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家禽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波市江北区志 上册》 图书
唯一号: 112520020220000497
颗粒名称: 第二节 家禽
分类号: F326.3
页数: 2
页码: 528-529
摘要: 本节记述了1949年~2008年宁波市江北区家禽养殖情况。
关键词: 畜牧业 家禽 江北区

内容

江北地区养禽历史悠久,解放前作为农村家庭副业,规模不大,以养鸡为主,有梅林鸡、芝麻鸡、芦花鸡等本地品种。水网地带农户也饲养鸭子,品种为蛋用麻鸭。一般饲养数量较少,也有个别农户养群鸭,且多数为放养。养鹅者甚少,主要品种是浙东白鹅,有经验的农户专门饲养种鹅,孵雏出售。
  1949年末,郊区家禽存栏14.22万羽。20世纪60年代起,先后引入北京鸭、狄高鸭、樱桃谷鸭、康贝尔鸭等肉鸭新品种。70年代,养鸡生产发展迅速,主养品种为从外地引进的白洛克鸡。1978年,家禽年末存栏23.98万羽。1983年,养禽专业户大量涌现,郊区有蛋鸭专业户125户,饲养蛋鸭50520只,投售给国家鲜蛋16万千克;饲养肉鸡专业户25户,投售肉禽15万羽;种鹅专业户10户,饲养种鹅400羽,年提供种蛋8000枚。全郊区家禽年饲养量44.97万羽。1984年,江北区形成以庄桥、费市及北郊的近郊蛋鸭基地,并以专业户饲养为主。饲养百只以上的蛋鸭户220户,饲养量15.57万羽,平均每户759羽,其中饲养千只以上的59户,最多饲养蛋鸭2200只,年产蛋3万多千克。同时,肉鸡、蛋鸡的新品种也不断引入,主要有伊莎蛋鸡、美国AA、红宝、海佩科肉鸡等。1989年,全区鸡饲养量达到36.9万羽。2001年共有养禽专业户458户,其中肉鸡42户,出栏肉鸡16.6万羽;肉鸭83户,出栏79.9万羽;蛋鸭198户,存棚60.4万羽;肉鹅115户,出栏17.7万羽;蛋鸡20户,存栏8.4万羽。庄桥孔家村林福章为全区最大的蛋鸭户,蛋鸭存棚19980羽。区内还出现一村一品的养殖专业村,有庄桥镇姚家的蛋鸭村、马径的蛋鸡村、灵山的肉鸭村、胡家的白鹅村、乍浦乡三勤的番鸭村。
  2001—2003年,江北区实施农业部丰收计划“种草养鹅”项目,引进墨西哥玉米、苦卖菜、杂交苏丹草、杂交狼尾草等牧草品种。2003年,全区冬播种草面积5000多亩,出栏肉鹅35.6万羽。项目实施期间,年平均饲养量44.23万羽,出栏肉鹅34.41万羽;65~70日龄肉鹅平均体重4.14千克;每羽种鹅提供健康雏鹅22.08羽,项目获得成功。
  解放后,供销社率先办起慈城孵坊。1980年以后,家禽业发展迅速,先后办起种禽场和孵坊。全区以孵鸭为主的有慈城东门孵坊、庄桥镇胡家孵坊、东邵孵坊、洪塘的富红孵坊;以孵鸡为主的有慈城食品公司孵坊、江北种鸡场梅林孵坊。江北种鸡场和富红孵坊是市定点的种鸡场和绍兴鸭种鸭场,生产规模较大。但本区苗禽生产不能自给,每年需从外地大量购入,唯白鹅孵化一直采用本地孵化。

知识出处

宁波市江北区志 上册

《宁波市江北区志 上册》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志记述时限上起所载事物的发端,下迄2008年底,采用述、记、志、传、图、表、录等体裁,记述宁波市江北区自然、政治、经济、文化与社会的历史和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宁波市江北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