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淡水渔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波市江北区志 上册》 图书
唯一号: 112520020220000502
颗粒名称: 第一节 淡水渔业
分类号: F326.4
页数: 2
页码: 536-537
摘要: 本节记述了1959年~2008年宁波市江北区境内淡水渔业发展情况。
关键词: 淡水渔业 渔业经济 江北区

内容

姚江渔业 姚江在历史上为潮汐河流,咸淡水交汇,渔民以捕捞天然鱼类为生,年产淡水鱼约150吨。1959年6月姚江大闸建成,姚江成为淡水大河,得以发展淡水养殖业。姚江全长107.4公里,流域总面积2940平方公里,今属江北区的水面,从余姚与江北区、鄞州区交界点的三勤村网滩自然村到宁波姚江大闸止的主航道中心线以北部分,约10200亩,其中姚江主流面积约6300亩、慈江等支流面积3904亩。1959年,姚江湾头古道1800亩水面率先开辟为渔场,开始淡水鱼人工养殖,由市园林处管理。1969年5月,正式成立两县一市(余姚县、鄞县、宁波市)姚江联合养鱼场:1970年4月,成立姚江渔业人民公社,统一管理姚江渔业。
  姚江养鱼开全国大江养鱼之先河。1974年初至1975年5月,以“大江养鱼大有可为—浙江省宁波市姚江渔业人民公社”为标题,在全国农展馆水产分馆展出,并作为全国十大典型之一向受众介绍。尔后,姚江渔业人民公社先后接待国内16个省、市的65个水产代表团,向他们介绍大江养鱼做法,并派遣11位水产技术员或老渔民帮助各地开发大江养鱼。初期品种以青、草、鳙、鲢及鳊、鲫鱼为主,实行一江统养的方式,年初一次性放养,年终一次性捕捞,年平均鱼产量534吨。20世纪80年代转变为分段养殖,实行以家庭生产经营为主的模式,并增殖鲤鱼鱼种和采用轮放轮捕技术,年平均产量约490吨。90年代初,增大鱼种放养规格和数量,改进机电捕鱼技术,鱼产量由1990年625吨增至1993年711吨。1997年开始发展网箱养殖。2000年,网箱增至7000只,产量532吨,首次超过姚江捕捞产量;淡水鱼总产量达到912吨,创历史最高水平。
  2002年,鱼产量达837吨,其中网箱养殖产量700余吨,实现了“再造一条姚江”的目标。2004年,市政府决定姚江退出养殖功能,拆除网箱15000只,对姚江捕捞实行许可证和限额制度。2008年,江北区发放的捕捞许可证计39本。
  池塘、稻田和水库养鱼 1984年以前,本区基本上无池塘和稻田养鱼。翌年,利用低洼田开挖鱼塘700多亩,至1993年,全区有镇(乡)、村渔场12个,养殖面积1833亩,成品鱼产量443吨,鱼种113万尾。是年,洪塘镇扩建鱼种繁殖基地40亩,名特优水产品基地193亩,其中革胡子鲶37亩、加州鲈鱼12亩、白鲳13亩、罗氏沼虾8.3亩、毛蟹混养120亩、彭泽鲫2.4亩。2008年,全区池塘养殖面积3507亩,产量939吨。稻田养鱼,1988年已达156亩,产量3.3吨。1999年起,利用低洼农田实施稻田养鱼(虾)的新型农田生产模式,次年即覆盖4个镇乡26个村50余农户,养殖面积700余亩。2001年由单一品种向多品种立体养殖方向发展,至2005年底,稻田养殖面积不到400亩,但产量则高达59吨。2008年,稻田养殖面积下降至350亩左右,产量51吨。全区有小(一)型水库4座共2927亩、小(二)水库1座、山塘34只,共220亩,实行年初放养鱼种,年底一次性捕捞的方式,年产量保持在80吨左右,年间变动不大。此外,全区4座小(一)型水库皆开辟垂钓游乐场所。
  名特优淡水产品 20世纪80年代引种试养异育银鲫,人工繁殖获得成功。2000年在洪塘都市农业园区筹建异育银鲫市级良种繁育基地,总面积350亩。2002年,繁育苗种60余万尾,2005年增至400万尾。后因苗种销售市场不畅,至2008年,繁育场面积缩小为30亩,繁育苗种约100万尾。1995年,庄桥镇苏冯村开挖20多亩塘试养中华鳖(甲鱼)。2000年底,该村引进占地170余亩的生态甲鱼养殖场项目,所产“北大河”甲鱼被认定为宁波市绿色农产品。2005年,该场整体转换为国家级无公害水产品基地和产品;全区共有甲鱼户(场)7家,养殖面积500多亩,年产量85吨。后因故减少,2008年养殖面积下降至250亩,产量27.5吨。2001年,全区淡水青虾产量26吨。2002年,青虾养殖面积约300亩,产量达到44吨,为历史最高水平。2003年后青虾养殖面积锐减,产量也同步下降。2008年,全区青虾养殖面积50亩,产量8吨。2002年,洪塘都市农业园区试养南美白对虾105亩,亩产200余千克,亩利润约1900元。2003年扩大养殖达208亩,亩产300余千克,亩利润2600元。2005年,养殖面积锐减到不足100亩,总产量16吨。后市场需求转旺。2008年,养殖面积260亩,年产量32吨。罗氏沼虾,2001年全区产量6吨,2002年降到1.5吨。以后无人养殖。黄鳝,2000年人工繁殖与网箱养殖取得突破,繁育黄鳝苗种3万尾,在网箱投放笼捕鳝种26千克,成鳝产量3吨。后改为在鱼塘零星混养。美国加州鲈鱼,2000年繁育获得成功,共生产鲈鱼苗30万尾。但至2003年,本区已停止养殖。此外还有吴郭罗非鱼、斑点叉尾鮰、澳洲龙虾、翘嘴红鲅等,经短暂养殖后大多停产。2008年,慈城镇南门村产鑫鲫鱼苗60万尾、锦鱼苗10万尾。
  内河捕捞 姚江建闸前,姚江及其支流由渔民自由捕捞,渔户多用小船及网具和钓具捕捞野生鱼类,就地现卖。农民在农闲时也捕捞淡水鱼,一般在支流进行,渔具比较简单。姚江建闸后,人工养殖家鱼,淡水捕捞由专业渔场实施。历史上曾使用过的捕捞工具有:大拉网和机电捕捞,用于集体捕捞花鲢、白鲢和鲤鱼、鲫鱼等底层鱼类;多层刺网,用于水库捕捞;弹钓、鳗钓、游丝网、打网、罾、地笼网和跃进斗等小型渔具,一般为渔户捕捞之用;鱼罩、鱼叉、鱼兜等,为农民捕鱼所用。解放前后,渔民也有养鸬鹚捕鱼的,1954年后被禁止。

知识出处

宁波市江北区志 上册

《宁波市江北区志 上册》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志记述时限上起所载事物的发端,下迄2008年底,采用述、记、志、传、图、表、录等体裁,记述宁波市江北区自然、政治、经济、文化与社会的历史和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宁波市江北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