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北区图书馆
江北区图书馆
机构用户
江北区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一节 供水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波市江北区志 上册》
图书
唯一号:
112520020220000372
颗粒名称:
第一节 供水
分类号:
TU991
页数:
4
页码:
249-252
摘要:
本节记述了1959年~2008年宁波市江北区供水工作发展情况。
关键词:
城乡建设
供水工程
江北区
内容
江北区由市自来水总公司统一供水。区域内设有梅林、慈城两家水厂。至20世纪末,江北区城乡居民全部用上自来水(包括山区使用山塘水的小水厂)。江北区江河密布,雨量充沛,但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衡,地下水资源也较为贫乏。新中国成立前和新中国成立初,姚江为潮汐河,干旱时咸潮上溯,两岸农田灌溉、人畜饮水发生困难。江北岸城区供水主要靠鄞东、鄞西的3条人工河,通过它山堰水利工程引鄞江水入城,然逢久旱,则河水断流、浅井干涸,同样出现水荒。新中国成立后,江北地区建造小(一)型水库4座、小(二)型水库1座,1959年又建成姚江大闸,供水水源基本得到保证。除1967年、1971年两次大旱外,其余年份未发生人畜饮水困难的情况。
雨水 泉水 井水 河湖水
在未集中供应自来水之前,城区居民多用陶制水缸盛接雨水,俗称“天水”主要作为饮用水。洗涤衣被等多用河水、湖水和井水,为此城乡河湖多设有“河埠头”,以方便居民,使用。1965年统计,江北城区有河埠头55只。逢久晴“天水”用完时,农民也挑河水入缸,用明矾沉淀后作饮用水。河水断流时,则挖井取水。然江北地区浅并多呈碱性,难以入口深井则寥寥无几,有的农民就往远处挑山泉水。据元延《四明志》记载,离县(今慈城镇)10里有赭,山潭;县东南7里花墅湖(又称花屿湖)上有白龙潭,水出岩间,又名冷水湾;西屿乡还有乌龙潭等。清全祖望《大宝泉铭》:县西二里有大宝山,山麓有泉,色清而味甘。据1981年地名普查登记,洪塘公社荪湖大队有费井泉、勺泉,上沈大队有甘泉。另据清光绪《慈溪县志》记载,尚有思恩泉,在今慈城镇龚冯村李家岙(今称里夹);玉泉,在慈城镇区东北3里;顾家泉,在慈城镇区北1里。今慈城镇新联村傅家自然村,靠近61省道旁仍有山泉一处,水流虽小,但终年不涸。
清光绪《慈溪县志》记载,今慈城镇境域有金家井、董孝子井、八角井、祗树井、阮公井等;今洪塘街道境域有费井、沈家井等。据民国《县通志》记载,江北岸有土井40口,其中公用水井2口。一称庙井,在五区泗洲乡德庙左首墙下;二称金泽义井,在三区湾头,宋嘉定七年(1214)里人金世安建,福海寿堂五代孙金泽于其旁舍地穿井盖亭,息饮往来行人。民国8年(1919)宁波江北岸工程处开掘自流井3口供周围居民饮汲,颇称便利。为此,鄞县知事决定在城区开井,10口。以后,自流井、公用水井逐年,增多。1955年统计,江北城区有公用水井63口,其中白沙街道35口、槐树街道11口、中马街道17口;有自流井4口分别位于新马路8号、新马路14号、人和巷19号、首善街1号。1987年,江北地区尚有10家单位拥,有14口深井。江北地区农村集镇和大的村庄也有公用水井多处。据雍正《慈溪县志》记载,赭山下就有玉蟾井、祗树井、枇杷潭;在原慈溪县治西南半里有著名的林家池。
自来水
发展概况 宁波有自来水始于民国15年(1926)。是年,裘天宝银楼业主独资经营的通泉源自来水公司成立,但供水仅限东门口一带闹市区。江北地区有自来水始于1956年,从新建的江东水厂用一条直径200毫米铸铁水管穿过江底输送自来水至江北部分地区。
1960年8月,位于正大火柴厂旁的简易江北供水站建成投产,日供水能力5000吨,供应江北城区。1972年5月,江北供水站扩建接触滤池2只,日供水能力提高到6000吨,并改名为江北水厂。1983年1月因水质差,江北水厂关闭。
1966年5月,慈城供水站建成投产,日供水能力480吨,供应慈城镇。1968年,慈城供水站扩建2.5平方米压力滤池1只,日供水能力达1000吨。1979年9月,慈城水厂建成投产,日供水能力为5000吨。
1979年7月,梅林水厂第一期工程建成投产,日供水能力2万吨。1988年7月,梅林水厂扩建工程建成投产,日供水能力增加到6万吨。
1982年开始,自来水用户扩至郊区;至1985年,江北区农村的其中11个乡镇用上自来水。2001年7月始对辖区内农村实施水改工程,至2003年底,基本完成12条总管和80个村、1个农场的自来水改造,使3万余户村民真正享受到城乡一体化供水和“一户一表、同网同价”的待遇。同时,通过增大供水管口径,沟通镇与镇之间的管网,从根本上解决了农村自来水水压低、水质差、农民经济负担重等诸多问题。
2001年3月,江北住宅供水进行“一户一表”改造。
2008年,投资2000多万元建设直径2米的管道2.3公里,管线南与东钱湖水厂到江南公路的输水管道相接,穿越甬江后,北与宁镇公路供水管网贯通,使江北中心区域全部用上优质自来水。至2008年底,江北供水分公司管理的自来水用户90468户,DN100以上管线545公里。
梅林水厂 位于姚江北岸的庄桥街道梅林,1976年10月由庄桥镇、变压器厂等7家单位筹建,占地面积4669平方米,主要解决庄桥地区用水。1978年移交给宁波市自来水公司。1982年,供水范围由庄桥地区扩大到洪塘、裘市、费市、洋市及部分江北中心区域,日供水能力1.6万吨;经扩建改造,1988年日供水能力则增至4万吨。1989年再次扩建,建造机械搅拌池3座(2座立式澄清池、1座虹吸滤池),日供水能力达10万吨,居宁波市总公司所属水厂第三位。1997年10月,全国供水系统瞩目的净水工程设施—“九五”国家科技项目生物微污染水处理综合池在梅林水厂建成。至2008年,占地面积4.6万平方米,建有一级、二级泵房各1个,污泥泵房1个,斜管澄清池1只,机械搅拌池3只,滤池3组,清水池2只,主要担负江北区庄桥及附近街道、镇海区部分地区的供水任务。其水源一直是质量不高的姚江淡水,2009年6月实现功能转换,使江北全区居民结束喝姚江水的历史,用上以白溪水库原水为水源的优质自来水。
慈城水厂位于慈城镇慈湖畔。1966年5月建立,为全省第一家镇办供水站,日供水能力480吨,1968年提高到1000吨。1979年在原地新建慈城水厂,日供水能力5000吨,解决了慈城镇及附近公社、大队2万居民的用水问题。1984年,在慈城镇后山腰建成1300吨高位水池1座,到1987年底,平均日供水能力5805吨,供水范围扩大到妙山、乍山、半浦、慈东各乡。1989年再次扩建,日供水能力至1991年提高到2万吨,缓和了慈城地区供水紧张局面。此后又筹集资金1040万元,实施英雄水库引水工程,铺设DN800管线7公里,日输水能力达2万吨,有效保证了自来水质量。至2008年,慈城水厂占地面积2万多平方米,建有一级、二级泵房各1个,澄清池1只、滤池7只、清水池1组,担负慈城城镇企业和7万余名人民生产生活用水。
知识出处
《宁波市江北区志 上册》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志记述时限上起所载事物的发端,下迄2008年底,采用述、记、志、传、图、表、录等体裁,记述宁波市江北区自然、政治、经济、文化与社会的历史和现状。
阅读
相关机构
梅林水厂
相关机构
慈城水厂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宁波市江北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