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对外贸易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波市江北区志 上册》 图书
唯一号: 112520020220000579
颗粒名称: 第二章 对外贸易
分类号: F752.8
页数: 17
页码: 728-744
摘要: 本章记述了自清代至2006年宁波市江北区对外贸易发展情况。
关键词: 贸易经济 对外贸易 江北区

内容

鸦片战争后,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不平等的《南京条约》,宁波被列为对外开放的5个通商口岸之一。道光二十四年(1844)1月1日,位于今江北区中马街道外滩的宁波新港正式开埠。英国首先在江北岸设立领事署,随后法国、德国、俄国、西班牙、葡萄牙、瑞典、挪威、荷兰等国相继设领事署或驻领事,在江北岸建立外人居留地。①各国商人开办洋行,倾销鸦片和洋货,江北岸亦逐步兴盛起来。光绪十六年(1890),在外滩的外国公司与洋行达28家,旗昌、太古、三井、怡和等许多著名的洋行都在宁波外滩设有分支机构。
  在此前后,许多著名的中国金融、贸易、航运企业也纷纷进入江北。成立于同治十一年(1872)的著名洋务企业——轮船招商局,次年就在江北岸设立分局。光绪二十四年(1898),中国最早的银行——中国通商银行在江北岸设立兑换处,后发展为除上海以外的第一家分行。市政设施也逐渐得到完善。到19世纪末,江北岸已呈现出一片兴旺景象,其中位于外马路、中马路的外滩成为店铺林立、人声嘈杂、码头连片、汽笛声回响的地方,是宁波及其腹地货物进出口的主要通道。嗣后,随着上海的迅速崛起,宁波港口逐渐萎缩。宁波人更多地走出宁波城,“四出营生,商旅遍于天下”。在洋务运动、实业救国的影响下,宁波人纷纷投身工商业,逐渐形成宁波籍工商业人士群体——“宁波帮”。
  第一节 出口
  新中国成立前位于江北老外滩的宁波港出口概况
  清道光三十年(1850)后,宁波港出口的商品以茶叶、棉花为大宗,其中绿茶占全国总输出量的90%以上。宁波港输出绿茶主要产于皖、赣一带。棉花是地方产品中最主要的出口货,其金额和数量仅次于茶叶。棉花主要出口到日本。产于温州平阳的明矾一向经宁波港出口,道光三十年(1850)至同治十三年(1874),明矾的输出达10万担。19世纪70年代始,宁波港出口的其他商品逐渐增加,有铜钱、鱼肚、鱼胶、淡菜、纸扇、草帽、草席、药材、花生油、生丝、丝货、纸伞等,出口量最多的是茶叶、棉花、海产品、药材、丝绸、手工业品6类商品。光绪三年(1877),手工艺品中的草帽出口达到顶峰,计1000余万顶,价值18.3万海关两。光绪十四年(1888),法国最大草帽公司派人来宁波收购大量灯芯草用于编织草帽,使草帽质量下降,贸易量一度锐减。至光绪二十三年(1897)6类主要输出商品分别占出口总额的27.1%、30%、8.1%、5.5%、4.5%、9.3%,合计占总额的84.5%。
  民国3年(1914)后,宁波港出口的农副产品有棉花、茶叶、豆类、药材等;手工业品有草帽、草席、花边衣饰等;工业品有棉纱及各种织物、火柴、罐头食品等。此外还有一些杂货。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至民国7年(1918)宁波港出口最主要的货物仍是茶叶和棉花。民国4年(1915)平水茶的出口量已超过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以前的最高水平,达到12万担。民国6年(1917),英国禁止茶叶入口出口额又减,但每年尚可保持7.8万担的数额。民国8年(1919)宁波港出口的绿茶超过杭州,居全,国第一位。出口值403万海关两。棉花出口的数量波动很大,,高的年份近15万担,低的年份不足3万担。
  19世纪末,棉花取代茶叶,成为宁波土货出口最大宗,但多经上海转运。清光绪十九年(1893)宁波运往上海9万担棉花,其中即有约8.3万担转运日本。甲午战争后,日本大规模地进口宁波棉花。民国3年(1914)宁波棉花共出口93791担,其中大半运赴上海,转运日本。民国16—19年(1927—1930),宁波直接,出口对象主要是南洋和日本,直接出口值非常有限,对欧美和亚洲其他国家的直接出口就更微乎其微。
  草帽是出口的重要手工业品,出口量从清同治八年(1869)的4万顶增加到民国17年(1928)的6万打,增长17倍。民国9年(1920)法商在江北岸开设永兴洋行,见农妇编织草帽手艺精巧、工价低廉,遂输入菲律宾金丝草,选派女工,2名去菲律宾学习编织,后设工场教授编织2根芯欧美式金丝草帽,发给慈城等地农妇加工成品销往国外市场。这时期,棉纱成为最重要的输出工业品。民国13年(1924)棉纱输出28285打;民国14年(1925)输出增至40192打;此后,最高年份达到6万打。此外,输出,的大宗土货还有豆类、草席、各种水产,品,以及这一时期新增的手工业品——花边饰物等。
  民国21—22年(1932—1933),宁波港输出的货物有猪肠、香、白蜡、黄蜡、鱿鱼、墨鱼、茯苓、甘草、大黄、莲子、绿茶、乳腐、竹根、竹篾、竹叶、竹器、木材、棉花、火麻、非丝制挑花品、绣花品、茧丝绸缎、瓦器、陶器、蜡烛、窑器及包装用品、扇、草席、蒲草席等。光绪十九年(1893)至民国19年(1930)的37年间,宁波港输出的各类商品比重也发生较显著变化。农副产品从90%降到66%;手工业品从7.2%上升至14.4%;工业品出口从无到有,占17.3%。
  抗日战争初期(1937年至1941年4月宁波沦陷前),宁波一度成为出入上海的主要通道,贸易畸形发展。宁波港出口的茶叶、棉花、棉布等数额激增。民国26年(1937)茶叶从民国25年(1936)的62199公担增至69633公担。出口货物还有纸、各种原料及由政府统筹,运销的桐油、猪鬃、矿产等。民国29年(1940)前后,宁波港的日吞吐量最高达3万吨,为战前最高水平的6倍左右。民国30年(1941)4月19日,日军占领宁波港,港口所有贸易即告停止,进出口船只一时绝迹。抗日战争胜利后,对外贸易仍趋衰微。民国37年(1948),直接对外贸易总值仅4万余元,为民国26年(1937)的1.86%。
  新中国成立后的出口贸易
  新中国成立之初,受帝国主义的经济封锁和国内闭关锁国政策影响,境内无外贸经营企业,提供出口的商品也很少,只有零星的初级产品(主要是农副产品)出口换取外汇。1980年,宁波市良种场(地在妙山)饲养瘦肉型中猪99头供香港市场。1981年底开始,宁波市良种场袋装晾干年糕片15吨销往香港市场。1982年,与香港宁波土特产公司建立水磨年糕长期经销合作关系,并以“塔”牌为试用商标。以后,供港生猪和年糕的数量逐年增加。1986年4月,副省长李德葆到场视察,肯定农场的年糕加工和出口。1987年,水磨年糕开始用无毒塑料袋杀菌真空包装,使年糕便于储存和运输。1988年,年糕片通过中国香港和上海转口,远销到美国、加拿大、新加坡、澳大利亚和西欧等国家和地区。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实行改革开放的经济政策。1988年7月,江北区对外贸易公司成立,经营范围是收购区内出口商品,为口岸公司提供出口货源。至1998年,江北区外贸公司累计外贸收购额1.8亿元。
  1995年12月,市人民政府同意江北区外贸公司独立经营进出口业务,即区外贸公司享受地方进出口权,这为区属企业代理出口提供了条件。2000年1月,外经贸部批复,同意赋予宁波市江北姚江进出口公司进出口经营权。1996年起,江北区外贸公司有自营出口实绩,2008年自营出口总额14.82亿美元。
  外贸收购交货 1987年,江北区完成外贸交货值1849万元,出口商品生产企业35家,出口商品种类有机电五金、化工医药、轻工纺织、农副产品4大类31种,销往美国、加拿大、西班牙、日本、荷兰、比利时、澳大利亚、新加坡、泰国、伊朗、伊拉克、巴基斯坦、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交货值在100万元以上的出口商品有供港猪、年糕、靛蓝牛仔布、乳胶手套、棉织消费袋、猪鬃、肠衣、肝素等。1992年,江北区外贸交货值达12873万元,出口商品生产企业增加到45家,出口商品品种增加到42个。主要出口商品有羽绒服装、羊毛衫、绣服、塑料网眼袋、塑料玩具、医用手套、锁具、标准件等。1997年,江北区外贸交货值71552万元,经营出口商品10大类70余种,主要有羊毛衫、针梭织服装、轴承、扬声器、冲浪板、乳胶手套、阀门、锁具、玩具、文具、复合密封件、剃须刀等。
  为贯彻以质取胜的战略,1990年5月,江北区成立出口商品生产企业质量监督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主持日常工作。是年,质监小组根据宁波市出口商品生产企业质量管理必备条件检查细则,对宁波市医用乳胶厂、江北舒美针织厂进行上名录企业的考核验收工作,获得满意的结果;并为湾头塑料制品厂核发临时出口产品许可证,保证其吹塑玩具等产品的出口。1992年,北郊塑料纺织厂等6家企业通过出口商品生产企业清理整顿,合格证换证;宁波医用乳胶厂、湾头塑料制品厂通过出口商品生产企业质量保证考核合格证复查。1994年,宁波慈城时装厂、宁波祥通制衣有限公司、宁波富声达电机有限公司、宁波丝丽达制衣有限公司5家企业通过出口商品质量许可证考核。
  自营出口 1988年1月,宁波市正式拥有自营进出口权。1995年8月,国家外经贸部同意宁波市第二羊毛衫厂经营进出口业务,此系江北区第一家获得自营进出口权的生产企业(以下简称“生产企业”)。是年,江北区自营出口企业达9家,自营出口总额约1500万美元。1996年,自营出口总额2396万美元,其中区外贸公司自营出口446万美元。1997年,部批自营生产企业2家,分别为宁波甬陵泡沫塑料厂和宁波市江花集团公司。是年,江北区自营出口总额2958万美元,其中外商投资企业(以下简称三资企业)自营出口2324万美元,占全区自营出口总额的80%。主要出口商品有羊毛衫、阀门、塑料玩具、生料带、轴承、扬声器等。主要出口市场有中国香港、中东、美国、欧洲等国家和地区,分别占35%、28%、15%和14%。是年6月开始,金融危机在亚洲爆发,江北区外贸出口企业出现支付困难,自营出口步履艰难,进出口企业明显感受到出口新订单减少和支付风险增大,全区的自营出口增幅明显放缓。1998年,自营出口总额3026万美元,同比只增加2.28%。
  面对东南亚金融危机对出口经济产生的不利影响,江北区政府逐步采取一系列的对策:利用好国家对大宗产品的出口退税政策,促进贸易的发展;调整出口的产品结构和市场结构,力争保住亚洲市场,同时将注意力转向欧美、拉美和非洲;调整引进外资的政策,通过扩大对高科技产业的税收优惠,刺激高科技产业的发展,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围绕实现“两个根本转变”夯实外贸出口基础。通过这一系列措施,本区的自营出口才维持低水平增长。
  1999年,外贸出口开始有所回升,自营出口总额3267万美元,比1998年增加7.95%。是年,新批宁波金田铜业(集团)公司等8家自营进出口生产企业。2000年,江北区自营出口总额5013万美元,比1999年增加53%。主要出口商品有纺织纱线、扬声器、塑料制品、锁、阀门、轴承、密封垫、服装、拉链、玩具等。主要出口市场有亚洲、欧洲、北美,分别占41.33%、31.3%和12.39%。是年,新批生产企业3家。2001年,江北区自营出口总额6642万美元,比2000年增加32%。是年,新批宁波甬微集团有限公司等12家生产企业和1家外贸公司。2002年,江北区自营出口总额9583万美元,比2001年增加44%。是年,新批生产企业23家,累计达到54家。
  2003年,江北区设立区外贸服务中心,使外贸服务工作系统化、网络化。当年,服务中心制作36%,27.16发放外贸出口产品样本5000余本,并为各类外贸企业传递最新外贸政策和市场信息,向外贸企业提供业务咨询服务。是年,江北区自营出口总额20345万美元,比2002年增加112%。其中,外贸公司出口8354万美元,占41%,出口量首次超过三资企业。主要出口市场有亚洲、欧洲、北美,分别占32.%和24,65%。当年,新批生产企业48家、外贸公司38家。
  2004年,自营出口总额37658万美元,比2003年增加84.25%。前10类出口商品分别为服装及衣着附件、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塑料制品、锁、灯具、未锻造的铜及铜材、手用或机用工具、家具、龙头旋塞等。前10位市场分别为美国、日本、英国、荷兰、中国香港、澳大利亚、意大利、阿联酋、德国、法国。是年,区外贸服务中心开展帮助企业办理电子报检、分析把握信用证条款、代办普惠制产地证等项服务,接受服务企业达81家,受服务出口额4257万美元。还协助98家企业进行海关年检工作。
  2005年,全区自营出口总额51736万美元,比2004年增加37.38%。是年,区外经贸局积极向企业宣传国家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高新技术出口产品研发资金及机电产品技改贴息等相关政策,并鼓励、引导企业加快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及其他各类认证,以加强出口产品应对国际贸易、技术、“绿色”等壁垒的能力。同时,鼓励企业到境外注册商标,培育自有出口品牌,提高出口产品的附加值。
  2006年,全区自营出口总额74674万美元,比2005年增加44.34%。出口市场呈现多元化趋势,出口至俄罗斯、非洲、东盟等新兴市场的增幅分别达到211%、94%、73%。该年,全区新增境外注册商标16个,累计达21个,其中“金田”商标被确定为“浙江省重点培育和发展的出口名牌”。
  是年,区外经贸局指导外向型企业,通过申报2006年度国家高新技术出口产品研发资金和技改贴息、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等途径,获得各类市级以上扶持资金600余万元、区级扶持资金450万元。为鼓励自营出口,区政府对重点骨干出口企业实施奖励;对各类认证、创立出口品牌给予奖励;对自营出口进行贴息补贴。同时组织企业参加国内外各类展会,对赴国外参展的给予补贴。
  2006年春季开始,美国“次贷危机”逐步显现。2007年8月开始,危机席卷美国、欧盟和日本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场,并迅速影响实体经济,股市动荡,工人失业,购买力显著下降。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世界各国和地区皆受其影响。国际贸易摩擦增多、人民币兑美元升值,影响外贸企业经营和获利能力。江北区对美自营出口增幅持续下滑至12.45%,低于全区平均增幅18个百分点,外贸企业普遍面临发展和生存危机。至是年底,这场危机正在向全球蔓延和深入。
  面对危机,中国政府积极应对。主要措施有加大对基础设施投资、促进消费,以扩大内需;减税让利,扶持企业;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以保持经济适度的增幅。
  2007年,自营出口总额106319万美元,比2006年增加42.38%。主要出口市场为亚洲、欧洲和北美,分别占28.5%、31.11%和21.12%,对非洲、东盟、拉丁美洲等新兴市场出口增幅达
  71.1%。是年,全区新增境外注册商标45个。8月至9月间,全区开展进出口企业基本信息普查工作,对有进出口实绩的343家企业建立基本信息库。该年,近400家企业申报各级外经贸扶持资金,累计金额约1300万元,其中144家企业成功申报国家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项目累计334个,获得开拓资金469万元。
  2008年,自营出口总额142193万美元,比2007年增加33.74%。其中机电产品出口68749万美元,占出口总额48.35%;高新技术产品出口20931万美元,占出口总额14.72%。主要出口市场为亚洲、欧洲和北美,分别占26.95%、37.01%和19.64%;出口额在前十位的国家和地区有美国、德国、日本、荷兰、中国香港、俄罗斯、意大利、英国、法国、西班牙。向新兴市场的出口额又有显著增加,其中,对俄罗斯出口增幅为46.01%,对拉丁美洲出口增幅为29.07%。
  2001年以来,江北区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规模逐年增大。2001年,全区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仅为1271万美元,2008年达到2.09亿美元,增15倍多。占全区出口总额的比重也由2001年的7.64%提高到2008年的14.72%。出口企业主体由2001年的32家增加到2008年的255家。
  此期间,江北区机电产品出口额在绝对规模上呈稳步增长态势,其增幅与全区出口平均增幅基本保持一致,但机电产品出口占全部出口的比重一直处于微跌状态中。2001年,机电产品出口额占全区总出口的比重为56.36%,2008年下降至48.35%。出口的机电产品总体上呈“小、散、杂、弱”现象,即规模小,行业分布散,产品类别杂,整体力量弱。
  出口扶持政策
  国家出口退税政策 1985年开始,国家实施出口退税政策。1994年对出口退税进行明确规定。后因财政负担过重,几次下调出口退税率。1997—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时期,为刺激外贸出口,国家又先后4次提高出口退税率。1999年,平均出口退税率达到15%。
  1998年,针对出口退税滞压严重、企业资金负担重的实际情况,宁波率先推出“出口退税账户托管贷款”。这一政策被国务院肯定,后由中国人民银行、国家税务总局、商务部联合发文,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2004年,国家为缓解财政压力,实施出口退税机制改革。出口退税率平均降至11%;同时,采取中央、地方政府共同承担机制。自实施共同承担机制以来,外贸企业的生存环境日益恶化。2007年上半年,江北区白沙街道某外资企业(出口企业,租用厂房)迫于出口成本上升,企业亏损严重,在尚未结清员工工资的情况下一走了之,带来较大的社会负面影响,也阻碍城区招商引资、发展楼宇经济的进程。
  2007年6月18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国家发改委、商务部、海关总署联合发布《关于调低部分商品出口退税率的通知》,规定自2007年7月1日起,再次调整部分商品的出口退税率,取消10类共553种高能耗、高污染、资源性产品的出口退税,调低15类共2268项容易引起贸易摩擦的商品的出口退税率。
  此次出口退税率调整,涉及产品范围广,下调幅度大,过渡期短,涉及的商品共计2831项,约占海关税则所列商品总数的37%,给江北区的出口带来较大影响。对此,区外经贸局予以高度关注。在政策正式出台前,向相关企业进行宣传指导,及时提醒企业抓紧报关出货。2007年6月16日,向全区重点出口企业发放关于出口退税率调整的调查问卷,了解下情。政策出台后,实地走访受影响企业,帮助他们采取应对措施,努力将损失降到最低点。
  此次出口退税率调整,也是国家对产业结构、出口商品结构调整的明确信号。从长远来看,这是加快推进外贸增长方式转变的助推剂,对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外向型经济可持续发展将起到正面影响。
  宁波市扶持出口政策 1996年,为鼓励提高出口产品附加值,宁波市率先在国内对机电产品出口进行补贴。达到一定数量以上的机电产品出口,每1美元出口额补贴人民币0.04元,后来范围扩大到高新技术产品。1998年起,国家实行该项政策。1999年10月,宁波进出口商品网上交易会正式开幕,成为全国第一家由政府主导的网上交易会。同年,宁波市在全国率先对企业出境参展费予以补贴,使境外参展成为宁波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重要渠道。同时对企业参加网上交易会予以50%~100%的费用补贴。
  2000年,宁波在全国率先推出出口信用保险保费补贴。此后,为外贸企业缓解资金压力,宁波再次率先推出出口信用保险保单贷款及贴息政策。
  江北区扶持外经贸政策 2001年,为进一步加快开放型经济发展,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实现区域经济跨越式发展,区政府出台《关于加快开放型经济发展的若干政策》(北区政发〔2001〕1号)。2003年,区政府出台《关于加快江北区外经贸发展若干扶持政策的意见》(北区政发〔2003〕18号)。2004年,区政府出台《关于促进外经贸发展的若干意见》(北区政发〔2004〕12号)。同年又出台《关于促进外经贸发展的补充意见》(北区政发〔2004〕33号)。2005年,区政府出台《江北区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开放型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北区政发〔2005〕38号)。
  2006年,区委、区政府提出“打造都市经济强区、构建生态文化大区”的战略目标,下发《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工业、科技、开放型经济发展若干意见》(北区政发〔2005〕16号)。
  2008年,为全面贯彻区党代会提出的“加快三大转型,推进四大突破”(理念转型,经济转型,城市转型;经济强区建设、田园城市建设、新农村建设、解决民生问题上实现四大突破)战略,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经济的整体活力、实力和竞争力,加快推进都市经济强区建设,区政府下发《江北区人民政府关于坚持二三产业并举加快推进都市经济强区建设的若干意见(试行)》。同年又发出《关于印发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标本兼治保稳促调工作部署实施意见的通知》(北区政办发〔2008〕97号)。
  第二节 进口
  新中国成立前位于江北老外滩的宁波港进口概况
  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宁波开埠时主要的输入货物是鸦片、棉布、煤油、锡、蓝靛,其次是大米、面粉、糖、毛织物、火柴、卷烟,等食品和日用工业品。咸丰八年(1858),中英《通商章程善后条约》签订后,鸦片贸易被合法化。咸丰十年(1860)设立在江北岸的有名可鉴的洋行有24家。这些洋行依仗特权,倾销洋货,垄断进出口贸易,更使鸦,片汹涌而来。光绪五年(1879),鸦片进口达390万海关两,占全部洋货进口额的61%。光绪十年(1884),英国的机制白糖、洋纱、洋布大量涌入。洋布进口以荷兰的水抄布和美国的花旗布数量最大。“五洋”(洋油、洋烛、洋火、肥皂、卷烟)倾销宁波。
  开埠当年,贸易额50万元(西班牙元)。后因上海港兴起,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宁波港贸易额下降到5万元。清同治二年(1863),清政府又先后开放天津等10个口岸,宁波港的进口额进一步下降。通常年份,直接进口额只占全国总进口额的2%~3%。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杭州开埠,所有的徽州茶贸易转到杭州,鸦片贸易有一半转到杭州,宁波在贸易中失去了一些优势。
  民国15—22年(1926—1933),宁波港主要进口的货物有棉花、棉线、棉纱及棉制品,本色、漂白、染色、印花棉布,亚麻、火麻、苘麻货,丝货及丝夹杂质货,毛棉制品、毛及毛制品,杂质匹货、五金及矿物,鱼介海产、荤食罐头食物、日用杂物,粮食、果品、药材、子仁、香料、菜蔬、糖、酒、啤酒、烧酒、饮水、烟草、化学产品、染料、烛、胶、油、皂、蜡、书籍、地图纸、木质纸张、生皮、熟皮、皮货、骨、毛、羽、发、毛角、介壳、筋长牙、木材、竹木藤、煤、沥青、柏油、瓷器、搪瓷器、玻璃、石料及泥土制品、石棉、袋席、纽扣、扇、伞、锉、针、火柴及制造材料、五金线、杂货等。
  民国25年(1936)至民国30年(1941)4月宁波沦陷前,宁波港一度成为出入上海的主要通道,贸易畸形发展,工商业者大量囤积进口工业原料和日用品。民国26年(1937)进口的白糖由上年的3.71万公担增至4.97万公担,煤油由54.91万公升增至644.62万公升,汽油由45.45万公升增至155万公升。这一年的进出口贸易值从上年的3480万元(法币)增至4143万元。
  新中国成立后的进口贸易
  新中国成立初,中国主要从苏联及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进口。进口货物主要是为国家工业化服务的机械设备。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江北区始有进口业务,但数量很少。1997年,江北区实现进口贸易总额390多万美元。因受东南亚金融危机影响,1998年进口贸易出现负增长。1999年,进口贸易开始复苏,总额达651万美元,增幅达67%。
  进入21世纪,进口业务快速发展。本区进口主体是自营进出口生产企业、外贸公司和“三资”企业。进口货物主要是工业原材料和机械设备。
  2000年,进口贸易在1999年基础上翻了近一番。2001年进口贸易总额又比2000年增加了3倍。2002年,因受到“9·11”事件后美国经济不景气的影响,进口贸易再次出现负增长。2003年开始,本区进口贸易恢复正常增长态势。2004年,进口总额上亿美元。2006年,江北区进口贸易总额达29167万美元,主要进口商品有废铜、未锻造的铜及铜材、初级形态的塑料、合成纤维纱线、针织或钩编织物、金属加工机床、锌废碎料、锯材、纺织用合成纤维、纺织机械、原木、金属冶炼铸造设备及零件、乙氰酸酯、钢材等。2007年,进口贸易额达70446万美元,增幅达141%,为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最高水平。是年,全区新增有进口实绩企业61家。年初,在全区范围开展进口宣传发动,举办进口政策宣讲会,邀请宁波海关、商检、外汇管理局等涉外部门人员授课,讲解进口政策、操作实务等,全区147家企业的183名相关人员参会。另外,组织105家次企业、169人次参加进口贸易实务培训班。
  2008年,因受美国次贷危机影响,进出口贸易受挫,跌幅达42.81%。
  第三节 加工贸易
  加工贸易是以国际分工和比较利益理论为基础发展而来的贸易方式,是指一国通过各种不同的方式,进口原料、材料或零件,利用本国的生产能力和技术,加工成成品后复出口,从而获得以外汇体现的附加价值。
  加工贸易是以加工为特征的再出口业务,其方式多种多样,常见的有来料加工和进料加工两种形式。进料加工是指原材料的所有权属国内加工贸易企业,企业在进口时付汇,出口时收汇,国内加工贸易企业负责生产经营并自负盈亏;来料加工是指原材料所有权属于外商,国内加工企业在进口时不付汇,出口时不收汇,国内加工企业只收取加工费(工缴费),不负经营和盈亏责任。随着加工贸易的不断发展,进料加工和来料加工的上述界限逐年趋于模糊。部分进料加工企业在进口时也不付汇,所欠货款用加工出口的制成品在境外抵扣;出口时也不收汇,使这部分进料加工在形式上类似于来料加工。
  鼓励政策 为鼓励加工贸易的发展,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至2008年仍在执行的关于鼓励加工贸易的政策主要有:(1)对加工贸易进口料件实行保税政策;(2)对加工贸易进口料件不实行进口数量限制,免领进口许可证;(3)对外商提供的加工贸易进口设备,免征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4)对加工贸易进口料件实行银行保证金台账制度。
  加工贸易实绩 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加工贸易得到迅速发展。1997年,江北区加工贸易进口总额540.93万美元、出口总额999.26万美元。
  进入21世纪,江北区加工贸易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2000年,加工贸易进口总额890.45万美元,其中来料加工进口34万美元、进料加工贸易进口856.45万美元;加工贸易出口总额2107.89万美元,其中来料加工出口63.51万美元,进料加工出口2044.38万美元。2001年,加工贸易进出口额继续增长。2002年,加工贸易额稍有下降。2003年后,本区加工贸易增长幅度皆在30%以上。其中,2003年,加工贸易出口总额比上年增70.21%;2006年,加工贸易进口总额比上年增83%。2003年,为发展加工贸易,区外经贸局发挥区外贸服务中心功能,举行加工贸易政策宣讲会,并组织加工贸易专项培训。
  2008年,全区加工贸易进口总额10223.3万美元,其中来料加工582.19万美元、进料加工9641.11万美元;加工贸易出口总额17973.32万美元,其中来料加工826.6万美元、进料加工17146.72万美元。
  2000—2008年的8年间,全区加工贸易进口总额年均递增35.67%;加工贸易出口总额年均递增30.72%。因全区出口贸易总量增长很快,加工贸易出口占出口总额的比重却逐年下降。2000年,加工贸易出口占总出口比重达42%,至2008年下降至13%。
  专记:国际贸易争端调处
  2003年4月,美国劲量电池公司依据美国关税法第337条款,以侵犯其无汞碱性电池生产技术专利权为由,向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以下简称ITC)起诉中银(宁波)电池有限公司等中国7家生产无汞碱性电池企业。此即为轰动一时的“337”案件。宁波甬微科技有限公司虽然未被起诉,但其生产的绿色环保无汞碱锰电池产品100%出口美国,一旦美国劲量电池有限公司起诉成功,无疑等于是关闭该公司出口美国市场的大门。为此,宁波甬微科技有限公司联合被列名企业以及9家中小企业组成联合应诉团队,并出资10万美元聘请美国霍金律师事务所律师应诉。2003年6月向美方提交应诉材料。2004年6月2日初裁败诉。当年6月9日,宁波甬微集团公司负责人赴上海与其他相关企业负责人磋商,联合要求美国ITC对初裁结果进行全面复审,并于9月2日向美国ITC提起上诉。2005年,“337”案以胜诉告终,使甬微公司无汞碱性电池可直接进入美国市场。
  2003年6月20日,美国聚乙烯零售购物袋委员会及其5家会员企业提起申诉,认为中国26家出口商和生产商以低于正常价值的价格在美国销售零售购物袋,造成美国本国产品滞销,被列入强制调查的名单。宁波华森塑胶制品有限公司虽然并未被列入强制调查的名单,但其零售购物袋产品大部分出口美国,一旦美国方面起诉成功,该公司销往美国的零售购物袋将被课税77.03%,该产品出口美国市场的大门会被关闭。华森公司闻讯后,立即赴上海与其他有关企业负责人磋商,并出资10多万元加入联合应诉团,积极应诉,最终赢得这场反倾销案的胜利。
  2005年6月,欧盟对中国塑料袋生产企业开展反倾销调查,调查范围从零售购物袋扩大到全部的塑料袋产品。虽然国内塑料袋出口企业众多,但对此次调查,许多企业采取“鸵鸟政策“,避之唯恐不及。鉴于在美国市场的成功经验,华森公司非常重视此次调查,花费20多万元,委托北京金城同达律师事务所办理反倾销应诉事宜。当年7月15日和18日,包括华森公司在内的105家国内塑料袋生产企业参加应诉,分别向欧盟提交抽样问卷答复和市场经济地位申请。欧委会经过一年多时间对国内相关企业的调查和实地核查,于2006年9月29日公布终裁结果,华森公司被裁定享受8.4%的低税率,而未应诉的中国塑料袋制品企业要进入欧盟市场则被课以28.8%的税率。华森公司通过敢于应诉保住了欧盟市场。

附注

有的资料记载英国和美国在宁波有驻领事,其他国家皆没有派驻过领事(《近代浙江对外贸易及社会变迁》,陈梅龙、景消波译编,宁波出版社2003年第一版)。

知识出处

宁波市江北区志 上册

《宁波市江北区志 上册》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志记述时限上起所载事物的发端,下迄2008年底,采用述、记、志、传、图、表、录等体裁,记述宁波市江北区自然、政治、经济、文化与社会的历史和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宁波市江北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