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北区图书馆
江北区图书馆
机构用户
江北区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二节 农业机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波市江北区志 上册》
图书
唯一号:
112520020220000508
颗粒名称:
第二节 农业机械
分类号:
S23
页数:
5
页码:
545-549
摘要:
本节记述了1969年~1998年宁波市江北区农业机械发展情况。
关键词:
机械
农业
江北区
内容
耕作机械
轮式拖拉机 1969年,慈东公社红湾大队与山东大队合资购入宁波拖拉机厂生产的东方红-20型1台,功率14.71千瓦(20马力),是为江北区用于水田耕作的第一台轮拖。1978年,宁拖生产出东方红-24型,后改称奔野-25型,功率增大到18.37千瓦,适应于农田作业,很快成为江北区主要耕作机械。1987年,江北区拥有轮拖425台,功率7540千瓦,达历史最高水平。2008年,全区有轮拖214台,功率4227千瓦。
手扶拖拉机 1968年,妙山良种场购入常州产东风-7型手拖2台;手拖比轮拖更适应水田作业,操作方便、价格低廉,得到推广,1979年开始超过轮拖。其型号基本为杭州产东风-12型、永康产工农-12型,功率均为8.82千瓦(12马力)。2008年,全区有397台,功率3513千瓦。
船型拖拉机能 在轮拖和手拖无法耕作的烂水田里作业。1978年,慈东公社南门大队购入1艘,功率8.82千瓦;1979年,郊区拥有30艘;2008年,江北区有此机270艘,功率2530千瓦。
排灌机械
抽水机 1953年,妙山农场使用新中国成立前进口的柴油机抽水机1台,功率5.88千瓦(8马力)。次年购入宁波铁工厂制的柴油机抽水机1台,功率也是5.88千瓦。1955年4月,国营鞍山电力抽水机站建立,也是宁波地区农业上使用电力的开端。是年,鞍山机站使用电动机7台、柴油机1台,有机埠6座、流动机1台,灌溉农田8502亩,替代牛力水车237部,节约劳动力1.2万工。当年灌溉受益田亩的粮食总产比1954年增加30.5万千克。
至1963年,郊区拥有排灌机械346台,功率4311千瓦,其中电动机275台、3833千瓦,柴油机68台、454.3千瓦,煤气机3台、23.5千瓦;灌溉面积15万亩,机灌率84.3%。1979年,郊区拥有排灌机械1221台、7381.6千瓦,有效灌溉面积16.8万亩。1984年,江北区有抽水机埠909座,排灌站54座,翻水站9座,排灌机械1035台、7455千瓦。2008年,全区有排灌机械1437台、12567千瓦,灌溉(复灌)面积22.15万亩。
水泵 农村常用的小口径水泵多为离心泵,有浙农系列的6-18型、6-24型、8-24型、8-30型、8-35型。口径以10英寸、12英寸居多。今所有排灌站、翻水站全选用轴流泵,因轴流泵流量大,扬程低,适用于平原地区灌溉。1963年,郊区有各种水泵325台,1979年达1213台。1985年,江北区有水泵1124台。1996年达到历史最高水平,为2116台。2008年有1437台。
喷(滴)灌 1958年,市农业局在湾头五队埋设地下铁管,进行固定喷灌试点,受益面积280亩。由于成本高、维修难,没有推广。1973年,慈东公社东门大队一牧场50亩水稻田使用喷灌,后因设备性能差被弃用。1979年,半浦公社虹星大队在10亩山地装上滴灌,灌溉西瓜。1982年,该大队在200亩盆景花木地使用喷灌,效果良好。1986年,江北区有喷灌73套,主要用于湾头蔬菜基地。1990年有喷灌895套。1997年,甬江镇的蔬菜地用上喷灌1176套。2003年,洪塘镇首次安装喷灌50套,用于园艺。2004年,慈城镇三勤村200亩白茶使用喷灌,有喷头400只。2007年,全区喷灌机械280套,节水灌溉面积0.68万亩。2008年有节水喷灌机械250套。
种植机械
1970年,庄桥公社农机厂引进上海-1型机动插秧机进行仿制,1974年生产出60台在郊区使用,工作效率为1.5~2.5亩/小时。1988年引进吉林产2T-7358型机动插秧机1台,在庄桥李家村首次搞农艺与农机配套。区政府为此在李家村召开机收机种现场会,组织干部观摩。1999年,引入华东型塑料钢质大棚562平方米,制作秧架414只,采用立体育秧,面积扩展到1957平方米,一次能满足150(软盘)~180(硬盘)亩早稻田秧苗。但因经济和技术上的原因,水稻种植机械一直没有过关。至2008年,全区尚有机动插秧机19台,功率76千瓦,机插水稻面积2300亩。另有水稻抛秧机2台,功率6千瓦。
植保机械
1973年,费市农机厂仿制工农-36型担架式机动喷雾机成功,配套2.21千瓦(3马力)柴油机,工效5~10亩/小时。1979年引入山东产东方红-18型背负式机动喷雾(粉)机,配套汽油机功率1.18千瓦,工效6~7亩/小时(喷液),逐渐取代担架式喷雾机。1984年,江北区有植保机械467架、1042千瓦。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机动喷雾器减少,1998年全区仅有21架、43千瓦;2004年起又有新的发展,至2008年有372架、695千瓦,植保面积13.35万亩次。
收获机械
电动打稻机 1962年,鞍山抽水机站将1台脚踏打稻机改装为电动打稻机。此后发展较快,1979年郊区有电动打稻机2463台。1984年江北区有4117台。1993年达历史最高水平,有7427台、14408千瓦。2007年尚有5327台、8783千瓦。因联合收割机已普及,电动打稻机多被搁置。
表10-8-11955—1961年国营鞍山电力抽水机站机埠灌溉情况表
1971年另有电动脱粒机开始使用,具有复脱粒与清选的功能,1979年郊区有2158台,功率936千瓦;也因联合收割机普及而弃用。
联合收割机 1974年,妙山良种场购入江西泰和产半喂入联合收割机1台。1980年,郊区引人湖州产100-12型半喂入式联合收割机18台,不久弃用。1988年,引入桂林-3号全喂入披挂式联合收割机1台,未推广。1990年引入开封产KC-070型1台,未推广。1992年,引入桂林-4号1台,次年再进25台。1995—1998年,全区联合收割机发展最快,共增340台,1998年达历史最高水平,为515台、7232千瓦,机收面积163659亩。2008年有联合收割机334台、6133千瓦。
谷物烘干机 1966年,宁波地区农业机具研究所试制的红卫Ⅰ型谷物烘干机在慈东公社试用,烘稻谷20余万千克。1984年,江北区有谷物烘干机193台,1988年达267台,翌年降至97台;至2008年,全区只有31台。
加工机械
粮食加工机械有碾米机与磨粉机。碾米机于民国21年(1932)在慈城镇陈杏连米厂首先使用,至2008年,全区有碾米机262台,加工粮食3万吨。磨粉机在1965年开始使用,至1999年有147台;另有淀粉加工机械10台。饲料加工机械主要为饲料粉碎机,2008年江北区有饲料加工机械174台,加工饲料0.144万吨。油料加工机械为炒锅与榨油机,2008年江北区乡村油料加工机械有8台。茶叶加工机械,2008年江北区共有96台,其中修剪机23台、采摘机21台、揉捻机26台、理条机29台、扁形茶炒机22台、杀青机4台,加工茶叶280吨。
运输机械
江北区各种拖拉机都配有拖车,农忙耕田、农闲搞运输。
1979年,郊区有轮拖车284辆、手拖车249辆。次年,公路交通部门核发轮拖车行驶证292辆、手拖车行驶证141辆。1990年,江北区有轮拖车359辆,为历史最多年份。专业运输机械使用后,轮拖车、手拖车皆减少。至2008年,上牌证的轮拖车有4辆、手拖车只1辆。
1977年开始在水泥船安装挂浆机,成为机动水泥船。1979年,郊区有158艘、772吨位,功率
566.6千瓦。道路运输机械增多后,水道运输萎缩。1984年,江北区降至63艘、332吨位,功率206千瓦。1999年,全区机动水泥船只剩两艘,至2000年消失。
1975年,郊区有农用汽车1辆,功率14.72千瓦。1979年,郊区有农用汽车14辆,功率779.1千瓦。1984年,江北区农用汽车发展至76辆,功率5311千瓦。1996年有138辆,功率8504千瓦。2000年起不再作农机统计。
此外,还有由轮式拖拉机改制的变型运输机。1998年,慈城镇勤丰村张某最先购入。至2008年,全区有大中型变型运输机168辆、小型机36辆。
知识出处
《宁波市江北区志 上册》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志记述时限上起所载事物的发端,下迄2008年底,采用述、记、志、传、图、表、录等体裁,记述宁波市江北区自然、政治、经济、文化与社会的历史和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宁波市江北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