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疫病防治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波市江北区志 上册》 图书
唯一号: 112520020220000499
颗粒名称: 第四节 疫病防治
分类号: S851.3
页数: 5
页码: 530-534
摘要: 本节记述了1949年~2000年宁波市江北区畜牧业疫病防治发展情况。
关键词: 畜牧业 疫病防治 江北区

内容

兽医与防疫队伍
  解放前,江北地区无专门兽医机构,只有为数不多的民间兽医,走户串村,就地行医。1962年开始,以人民公社为单位,先后建立集体畜牧兽医站,在每个生产大队配备防疫员,形成一支兽医队伍。1984年,江北区畜牧兽医站成立,有23人获得《兽医员合格证书》,占总站员工数的85%。1989年后有34人取得农民技术员职称。另有3人为兽医卫生监督员、14人为兽医卫生检疫员,负责全区范围畜禽及其产品的检疫工作。2002年开展畜牧兽医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区、乡镇兽医人员和规模牧场的兽医中有14人取得动物检疫员职业资格证书、42人取得动物防治员职业资格证书。但至2008年,乡镇街道兽医防治队伍基本上“线断网破”。
  兽药与兽医设备
  1967年,费市公社办起兽药厂。1982年经省农业厅验收合格,列为全省22个定点兽药生产企业之一,更名为宁波市兽药厂。工厂设有水针剂、粉针剂、片剂和添加剂4个车间,生产23个兽药品种,除满足本地外,销往上海、安徽、湖北、河南、河北、内蒙古、东北等地。慈城镇有宁波市免疫试剂厂和“费斯特”公司,分别生产酶标试剂和水产用兽药。洪塘镇有市牧场的酵母厂和添加剂厂,分别生产酵母蛋白和防霉剂。甬江镇爱华农牧高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爱华牌饲料添加剂。
  20世纪60年代开始使用冰箱保存疫苗。70年代开始逐步形成区、镇、乡、牧场疫苗冷藏体系,兽医防疫人员配有保温箱,保证了疫苗质量。1983年,郊区农业局畜牧兽医站在西草马路建立化验室,有无菌室一间,设备有显微镜、恒温箱、干燥箱、高温消毒器、72分光度计、分析天平、蒸馏器等,但未进行正常性的化验工作。2005年,区站在压赛李家新建实验室,增添更新设备,配备专人开展动物疫病监测和诊断等检测工作。
  畜禽主要流行疫病
  江北区历史上先后发生过的主要畜禽疫病共61种,其中猪病20种、牛病7种、禽病14种、兔病2种、蜂病3种、犬病4种,畜禽主要寄生虫病11种。猪病:猪瘟、气喘病、丹毒、肺疫、仔猪副伤寒、仔猪白痢、仔猪黄痢、水肿病、红皮病、传染性胃肠炎、传染性腹泻、轮状病毒病、流感、流行性乙型脑炎、破伤风、萎缩性鼻炎、链球菌病、高热病、痢疾、猪细小病毒病。牛病:炭疽、恶性卡他热、流感(牛流行热)、结核病、布氏杆菌病、传染性角膜炎、破伤风。禽病:鸡新城疫、马立克氏病、鸡痘、鸡传染性支气管炎、鸡传染性喉气管炎、传染性鼻炎、传染性法氏囊炎、鸡白痢、鸡伤寒、大肠杆菌病、禽出败、鸭瘟、鸭病毒性肝炎、小鹅瘟。兔病:兔瘟、兔魏氏梭菌病。蜂病:蜂幼虫腐臭病、蜂孢子虫病、蜂螨。犬病:狂犬病、犬瘟、犬细小病毒、犬传染性肝炎。畜禽寄生虫病:猪蛔虫病、猪姜片虫病、猪肺丝虫病、猪弓形体病、牛血吸虫病,牛焦虫病、鸡球虫病,鸡蛔虫病、鸡绦虫病、兔球虫病、猪细颈束尾蚴。
  20世纪80年代后期,大批菜牛进入区境,在外来菜牛中检测出江北区从未发现过或已消灭了的3种寄生虫:肉孢子虫病、牛皮蝇蛆、牛血吸虫病。1987年,疫病普查,发现牛副结核阳性牛21头、可疑牛2头,牛白血病阳性牛7头,但都未发现任何临床症状。
  主要疫病防治
  江北区畜禽疫病中,流行严重、对畜牧业生产危害较大和人畜共患病的主要有猪瘟、猪气喘病、猪传染性胃肠炎、鸡新城疫、鸭瘟、鸭病毒性肝炎、兔瘟、乙型脑炎、结核病、布氏杆菌病、炭疽病、狂犬病、血吸虫等。党和政府重视动物疫病防治,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开展畜禽主要疫病的全面免疫注射和疫情监测,制订重大动物疫病应急预案,对疫点采取“早、快、严、小”的扑疫措施,控制畜禽主要疫病的流行。
  猪疫病 猪瘟:俗称“烂肠瘟”1954年开始对猪进行猪瘟结晶紫疫苗免疫注射。20世纪60年代改用猪瘟免化疫苗。70年代应用,猪瘟免化冻干苗,注射率及免疫效果不断提高,至80年代达到95%以上。90年代后,除零星发病外,猪瘟基本得到控制。猪霉形体病:又称猪气喘病。1960年,宁波市良种场出售感染本病的仔猪,导致本病大范围扩散。后随饲养管理条件改善、药物添加剂的应用以及使用疫苗预防等措施,猪群虽有感染霉形体,但很少发病。猪乙型脑炎:1983年首次发生本病。1986年开始,于每年5月份前对新母猪进行猪乙型脑炎疫苗预防注射,使本病逐年减少,并得到控制。牛疫病 牛结核病:随着黑白花奶牛的引进而传人并逐渐流行;1965年经检疫、隔离、消毒等综合防疫措施,建立健康群、淘汰病牛,消灭了结核病。2002年,对全区奶牛实行全面强制检疫,检出的病牛实行扑杀无害化处理,至2008年达到基本消灭牛结核病目标。布氏杆菌病:1965年检出牛布病。1968年采取检疫、隔离、淘汰和消毒等净化措施。1985年对病牛作扑杀处理。1987年后未发现牛布氏杆菌病。2005—2007年对上述“两病”实施综合防控技术。通过建立奶牛标识和管理系统,改进“两病”检测方法,建立奶牛检测和监管体系,提供培训和技术服务等措施。至2008年,“两病”得到控制和净化。
  鸡新城疫 俗称鸡瘟,20世纪60年代开始用疫苗进行预防。1987年开始进行新城疫抗体检测,建立新城疫免疫程序,常年免疫密度达90%以上,控制了鸡新城疫的流行。
  鸭疫病 鸭瘟:俗称“大头瘟”,1962年首次发生鸭瘟,20世纪70年代开展鸭瘟疫苗预防注射,得到控制。但因防疫密度低,本病仍时有发生。鸭病毒性肝炎:1985年发生本病,1990年推广应用鸭病毒性肝炎疫苗免疫,以及用免疫蛋黄或高免血清预防治疗,本病得到控制。
  兔瘟 1984年首次发现兔瘟。1985年开始用疫苗预防,但免疫密度很低,后随着兔瘟免疫密度提高,全区逐渐控制了兔瘟流行。
  狂犬病 又名恐水病,1989年6月首次在妙山乡发现两条狂犬,至12月已有6个乡镇的16条狗发生狂犬病。后对疫区内犬只实行扑杀措施,对其他乡镇并经过批准的犬实行紧急免疫,很快控制疫情。2006年,境内有2人、2007年有1人,因狂犬病致死。

知识出处

宁波市江北区志 上册

《宁波市江北区志 上册》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志记述时限上起所载事物的发端,下迄2008年底,采用述、记、志、传、图、表、录等体裁,记述宁波市江北区自然、政治、经济、文化与社会的历史和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宁波市江北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