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北区图书馆
江北区图书馆
机构用户
江北区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一节 农具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波市江北区志 上册》
图书
唯一号:
112520020220000507
颗粒名称:
第一节 农具
分类号:
S23
页数:
2
页码:
544-545
摘要:
本节记述了自古代至1979年宁波市江北区境内农具发展情况。
关键词:
农具
机具
江北区
内容
古代农具
距今6000~5700年的江北区现境的慈城小东门遗址发现有石斧、石、石凿、石刀、石纺轮等。距今约5700年的慈湖遗址发现有木耜、木锛、木锄(锤)、点种棒、木桨、木镞等。锛、
耜、凿、锄是翻地松土农具;斧、刀是收获农具;桨、镞是渔猎农具;点种棒是种植农具。
传统农具
耕作农具:木犁,为主要翻耕农具;平耙,用于粉碎、平整农田;滚耙,用于农田除草、碎土;此外还有耖、锄头、钉耙、耥、坑铣等。灌溉农具:畜力水车;人力水车,可分脚踏与手牵两种;此外还有提水工具戽斗、拗棚等。收获农具:稻桶,镰刀;风箱,使谷物净;篾簟,用于翻晒谷物,后由水泥晒场替代。此外还有横刀、铡刀、畚斗、摊谷耙、拉晒耙、谷筛、白篮、团匾、谷柜等。加工农具:碾,用于稻谷去壳等粮食加工;石磨,用于粮食粉碎;臼,用于粮食加工;此外还有碓、砻、筛、榨机、纺车等。运输农具:扁担;杠棍;冲杠;木船,后被农用水泥船取代;此外还有竹箩、绳索、木轮车等。种植农具:麦戳孔、豆撬、铧戟、种田绳等辅助性工具。其他传统农具还有稻叉、铧锹、避头铣、甩铣、泥夹、便桶、料勺、推苗、笠帽、蓑衣、牛轭、牛草篰等。上述传统农具只有少数几件至今尚在使用,大多数已淘汰。
改良农具
华东水田犁:1957年推广,1960年慈城公社有307部,不久中止推广。胶轮人力车:1984年,江北区有6519辆。五一犁:慈城家具厂生产,铁制,仿木犁,轻便牢固,翻耕性能好:1963年推广,沿用至今。水泥船:1963年,慈城造船厂仿制成功,1965年推广,随之取代木船;1984年,江北区有813艘,2000年消失。
新式农具
步犁:1955年,妙山农场有1台;1960年,慈城公社有495台,不久被弃用。双轮双铧犁:1955年,妙山农场有1台;1960年,庄桥公社鞍山大队有26台,慈城公社32个大队统计有117台,不久被弃用,由供销社回收并向生产单位退款。脚踏打稻机:1955年,妙山农场有3台;1963年,郊区有1668台;使用电动打稻机后逐年减少,1984年江北区尚剩5台,1987年消失。人力喷雾(粉)器:1955年,妙山农场使用一架单管式喷雾器;1958年,庄桥公社农机厂试制手提式喷雾器1400架;1960年,慈城机械厂生产背包式喷雾器506架、高压式喷雾器265架;1979年使用已普及,1985年江北区有背包式喷雾器6599架,1999年达到13076架。人力插秧机:1959年慈城公社推广1766台,1961年停用;推广小苗带土移植后重新使用,1979年郊区有53台。此外还有打孔器、耘田器、手推割稻器等,均因不适用而相继搁弃。
知识出处
《宁波市江北区志 上册》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志记述时限上起所载事物的发端,下迄2008年底,采用述、记、志、传、图、表、录等体裁,记述宁波市江北区自然、政治、经济、文化与社会的历史和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宁波市江北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