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排水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波市江北区志 上册》 图书
唯一号: 112520020220000373
颗粒名称: 第二节 排水
分类号: TU992
页数: 2
页码: 252-253
摘要: 本节记述了自民国至2007年宁波市江北区排水工作发展情况。
关键词: 城乡建设 排水工程 江北区

内容

喉闸排水
  古代宁波城区无专用的排水管渠,以明沟引雨水排向附近河道,经诸多内河通过喉闸排向外江。为调节内河水位,宋宝祐年间(1253—1258)沿海制置使、庆元府尹吴潜书“平”字于石上,将此石设在鄞县治西南镇平桥下,称为“水则”,又称,“平水尺”。城中河滨之水以3尺为平,过平字以上开闸泄水,以下则关闭闸门。如此启闭有时,旱涝无虞。江北区与海曙区交界处的保丰碶即为城区排水喉闸之一。明嘉靖《宁波府志》记载:“保丰碶,又名永丰碶,县北三里,以泄潦水。”
  下水道
  民国11年(1922),县整理城河委员会开始铺设下水道。江北中马路铺设有直径30~60厘米排水管道。新中国成立后,江北地区的新马路铺设有直径1米的砼管;人民路封神桥(封仁桥)设140厘米×160厘米石涵。1965年统计,江北城区下水道总长22560.16米,其中圆管6093.18米、拱渠291.4米、方渠30米、石板沟5771.78米。窨井大574只、小898只。1976年统计,慈城镇下水道8.93公里,服务面积60万平方米;庄桥镇下水道2.62公里,服务面积1.3万平方米。20世纪80年代开始,市区排水系统由雨污合流制改建为雨污分流管道,于是下水道长度增加,服务面积扩大。1990年,江北城区排水管道总长58.86公里,其中区城建部门管理的下水道总长度达
  36.23公里。配套大窨井4140座,其中区管3564座;雨水井6194座,其中区管5285座。至2008年,江北城区下水管道总长度为296.20公里,其中市管排水管道112.50公里,区管排水管道183.7公里。
  各主干道排水系统
  环城北路 雨水就近排河;污水先排入江北大河泵站,经处理后排入甬江。
  人民路 雨水就近排河;污水分路段排入不同干管,大庆北路以南排入人民路、大庆北路以北排入环城北路。
  新马路 雨水排姚江;污水采用自应力管,排入西草马路。
  西草马路 雨水从清河路至大庆南路,由两头向中间接入规划雨水管道再排姚江;污水管道均采用自应力管,从大庆南路向西排入西草马路原雨污合流管,后排入槐树路泵站。
  北外环路 雨水就近排河,采用国际钢筋砼一级管;污水排入规划泵站,采用国际砼二级管,并采用顶管施工,其中过河段采用PE倒虹管,定向钻施工。
  大闸路 雨水管采用国际钢筋砼一级管,自环城北路至规划一号路,以北向南排入姚江;自规划一号路至新马路,以北向南排入泵站。污水管道均采用国际钢筋砼二级管,排向新马路已建污水井。
  谢家7号路(暂名) 雨水管采用国际一级砼管;污水自东向西排放,排入四号路,四号路管道接入规划北外环路主管。污水管均采用国际钢筋砼二级管。
  谢家3号路(暂名) 雨水管采用国际钢筋砼一级管,污水管采用国际钢筋砼二级管,交叉井内污水管采用自应力管,污水排向北外环路。江北大道江北大桥至庄浦公路段,雨水就近排河、污水接入环城北路。
  排水排污泵站
  1988年始,江北区域内陆续开建雨水、污水泵站,至2006年共建有各类泵站10个。2007—2008年,江北区内又新建北外环路沿线(1—1线)雨污合建、分流泵站;北外环路沿线(1—2线)排污泵站;北外环路沿线2号线排污泵站;洪塘江北连接线排污泵站;育才北路雨水泵站;东草马路排污泵站。
  2007年,宁波北区污水处理厂(位于镇海澥浦)一期项目正式通水试运行,江北区环城北路以北地区包括慈城镇、洪塘街道、庄桥街道及投资创业中心等皆为受益区域,从此结束了环城北路以北地区居民生活污水直排江河的历史。建设内容包括污水收集总管、污水中途提升泵站、污水处理厂等。污水收集总管南起江北大河泵站、北接宁波北区污水处理厂,全长17.9公里。有日处理能力为3万吨的中水回用工程,按尾水国家一级标准达标排放,可减排化学需氧量7300吨。

知识出处

宁波市江北区志 上册

《宁波市江北区志 上册》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志记述时限上起所载事物的发端,下迄2008年底,采用述、记、志、传、图、表、录等体裁,记述宁波市江北区自然、政治、经济、文化与社会的历史和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宁波市江北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