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家畜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波市江北区志 上册》 图书
唯一号: 112520020220000496
颗粒名称: 第一节 家畜
分类号: F326.3
页数: 2
页码: 527-528
摘要: 本节记述了1949年~2008年宁波市江北区境内家畜养殖发展情况。
关键词: 畜牧业 家畜 江北区

内容

猪 1949年末,郊区生猪存栏6877头,年饲养量13000头。1956年,政府对生猪实行派养派购政策。1957年,郊区生猪饲养量30800头,存栏16300头。受三年自然灾害影响,1962年生猪饲养量仅为16400头,年末存栏8700头。20世纪70年代初,采取措施鼓励农民养猪;1971年郊区生猪饲养量达120180头,年末存栏67590头。1983年,郊区生猪饲养量80991头,与1949年相比平均年递增5.84%。20世纪90年代开始,养猪向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方向发展。2001年,,全区有规模化猪场(户)415个,年出栏9.2万头,占总出栏数的80%。2002年,全区生猪饲养
  量17.87万头,为历史最多年份,年末存栏6.67万头、年内出栏11.2万头。2003年,有千头以上猪场17个,其中万头猪场3个。是年,规模化猪场(户)出栏10.69万头,占总出栏数的95.62%。2008年,全区生猪饲养量10.4万头,年出栏6.5万头,年末存栏3.9万头。饲养的母猪品种主要有荣昌猪和梅山猪,少量的枫泾猪、宁乡猪、两头乌及外来的约克、苏白等。后来转向饲养瘦肉型猪,母猪品种逐步向“内二元”母本(长梅、大梅、长金、杜金)和“外二元”母本(大长、长大)过渡。江北区猪品种改良工作被省农业厅列为全省8个一类型市、县(市、区)之一,并提前和超额完成省提出的猪品种改良计划。
  牛耕牛历来是农村主要畜力,禁宰杀。农业合作化前,耕牛由农户散养;农业合作化以后,耕牛归集体所有,落实到户饲养,由集体给社员工分。境内云湖、妙山等地部分农户有饲养和繁殖耕牛习惯,但数量不多。耕牛品种水牛多而黄牛少。1949年,郊区有耕牛5806头。1951年增加到6374头。因农业机械化发展,20世纪70年代后耕牛饲养量逐年减少。1972年为3744头,1983年为2357头,1998年降至1140头,2005年仅156头。至2008年,全区尚有耕牛158头。
  奶牛在江北地区养殖较早,民国20年(1931),李成祥等牧商合资引进少量荷兰杂交奶牛,在江北浮石亭开办生生牛奶房,至抗日战争期间宁波沦陷后关闭。新中国成立后,市郊有三益、成大、兆和、可可、康乐、光明等28家奶牛房。公私合营后,建立湾头、江北、庄桥等奶牛场,1959年底奶牛达到498头。此后发展缓慢,至1978年,郊区有奶牛156头。改革开放后,郊区出现“奶牛热”,形成湾头、慈城两处奶牛基地。1994年,宁波市牛奶有限公司落户江北区洪塘镇,建立生产加工车间。公司集养殖、加工、营销于一体,为省、市农业龙头企业和宁波市绿色农产品基地。有自办的大型奶牛场,另在慈溪、余姚、奉化、镇海等处有奶源基地45家,是迄今省内最大的保鲜牛奶加工基地。
  羊 江北地区历史上以饲养山羊为主,数量不多。1949年,羊存栏903头;存栏最多为1979年2174头。养羊以境内西部云湖、慈东、乍山、妙山为多,多用于逢年过节宰杀自食。20世纪60年代推广饲养湖羊,至1986年绝迹。另有乳山羊、黄羊引进,但均未成功。
  兔 1949年,郊区兔存栏702头,此后无甚发展。20世纪70年代末引进联邦德国长毛兔,发展迅猛。1985年,兔饲养量达到35441头,为历史最高水平。2000年后,全区兴起养獭兔热。位于洪塘的繁华兔业有限公司,是市定点的种兔场,兔存栏8000余头,年出栏3万头,年出售种兔近千头。

知识出处

宁波市江北区志 上册

《宁波市江北区志 上册》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志记述时限上起所载事物的发端,下迄2008年底,采用述、记、志、传、图、表、录等体裁,记述宁波市江北区自然、政治、经济、文化与社会的历史和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宁波市江北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