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编 交通 邮电 信息化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波市江北区志 上册》 图书
唯一号: 112520020220000411
颗粒名称: 第七编 交通 邮电 信息化
分类号: F512.7;F616;F492
页数: 48
页码: 345-392
摘要: 本编记述了宁波市江北区的交通、邮电、信息化的发展情况,其中包含交通设施、交通运输、交通管理等。
关键词: 交通 邮电 信息化

内容

解放前,江北境内基本无公路。新中国成立后至1994年,全区公路总里程63.7公里,主要是四级公路;此后快速发展,公路总里程已达224.36公里(含农村公路),在市内率先实现村村通公路,公路盖率为每百平方公里107.6公里。水运条件十分优越,宁波港首先形成于近代江北岸。宁波的第一条铁路萧甬铁路孔浦支线于民国22年(1933)在江北建成通车。新中国成立后又有白沙支线、洪(塘)镇(海)线和专用线相继筑成。
  清光绪二十二年十二月(1897年1月),大清邮政宁波邮政局在江北岸海关内成立。民国16年(1927),宁波一等邮局建在江北岸。新中国成立后,江北境内的邮政机构屡有变迁。1998年,邮政与电信分离,设立江北邮政分局、电信支局;服务区域为今江北区(姚江以西以南除外)的大部分地区。2001年,江北区开始全面实施政府网络建设,逐步实现信息化,致力于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不断健全信息化工作管理体系,完善电子政务建设,大力推进企业信息化,并且推动软件企业的集聚壮大。
  第一章 交通设施
  第一节 公路
  高速公路
  江北境内有两条高速公路经过,一条是杭州湾跨海大桥南岸接线工程,一条是宁波绕城高速公路(西段)工程。以上两项工程设计全线全封闭双向6车道,设计时速120公里,并根据江北实际设3个互通立交(慈城西互通、前洋互通、保国寺互通),3个收费站(慈城西、前洋、保国寺),1个服务区(八字付家山),1个养护工区,1个智能管理指挥中心。
  杭州湾跨海大桥南岸接线工程 该工程在江北区境内全长为13.68公里,穿越慈城、洪塘、庄桥3个街道(镇),穿越规划的城市功能区、慈城新区。工程于2004年8月开工,2007年底竣工。途经15个行政村:南联村、八字村、五湖村、妙山村、三联村、向上村、国庆村、浦丰村、勤丰村、双顶山村、新华村、杨陈村、虹星村、前洋村、横山村。
  宁波绕城高速公路(西段)工程 该工程在江北区境内全长为11.88公里,穿越慈城、洪塘、庄桥3个街道(镇),穿越规划的城市功能区、都市农业园区、江北投资创业中心、慈城新区。工程于2004年11月开工,2007年底竣工。途经15个行政村:居陆村、灵山村、胡家村、苏冯村、鞍山村、周陈村、荪湖村、观庄村、山东村、白米湾村、郎家村、方界村、横山村、前洋村、半浦村。
  宁波高速公路江北连接线 江北区“四横八纵”公路干线骨架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工程路线全长6.43公里,分为东西向A段和南北向的慈城连接线两段。工程一期,线路全长6.43公里,总投资50367万元,2006年6月开工,翌年12月底完工。等级为一级公路,路基宽50米,双向6车道,时速80公里。
  国道
  杭州至沈家门公路自杭州起,经绍兴与余姚交界的五车堰进入宁波市境内。以后经浒山、观城、骆驼、常洪进入老市区。穿越老市区后,由江东盛垫、北仑大碶、穿山经白峰轮渡出市境。转由舟山市鸭蛋山轮渡码头经定海到沈家门。全长297.97公里,其中宁波境内段149.42公里,江北区境内约5公里,国道编号329。
  省道
  宁波至余姚公路 自宁波汽车北站起,往西北经压赛、庄桥、东邵、洪塘、慈城、妙山入余姚市境,再经二六市、三七市、丈亭岔口至余姚,全长51.55公里。省道编号61。1969年筑成东邵至慈城段;1977年又筑通慈城至妙山段;1981年,余姚县交通局建成余(姚)丈(亭)公路。翌年筑通余姚至二六市段。1985年1月,宁波江北区和余姚县交通局分头筑通妙山至二六市段5.2公里。至此,宁波至余姚全线贯通。1996年,61省道江北段进行改建,改建路段全长19.2公里,其中双向6车道宽35米的沥青路面17公里,双向4车道宽24.5米的沥青砼路面2.2公里。起自宁波环城北路西段,终于江北区向上村(与余姚段相接)。沿线经江北庄桥街道、洪塘街道和慈城镇。
  县道
  庄浦线 起自庄桥街道(宁慈路K2+500),终于江北区前洋村朱家(与慈浦线相接)。建于1979年。全长12.8公里,路面宽6米,路面结构为沥青砼路面。
  育才路延伸段 起自宁波北外环路(K1+500),终于江北区塘民村(与旅游公路相接)。建于2004年。全长5.2公里,双向4车道,主车道宽16米,辅助车道6米,路基宽度38米,路面结构为沥青砼路面。
  保国寺旅游公路 起自甬余线(K9+400)处,终于江北塘民村(与骆费线镇海段相连,接329国道)。建于2006年。全长6.8公里,路面宽度26米,为双向4车道,其中主车道宽16米,辅助车道宽5米,中间为绿化带,路面结构为沥青砼路面。
  骆慈线 起自镇海骆驼镇民主村(镇海段延伸至329国道),终于江北区慈城镇(甬余线K13+000)。始建于1996年,修建于2003年。全长6.7公里,路面宽度6米,路面结构为沥青砼路面。
  寺慈线 起自余姚寺前王村,终于江北区慈城镇(甬余线K13+800)。建于2003年。全长6.52公里,路面宽度7米,路面结构为水泥砼路面。
  慈浦线 起自江北区慈城镇(甬余线K13+500),终于慈城半浦村,在K3+200处与庄浦线相接。建于1979年。全,长5.1公里,路面宽度6米,路面结构为沥青砼路面。
  宁慈公路 又称压观线,起自江北甬江街道压赛村(与环城北路相接),终于江北区慈城镇观庄村(与甬余线K9+800相接)。建于1969年,全长10.3公里,路面宽度9米,路面结构为沥青砼路面。沿线经公铁立交桥两座(穿过萧甬铁路),净高均为5米。
  常洪至镇海公路 又称宁镇路,今称风华路。起自江北常洪,止于镇海隧道北路口。始建于1964年,由沿线公社组织民工筑成,路基宽6.5~7.5米,泥结碎石路面宽3.5~5米。1978年改建,由浙江省公路工程局第一工程队勘设和施工,1980年竣工。全长11.55公里,路基宽12米,沥青(渣油)路面宽9米,两侧加砌驳勘,属二级公路。1994年再建,1995年底竣工。公路总宽45.5米,双向6车道,路中央3条隔离带,两条慢车道各宽6米,水泥混凝土路面,属一级公路。
  农村公路
  江北辖区总面积208.4平方公里,其中农村面积占80%以上。新中国成立以前,农村公路基本无建设,以乡间小路为主。至2000年末,江北农村公路路面结构多以砂石为主,部分临近城镇的路线,或穿村过镇的路段,铺筑有水泥混凝土和沥青等高级或次高级路面。2003年,区政府成立乡村康庄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出台“以奖代补”政策,资金视工程量大小、技术难易,分别给予路基适当补助,桥梁工程给予全额补助,路面按投资额30%~50%给予补助,从而促使区内掀起了农村公路建设的高潮。是年,江北农村公路已达等级且硬化的行政村有83个,通村率75.45%。其中属国、省、县、乡专用公路通村的行政村有53个,已达等级且硬化村道通村的行政村有30个。至2004年,江北区在全市率先实现农村公路“三百”目标,即“等级公路通村率100%、路面硬化率100%、工程质量合格率100%”。从2005年起,江北开始着手农村公路的网络化建设,启动一些中心村之间和其他行政村之间的网络公路建设。
  第二节 铁路
  清宣统二年(1910)六月十五日,商办浙江省铁路有限公司倡募股款,兴筑沪杭甬铁路宁波至曹娥段。民国元年(1912)12月,宁波至慈溪(今江北慈城镇)段修通试行。民国2年(1913)12月,全段完工。民国3年(1914)6月11日通车,长77.9公里。宁波辖境东起江北槐树路(今江北公园),西至余姚马渚,途经今江北庄桥、洪塘、慈溪(今江北慈城镇)等地。民国22年(1933),萧甬铁路孔浦支线建成通车。抗日战争时期,铁路逐段拆毁,运输中断。1953年,人民政府逐段修复萧甬铁路,并陆续添筑新线。1955年12月萧甬线萧山至庄桥段修复接轨,1958年1月白沙支线筑成。进入20世纪80年代,洪(塘)镇(海)线和专用线相继完成。
  铁路线
  萧甬线 宁波辖境东起江北槐树路(今江北公园),西至马渚。沿线设宁波、庄桥、洪塘、慈溪(今慈城)、叶家、丈亭、蜀山、余姚、马渚9站。全长59.02公里。新中国成立后,萧甬铁路在原路基上分段重建(仅庄桥站以东为新填路基),1956年萧甬线重建通车,先通至庄桥站,1959年9月通至宁波站。今江北区境段长18.2公里。2001年12月,萧甬铁路复线全线拉通,萧甬铁路洪塘至宁波段复线和洪塘编组站峰前到发场全线拉通,三期工程完工,全线133.5公里。2002年1月完成慈城至庄桥区间复线改造;4月,洪塘编组站到达场建成:5月,洪塘编组站全部建成,并开始启用萧甬铁路复线自动闭塞信号系统;6月,萧甬铁路复线全面竣工投入运营。
  孔浦支线 自宁波江北槐树路今江北公园处至孔浦,全长3.92公里。系原沪杭甬铁路甬曹段支线。民国8年(1919)为机车出入而建造,由沪杭甬铁路管理局承建并运营。全线有桥3座。日开行客车4对。民国27年(1938)奉命拆毁。今尚存铁路桥梁遗迹。
  白沙支线 南起庄桥,北至压赛堰,连接宁波铁路北站压赛堰货场,全长5.14公里,属萧甬铁路支线。1958年1月15日竣工,2月1日通车营业。初通时,线路接轨于江北庄桥机场专用线3.48公里处,向南延伸至甬江北岸原宁波铁路货运北站白沙货场。1965年11月,接轨点改由庄桥站4号道岔尖端引出,终点延长至江北区大闸路姚江边原宁波铁路货运北站列电货场。1980年6月,北站压赛堰货场列车到发场地建成启用,终点改为该货场8号道岔。
  洪镇线 西起洪塘后张村,东至镇海区海涂围塘铁路镇海作业站前路港交界点,全长21.83公里。1975年2月开工,1983年底基本竣工。前期和次期工程累计投资2651万元。该线为单线,年设计通过能力400万吨。线路等级为Ⅱ中型,限制坡度4×10—3,最小曲半径800米,困难地段400米。牵引种类为蒸汽机车。牵引定数2200吨。到发线有效长度850米,预留1050米。行车闭塞,区间为64D继电半自动闭塞,洪塘编组站为6502型大站电气集中联锁,其他站全为色灯电锁器联锁。1990年,全线有桥梁21座,长561.7延米,涵渠75座,长966延米。道口52处,铺面宽度282米。日行小运转货物列车3对。沿线设洪塘乡编组站、沈家站、俞范线路所、镇海作业站4站。在洪塘乡编组站和俞范线路所分别衔接37793部队洪塘乡专用线、镇海石油化工总厂专用铁道各一条,计长19.52公里。
  专用铁道及专用线
  浙江省木材公司宁波分公司专用线 接轨于宁波北站白沙货场,总长1.81公里,其中正线长0.93公里。1961年7月始建,1963年7月建成使用。工程投资42.3万元。有安全线1股,有效长101米;货物线2股,有效长387米。桥梁1座,长3.8米。道口5处,铺面宽度27米。
  浙江省水产供销宁波中转站专用线 接轨于宁波北站压赛堰、白沙两货场联络线0.01公里处,自西向东延伸至孔浦,总长3.76公里,其中正线长1.83公里。1975年9月兴建,1980年9月竣工使用。工程投资246.8万元。有渡线2股,长136米;货物线3股,有效长1495米。桥梁1座,长17.1米。涵渠9座,长144延米。道口7处,铺面宽度53米。
  37793部队铁路宁波北站专用线 接轨于萧甬线庄桥站,自西向东北拐向庄桥机场,故亦名庄桥机场专用线,1956年建成。1957年8月,白沙支线兴筑,接轨点移至该支线3.59公里处。1980年6月,北站压赛堰货物列车到发场工程兴建时,接轨点再次改为该支线4.19公里处。现线路总长2.1公里,其中正线长1.46公里。有货物线2股,有效长460米。桥梁1座,长4.8米。涵渠2座,长18.15延米。
  37793部队洪塘专用线 接轨于萧甬线洪塘站,自东南向西北伸延至马鞍山。1972年春建成,时称4300部队油库专用线。洪(塘)镇(海)铁路工程兴建期间,改由洪塘编组站接轨,于1979年12月改建竣工。现线路总长1.05公里,其中正线长169米。正线尾部含货物线,有效长101米。桥梁1座,长10.28米。涵渠2座,长18.15延米。
  宁波建筑材料供销公司专用线 接轨于宁波铁路北站列电货场2号道岔,自东向西延伸到姚江边,长0.39公里。1984年6月兴建,翌年3月竣工交付使用。工程投资(含库、场等设施)约60万元。有道岔1组,道口1处,铺面宽度9.7米。
  宁波市燃料公司工业油库专用线 接轨于37793部队宁波北站专用线0.29公里处,总长1公里,其中正线长0.53公里。1975年1月兴建,1977年9月竣工使用。工程投资32.8万元。有货物线2股,有效长630米。涵渠1座,长20.4米。
  台州电厂宁波中转站专用线 接轨于宁波北站列电货场2号道岔,自东向西延伸到姚江边,长0.38公里。毗邻宁波建筑材料供销公司专用线。1981年始建,1984年7月竣工通车。
  铁路宁波北直属站劳动服务公司专用线 接轨于宁波北站压赛堰货场牵出线,长0.21公里。1985年4月兴建,年底竣工,1986年5月交付使用。
  客货运站(场)
  宁波站 民国元年(1912)10月建成,原址在槐树路(今江北公园),客货兼营。民国25年(1936)6月易名为鄞县站。有站屋及候车室等8间,建筑面积467平方米。旅客站台3座,共长891米,宽7.8~9.1米。货物雨棚、货物仓库、码头、水塔、抽水机房、煤栈、蓄水池、水井各1座,有工作人员23人。抗日战争爆发后,车站被日军炸毁。1955年7月重修萧甬铁路时,移至宁波南门新建,故名宁波南站。
  宁波北 站站址在大庆北路65号。站中心里程为萧甬线白沙支线K4+621。1957年10月动工兴建,1958年2月1日正式营业。车站按技术性质属区段站,按业务性质属货运站,核定等级为一等站。下属宁波、庄桥两站。主要办理铁路整车、零担、集装箱等货物的到发业务,日均办理18~20列车次,是宁波市境内最大的货运站,浙东沿海重要的物资集散地。铁路庄桥站主要办理白沙、洪镇支线货物流的编解和空、重车流中转业务。1969年9月易名为“宁波站区革命委员会”1973年3月改名为杭州铁路分局宁波中心站,下辖宁波北、宁波、庄桥、洪塘乡、慈城5站。1978年1,0月1日至今名为宁波北站,由白沙、压赛、姚江3个货场以纵列式布局,占地面积35.79公顷。1991年,宁波北站被列为铁道部国际集装箱集疏运重点之一,1992年投资480万元,建设宁波北站新货场,征地面积2万平方米,设置16吨、36吨门吊各1台。
  庄桥站 位于庄桥镇西,车站中心里程为萧甬线139.5公里。民国元年(1912)始建,抗日战争爆发后废弃。1955年重建。1979年为临时办理洪镇线、北仑线进出货的列车交接作业,又铺设股道3股。现有站线7股,其中正线1股。有效长721米,到发线1股,货物线5股,共有效长3600米。有道岔33组。庄桥站日办理到发客车3列。货运以接运中转洪镇线货物,亦即镇海石油化工总厂产品和镇海港区煤炭为主,同时担负杭州铁路庄桥机务折返段货运机车出入库的接发作业,又承担过渡性的洪镇线、北仑线小运转货物列车的到发和编解业务。1992年扩建,增加到发线2股及450米牵出线1股,南北两站单向进路改为双向进路,改造两侧咽喉区延长了到发线,站线由原来7股增至9股,道岔由25组增加到46组。
  慈城站 曾名慈溪站,位于慈城镇南,车站中心里程为萧甬线128.37公里。初建于民国2年(1913)5月,抗日战争爆发后废弃,1955年重建。货运以整车为主,矿建材为大宗货物。系四等中间站,1980年,年客运量28万人次,货运量30.3万吨。
  技术作业站
  洪塘编组站 位于上邵村西,车站中心里程为洪镇线2.71公里。1979年按编组站设计建造。有站线19股,其中正线1股,有效长810米;到发线5股,有效长3518米;编组线7股,有效长4707米;其他线6股,有效长707米。1996年10月成为二级四场的编组站。2002年4月,新的洪塘乡编组站建成,占地面积1000余亩,是萧甬铁路线唯一的列车编组站,主要承担萧山、宁波、镇海、北仑等往来列车的集结和编发任务。与编组站相配套的铁路双线自动闭塞信号系统,可自动安全保障同一区间同一区段只能通行一趟列车,使铁路宁波站的发车间隔时间明显缩短。
  白沙货场 位于人民路360号,毗邻白沙路宁波港区第三作业区。主要办理货物列车的编解和调车作业。担负专用线、本货场和列电货场的取送车业务。以木材、钢材、水泥、煤炭等整车大宗货物和零担物资运输为主营,宁波港区第三作业区受理的铁路货物也在此中转。1958年2月建成营业时,兼办旅客运输。翌年9月客运业务迁至宁波站,开始成为货场。
  列电货场 临姚江,故亦名姚江货场。占地面积3万平方米。前身为宁波市电业局列车发电站。1965年12月,列车电站退出宁波电网,站址移交铁路后,股道经改建辟为宁波北站的一个货场,列电货场由此得名。以办理煤炭、水泥和危险货物的整车运输为主。
  压赛堰货场 地处压赛堰村,故名。占地面积(含货物列车到发场)16万余平方米。1976年为缓解白沙货场运力不足和提高宁波港镇海港区建设物资中转能力而建。1980年6月建成货物列车到发场,7月续建货场,1982年2月竣工并启用。主要办理货物列车的到发、调车和编解作业,并担负专用线和本货场的取送车作业,货物列车本务机车也在此换挂。
  铁路道口
  江北区境内铁路有平交道口15处,交通流量较大的有4处。
  人民路道口 在宁波北站原列电、白沙两货场联络线1.53公里处,与人民路和大庆南路、大庆北路分界的连接处相交。1967年设置,跨越宁波北站白沙货场通向列电货场联络线1股,铺面宽度22.7米。道口看守房1幢,建筑面积59平方米,设悬臂式钢质套管栏木4根,液压控制。配道口信号机、警铃警标等。后因市政建设道口被废。
  压赛堰道口 在白沙支线4.05公里处,与宁波至慈城公路相交。初建于1956年,1979年7月改建。跨越白沙支线正线和铁路北站压赛堰货场牵出线。铺面宽度11.3米。有道口看守房1幢,建筑面积24平方米。
  甬镇路道口 在宁波北站压赛堰、白沙两货场之联络线0.11公里处,与环城北路相交。1981年1月设置,跨越宁波北站压赛货场,通往白沙货场之联络线和省水产供销公司宁波中转站专用线,铺面宽度10.8米。有道口房1幢,建筑面积36平方米。
  大通桥道口 在宁波北站压赛堰、白沙两货场之联络线0.46公里处,与大庆北路相交。建于1957年,初建时跨越白沙支线,后改为宁波北站压赛堰货场通往白沙之联络线,铺面宽度19.4米。有道口房1幢,建筑面积24平方米。
  第三节 水路
  江北区境北连慈溪濒临杭州湾,西傍宁波中心区域三江口,东接镇海通达甬江口,东南与北仑港相望,地理位置和水运条件十分优越。唐长庆元年(821)明州治所自小溪迁至三江口后,城市的规模迅速扩大,江北的水上运输迎来了发展时期。鸦片战争,后,宁波被辟为五口通商口岸之一,划江北岸为通商地点,并于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元旦正式开埠,从此逐渐形成近代宁波港。民国时期,随着轮船业的进一步发展,石磡码头逐渐被钢质浮码头取代,江北港口得以较大发展。目前,江北区的沿江港口是宁波港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港区
  江北港口也称宁波港,亦即宁波市区老港;1980年10月后,宁波港、镇海港、北仑港“三港合一”统称宁波港,原宁波市区老港遂改称为宁波港区。1991年末,港区共有500吨级及以上生产性泊位,39个(内含货主专用泊位27个);仓库11座,面积2.3万平方米,容量1.06万余吨;堆场15处,面积2.6万平方米,容量4.9万吨;有各类装卸机械119台,年操作量235万吨。货物吞吐量157万吨,旅客流量327.9万人次。
  宁波港区 位于甬江、余姚江、奉化江的汇合处“三江口”一带,系河岸港。岸线起讫点:北岸,西起新江桥,东至镇海港区港监信号杆,长21公里;南岸,西起灵桥,东至北仑区金鸡山北侧,长22.15公里。港区设江东、中马、白沙3个作业区,其中中马作业区和白沙作业区位于江北辖区。中马作业区亦称第一作业区,宁波港客运站所在地,位于外马路甬江沿江段,码头最大靠泊能力3000吨级,主营客运,兼营货运。白沙作业区亦称第二作业区,位于白沙路甬江沿江段。码头最大靠泊能力5000吨级,以装卸煤炭、化肥、木材等货物和温州、舟山、台州3个地区经宁波水铁、中转物资为主,兼营集装箱运输。
  港口设施
  码头 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前后,宁波港沿海贸易呈现繁荣势头,江北岸逐渐发展成为宁波水运和商业中心。沿江码头竞相添筑。开埠之后,先以修建石磡式码头为主,继之为木质乃至钢质浮码头所取代,宁波港港址亦向下白沙沿甬江一线位移。清同治十三年(1874),轮船招商局宁波分局筑成栈桥式铁木趸船码头,定名江天码头,靠泊能力由1000吨级扩建到3000吨级,时为宁波港靠泊能力最大的码头。新中国成立后,码头收归公有,并逐渐修复。1958年建成白沙水陆联运码头,有泊位两个,靠泊能力各为3000吨。
  客运码头 位于甬江北岸外马路。主要承担宁波至上海、宁波至浙江沿海地区旅客和部分物资运输。系宁波港最大客运码头,有3个3000吨级泊位,自甬江上游三江口起编号为中马5号、中马6号、中马8号泊位。中马5号泊位于1976年建成,为趸船式浮码头,长92米,前沿中水深4米,靠泊能力3000吨,年通过能力71万人次。中马6号码头于1978年建成,为趸船式浮码头,长82米,前沿水深4米,靠泊能力3000吨级,年通过能力70万人次。中马8号泊位于1985年建成,为钢筋混凝土高桩梁板式结构,总长140米,前沿水深5米,靠泊能力3000吨级,兼营货运,年吞吐能力客运130万人次,货运12万吨。置有起重能力为4吨和8吨的NB4—15型塔吊各1台,16吨轮胎吊1台。
  白沙水陆联运码头 位于甬江北岸白沙路。初由联运1号、2号两座码头组成,建成于1958年,以装卸煤炭为主。1965—1987年,经新建、改建或扩建,码头泊位增至5个。白沙1号泊位:趸船式结构,用于装卸杂物。长40米,宽33米,前沿水深3米,靠泊能力500吨级,年吞吐量6万吨。白沙2号泊位:高桩梁板式结构,用于装卸杂物。长126米,宽33米,前沿水深5米,靠泊能力5000吨级,年吞吐量20万吨。置有起重能力为5吨的门吊1台。白沙3号泊位:高桩梁板式结构,用于装卸杂物。长126米,宽33米,前沿水深5米,靠泊能力5000吨级,年吞吐量20万吨。置有起重能力为5吨的吊塔2台。白沙4号泊位:高桩梁板式结构,用于装卸煤炭。长111米,宽33米,前沿水深5米,靠泊能力3000吨级,年吞吐量20万吨。置有起重能力为4吨的吊塔3台。白沙5号泊位:为高桩梁板式结构,用于装卸煤炭。长92米,宽33米,前沿水深5米,靠泊能力3000吨级,年吞吐量20万吨。置有起重能力为4吨的吊塔2台。
  库场 民国25年(1936)宁波8家轮船(埠)公司共有仓库11座。民国30年(1941)宁波沦陷,港口库场遭到日军破坏。至,民国36年(1947)7月,招商局宁波轮船公司才修复和新建仓库5座,总面积1670平方米,库容量6000吨。另建堆场1处,面积1000余平方米。20世纪50年代,随着国民经济恢复,宁波港航运业有了较快发展,库场设施相应增加。
  宁波港客运大楼 宁波港客运站建于1954年,原址外马路,1980年移至中马路客运大楼,由主楼、副楼、塔楼和地下室4部分组成,总建筑面积9575平方米,总造价184.5万元。共有4个候船厅,一次可接待旅客3000人。随着公路、铁路客运的迅速发展,水上客运业务急剧萎缩,终至停航。客运大楼现已改建为宁波市美术馆。
  内河运输
  河道 江北区主要河流有甬江、姚江和慈江等内河,形成纵横交错的航道网。在古代一直以木帆船和排筏作为主要运输工具。清末出现汽油船,民国时期始有汽轮拖驳。20世纪50年代末以来,钢丝网水泥机动船逐渐取代木帆船,成为主要运输工具。2006年,全区航道总里程为23.25公里。
  河流
  甬江 由奉化江和余姚江在宁波三江口汇合而成,流向东北,经杨木碶、三官堂、梅墟,至镇海招宝山南侧入海,全长26.4公里,航道宽140米、深3.5米,可通3000吨级海轮,其中新江桥—甬江隧道为江北段,里程为17.5公里。
  余姚江 简称姚江,是甬江水系主要干流。发源于四明山脉夏家岭,由西北向东南,流经上虞、余姚、鄞州,至宁波三江口汇入甬江。全长105公里,河道弯曲,水流缓慢,原为潮汐河,1959年6月姚江大闸建成后,成为淡水河。可通300吨级船舶,河姆渡头(吊山)至新江桥为江北段,里程为21.5公里。
  杭甬运河(市境内段)航标 1978年,杭甬运河市境内段有蜀山、小隐、河姆渡、城山、东江岸、乍山6座接岸标。1986年起,6座航标均改建为沿岸标,采用太阳能电源。
  内河码头 江北沿岸有两座客货码头。一是姚江码头,位于姚江下游西侧,为客运码头。1965年建简易驳岸码头,1974年改建成石砌码头,1986年改建成钢筋混凝土浆砌块石重力式驳岸码头。长23米,宽5米,有30吨级泊位5个,仓库115平方米,堆场700平方米。辟有开往余姚航线1条。二是内河港码头,位于杭甬运河宁波终点湾头下江村,为货运码头。1990年底启用。码头长130米,宽12米,系钢筋混凝土板梁式高桩平台结构,前沿水深2米,有40吨级泊位6个,后方堆场4641平方米,仓库289平方米,进港公路长2公里,与329国道相连,年吞吐量30万吨。
  姚江船闸 位于原姚江升船机位置,杭甬运河改造的重点工程之一。工程于2000年10月开工,2005年2月竣工,工程总投资1.4亿元。姚江船闸建造通航标准为300吨级船舶。
  第四节 桥梁
  主要公路桥梁
  半浦余姚江特大桥 位于宁波绕城西高速公路桩号K13+643处。桥梁全长1489米,通航净宽60米,净高7米。上部为预应力钢筋混凝土连续箱梁、先简支后连续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空心板结构;下部结构为柱式墩台,钻孔灌注桩基础。大桥于2004年11月开工,2007年12月竣工。
  后张公铁立交桥 位于省道甬余线,跨越萧甬铁路和宁慈公路,中心桩号8K+318,大桥结构形式为预应力砼简支梁钻孔灌注桩基础。建于1996年12月。桥梁全长560米,跨径总长556米,单孔最大跨径26米,孔数22孔,跨径组合为26×20+18×2,桥面净宽15.5米。设计荷载汽—20。总投资2300万元。
  观庄立交桥 位于县道骆观线,跨越甬余线,中心桩号8K+918,大桥,结构形式为预应力砼连续梁板钻孔灌注桩基础。建于2006年4月。桥梁全长为370米,跨径总长318米,单孔最大跨径38米,孔数15孔,跨径组合为38×1+20×14,桥面净宽32米。设计荷载汽—20。总投资2120万元。
  楼家公铁立交桥 位于县道育保线,跨越江北大河与洪镇铁路,中心桩号2K+402,大桥,结构形式为预应力砼简支梁钻孔灌注桩。建于2004年12月。桥梁全长为580米,单孔最大跨径29米,孔数为20孔,跨径组合为29×20,桥面净宽28米。设计荷载汽—20。总投资3800万元。
  慈江中桥 位于省道甬余线,跨越慈江中河,中心桩号9K+034,中桥,结构形式为空心板梁桩柱式墩台。建于1996年12月。桥梁全长51.9米,跨径总长48米,单孔最大跨径16米,孔数为3孔,跨径组合为16×3,桥面净宽24.5米。设计荷载汽—20。总投资192万元。
  太平桥 位于慈城镇县道寺慈线,跨越慈江,中心桩号20K+108,中桥,结构形式为空心板梁重力式墩台。建于1976年10月,2001年12月作为危桥改建。桥梁全长为36.5米,跨径总长36.1米,单孔最大跨径13.7米,桥面净宽9.8米。设计荷载汽—20。总投资22.8万元。
  观庄线3号桥 位于县道观庄线,跨越东大河,中心桩号7K+208,中桥,结构形式先张法预应力桥板钻孔灌注桩基础。建于2005年4月。桥梁全长为96米,跨径总长80米,单孔最大跨径16米;孔数5孔,跨径组合为16×5,桥面净宽40米。设计荷载汽—20。总投资829.44万元。
  观庄线4号桥 位于县道江保线,跨越小河塘河,中心桩号2K+560,中桥,结构形式预应力简支钻孔灌注桩。建于2003年3月。桥梁全长为43米,跨径总长32米;单孔最大跨径16米,跨径组合为16×1+13×2,桥面净宽15.8米。设计荷载汽—20。总投资103.27万元。
  观庄线5号桥 位于县道观庄线,跨越慈江,中心桩号6K+556,中桥,结构形式先张法预应力桥板钻孔灌注桩基础。建于2005年4月。桥梁全长为58米,跨径总长42米,单孔最大跨径16米;孔数3孔,跨径组合为16×1+13×2,桥面净宽40米。设计荷载汽—20。总投资829.44万元。
  慈浦大桥 位于县道慈浦线,跨越慈江,中心桩号0K+526,中桥,结构形式空心板梁桩柱式墩台。建于2000年6月。桥梁全长为97.3米,跨径总长90米,单孔最大跨径16米;孔数为6孔,跨径组合为16×3+14×3,桥面净宽11.8米。设计荷载汽—20。总投资152.72万元。
  小洋桥 位于县道压观线,跨越小洋河,中心桩号9K+429,中桥,结构形式为空心板梁桩柱式墩台。建于1990年6月,2002年10月改建。桥梁全长为40.5米,跨径总长25.5米,单孔最大跨径12.5米;孔数为3孔,跨径组合为12.5×1+6.5×2,桥面净宽9.8米。设计荷载汽—20。总投资25.6万元。
  大洋桥 位于县道压观线,跨越大洋河,中心桩号10K+372,中桥,结构形式为空心板梁桩柱式墩台。建于1990年6月。桥梁全长为69.8米,跨径总长65米,单孔最大跨径13米;孔数为5孔,跨径组合为13×5,桥面净宽为9.8米。设计荷载汽—20。总投资60.8万元。
  穆家桥 位于县道庄宝线,跨越穆家河,中心桩号5K+840,中桥,结构形式为空心板梁桩柱式墩台。建于1998年5月。桥梁全长为35.1米,跨径总长33米,单孔最大跨径13米,跨径组合为4×1+6×1+13×1+6×1+4×1,桥面净宽9.1米。设计荷载汽—20。总投资41万元。
  茅州桥 位于洪塘街道乡道安前线,跨越裘市河,中心桩号1K+665,中桥,结构形式为空心板梁桩柱式墩台。建于2000年10月。桥梁全长为50.3米,跨径总长46米,单孔最大跨径10米;孔数为5孔,跨径组合为10×2+6×1+10×2,桥面净宽7.5米。设计荷载汽—20。总投资41.5万元。
  夹田桥 位于慈城镇乡道东门村,跨越东门河,中桥,中心桩号0K+287,结构形式为空心板梁桩柱式墩台。建于1999年3月。桥梁全长为40米,跨径总长37.5米,单孔最大跨径12.5米;孔数为3孔,跨径组合为12.5×3,桥面净宽9米。设计荷载汽—20。总投资36万元。
  前进桥 位于甬江街道乡道孔庙线,跨越前进河,中桥,中心桩号1K+272,结构形式为空心板梁桩柱式墩台。建于1973年,2003年1月改建。桥梁全长为40.2米,跨径总长35.8米,单孔最大跨径25米;孔数为3孔,跨径组合为5.4×1+25×1+5.4×1,桥面净宽8.5米。设计荷载汽—15。总投资51.94万元。
  东路桥 位于慈城镇乡道甬下线,跨越排灌河,中心桩号0K+164,中桥,结构形式空心板梁桩柱式墩台。建于2002年7月。桥梁全长32.3米,跨径总长32米,单孔最大跨径8米;孔数为4孔,跨径组合为8×4。桥面净宽7.5米。
  南联桥 位于村道妙南线,跨越英雄水库溢洪道,中心桩号0K+462,中桥,结构形式为预应力先张法简支梁扩大基础现浇水泥混凝结构。建于2004年12月。桥梁全长为35米,单孔最大跨径25米,孔数为1孔,跨径组合为25×1,桥面净宽7.5米。设计荷载汽—20。总投资48.3万元。
  兴甬桥 位于甬江街道村道夏畈线,跨越畈里塘河,中心桩号0K+029,中桥,后张法简支梁钻孔灌注桩基础。建于2002年8月。桥梁全长42米,跨径总长29米,单孔最大跨径13米,孔数3孔,跨径组合为8×1+13×1+8×1。桥面净宽7.5米。
  铁路桥梁
  余姚江桥 亦名青林渡桥,位于萧甬线141.46公里处,跨余姚江下游,为江北境内第一铁路大桥。1956年1月始建,1959年9月建成通车。工程累计投资264.51万元。桥长328.3米。正桥5墩6孔,每孔跨径32米。上承钢板梁,每孔梁长32.6米,宽4米,高2.54米。墩台结构为钢筋混凝土T形桥台。钢筋混凝土圆柱形桥墩。基础类型为直径55厘米钢筋混凝土管桩桩基。两岸引桥各为10孔。每孔跨径均为4.5米,上承钢筋混凝土T形梁。有桥枕570根,规格为长3米、宽0.22米、高0.25米。桥两端设置人行道,各长328.3米,宽1米余,上铺钢筋混凝土板。正桥两侧置钢铁栏杆,两岸引桥两侧置钢筋混凝土栏杆。
  观庄桥 位于萧甬线132.56公里处,江北区慈东乡境内(今属江北慈城镇)。民国2年(1913)始建,1956年3月重建。桥长44.10米,单孔,跨径32.08米,下承钢板梁。桥址基础系木桩桩基,墩台为U形钢筋混凝土结构。
  第五节 管道
  途经江北区的运输管道主要有两条,一条为成品油输送管道,另一条为天然气输送管道。
  镇海—杭州成品油长输管道 是由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石化)建设的第一条汽柴油、航空煤油混合顺序输送的成品油长输管道,途经9个县(区、市),全线长200公里,宁波段全长76公里,其中江北区段长19.8公里,途经庄桥镇童家村、姚家村、洪家村、应家村、上邵村、苏冯村,洪塘镇上沈村、后张村、宁波都市农业园区、荪湖村,慈城镇山西村、新华村、慈城新区、双顶山村、国庆村、浦丰村、民丰村、慈城高新技术园区。管材为高频直缝电阻焊钢管,并采用加强级熔结环氧粉末喷涂防腐。输送方式为国际通用的常温、顺序、密闭工艺。镇海至萧山段管径为355.6×6.4毫米。全线设有7座阀室、5座阴极保护站、2座密度计间等辅助设施。宁波段设有3座截断阀室,其中1座在江北区慈城镇山西村。管道设计工作温度为45摄氏度,年设计输送量为266万吨,年最大输送量为312万吨。
  镇海至萧山段于2000年11月18日一次试车成功,全线于2003年6月4日正式投入使用。本管道由浙江油品储运有限公司负责运行和管理。
  杭州—宁波天然气输气管道工程 由浙江省天然气开发有限公司建设。该输气管道江北区段全长18.8公里,西起慈城镇龚冯村,东至庄桥街道居陆村,沿线途经两个街道、1个镇及17个行政村。管道材质为1450螺旋缝埋弧焊钢管,管径813毫米,设计压力6.3兆帕。气源为双向调配(即杭州往宁波方向为川气东送、宁波往杭州方向为东海天然气及宁波LNG来气的西送),承担宁波地区乃至全省的天然气供应。
  工程于2004年10月开建,2007年5月建成并投入运行。本管道由浙江浙能天然气运行有限公司负责运行和管理。
  第二章 交通运输
  第一节 公路运输
  古代的运输方式,主要是肩挑背驮,辅以畜力运输。清代末年始有人力车运输。民国时期始筑公路,汽车运输随之出现。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城市道路的不断改造以及公路的大量兴建,汽车运输逐渐上升到主要地位。
  运输工具
  陆运工具,早先主要有轿子、人力车和机动车3类。轿子分官轿和民轿,20世纪20年代始,黄包车兴起,轿子渐衰,1956年后绝迹。人力车主要有独轮车、手拉车、三轮客车以及自行车等。独轮车在民国时期比较盛行。手拉车可分为黄包车和板车。黄包车始见于民国4年(1915)江北岸,1954年淘汰。民用机动车主要为汽车、拖拉机、摩托车等。
  联合运输企业
  至抗日战争前夕,宁波主要报关行有信昌、新记、西兴、立昌、玮升、泰晶祥、诚丰、茂昌、永泰、安记、利源、和记、汇源、裕丰亨、协顺、余顺公、隆裕、义和丰等。主要转运行有宁绍、越利、慎大、源记、公益、福大、汇通等。这些行号大多集中在江北岸中马路和桃渡路一带。抗日战争胜利后,报关行、转运行有27家。
  全民联(托)运企业
  浙江省物资局宁波中转站 位于人民路385号,1981年成立。初以中转储运本系统进出货物,1984年扩大到温州、舟山及台州等地。翌年被列入站港“扎口”疏运单位,并陆续代办铁路整车、零担发送及集装箱到发业务。
  浙江省供销社宁波仓储运输公司 位于大庆南路135号,1981年成立。原称浙江省宁波供销仓储运输公司,1983年改现名。翌年始受理铁路北站整车、零担、集装箱以及宁波港区公路货物到发运输和中转业务。
  宁波市商业储运公司 位于生宝路11号,1979年由浙江省商业厅投资成立,以铁路、公路、水路运输和仓储业务为主,主要为宁波地区及温州、台州等毗邻地区的商业物资中转运输。
  宁波市航运代理公司 位于下白沙路24号,1988年成立。主要代办水上货物中转运输,隶属宁波市航运管理处。
  集体联(托)运企业
  铁路宁波直属站劳动服务公司 位于人民路362号,1980年成立。原名铁路宁波北直属站运输服务所,1984年1月15日改现名。
  宁波市江北区联运公司 位于人民路280号,1982年成立,隶属江北区劳动局。
  宁波市慈城联运服务处 位于江北慈城镇南门,1982年成立,隶属宁波市第四运输公司。
  台州联运公司驻甬中转站 位于人民路489号,1984年成立。业务以集散台州地区经宁波铁路、港口中转物资为重点。
  运输单位
  通运长途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民国20年(1931)虞洽卿、孙性之等24人集资27万元,发起组织通运汽车公司,虞洽卿任董事长张申之具体负责。,原址位于江北岸外马路59号。抗日战争爆发后,客货汽车全被军方征用,公司,停止营业。民国34年(1945)筹备复业。1954年改为公私合营宁波汽车公司。
  宁波市公路集装箱运输公司 位于大庆南路125号,1950年成立,原称宁波市搬运公司,经营码头、道头和仓栈物资的搬运装卸和水上驳运业务。经过多次变更,于1992年改称现名。宁波浙东储运总公司位于慈城镇南门。1972年成立,原名慈城运输站,1981年改称为宁波市第四运输公司,为集体所有制企业。1992年改称现名。
  宁波化工危险物品运输公司 位于庄桥梅林,1975年成立。前身为庄桥运输队,1990年改称现名。系目前全省唯一的化工危险物品专业运输企业,经济性质属大集体。主要承接各类液体化工原料中转、集装箱、煤炭、矿石等运输。
  宁波江北永发运输公司 位于庄桥镇,1993年成立。今隶属庄桥街道,经济性质为民营企业,运营区域为华东区6省1市范围。
  宁波市宇达物流有限公司 位于江北风华路87号,1990年成立,是最早涉足宁波物流行业的企业之一。专业承运宁波至广东的注塑机、设备及各类大宗货物。
  汽车站
  汽车北站 原址江北外马路码头处,民国22年(1933)建成。占地面积1684平方米,站场面积379平方米。1957年1月迁址江北玛瑙路81号。1991年迁址车站路100号,拆旧站建新站后转址。资质评定为二级站。主要承担慈溪、余姚和舟山方向的中短途客运。2006年进站车辆317辆,经营客运班线16条,日均发车588班次,发送旅客4600人次,高峰日发送旅客15000人次。
  出租车公司
  宁波大众出租汽车有限公司 位于宁波江北倪家堰路19号。前身为宁波大众出租汽车公司,是外地资金进入宁波开发区的一家出租汽车企业,1998年9月改为宁波大众出租汽车有限公司。现有出租汽车116辆。
  宁波永安出租汽车有限公司 位于宁波江北新马路50号。创建于1993年,现有出租汽车113辆。
  此外还有:宁波市公交出租汽车公司,成立于1978年,现有出租汽车91辆;宁波华联出租汽车分公司,成立于1992年,现有出租汽车79辆;宁波市江南出租汽车公司,成立于1993年,现有出租汽车76辆。
  货运场站
  宁波市货运市场 位于环城北路420号(后改址为环城北路东段83),1999年建成并启用。总占地面积4.5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其中仓库面积7000平方米、停车场面积1.8万平方米。站场为公用型,货运场站资质评定为二级。主要为广大货运物流企业及经营业户提供货物运输业务受理,货物信息交流、零担托运、仓储中转、货物配载、车辆停放及其他配套服务。先后引进经营户145家,占市区联托运企业总数的60%。经营国内(除西藏外)地级市以上快运专线100条,开通发往省内外专线有北京、上海、天津、广州、苏州、南京、郑州、昆明、南昌、福州、杭州、义乌、温州、舟山等地。
  宁波宇达物流有限公司货运站 位于风华路87号,2004年启用。总占地面积20500平方米,其中仓库面积8500平方米、停车场面积11350平方米。场站功能为自主管理、经营专线与仓储型,属民营场站。主要为货运物流企业及经营业户提供货物运输业务,受理货运信息交流、货物携带配载、仓储中转等配套服务。目前共开通货运物流专线15条,主要走向广东、福建、上海、杭州、北京、东北、成都、乌鲁木齐等地。
  宁波海联物流有限公司货运站 位于庄桥梅林,2003年迁入。总占地面积14070平方米,其中仓储面积4000平方米、停车场面积4000平方米。场站功能为自主管理、经营专线与仓储型,属民营场站。主要为货运物流企业及经营业户提供货物运输业务受理,货运信息交流、货物携带配载、仓储中转、车辆停放等配套服务。目前共开通货运物流专线11条,主要走向广东、北京、苏南(北)、上海、杭州、温州、台州等地。
  宁波天地物流公司货运站 位于甬江街道畈里塘村,2003年3月建立启用。总占地面积35000平方米,其中仓库面积5280平方米、停车场面积14000平方米。场站功能为自主管理、经营专线与仓储型,属民营场站。主要为货运物流企业及经营业户提供货物运输业务受理、货运信息交流、货物携带配送、仓储中转等配套服务。目前共开通货运物流专线32条,主要走向北京、上海、山东、长沙、东北、成都、郑州、南京、武汉、义乌、杭州、温州等地。
  车辆检测站
  宁波市车辆综合性能检测站 位于环城北路东段631号,1993年投入车检,是宁波市建站最早、检测性能最好、检测设备最完善的中心车检站点。检测等级为A级,隶属于宁波公路运输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站场面积8000平方米,其中站房面积1520平方米。
  第二节 铁路运输
  民国3年(1914)宁波铁路运输正式开始,然辖境内仅有50余公里铁路。抗日战争时期运输中断。1956年,萧甬线修,复通车,客货运输才得以恢复和发展。此后,随着新线的添筑,站场、机辆、通信等设备的改善,加之运输调度组织工作的加强,运输能力逐年提高。
  客运
  客流结构及流向 民国时期,乘客多为短途走亲访友者及部分小商小贩,其流向以甬(宁波)曹(娥)段铁路沿线乡镇为主。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探亲及出差旅客为多。60年代初,乘客中短途贩卖者甚多,尤为往返慈城、余姚量最大。1966年始,客流结构以大中学生居多。进入80年代以来,客流量猛增,旅客结构多为跑供销、外出做工者,其中去西南方向的占42.3%。90年代以后,客流中旅游者日增。
  车次及运量 民国元年(1912)12月22日,沪杭甬铁路宁波至慈溪(今江北区慈城镇)首开客车1列试行,挂2节车厢,宁波、庄桥、洪塘3站售票搭客,此为宁波铁路客运之始。民国3年(1914)6月11日,慈城至曹娥段客运业务正式展开。民国9年(1920)3月,甬曹段铁路日开客车5对,其中宁波至曹娥快、慢车各1对,宁波至余姚1对,年旅客发送量99万人次。民国25年(1936)7月15日增开特快车1列,庄桥、洪塘、叶家、丈亭、蜀山俱不滞留。1956年5月I日,萧甬线萧山至庄桥段正式通车。庄桥至市中心客运,由宁波汽车公司根据庄桥火车站预报的旅客人数,按时派出公共汽车接送。1958年2月1日,宁波铁路客运站设于江北区白沙(今宁波北站白沙货场),日开通杭、甬、沪客车各1对。翌年6月增开甬杭客货混合列车1对。
  货运 民国时期,沪杭甬铁路甬曹段宁波、余姚两站为主要货运办理站。1958年,宁波北站开站营业。铁路货物运输分为整车、零担和集装箱3种。1965年,日到发货车4对。1978年,日到发货车增至8对。1990年达到12对。另开行庄桥至镇海区、北仑区小运转货物列车6.5对,年货运量905.89万吨,其中发送346.23万吨。
  部属铁路
  上海铁路局杭州铁路分局宁波北站直属站 始建于1958年,原称上海铁路管理局杭州分局宁波站,下辖宁波北、宁波、庄桥、洪塘乡、慈城5站。经过多次变更,1978年10月1日改称现名,下辖宁波北、宁波、庄桥3站。
  地方铁路
  宁波港务局铁路管理处 始建于1980年6月,下辖车务段、工电段、综合劳动服务公司。址在江北区费市乡上邵村。
  第三节 水上运输
  客运
  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宁波商人在两艘木帆船上各安装1台蒸汽发动机,率先开辟了余姚江机动船航线。1950年起,宁波,至横溪、白杜、余姚、鄞江等航线先后复航。1956年5月,萧甬铁路通车至庄桥,旅客弃水走陆,宁波至余姚航线停航。1964年起,宁波市内河运输合作社相继开辟庄桥至河头、宁波至裘市、宁波至祝江3条航线,至20世纪90年代相继停航。1984年11月,余姚县丈亭运输社置132客位船1艘,将中断28年的宁波至余姚航线重新复航。
  货运
  民国元年(1912),宁波到镇海、西坞、奉化、余姚等地都有客货轮通航,年货运量计174554吨。民国19—21年(1930—1932),慈溪运往鄞县的皮棉每年在12万~15万担之间。民国21年(1932)2月,鄞县汇通转运公司所属的甬姚船运公司置“汇长”轮I艘、拖船6艘,日往返宁波至余姚间1航次。民国22年(1933),宁余船业公司置木帆船6艘,120载重吨,经营宁波至余姚货运业务。民国34年(1945),宁余船业公司有木帆船9艘,198载重吨,经营宁波到余姚货运业务。1981年,宁波至绍兴航线由市内河航运公司慈城运输站经营定期货运业务,每月对开3次;1983年7月,杭甬运河经分期整治和疏浚已全线贯通,通过能力提高到40吨级。
  渡运
  旧时,大江大河上很少有桥梁,涉水必借助于渡船。因此甬江、姚江之上设有多处渡口。与今江北区境有关的主要渡口,甬江上有余隘渡、孔浦道头等。姚江上,从三江口往上游,有桃花渡、盐仓门渡、永丰渡、觉渡、湾头渡、李碶渡、青林渡、新渡、邵家渡、严家渡(石子道头)、西渡、鹳浦渡(今称半浦渡)、赭山渡、洪陈渡、城山渡、网滩渡等。此外,慈江上没有桥梁处设有不少渡口。
  清同治元年(1862)英国人台佛逊出资在关帝殿道头建成浮桥,翌年移址桃花渡(即今新江桥址),由18艘浮船架之,,收费过桥。桃花渡因之逐渐废弃。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后,桥梁建设速度加快,渡口功能弱化。至2008年底,仍在使用的有6处乡镇渡,分布于慈城镇和洪塘街道6个村,各有渡口3处。除了三勤渡、西江渡与对方共管外,其余4处全由江北区独立管辖,全年承担约26万人次的客运任务。
  半浦渡口 位于姚江下游中段,横越慈城镇半浦村与鄞州区高桥镇岐阳之间,为乡镇渡。水面运距为300米左右,日均运量280人次。清代已有此渡口,1994年被市交委列入全市重点乡镇渡口。现由35客位“三防”钢质船摆渡。
  洪陈渡口 位于姚江下游中段,横越慈城镇洪陈村与鄞州区高桥镇后山村和宁波市钓鱼山采石场之间,为乡镇渡。水面运距为250米,日均运量约100人次。现由25客位“三防”钢质船摆渡。
  三勤渡口 位于姚江下游上段与余姚市交界地,横越江北区慈城镇三勤村与余姚市大隐镇城山村之间,为乡镇渡。水面运距为145米,日均运量约200人次。现由25客位“三防”钢质船摆渡。
  邵家渡渡口 位于姚江下游,横越洪塘街道邵家渡村与鄞州区高桥镇金星村之间;因旁有梁山伯庙,又称梁山伯庙渡,为乡镇渡。水面运距约200米,日均渡运量230人次,特别在农历八月初一至八月初八,是一年一度的梁山伯庙会,为渡运高峰(最多时近1万人次),1994年被宁波市交委列为全市重点渡口,现由35客位“三防”钢质船摆渡。
  西洪渡口 位于姚江下游中段,横越洪塘街道西洪村与鄞州区高桥镇横河村之间,为乡镇渡。水面运距为250米,日渡运量约200人次,现由25客位“三防”钢质船摆渡。
  西江渡口 位于姚江下游中段,横越洪塘街道西江村与鄞州区高桥镇大西坝村之间,为乡镇渡。水面运距为180米,日均渡运量约160人次,现由25客位“三防”钢质船摆渡。
  近代江北主要水运企业
  轮船招商局宁波分局 亦称招商局宁波轮船公司,为上海招商局在宁波设立的分公司。光绪元年(1875)在江北岸建造码头,先由“德耀”轮投入甬申线。至民国13年(1924)已初具规模。宁波解放时,旗下8艘3000吨级客货轮均被国民党军队劫往舟山,码头设施均遭破坏,被迫停航;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宁波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接管。
  太古轮船公司宁波分公司 简称宁波太古公司,属英商太古上海公司管辖,位于江北岸外马路43~45号。始建于清光绪五年(1879)初以木壳“登升”轮投入甬申线营运,后逐渐发展,抗日战争爆发不久停航。1954年12月由上海港,务管理局宁波分局接收。
  宁绍商轮股份有限公司 简称宁绍商轮公司。由虞洽卿发起,联络宁波、绍兴两帮商人于清宣统元年(1909)合资创建的民族航运企业。初以购入的“宁绍”轮投入甬申线营运,以客运为主,兼营货运。民国3年(1914)自造3582吨级的“新宁绍”轮取代“宁绍”轮营运,抗日战争爆发后停航。战后外商的“海新”、“江元”两轮由该公司代管,并复航。
  当代江北主要水运企业
  宁波港务局 由宁波军管会接管的原上海招商局轮船股份有限公司宁波分公司。于1951年2月定名为中国人民轮船总公司宁波分公司,1953年1月与浙江省航务局宁波办事处合并,成立上海区港务局宁波分局,位于江北岸外马路54、59号。经过多次变更,1970年定名为宁波港务管理局,归宁波地区管辖。1987年10月10日宁波港、镇海港、北仑港“三港合一”,统称宁波港,宁波港务管理局更名为宁波港务局。1990年,宁波港务局下辖宁波港埠公司、镇海港埠公司、北仑港埠公司、铁路管理处、轮驳公司、油驳平台管理处、外轮理货公司、通讯站、职工医院、职工学校和引航站。
  宁波市升船机公司 原址大闸路31号。1951年成立,原名宁波堰坝互助组,经营内河船舶过坝业务。经过多次变更,1984年9月与姚江升船机站合并,改称为宁波市升船机站,1986年11月改称为宁波市升船机公司。
  宁波市外海航运公司 位于大闸路31号。1957年1月,114户个体船主组建宁波市外海初级运输合作社,翌年5月与鄞县内河小讨船运输合作社合并,成立宁波市外海高级运输合作社。经过多次变更,1972年10月改称现名。
  宁波市内河航运公司 位于外马路55号。1950年由160余名个体船工组成初级社和运输小组。1956年,初级社和运输小组合并,成立红旗高级社,1962年改称为宁波市内河运输合作社,1972年改称现名。主营内河及沿海货物运输业务,兼营水陆打桩和航道疏浚。
  宁波海运集团有限公司 位于宁波市中马路568号,前身为浙江省航运公司宁波分公司,1950年10月创立。经过多次变更,2002年12月由宁波市交通局发文同意整体改制设立为宁波海运集团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为1.2亿元。主要从事国际近、远洋散货及集装箱运输、国内沿海及长江中下游各港间货物运输、海上货物中转、联运、国际货运代理、国际船舶代理等海运相关业务以及实业投资。
  宁波远洋运输有限公司 位于中马路568号,2002年9月经宁波市交通局、宁波市国资局同意改制成立,股东分别由宁波海运集团有限公司和职工自然人组成,注册资金1000万元。主营国际船舶普通货物运输、国际船舶集装箱运输;国内沿海及长江中下游货物运输;海运进出口货物的国际运输代理业务、国内货物运输代理以及自营和代理各类货物和技术的进出口。
  宁波花港高速客运有限公司 位于人民路105号大时代大厦。1984年12月成立,注册资本395万美元,有甬兴、甬旺、甬达铝合金高速客船3艘。主要经营宁波至上海(芦潮港)和宁波大榭至舟山普陀山等浙江沿海地区水上旅客运输。
  宁波中远物流有限公司(中国宁波外轮代理有限公司) 位于槐树路36号中远物流大厦,是中国远洋物流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成立于1979年,时称中国宁波外轮代理有限公司,是宁波口岸改革开放后第一家国际航行船舶专业代理企业,注册资本2100万元。2000年12月新增宁波中远物流有限公司名称,实行一套班子领导。经营业务与项目:承办国际海运、空运进出口货物的国际运输代理业务;提供产品物流、工程物流、船舶代理、货运代理、空运代理以及仓储配送等全方位物流服务。
  此外,江北区境内新成立的主要水运企业还有:宁波市沥平航运有限公司(2001年)、海鑫运输有限公司(2005年)、宁波市交通物资公司(1999年)、宁波联辉海运有限公司(2006年)、宁波江北中洋运输有限公司(2005年)等。
  专记:庄桥机场军民合用简况
  位于江北庄桥街道东。民国33年(1944)9月,驻甬侵华日军为战争需要,强抓民夫6000余人,限令4个月建成,占地面积240万平方米。翌年8月,机场由国民政府空军接管。民国36年(1947)3月,国民政府空军总司令部决定废弃。1953年经重建、扩建后,由驻甬东海舰队航空兵部队专用,占地面积扩大为420万平方米。跑道系混凝土结构,长2500米、宽60米,装有夜航灯设备,适用于中小型飞机昼夜起降。跑道南侧有滑行道1条,长2500米。改革开放后,1984年6月,为发展宁波民用航空事业,成立宁波通航建站筹备领导小组。9月14日,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复同意宁波民航与海军合用庄桥机场,使用安—22型以下客机。11月9日,签订军民合用机场协议书。规定合用机场时间为1984年11月15日起至1990年6月宁波栎社民用机场建成止。机场产权仍属海军,并由驻甬东海舰队航空兵部队统一管理。
  宁波民航(庄桥机场)开航前,在滑行道东南端添筑民航客机停机坪1处,面积约1000平方米;在跑道东南端建候机室及运输、调度、通信、气象等业务用房1幢,建筑面积850平方米,候机室可容旅客50人。另建有发射台、无线电台、有线电台等通信设施。
  宁波民航(庄桥机场)于1984年11月通航。初期仅有宁波至上海一条航线,至年末,客运量仅千余人;货运除宁波市电容器厂和宁波市定时器厂偶有整批货物发运外,其余均为零星货物,至年末发送货物仅20吨,到达货物则不足发运量之半。此后,客运量与货运量逐年增加,共开通航线22条。曾经一度与之通航的城市有上海、杭州、北京、广州、厦门、武汉、南昌、南京、温州、福州、香港、沈阳、深圳、青岛、哈尔滨、桂林、成都、西安、兰州、海口、大连、长沙。
  第三章 交通管理
  第一节 陆运管理
  公路管理 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浙海关税务司于宁波江北岸设立工程局,以建江北岸一带马路为名,征收码头捐。民国16年(192,7),宁波市政府设工务局,收回江北岸工程处之权,专管市政及交通建设。民国36年(1947)浙江省公路局在鄞县、慈溪设管理站,负责公路运输管理事宜。1980年,建立宁波市公路运输管理,处,江北区内公路建设养护由镇海公路段兼管。1991年成立江北区交通办公室,归区计经委管理,办公地点在槐树路35号。1994年更名为江北区交通局,迁入西草马路16号办公。2002年组建江北区建设与交通局(挂宁波市江北区人民防空办公室牌子),主管全区交通行业,地址在环城北路西段500号新大楼。2005年撤销区建设与交通局,组建区交通局,专管交通行业。
  铁路管理 新中国成立后,江北辖境铁路归上海铁路局杭州铁路分局管理。1999年7月,由铁道部和浙江省共同出资设立的萧甬铁路有限责任公司在宁波正式成立。萧甬铁路有限责任公司主要以原宁波北站、绍兴车务段两个成建置单位为基础组成,江北区境内铁路归其管理。
  第二节 水运管理
  清咸丰十一年(1861)五月,江北岸外马路设置浙海关新关,俗称“洋关”。首任税务司是英国人华为士(W.W.Ward)。光绪二十七年(1901)《辛丑条约》签订后,浙海关新关兼管25公里内的江东、镇海两处常关。民国20年(1931)国民政府交通部上海航政局宁波办事处在镇海成立,掌管由浙海关新关划出的船舶丈量、登记,,船员管理,以及海事处理等事宜。民国24年(1935)办事处迁到宁波,址设江北岸外马路英国领事馆余屋,翌年复迁回镇海。民国26年(1937)再迁至,江北,址设江北岸桃渡路72号。
  交通部宁波海上安全监督局 1953年12月,上海区港务管理局宁波分局港务监督科改为监督室,对外称中华人民共和国宁波港务监督。1962年改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宁波港务监督,隶属关系不变。1987年10月,宁波港务监督和海岸电台从宁波港务局析出,组建交通部宁波海上安全监督局,保留中华人民共和国宁波港务监督之名称。地址在人民路355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宁波船舶检验局 1978年,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检验局上海检验处宁波验船组,隶属宁波港务监督。1982年,宁波验船组改称为宁波检验站,并从宁波港务监督析出,直属交通部船舶检验局上海船检处。1986年改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检验分局宁波检验处,直属交通部船舶检验局。1992年11月改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宁波船舶检验局。地址在白沙路86弄2号。
  第四章 邮政
  第一节 驿铺信局
  邮驿唐开元二十六年(738),县划分为慈溪、奉化、翁山(今舟山)、鄞县4县,各县治均设驿站。慈溪(今慈城镇)南2里置凫矾驿。宋宝祐五年(1257)建丰庆驿于慈溪西南15里广利桥西。明代,境域有夹田铺、慈溪急递铺、砖桥铺、孔浦铺等。民国元年(1912),政府裁撤全国驿站,历史悠久的邮驿通信,终被新兴之邮政所取代。
  民信局明代始,由于宁波商业繁盛,交通发达,外出经商谋生者日众,民间赖以传递书信物品和办理汇款的民信局应时而起。据《鄞县通志》记载,民信局由“甬人首创”,并“以宁波为中枢”,渐次遍及全国。而宁波的民信局,大多设在江北岸。民国24年(1935),由于全国范围早已裁撤民信局,宁波的民信局虽然勉力维持,终因大势已去,最后几家也被迫停业。
  邮政局清光绪五年(1879)十一月三十日,浙海关书信馆改称为“拨驷达”(POST音译)局,址设江北岸海关弄,业务不变。是年十二月二十七日(1879年1月29日),宁波邮政局在此基础上迁址江北岸外马路,由海关署税务司英国人安文(F.S.Unwin)兼管。光绪二十四年(1898)十二月,德国人莫伦道夫(P.G.vnmǒllendorf)首任专职邮务总办。光绪二十五年(1899)正月,宁波邮政局改为宁波邮界邮政总局。光绪三十一年(1905),宁波邮界邮政总局下辖15处邮局和24处代办邮政商铺。江北邮政商铺设于费市镇、洪塘镇、半浦、压赛镇、慈北裘市。民国36年(1947)9月,迁局于车站路122号邮政大楼,城区有邮政支局2处、邮亭2处、邮政代办所7处、邮票代售处54处;乡村有邮政代办所36处,镇信柜59处。
  第二节 邮政路网
  投递
  城市投递 民国37年(1948)8月,宁波设平信投递21个段,其中外马路(2段)、南郊路(12段)、卖鱼巷(16段)、西郊路(17段)、新河路(18段)、百丈街右(21段)6个段,由步班改为自行车班。1958年10月,实行分区投递,江北设中马路投递区,归支局领导。1984年,投递划分两区在江北集中,并增加10个投递段、2个三卡段。1985年9月,鉴于城区投递集中在江北出发,造成非江北区投递段往返在途无效劳动,城区投递复分三区,其中设海曙区40段,江北区17段,江东区22段。
  1987年6月10日,重新划分城区投递区域。江北区:北面与庄桥机场以小河为界,东西两面方向与市郊庄桥支局、白龙邮政所和镇海区所属相连,其主要通道沿宁波至慈城线公路,江北中心支局投递到压赛堰的高田头村,村以西属庄桥支局投递;沿甬镇公路向东在半路凉亭附近向北沿梅堰路平行河道上曹隘桥和以此桥向西与机场标志建筑物直线为界,该界线以南属江北中心支局投递,以北归白龙邮政所投递;甬镇路北侧以常洪仓库为界,南侧以去上航二处的汽车通道为界,界西属江北中心支局投递,界东仍由镇海区投递。
  1996年9月,江北区域内投递界面划定:东面与镇海局交界,沿甬镇公路向东至常洪的甬镇路两侧,北侧以外贸仓储公司常洪仓库为界,南侧以去上航二处的汽车通道为界。以西属江北邮政分局,以东由镇海局投递。南面与江东邮政分局以甬江为界线。西面与中山东路、中山西路邮政分局以姚江为界线。西、北面、北郊与鄞郊分局、镇海局的界线:以机场外围及外漕村旁江北大河为界,南起姚江、北至江北大河尽头。此沿线以西属鄞郊分局,以东属江北邮政分局。东、北面:西起江北大河与西大河交接处,沿河向东至大徐江岸村与镇海交界处,然后以大徐江岸村与洪家交界的水泥机耕路为界向北延伸至329国道,从329国道往南延伸与镇海交界处。此线以内属江北邮政分局,其余属镇海局。329国道190公里+400~600米处地段内,向南延伸至西大河止,此范围内属江北邮政分局,其余属镇海局。329国道从190公里+500米至191公里+600米处(甬江加油站),此路段向北延伸500米左右,至一条小河和机耕路止,并以此小河和机耕路为界。另外,329国道上波达不锈钢制管有限公司属江北邮政分局投递。江北区区域内城市投递分为3块,江北区的文教街道的投递工作归于繁景投递班;孔浦街道、甬江街道的投递工作归于孔浦投递班;其他街道投递工作归于车站路投递班。城区支局、所的投递道段均属宁波市邮政局投递分局管辖。
  乡村投递1950年在农村整顿信柜、代办所181处,设立通信站专人投递网46条,计1034.7公里,沟通一些长期不通邮的偏远村落,投递班期为逐日或间日。次年,为使邮政面向农村,通信站陆续升为邮政代办所,减少捎转点,扩大直投到户面,投递范围增至104个乡695个行政村,另有36个村由12个义务通信站投揽。今江北慈城镇、庄桥街道、洪塘街道的投递工作分别归属于慈城邮政支局、庄桥邮政支局、洪塘邮政支局来投递。慈城支局投递共计9个道段,配备投递人员10人。洪塘支局投递共计5个道段,配备投递人员6人。庄桥支局投递共计6个道段,配备投递人员7人。2007年投递邮路撤并,慈城支局投递道段7个,庄桥支局投递道段4个,洪塘支局投递道段4个。
  开取信箱(筒) 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英国驻宁波领事馆在馆内设代办邮局(“客邮”),为宁波邮政信箱的开端。民国15年(1926),县,邮局设有开箱收信班,配专职信差4人。慈城设有信筒10只,庄桥设有信筒4只,洪塘设有信筒6只,由支局负责上、下午各开1次。
  邮政编码
  邮政采用四级六位的准码结构,前两位数码表示省(自治区、直辖市),前3位数码表示邮区,前4位数码表示县(市),最后两位数码表示投递局(区)。
  第三节 邮政设施和业务
  民国36年(1947)9月,鄞县邮局建邮政大院于江北车站路122号,随后新建邮亭4处:其中江北邮亭设于外滩沿江马路边(宁绍轮船码头北首)。1953年7月,在邮政大院南侧延伸扩建邮件转运堆站1处,面积1427平方米,初步解决邮件因无固定堆放场所而临时划地堆存的混乱现象。1973—1974年,庄桥支局新建局房,面积312.24平方米,其中邮政用房113.09平方米。20世纪70年代后期,洪塘支局(所)局房进一步得到改善。1983年再建慈城支局新房。
  2005年6月,白龙所、费市所、乍山所、妙山所、裘市所归并于江北邮政分局,随即撤销。2005年9月,华联邮政代办所开业,2007年12月撤销。2006年5月,榭嘉路邮政所开业。2007年1月,洪都路邮政所开业。江北邮政分局现由车站路邮政支局、慈城邮政支局、庄桥邮政支局、洪塘邮政支局和孔浦邮政所、人民路邮政所、大闸路邮政所、压赛邮政代办所、榭嘉路邮政所、洪都路邮政所组成。
  车站路邮政支局 1960年,车站路邮电支局在新马路支局、泗洲路邮电所撤销的基础上设立。经过多次变更,中马路邮电支局于1985年再次改称为车站路邮电支局。现今下属单位有:孔浦邮政所,位于孔浦路36号,分设储蓄、汇兑、邮政营业柜台,营业人员5人;白沙路邮政所,位于人民路411号,分设储蓄、汇兑、邮政营业柜台,营业人员3人;大闸路邮政所,位于大闸路118号,分设储蓄、汇兑、邮政营业柜台,营业人员3人;压赛邮政所,位于压赛机场内,开办汇兑、邮政营业,营业人员1人。
  慈城邮政支局 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慈城设内地邮政局。1954年,慈城改设邮电支局。1984年,慈城镇划入江北区,慈城邮电支局位于,慈城镇民族路1号。次年新建局房1000平方米,其中邮电生产用房400平方米,职工宿舍600平方米。1986年开办集邮业务;1987年开办邮政储蓄业务;1989年开办邮政快件业务。2007年在原来的局房结构布局上进行了相应的改造。
  庄桥邮政支局 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樟桥(今庄桥)设邮政代办所。1954年并归宁波邮电局。1960年,庄桥邮电支局设立,局址在庄桥,中街,租私人楼房1间约80平方米,辖裘墅、费市、洋墅3个代办所。经过多次变更,1973年恢复庄桥邮电支局。1987年开办储蓄业务。1989年开办集邮业务与邮政快件业务。2007年在原来的局房结构布局上进行了相应的改造。
  洪塘邮政支局 1954年,洪塘邮电营业处隶属慈城邮电支局;1960年,洪塘改设自办邮电所。1981年与镇办邮电所合并。1987年开办邮政储蓄业务与集邮业务。1989年开办邮政快件业务。1991年10月改设洪塘邮电支局。
  邮电联营站 1981年,宁波郊区农村邮电联营站成立,由乍山、妙山、云湖、半浦、裘墅、白龙、洋墅和费市邮电代办所联合组成。1987年4月,市郊联营站与鄞县邮电联营站合并,改称为宁波市邮电联营站。1998年9月,邮、电分营,联营站所属邮电机构代办邮政、电信业务不变,行政管理隶属宁波市电信局。2005年6月,全面终止代办邮政业务。
  第四节 邮政管理
  清光绪二十二年十二月(1897年1月),宁波邮政局成立,址设江北外马路。其后,邮政局驻地一直设营业窗口,办理邮政业务(此即车站路支局前身)。后因多次搬迁,局名也多次变更,分别称为:江北岸营业处、扬善路支局、新马路支局、车站路邮电支局、中马路邮电支局。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三月,慈溪县城(今慈城)设内地邮政局。宣统二年(1910),庄桥、费市、洪塘、裘墅、半浦、童市镇及慈溪县境内其余邮政代办所隶属于慈溪内地邮政局。
  1954年11月,因行政区域变化,慈城改设邮电支局,隶属余姚县邮电局,下辖临山、梁弄、丈亭、陆埠、洪塘营业处。慈溪县庄桥邮局并归宁波邮电局,并改设庄桥营业处、庄桥电话交换所。1955年,庄桥、压赛堰分别改设邮政电所、邮政所。1960年7月1日,慈城改设邮电所。庄桥改设邮电支局,辖裘墅、费市、洋墅代办所。1961年,慈城邮电支局恢复,先后隶属于宁波市邮电局农村科、鄞县邮电局、宁波市邮电局鄞郊分局,辖有半浦、杨家桥(山)、云湖、妙山代办所。1962年,庄桥支局隶属中山东路邮电支局,其后先后隶属于宁波市邮电局农村科、鄞县邮电局、宁波市邮电局鄞郊分局。
  1985年12月,中马路邮电支局移至车站路(江北邮政大院北边),改称为车站路邮电支局,下辖人民路邮政所、孔浦邮政所、压赛邮政所。在此期间,因局机构设置变动,车站路支局分别隶属于宁波邮政局、鄞县邮政局、宁波市邮电局营业股、宁波市邮电局营业室等。
  1985年9月设立江北中心支局。江北中心支局下辖车站路邮电支局、车站路投递班。1991年10月,洪塘改设邮电支局,隶属于宁波市邮电局鄞郊分局。1993年3月,江北中心支局改为江北邮政分局。1999年5月,因机构调整,撤销江北邮政分局,原分局所辖车站路支局、车站路投递班、孔浦投递班分别划入新成立的营业分局和投递部。
  2002年2月,为了适应地方经济发展,更好地服务于地方,市邮政局决定撤销营业分局,按照行政区划来确定市区邮政服务区域,成立海曙、江东、江北3个邮政分局,将车站路支局划归江北分局,同时将原属鄞郊分局的慈城、洪塘、庄桥3个邮政支局及所辖各邮政所同时划归江北分局,服务区域为江北区(除姚江以西、以南外)的大部分区域。
  第五章 电信
  1949年6月,宁波军事管制委员会派代表接管鄞县电信局。次年元旦,鄞县电信局改称为宁波电信局。5月,电信局迁址解放北路84号。1951年9月,宁波邮局和宁波电信局合并,邮电部宁波邮电局成立,设于江北岸车站路122号。1956年2月,宁波邮电局改称为宁波市邮电局;12月设立城乡分支机构,江北城区有外马路邮电所,农村有庄桥、压赛堰邮政所。1985年9月,成立江北中心支局。1998年9月,宁波市邮电局改组,成立新的邮政局与电信局。分营后,江北区设立电信支局。2000年7月,中国电信集团浙江省宁波市分公司成立,宣告了政企合一的电信管理体制的结束。2006年3月,江北区电信分局成立,下属营业厅有外滩营业厅、大庆南路营业厅、孔浦营业厅3处。中国联通、中国移动也分别于1995年、1997年相继在江北区落户并迅速发展。
  第一节 固定电话
  市话线路 民国2年(1913)5月,宁波始有市话线路。3年后交换机扩容至400门,为扩展江东、江北装机,首次敷设过姚江、奉化江水底电缆50对各1条。民国11年(1922),改至江北水缆为100对。民国23年(1934),配合新装共电式交换机,线路亦开始规模改造扩容,新立木电杆,外装水泥套管,拆除借用电灯杆之话线,实现电灯、电话二杆分离。至翌年7月15日,新交换机、线路竣工开通,面目一新,通话质量良好。
  1957年8月,新建江北火车站至正大火柴厂前杆路1553.5米,泗洲路顾公桥至白沙火车站前杆路700米,白沙路至火车站后门杆路200米,合2453.5米,立杆57根,架0.5/50铅包电缆3363米。翌年3月,新敷过姚江0.5/50铅包纸质绝缘水底电缆366米,江北过江通信能力在600对(其中100对损坏)基础上得以提高。至1958年底,有线路131.1杆公里。1980年,为配合江南、江北局2000门交换机的扩容工程,对原有线路实施扩容改造,调整更新、敷设电缆39.65公里架空电缆20.31公里、水线0.4公里,安装整修分线设备375只,调整新设杆路18公里,初步满足新增1000用户之需要。其中,新建江北局沿大庆路经解放桥(桥上由两根钢管组成)至和义路局门口管道及其3处支管道,首次采用大对数(900对)铅包纸隔电缆1.14公里(其中江北0.51公里)和交接配线箱;增设江北局出局电缆2000对,并调整中继电缆和用户电缆配置,机线比达到1∶1.25;增设江北局至草马路口300对直埋电缆和至北站400对管道电缆,以及引出300对过甬江增加江东用户配线。至年底,有杆路129公里,电缆156.2皮长公里。
  1985年1月,为配合引进程控交换机1.4万门工程,线路、管道的配套建设也随之展开,江北区内主要是江北模块局的PCM中继电缆敷设。1986年4月,首设江北局HYAG100×2×0.63中继PCM电缆(50个系统)完成,江南至江北3.38公里,中间设中继器1只(实用17个系统)。1987年4月,为配合交换机数模接口工程后的扩容,江南、江北线路改造扩容工程动工,主干电缆首度采用韩国产全塑大对数HYA1800×2×0.4电缆和注塑套管接封焊技术,并实行全部电缆充气维护。翌年1月,江北线路扩容改造工程验收结束,新设管道电缆8.18皮长公里,架空电缆50.7皮长公里;江北局出局电缆在原2500对的基础上新增5400对,机线比达到1∶32;至此,江南、江北线路改造工程全部竣工,线路通信能力比两年前翻了一番。
  1989年,随着新一轮程控交换机引进工程的实施,与其配套的管道、线路工程也逐步展开。同时,由于电话需求上升,线路配线出现滞后,开始使用单路载波机解决部分区域配线不足引起的装机困难。至年底,新增管道4.86管程公里,计54.38孔公里。翌年,为配合新建紫鹃局及市政建设,扩容江北局至人民路管道工程动工。1991年,配合芝兰局开通和新建紫鹃局,新建及扩容解放南路、大庆南路、甬港南路管道3.32管程公里,计70.79孔公里;配合沪闽光缆工程,新建育才路、永丰路管道1.68管程公里,扩容永丰路6孔管道,3.97孔公里;1992年,配合紫鹃局开通和江东、江北局扩容,完成江南、江东市话线路改造扩容;新增用户线对5.2万对,新敷管道4管程公里,计70孔公里;新增电缆117.18皮长公里,其中地下电缆增24.64皮长公里。翌年,配合江北局扩容,完成江北主干线路扩容。1995年,宁波电话枢纽楼局至江东、江北局首次采用48芯局间中继光缆。以此为标志,程控交换局间中继开始实施“大环路工程”;完成小区户线配套工程45个,计配套户线3.96万户。1997年,宁波市老三区通信管线工程共完成289项,投资1.36亿元,城区新建住宅小区“一户一线”到位率达到100%,近10万用户达到一户一线,并逐步开始整治旧住宅的用户线。2006年2月,本地网固网智能化改造工程全部完成。
  市话设备 1978年10月,新建江北局新装JZB-1型47式步进制交换机1000门开通,市话变单局制为多局制交换网。1980年5月,江北局改造扩容工程开工,首装新一代国产HJ-921纵横制交换机2000门。至年底,交换机总容量达5350门(其中自动5000门,市政府总机350门),用户装机4100门。11月15日23时,6000门交换机开通,并与江北局纵横制交换机一起由4位升为5位拨号。至此,市话装机容量超过1万门,宁波成为省内第二个万门局。1985年11月,引进的第一期“长、市合一”程控母局交换机,陆续在江北局模块安装。翌年6月29日零时,一期江北局2000门割接开通,成为省内程控电话之先。1987年3月,江北局数模接口工程开通,2000门纵横制设备重新投入运行。至翌年6月底,江北程控局实装1970门,实装率为98.5%。
  1990年2月,江北局扩容。9月第一期引进的8000门开通投产,其中江北局模块扩容2000门。1992年1月,江北局新装6000门母局工程展开。4月投入试运行,原模块和纵横制交换机用户割入设备,2000门纵横制随之淘汰。随后,江北程控母局扩容4000门,总容量达1万门。1993年2月,电话公司并入市邮电局。8月,现汇购置澳大利亚爱立信公司3.2万线市话设备签约(其中江北局6000门)。9月,C3网管系统投入运行,以载波专线加调制解调器进行数据传输成为省内地(市)局第一个网管中心。10月,宁波“五区一市”电话号码率先升为7位。12月,新装江北局和路林市场2000门AXE-10小交换机(MD110)投入使用。1994年7月,新建江北局6000门AXE-10设备开始安装。9月投入运行。1995年7月,江北1局扩容4000门AXE-10设备投入运行。同月,网管中心C4电话网管接口机数据传输采用DN专线,网管能力大为提高。10月,新建孔浦局西门子1.4万门开通,原接江北局的孔浦地段用户割入孔浦局,江北、路林的MD110交换机2000门淘汰,孔浦装机条件得以改善。
  市话业务 清宣统三年(1911)宁波电话股份有限公司挂牌筹建。民国9年(1920)4月,因连年出现亏损,股东决议解散。同年6,月,由原公司主要债权人承购全部财产和经营权,成立宁波四明电话股份有限公司。宁波解放后,市内电话业务继续由四明电话公司经营;1954年改组为公私合营;1958年归由宁波市邮电局统一经营管理。同年,省局核准宁波市话基本营业区为市区和庄桥界线以内,交换区为郊区界线以内。1978年,随着江北局1000门开通,当年增批用户300多户。1984年10月,宁波市电话公司成立;1988年调整市话基本营业区域,江北由原大通桥扩至环城北路半路凉亭;原倪家堰扩至压赛堰江北翻水站;原地区物资局仓库扩至镇宁路。2006年,江北分局有固定电话41302户。由于大庆南路等区域拆迁,至2007年底有固定电话41141户。2008年3月,由于洪塘、庄桥、慈城3个街道(镇)划归江北分局,江北分局所辖固定电话数增至84429户,至年底固定电话数达87719户。
  公用电话 1953年2月,江北营业处(轮船码头)设公用电话各1部。1964年底,城区设公用电话36部,其中设在支局(所)自办11部,设在江北区域5部由社会机构代办。1986年,在城区主要街道、车站、码头设立投币式公用电话亭8处,解决夜间使用公用电话难的矛盾。至年底,公用电话普及率为0.24部/千人,1988年,公用电话总数161部,其中传呼公话74部、局(所)公话19部、投币公话15部、其他公话53部。1991年,城区公用电话总数187部,其中江北区域41部。1992年7月,城区支局安装瑞典产的爱斯康(ASCOM)磁卡公用电话,其中车站路支局1部。1993年1月8日江北客运轮船码头广场设大型电话亭1处,面积10平方米,内装6部公用电话,其中5部通市内电话。,
  第二节 无线寻呼 移动电话
  无线寻呼
  1987年5月,无线寻呼系统首次建设,设发射机1架,操作台1台,中继线2条,寻呼台号码“66743”、“66744”。7月,无线寻呼业务正式开办。1990年9月,改造后的寻呼系统正式投入使用,新系统采用微机基于Novell网络操作系统上开发,设话务操作座席12台。1993年3月,“127”(自动数字)、“126”(人工中文)无线寻呼台同时对外开放业务。同年底,原人工寻呼台改造为自动,网号为“99”全市联网。年末发展用户57952户,其中市局36419户。1994年,邮电寻呼台在上年相继实现自动,寻呼,在扩充容量的条件下,用户增至113176户,其中市局59653户。
  1995年5月,“99”、“127”寻呼台共3个频点网号统一改为“99”,用户号码由5位升为7位,用户达到157787户,其中市局70840户。1996年,分别建成覆盖全市的“99”台(3个频点)、“127”台及全省联网的128/129系统。同年,全市已有兴达、宁波、通达、华天、顺烽、民航、大港等无线寻呼台19家,终端操作台338部,基站112个,实装中继线433条。合计用户25.55万户,其中数字台19.37万户、中文台6.18万户。1998年6月,169邮件网络寻呼系统投入使用,在全省尚属首例。9月,198/199寻呼台的本地覆盖范围扩大到宁波全市,并与全国59个城市联网。是年,无线寻呼剥离,178名相关人员从邮电系统调出。20世纪末,随着移动电话和无线市话(小灵通)的普及,曾经风行一时的无线寻呼终于退出了历史舞台。自2008年10月1日起,CDMA业务的经营主体由中国联通变更为中国电信。2008年11月底,江北分局CDMA在网用户数达33528户。
  移动电话
  中国电信 2000年7月,中国电信集团浙江省宁波市分公司成立,主要提供基于固定电话网络和宽带互联网络的通信和信息服务,包括语音、数据、图像及媒体通信与信息服务,以及与通信和信息业务相关的系统集成、技术开发等领域的解决方案。2006年3月,中国电信宁波分公司江北分局正式挂牌成立,地址在江北正大巷5号,管辖范围包括中马、白沙、孔浦、甬江4个街道及部分文教街道(姚江以西部分,主要为大剧院、北岸琴森等);2008年3月,洪塘、庄桥、慈城3个街道(镇)划归电信江北分局;辖区内有8个营业厅,分别设于大庆南路381号、人民路160号、慈城民族路1号、大庆北路131号、洪塘中兴一路、慈城解放路89号、孔浦支路46号、庄桥解放路26号。江北分局成立时,有宽带用户9619户;2007年底增至14317户。2008年3月,由于洪塘、庄桥、慈城3个街道(镇)划归江北分局,辖区内宽带用户数增至32127户,至年底又达到37642户,全年主营业务收入为12592万元。电信江北分局成立之始,就积极参与实施江北区政府电子政务外网平台和网络的建设,助推江北区政府农村信息化建设。2008年,又中标承接江北区治安动态监控系统三期项目建设和江北区“数字城管”建设项目。
  中国移动 1997年,中国移动宁波分公司成立,主要经营移动话音、数据、IP电话和多媒体业务,并具有计算机互联网国际网单位经营权和国际出入口局业务经营权。2006年12月,中国移动宁波江北分公司正式从原甬城分公司剥离,地址在大庆南路433号,后迁新马路159号,现在康庄南路90号天合财汇中心95号。分公司下辖10个营业厅,分别设于翠柏路402号、环城北路东段728—730号、人民路136号、新马路159号、康庄南路82号、庄桥大街9号、洪塘中路157—159号、洪塘长阳东路171号、慈城解放路87—91号、江北万达商业广场19号商铺。2007年,分公司总用户数从1月份的28.34万户上升到37.99万户,通话用户数从1月份的21.6万户上升到24.53万户;全年累计运营收入2.52亿元。2008年,运营收入累计完成2.2亿元,通话用户数增至27.3万户。分公司还携手江北工商召开了主题为“企业信用信息化应用”讲座;与移动合作的江北工商数字化项目,成为全市试点单位。
  中国联通 1995年成立中国联通宁波分公司,主要从事移动通信、数据固定互联网、呼叫、集团客户等业务。分公司在江北区域内设有中国联通服务站(西草马路147号)、中国联通数据与互联网营业厅(华业街)、孔浦营业厅(大庆北路131—165号)、诚信合作营业厅(翠柏路524号)、环城北路营业厅(环城北路716号)、洪塘营业厅(洪塘中路149169号)、恒盛代理营业厅(大庆南路283号)、慈城营业厅(解放路89号)、人民路营业厅(人民路334号)、丽景代理营业厅(华业街)、波特代理营业厅(范江岸路89号)、东城代理营业厅(大闸路333号)、永发代理营业厅(西草马路267号)。
  数据通信
  1994年,宁波开始建设数字数据网,全市设节点机13套,用户410线。1995年1月,第一期设备先后开通;7月第二期设备引进扩容开始实施。同年,宁波开始建设分组交换数据网,总机房设在电信枢纽楼,首期4套用户接入模块分别设在枢纽楼、芝兰、江东、江北,用户端口269个。其后,分组交换网开始扩容,各县(市)、区主要区域共设20套DPN—100用户接入模块,用户端口640个。1996年1月,宁波本地数字数据网DDN开通。在宁波城区安装4个DDN节点,各县(市)、区安装1个节点,共11个节点组成,用户端口644个。宁波市区共有分组交换节点机端口数304个,PAD端口数160个,数字数据网节点机端口数900个。是年,建成互联网宁波站节点(宁波公用信息网),作为杭州之外的第二个汇接点,宁波至省内部分节点有1条512KDDN或者FRAMRELAY相连。可提供60个专线用户的介入和240个拨号用户的接入。
  1997年5月,宁波公用信息网开通;多媒体宁波169网实现省内及全国20个城市联网;建成并开放中国电信网(Chinanet)宁波节点接入平台。宁波公用信息网投入试运行,属于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CHINANET),与国际计算机互联网(INTERNET)接轨,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1998年,宁波市电信局向公众用户推出N—ISDN业务。1999年9月,宁波电信IP电话试验网正式开通,使宁波成为中国电信进行IP电话业务试验的国内26个城市之一。10月,宁波公用信息网在网上设立了首个专业搜索引擎企业数据库。是年,数据业务用户数达5820户;163、169用户数达37366户。
  2002年,全市累计新发展ADSL宽带用户45049户,年末达到57541户。数据通信网长途线路达到138030路,比上年增加94590路。2006年3月,江北分局有宽带用户9619户,至2007年底有宽带用户14317户。2008年3月,由于洪塘、庄桥、慈城3个街道(镇)划归江北分局,江北分局所辖宽带用户数增至32127户,至年底宽带用户数达37642户。
  第三节 电报
  清光绪九年(1883)宁波官督商办电报分局成立,配有莫尔斯单工收发报机,与上海、杭州等24个县市通报。民国2年,(1913)改为二等甲级宁波电报局。民国33年(1944)7月,电报、电话合并,改称为电信局。1951年9月,宁波邮政局和宁波电信局合并,成立宁波邮电局,设于江北岸车站路122号;同时将营业处迁往中马路286号,改称为江北岸营业处。1955年,江北岸营业处撤销,改在外马路设营业所;次年又设扬善路邮电支局。1958年12月,白沙路、泗洲路邮电所设立;外马路邮电所迁至中马路,改称为中马路邮电所,1962年又改为中马路邮电支局。中马路邮电支局与白沙邮电所均办理电报业务。1998年,电信、邮政重新分设。2000年,电信改制。2006年5月,江北区电信分局成立,下设外滩、大庆南路、孔浦等营业厅。
  据民国21年(1932)统计,慈溪县城(今慈城镇)设有二等邮局,庄桥设有三等邮局,均附设电信代办所;灌浦(今慈城镇半浦村)、裘墅、洋墅、洪塘、费市、留车桥(今洪塘街道鞍山村)、讴思桥(在今慈城镇龚冯村)设有三等邮政代办所,以上局、所皆兼办或兼理电报业务。1954年,因行政区划改变,慈城改设支局,隶属余姚县邮电局;庄桥邮电所改设庄桥营业处,隶属宁波市邮电局,次年又改回庄桥邮电所。1960年,慈城邮电支局改设邮电所;庄桥改设邮电支局。1961年,慈城恢复邮电支局设置,隶属宁波市邮电局,辖半浦、杨家桥、云湖、妙山代办所。以上局、所均兼理电报业务。
  电报线路与电话线路兼用。民国4年(1915)宁波至浙江省内20个市、县通有线电报线路。民国20年(1931)5月,宁波至慈溪县城架设12号铁,线1对。民国30年(1941),宁波沦陷,电报局和长话局撤离,通信线路损毁严重。宁波至杭州仅有的两对铜线也被日本侵略军霸占。民国34年(1945),抗日战争胜利,电报电话线路有所修复。1949年10月,宁波至慈溪县城设有12号铜线1对;慈溪至余姚设有10号铁线1对。1985年,铺设和义路机房至新火车北站4×4对称电缆2条,计480路。1987年4月,宁波市各县(市、区)邮电局的电报线路全部进入杭州256路自动转报系统,使转报速度大幅度加快。1988年1月,市话江北线路改造工程通过测试。随着传真、移动通信等设备的应用,电报业务量逐年减少。1995年,慈城支局直达宁波的报房电路停开。
  第六章 信息化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变革的重要力量。信息化水平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区域现代化水平和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2001年,江北区开始全面实施政府网络建设,逐步实现信息化。江北区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发展要求,按照江北区信息化规划明确的工作目标和精神,不断健全信息化工作管理体制,完善电子政务建设,大力推进企业信息化,致力推动软件企业的集聚壮大。
  第一节 网络建设
  基础设施 20世纪90年代末,江北区开始建设以计算机和通信技术为主要手段建立的信息传输、业务处理及应用的信息网络系统,至2008年已初步完成全区网络基础设施的构架。宽带网络覆盖全区,“数字社区”也基本建成,实现了区、街道、社区三级联网。无线网络方面,GSM、CDMA、GPRS无线通信网和可提供窄、宽带接入的CMNET网覆盖全区。区政府网络采用双核心结构(PE)在区信息中心和运营商机房各放置一个支持MPLS-VPN的核心交换机作为PE设备。两台核心,交换机之间通过双千兆单模光纤互联,实现两者之间的高速数据、业务互通。区内单位(用户)通过接人层、汇聚层、核心层及IPS、防火墙、F5,实现政务外网平台到电信运营商的400兆以太网出口连接,实现区内各组成单位统一的互联网出口。该网络是承担区电子政务应用建设的核心基础网络平台,承担全区国际互联网出口访问通道。网络管理有效,运行稳定,共开通光节点251个,网上用户数量2600个左右。2002年,区政府开始建立一套共享OA系统。2005年1月对该系统进行改版,区委、区人大、区政府、区政协、区纪委和若干个职能部门可以使用该系统实现公文轮阅、信息报送和网上监督。市垂直管理的各部门和城管、教育、计生等区管部门也拥有自己的OA系统,并与共享OA有接口实现公文在内网上收发。至2008年,办公自动化系统(OA)已覆盖全区机关各部门、各街道、慈城,镇,开展公文传输交换中心、公文轮阅、各类信息采编报送、领导批件、人大议案、政协提案、政务督察、资产、人事、相关档案等各类业务应用。该系统现有2100多个注册用户,52家单位开通网上发文,28家单位开通网上轮阅公文。
  以计算机技术和数据库技术为主要手段建立的信息采集、储存及处理的信息资源开发系统、信息应用系统运用于政府部门,始于2002年工商江北分局的企业登记管理系统。国税、地税、国土等部门随之也开始采用各种标准业务系统。2006年,国税局的税收征管系统启用;同年,国土局的浙江省产权产籍管理系统启用;2007年,地税局的征收征管系统启用;2008年,国土局的建设用地审批管理信息系统启用。其他政府部门也相继建立了一些业务信息系统,公安局有暂住人口管理系统、常住人口管理系统、打防恐信息系统,民政局有最低社会保障管理系统,统计局有统计信息直报系统,区教育局有学籍管理系统、教师培训系统,行政服务中心有行政审批信息管理系统,创业投资中心有项目管理系统,区政协有提案管理系统等。至2008年,以计算机技术和数据库技术为主要手段建立的信息采集、储存及处理的信息资源开发系统、信息应用系统,在大多数政府部门已初步建成。
  2007年7月,江北企业信用信息系统一期工程建成,投资500万元,设在区府办信息中心。工商、统计、财政、地税、质监5部门进行了首期的企业数据交换,涉及企业数据项287条。该系统由桥接系统、适配器、数据传输系统、交换中心、数据比对、数据发布、标准规范、管理制度8个部分组成。具体功能:一是信用信息共享。主要提供全面的企业信用信息查询、下载,供全区各部门查阅和数据交换部门数据下载和应用。二是决策分析。通过交换汇总的数据,对全区市场主体经济发展情况进行实时、图形化分析。三是信用评估。依据宁波市企业信用信息评价体系,对企业的财务指标、社会信誉、处罚信息进行分析,对企业作出信用评价。四是信用统计。按行业、按区域、按年度对江北区企业的企业信用状况进行分析统计。该系统被宁波市信息化领导小组确定为2008年市信息化试点项目。
  在区政府与电信江北分局的联动下,江北农村信息化建设也基本完成。至2008年11月,全区共新装宽带1028条,完成20个信息化示范村和10个信息达标村的创建工作。20个示范创建村拥有宽带2321条,普及率达35.1%,平均提升19%;10个达标村拥有宽带1064条,村均普及率24.1%。2008年底,全区行政村几乎全部实现了从“电话村”向“信息村”的转变。
  电子政务建设 2001年4月,区府办信息中心成立,工作职—是:负责组织全区电子政务内、外网基础平台的建设、管理和维护;负责与各级电子政务网络的联网互通;协调跨部门、跨区域电子政务应用系统的规划、建设、运行维护和技术培训;指导、监督电子政务信息系统安全保障工作;协调全区电子政务应用系统和信息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负责组织全区电子政务绩效评估;负责区政府门户网站、政府信息公开平台的建设、技术及安全保障;负责对区直各单位和各街道(镇)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进行业务指导。2001年7月,区政府网站开通。政府部门或街道(镇)随后陆续建立各自的网站。2006年10月,上联至省、市,下联至各部门、镇(街道)、社区的全区统一的电子政务外网平台,由电信江北分局实施建成,共接入61个点位(2008年增至102个点位)。区行政服务中心、区教育局、区城市管理局、区农林水利局、区旅游局、区卫生局、江北地方税务局、工商行政管理江北分局、国土资源江北分局、洪塘街道办事处获评2006年度电子政务建设及应用先进单位。
  2007年3月,区政府下达《江北区电子政务2007年度建设任务指导书》。2008年4月,投资590万元的8个电子政务项目获得立项,分别是工商局的江北区食品农资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农水局的江北区农村财务计算机监管网络系统,区府办的江北区政府信息公开平台,行政服务中心的江北区网上行政审批暨电子监察系统,计生局的江北区行政村电子政务网建设,卫生局的江北区区域数字化医疗管理系统建设,城管局的江北区数字城管系统,公安局的宁波市江北区公共安全监控系统租赁项目。
  第二节 技术应用
  “宁波·江北”政府门户网站 2005年10月改版后开通运行,以“平安江北、和谐江北”为目标,以“为民、便民、利民”为宗旨,是江北区人民政府及各部门、单位在互联网上发布政府信息、提供在线服务的综合平台。门户网站现有中文简体版、中文繁体版、英文版、纯文字版:开通“璀璨·江北”、“透明·政务”、“生态·宜居”、“创业·投资”、“休闲·旅游”和“图说·江北”6个频道、39个一级栏目、211个二级栏目,面向社会提供政务信息和与政府业务相关的服务,实现政府与企业、公民的互动交流,形成了江北区对外宣传、信息发布、公众服务、门户集聚的统一平台,日访问量达15万人次以上。网站获2006年度浙江省各县(市)区第四名、宁波市政府系统“十五佳”网站称号。
  门户网站在原有的区长信箱、网上咨询、监督投诉等栏目的基础上,2008年推出网上党政接访平台,成立了由区政法委书记、两办主任、监察局分管局长、区信访局局长及区直各单位一把手组成的网上信访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三级监督体系,并配套出台《关于规范江北区党政接访平台网上信访处理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强信访接待工作的通知》等文件,从制度上保障和规范了网上信访(信件)处置程序,对信件的回复时限、质量、格式、处理流程等方面都作了严格的规定。同时进行技术创新,如输入标题时同步全文检索相关信件和政策;信件办理中全程提供政务短信息提醒;信件办理流程全公开;答复信件的满意度评价;热点信件自动编排等。它为畅通社情民意、促进社会和谐、树立机关形象、改善机关作风发挥了积极作用,群众反响积极热烈。截至2008年底,共受理并反馈电子信件数量3600件次以上。
  电子行政审批和检查系统 江北区按照省市区要求,建成了网上审批暨电子监察系统。它是一个以审批服务为核心的网上审批平台,将行政审批和行政监察有机融合在统一平台架构的系统。网上行政审批平台是工作人员处理大厅办事受理和网上办事申请的工作平台,提供审批工作业务流的自动流转、办件资料的管理,并提供工作人员办公时必备的个人辅助工具,同时为行政服务中心提供了必要的管理工具。而电子监察平台具备“全程监控、预警纠错、统计分析、绩效评估”四大功能,能够及时自动采集行政审批服务事项办理过程,全面真实反映行政服务的动态信息。通过使用网上行政审批和电子监察系统,对审批办件情况进行全程监督,实现对审批行为的时限监察、逻辑监察和异常监察,对各部门审批事项、办件情况进行绩效考评。系统并按时向省、市、区监察系统报送相关数据,基本实现网上咨询、网上审核、网上审批、网上督察,从而进一步简化程序、提高效率、资源共享,在更大范围实现政务公开、阳光审批。系统运行至今,已有180多个事项、80550多个数据上传至省市区电子监察系统。
  其他主要网站 至2008年,江北区已建立了70多个网站。全区各单位及大中型企业、学校、幼儿园等也都建立网站,实现互联网信息发布与互动式交流。江北清风网:中共江北区纪委、江北区监察局主办,2003年改版建成。主要栏目包括重要信息、工作指南、政策法规、清风园地、热门话题、书记信箱、网上举报、廉政课堂、公告栏等。江北党建网:中共江北区委组织部主办,2002年开通。主要栏目包括图片新闻、本地动态、媒体声音、基层传真、党员服务咨询中心、主题实践活动、机关党建、政策法规、工学之声、服务指南、部长信箱等。江北青年网:共青团江北区委主办,2005年开通。主要栏目包括爱国动态、工作动态、青春风采、爱国基地、专题信息、团干论坛等。江北检察院网:江北区人民检察院主办,2005年正式开通,主要栏目包括检务公开、检察文化、本院动态、检察调研、经典案例、专题栏目等。江北人事网(宁波经贸人才网):江北区人事局主办,2001年开通。主要栏目包括服务指南、人事代理、人才培训、人才市场、答疑解惑等。江北区史志网:江北区史志办公室主办,2005年正式开通。主要栏目包括新闻中心、业务工作、史海探足、史志宝典、网上学习和网站地图等。江北区档案信息网:区档案局主办,2005年正式开通。主要栏目包括动态、博览、馆藏、服务、文库、大事记、图库等。
  江北区商务局网站:区商务局主办,1999年开通,主要栏目包括政府信息公开、江北五大空间、投资江北、地块推荐、招商项目、厂房资源、楼宇资源、投资动态、街道专区、网站地图、免责声明。江北安监局网站: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主办,2006年开通。主要栏目包括行业监管、法律法规、安全动态、技术标准、事故案例、应急救援、危化监管、投诉举报。江北教育网:区教育局主办,2001年开通。主要栏目包括教育动态、学生园地、家校平台、办事指南等。江北科技网:区科技局主办,2004年开通。主要栏目包括科技发展、信息化、企业风采、科协之窗、公众交流等。江北区财政会计服务网:区财政局主办,2005年开通。主要栏目包括政策法规、通知公告、财政信息、会计资讯、企业资讯、局长信箱、举报投诉、资料上传、软件下载等。江北农经网:区农林水利局主办,2006年开通。主要栏目包括信息公开、农村动态、农业技术、新农村建设、农技服务、产业指导、公众参与、农业企业、名优产品、电子网刊、江北农村等。江北卫生局网站:区卫生局主办,2006年正式开通。主要栏目包括卫生信息、基层动态、健康ABC、在线投诉等。江北人口和计生网: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局主办,2005年开通。主要栏目包括人口文化、人口论坛、网上课堂、会员之家、统计数据等。江北工业区网站:江北工业区管委会主办。主要栏目包括信息动态、园区介绍、投资环境、投资指南、企业之窗、网上招商等。江北地方税务局网站:区地方税务局主办。主要栏目包括政务公开、网络报税、局长信箱、举报箱、政策咨询等。工商江北分局网站:宁波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江北分局主办,2002年开通。主要栏目包括食品质量安全、执法打假、综合管理、质量知识、质量红黑榜、案例公开等。江北供电局网站:区供电局主办,主要栏目包括业务咨询、用电常识、电费缴纳、科技动态、法律法规等。
  社会治安动态视频监控系统 该系统是治安复杂场所、重要部位、案件多发地段专门设置的视频监控设备,通过固定的摄像头实时记录实况。公安机关通过浏览摄像记录,掌握治安动态,为打击防范和侦破案件提供可靠依据。2002年底,公安江北分局开展社会治安动态视频监控系统一期工程建设,在主城区设50个监控点,其中中马地段12个、白沙地段9个、文教地段20个、孔浦地段9个,监控指挥中心设公安江北分局指挥中心,各派出所设分中心。该系统的建成,大大提高了公安机关打防控水平,提高了案件的侦破力。2007年底,分局视频监控二期工程建设完成,新建112个监控点,其中城区增设32个(中马9个、白沙7个、文教9个、孔浦7个),郊区的甬江、庄桥、洪塘、慈城各20个。
  2008年,江北区加大专项资金的投入,进一步加大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力度,并将其列为当年政府实事工程之一,为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了由常务副区长为组长,公安、建设、城管、工商、供电、交通等部门组成的领导小组,科学设点,合理布局,在全区重点街面路口、城市出入口、党政机关等重点部位和案件高发区域新建视频监控探头1501只,为有效打击和遏制犯罪,编织了一张视频监控的“天网”。全年通过该系统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38人,破获刑事案件95起,向社会提供救助16起。
  江北区“数字城管” 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是指应用GIS地理信息技术、GPS卫星定位技术、RS遥感技术等现代化信息技术,根据现代城市管理理念,构建城市社会管理和服务基础应用平台,形成信息及时采集、问题实时解决的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流程。2008年4月,江北区“数字化城管系统”立项建设,一次性投资480多万元,由电信江北分局中标承建。首期实施范围包括中马、白沙、文教、孔浦4个街道和甬江街道小部分,共25个社区、7个行政村,含76831个事部件。在视频监控运用上,利用已有的路灯杆编号进行定位,通过共享公安局200只治安动态视频监控探头,新建7个固定视频监控点、两辆移动视频车,每天由专人负责监控,能快速获取辖区内的多种报警信息,准确、直观、快捷地反映和记录现场的动态情况。8月29日宁波市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由宁波市城管局与海曙、江东、江北、鄞州4区城管局同时上线联,调通过,正式运行。12月,江北区城管成立江北区数字化城市管理指挥中心。
  系统按事部件的轻重缓急规定了处理期限,市、区共享一套核心数据库和应用软件,按照“统一接入,分布受理,分级处置,监管分离”的模式运行,可以灵活扩展满足多级多部门共享应用。从根本上解决了全市城管数据的完整性、一致性和实时性问题。“数字城管”能够实行精确、高效、全时段和全方位的城市管理,使城市管理从粗放型管理向长效化、常态化和精细化方向转变,由被动型受理向主动型发现转变,是城市管理机制的创新和突破。据统计,区平台自2008年9月1日到12月31日信息采集员共上报案件7597宗,其中事件占87.93%,部件占12.07%;任务派遣准确率达到98%,处理率达到96%,按期处理率达到84%。
  企业信息化 至2006年,区内规模以上企业多数使用了财务、采购、库存、销售等单功能管理信息系统,制造企业普遍使用了CAD(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金田集团等行业龙头或重点骨干企业,则已开始使用ERP(企业资源规划)等集成的大型管理信息系统,并且在生产自动化、企业门户网站、办公自动化、电子商务等方面也起到了带动和示范作用。部分中小科技企业在产品、设计、生产过程、商务、管理等方面应用了信息技术。为了进一步激励企业实施信息化,区政发〔2006〕16号文件《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工业、科技、开放型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中规定:(1)对当年投资额在30万~100万元之间的工业信息化推进项目企业,授予区“信息化示范企业”称号,并按其实际投资额的10%进行补助。(2)对当年投资额在100万元以上(含)的工业信息化推进项目企业,按其实际投资额的20%进行补助(含市配套部分),最高为30万元。(3)项目中属于ERP等软件投入的部分,再增加5%的补助。”区政发〔2008〕27号文件《关于坚持二三产业并举、加快推进都市经济强区建设的若干意见(试行)》中又规定:“(1)列入市级信息化专项的按市有关扶持政策配套。(2)对两年内投资额在30万元以上的信息化推进项目企业,授予区“信息化示范企业”称号,对实际投资额中硬件部分按10%、软件部分按30%进行补助,最高补助额为50万元。
  2007年,区政府下达两批对17家企业的18个项目补助,补助额达648万元,并授予16家企业区“信息化示范企业”称号,分别是宁波易科嵌入式软件有限公司、宁波井上华翔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宁波唐盛音响技术有限公司、宁波庆源机械有限公司、宁波鑫晟工具有限公司、宁波水表股份有限公司、宁波南车时代传感技术有限公司、宁波信远工业器材有限公司、宁波市江北九方和荣电气有限公司、宁波市开利刀片制造有限公司、宁波诚风家居用品有限公司、宁波梦神床垫机械有限公司、宁波市汽车运输有限公司、浙江摩多巴克斯汽配有限公司、宁波贝佳家具有限公司。2008年,区政府又下达两批对29家企业的29个项目补助,共计339.61万元。
  同时,工商江北分局的“企业基础信息交换和开发利用系统”和宁波江北丰禾知识产权服务有限公司的“宁波知识产权服务网”获评市级信息化试点项目。宁波市一洲货运有限公司的“一洲货运系统”、宁波市三江检测有限公司的“质量检测信息管理服务平台”、宁波天天互联网络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的“网上广交会”、文教街道办事处的“自助式社区信息化服务平台——互联社区”4个项目被列为示范。宁波井上华翔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的“企业生产流程可视化信息管理系统”项目被列入2007年国家“倍增计划”。
  第三节 信息网络管理
  信息化工作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 2001年,成立由区长任组长的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作为领导全区信息化建设、推进及管理的议事协调机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挂靠在区科技局。主要职能是:贯彻执行和宣传国家、省、市信息化工作的法律法规;研究制定全区信息化工作的方针和政策并组织实施。根据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负责编制全区信息化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并组织实施。负责涉及全区的重大信息化项目的协调与审议;负责全区政府性投资信息化项目的审批、监督,组织竣工验收。整合全区信息化资源,组织协调和指导信息资源开发、信息技术应用;负责计算机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工作;协调和指导信息网络安全技术工作。负责全区电子政务、企业信息化、社会公共服务领域信息化的推进、协调工作;负责信息化人才技术培训工作。负责全区信息产业发展的推进、信息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产业化推广工作。
  2006年,《江北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把全面推进信息化建设列为重要专项规划之一,提出“从战略高度认识信息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提高全民信息意识和信息文化素质,切实加强对信息化的领导力度,建设‘数字江北’,提高全社会信息化水平”。2007年,区委、区政府批准设立江北区信息化管理服务中心,具体执行区信息化办公室的职能,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挂靠在区科技局,人员编制4人。2008年,《江北区信息化建设项目管理办法》公布实施,进一步明确了区科技局为信息化管理部门;各街道(镇)、工业区的分管领导和工作人员负责本辖区信息化建设的组织协调,推动辖区企业信息化改造。是年,启动“信息化江北行”,组织召开了电子政务项目专题协调会、“双软认定”专场活动、“社区信息化”推介会和“企业信息化”现场会等活动。是年,江北区将社会治安动态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列为全区实事工程之一,成立了由常务副区长为组长,公安、建设、城管、工商、供电、交通等部门组成的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系统建设领导小组。
  信息网络安全 区政府贯彻“积极防御、综合防范”的方针,把信息网络安全放在电子政务建设的重要位置;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运行、谁负责”的要求,落实网络系统、应用系统和基础支撑设施的信息安全责任,建立健全信息安全管理机制。区政府制定了门户网站管理办法、信息安全管理办法、OA管理办法等相关管理制度;编制了《江北区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预案》,组建专业团队,对整体政务网络及主机系统进行一年4次的正常巡检,对全区政府网站安排每年一次的集中安全检测。通过建立较为完善的信息安全技术体系和制度环境,提高对网络攻击、病毒入侵的防范能力和网络泄密的检查发现能力,有效地保障了电子政务网络和信息的安全。

知识出处

宁波市江北区志 上册

《宁波市江北区志 上册》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志记述时限上起所载事物的发端,下迄2008年底,采用述、记、志、传、图、表、录等体裁,记述宁波市江北区自然、政治、经济、文化与社会的历史和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宁波市江北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