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生活资料供应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波市江北区志 上册》 图书
唯一号: 112520020220000569
颗粒名称: 第三节 生活资料供应
分类号: F721.2
页数: 2
页码: 703--704
摘要: 本文记述了宁波市江北区解放后,县以下基层供销社担负农民吃、穿、用的日用商品供应,初期以布匹、粮食为主,日用工业品次之等生活资料供应的概况。
关键词: 宁波市江北区 生活资料 供应

内容

解放后,县以下基层供销社担负农民吃、穿、用的日用商品供应,初期以布匹、粮食为主,日用工业品次之。城区消费合作社供应的品种以米、油、糖、肥皂等为主。1954年,供销社代营的品种有大米、面粉、食油等;自营的有盐、酱、南货、鲜咸货、肉类、棉布、百货、木柴等。1955年,经营的食品主要有大米、面粉、食盐、食油、糖、酒、酱醋、水产、香烟、纯碱及胡桃、桂圆、红枣、黑枣、花生、粉丝等南北货;非食品主要有棉布、絮棉、暖水瓶、针织品(汗背心、卫生衫裤、毛巾、袜子)、胶鞋、肥皂、火柴、煤油、坑边纸、炊事用具及毛线、呢绒、草席等。1957年,供销社经营的商品有油、盐、糖、水产、酒、烟、桂圆、梨、枣、荔、核桃、瓜子、咸榨菜、粉丝、淀粉、黄花菜、木耳、香菇、陶瓷器、夏布。是年第二季度起,絮棉由纺织品公司移交给供销社经营,实行凭证限量供应。因三年困难时期,至1962年需凭票供应的生活资料有79种,从粮食、食油、烟、酒、糖、干水果、水产等食品到棉纱线等日用品。1964年,慈城供销社裘市综合商店经营的日用百货品种达713种,其中,百货353种、文化用品175种、针织品185种。
  “文化大革命”期间,生活资料供应更趋紧张,至1976年,大部分生活资料均需凭票供应。例如市区居民每月凭票供应煤油2提,郊区居民5—9月每月3提,其他月份与居民同;产妇(含人流、绝育)增加1斤肉食票,献血在200毫升以上的供应猪肉1斤、糖1斤;烟票按大小户发放,小户(1~3人)1份,大户(4人及以上)2份;知识青年探亲,发给1个月的烟、酒、肉食品、素食品票。
  改革开放后,工业品供应逐渐丰富。1980年,分配郊区农村建房玻璃300标箱、男女手表340只、进口涤纶布2000米。1983年,供应市郊永久牌自行车250辆、飞花牌自行车50辆、西湖牌缝纫机450架;优待供应市郊供销社社员“上游”或“五一”牌香烟5包,另有化肥4千克。1984年,工业品采购实行“地不分南北,店不分公私,批发不分对象”的放开措施,市供销社分配给江北、庄桥、慈城3供销社销售的自行车4249辆、缝纫机1749架、卷烟5177箱,以及火柴、肥皂、铁丝、元钉等物资。1985年,供销社经营的主要品种继续增加,有电视机、收录机、电冰箱、手表、洗衣机等。江北供销社与慈城供销社的经营总收入,1990年分别为1365万元、4157万元;2005年分别为13312.6万元、534.9万元;2008年分别为4385.6万元、697.4万元。

知识出处

宁波市江北区志 上册

《宁波市江北区志 上册》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志记述时限上起所载事物的发端,下迄2008年底,采用述、记、志、传、图、表、录等体裁,记述宁波市江北区自然、政治、经济、文化与社会的历史和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宁波市江北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