加42.38%。主要出口市场为亚洲、欧洲和北美,分别占28.5%、31.11%和21.12%,对非洲、东盟、拉丁美洲等新兴市场出口增幅达
  71.1%。是年,全区新增境外注册商标45个。8月至9月间,全区开展进出口企业基本信息普查工作,对有进出口实绩的343家企业建立基本信息库。该年,近400家企业申报各级外经贸扶持资金,累计金额约1300万元,其中144家企业成功申报国家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项目累计334个,获得开拓资金469万元。
  2008年,自营出口总额142193万美元,比2007年增加33.74%。其中机电产品出口68749万美元,占出口总额48.35%;高新技术产品出口20931万美元,占出口总额14.72%。主要出口市场为亚洲、欧洲和北美,分别占26.95%、37.01%和19.64%;出口额在前十位的国家和地区有美国、德国、日本、荷兰、中国香港、俄罗斯、意大利、英国、法国、西班牙。向新兴市场的出口额又有显著增加,其中,对俄罗斯出口增幅为46.01%,对拉丁美洲出口增幅为29.07%。
  2001年以来,江北区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规模逐年增大。2001年,全区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仅为1271万美元,2008年达到2.09亿美元,增15倍多。占全区出口总额的比重也由2001年的7.64%提高到2008年的14.72%。出口企业主体由2001年的32家增加到2008年的255家。
  此期间,江北区机电产品出口额在绝对规模上呈稳步增长态势,其增幅与全区出口平均增幅基本保持一致,但机电产品出口占全部出口的比重一直处于微跌状态中。2001年,机电产品出口额占全区总出口的比重为56.36%,2008年下降至48.35%。出口的机电产品总体上呈“小、散、杂、弱”现象,即规模小,行业分布散,产品类别杂,整体力量弱。
  出口扶持政策
  国家出口退税政策 1985年开始,国家实施出口退税政策。1994年对出口退税进行明确规定。后因财政负担过重,几次下调出口退税率。1997—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时期,为刺激外贸出口,国家又先后4次提高出口退税率。1999年,平均出口退税率达到15%。
  1998年,针对出口退税滞压严重、企业资金负担重的实际情况,宁波率先推出“出口退税账户托管贷款”。这一政策被国务院肯定,后由中国人民银行、国家税务总局、商务部联合发文,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2004年,国家为缓解财政压力,实施出口退税机制改革。出口退税率平均降至11%;同时,采取中央、地方政府共同承担机制。自实施共同承担机制以来,外贸企业的生存环境日益恶化。2007年上半年,江北区白沙街道某外资企业(出口企业,租用厂房)迫于出口成本上升,企业亏损严重,在尚未结清员工工资的情况下一走了之,带来较大的社会负面影响,也阻碍城区招商引资、发展楼宇经济的进程。
  2007年6月18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国家发改委、商务部、海关总署联合发布《关于调低部分商品出口退税率的通知》,规定自2007年7月1日起,再次调整部分商品的出口退税率,取消10类共553种高能耗、高污染、资源性产品的出口退税,调低15类共2268项容易引起贸易摩擦的商品的出口退税率。
  此次出口退税率调整,涉及产品范围广,下调幅度大,过渡期短,涉及的商品共计2831项,约占海关税则所列商品总数的37%,给江北区的出口带来较大影响。对此,区外经贸局予以高度关注。在政策正式出台前,向相关企业进行宣传指导,及时提醒企业抓紧报关出货。2007年6月16日,向全区重点出口企业发放关于出口退税率调整的调查问卷,了解下情。政策出台后,实地走访受影响企业,帮助他们采取应对措施,努力将损失降到最低点。
  此次出口退税率调整,也是国家对产业结构、出口商品结构调整的明确信号。从长远来看,这是加快推进外贸增长方式转变的助推剂,对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外向型经济可持续发展将起到正面影响。
  宁波市扶持出口政策 1996年,为鼓励提高出口产品附加值,宁波市率先在国内对机电产品出口进行补贴。达到一定数量以上的机电产品出口,每1美元出口额补贴人民币0.04元,后来范围扩大到高新技术产品。1998年起,国家实行该项政策。1999年10月,宁波进出口商品网上交易会正式开幕,成为全国第一家由政府主导的网上交易会。同年,宁波市在全国率先对企业出境参展费予以补贴,使境外参展成为宁波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重要渠道。同时对企业参加网上交易会予以50%~100%的费用补贴。
  2000年,宁波在全国率先推出出口信用保险保费补贴。此后,为外贸企业缓解资金压力,宁波再次率先推出出口信用保险保单贷款及贴息政策。
  江北区扶持外经贸政策 2001年,为进一步加快开放型经济发展,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实现区域经济跨越式发展,区政府出台《关于加快开放型经济发展的若干政策》(北区政发〔2001〕1号)。2003年,区政府出台《关于加快江北区外经贸发展若干扶持政策的意见》(北区政发〔2003〕18号)。2004年,区政府出台《关于促进外经贸发展的若干意见》(北区政发〔2004〕12号)。同年又出台《关于促进外经贸发展的补充意见》(北区政发〔2004〕33号)。2005年,区政府出台《江北区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开放型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北区政发〔2005〕38号)。
  2006年,区委、区政府提出“打造都市经济强区、构建生态文化大区”的战略目标,下发《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工业、科技、开放型经济发展若干意见》(北区政发〔2005〕16号)。
  2008年,为全面贯彻区党代会提出的“加快三大转型,推进四大突破”(理念转型,经济转型,城市转型;经济强区建设、田园城市建设、新农村建设、解决民生问题上实现四大突破)战略,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经济的整体活力、实力和竞争力,加快推进都市经济强区建设,区政府下发《江北区人民政府关于坚持二三产业并举加快推进都市经济强区建设的若干意见(试行)》。同年又发出《关于印发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标本兼治保稳促调工作部署实施意见的通知》(北区政办发〔2008〕97号)。

附注

①有的资料记载英国和美国在宁波有驻领事,其他国家皆没有派驻过领事(《近代浙江对外贸易及社会变迁》,陈梅龙、景消波译编,宁波出版社2003年第一版)。

知识出处

宁波市江北区志 上册

《宁波市江北区志 上册》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志记述时限上起所载事物的发端,下迄2008年底,采用述、记、志、传、图、表、录等体裁,记述宁波市江北区自然、政治、经济、文化与社会的历史和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宁波市江北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