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北区图书馆
江北区图书馆
机构用户
江北区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二节 江北区分区规划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波市江北区志 上册》
图书
唯一号:
112520020220000369
颗粒名称:
第二节 江北区分区规划
分类号:
TU982.2
页数:
6
页码:
241-247
摘要:
本节记述了宁波市江北区建设分区规划发展情况。
关键词:
城乡建设
规划
江北区
内容
宁波中心城江北西区分区规划
根据《宁波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宁波中心城江北西区的规划范围:西起绕城高速,东、北至萧甬铁路,南至姚江,总用地面积36.9平方公里。其中规划城市建设用地面积34.3平方公里,水域面积2.6平方公里。规划期限:近期2005—2010年;中远期2011—2020年;远景至21世纪中叶。指导思想与原则:从区域功能整合和优化出发,深化城市总体规划,强化江北西区作为新世纪江北新城的功能和空间布局。通过该区域的开发建设形成一定的中心聚集和辐射功能,与周边区域协调发展,共同构筑宁波西部城市生态新区。功能定位:集高品质的行政办公、商业商务、居住、工业、休闲文化、体育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城市新区,宁波中心城的西北门户。规模:规划总人口21.5万人,总用地34.3平方公里,至2020年发展规模控制在25.5平方公里。
产业布局规划 规划结构:形成“两心、两轴、七片区”空间布局结构。两心,即行政办公中心和商业文化中心;两轴,原北外环路为片区的主要空间发展轴;姚江为片区重要的自然、人文景观复合轴。七片区:四个居住片区,两个工业片区,一个体育片区。
用地布局 居住用地:规划形成4个居住片区,用地应具有多样性,适度发展中高层、小高层住宅,有选择地发展低层住宅,适合不同层次的居民需求,体现社会文明和公平。公共设施用地:规划用地面积554.67公顷,按市级—区级—居住区级三级配置。行政中心位于姚江北侧;市级商业金融用地位于前洋立交桥东侧;文化娱乐用地在谢家片区配置一区级中心,居住区级中心在居住区内配置:体育用地在前洋立交处设一市级中心,铁路以东设区级体育中心,在居住区结合绿地考虑配置;医疗卫生用地在谢家片区设一区级中心,各居住区设相应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教育科研设计用地保留公交职业学校,扩建至诚学校,新建江北职业技术学校。工业仓储用地:完善投资创业园区和洪塘东工业园区,发展一类工业为主。文物保护:对分区内的26处区级文保点进行保护。
绿地与水系 绿地系统结构:规划形成“一廊、三带、多条绿线交织”的网状绿化格局。一廊,即沿姚江的开放式滨水生态廊;三带,即沿3条南北向主干河道,沟通南部姚江与北部自然山体、农业生态园区的带状绿带。多条绿线交织,即沿次干道的带状绿地与沿快速路、主干路两侧的防护绿地交织成网络。绿地布局:本区分为城市公园绿地和防护绿地两类:公园绿地包括市级公园、片区级公园、居住区级公园、带状公园、街旁绿地;防护绿地沿铁路、高速公路、快速路、轻轨线两侧的宽度作了明确。
景观规划 根据道路、水系的围合关系,以及用地布局的需要,形成4个主要景观区域,即沿原北外环路的现代城市景观区域、余姚江景观区域、裘市—邵家渡景观区域、商业文化中心景观区域。
旧村(镇)改造 旧镇改造主要是江北大道、北外环路以南的现洪塘街道所辖范围,主要分调整完善、功能更新、成片改造和新区开发4种形式。旧村改造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策略,有步骤地推进村物质环境改造。对风貌较差,规模较小,基础设施落后,对周边用地影响较大的村庄,采用全部拆除、整体改造;对风貌较好,规模较大,建有一定的配套设施,相对独立的村庄,采用控制发展、保护性利用的原则;新区远期发展用地中村庄的改造,采用暂时控制、远期改造。
道路交通 对外交通:由铁路、高速公路组成。扩建洪塘编组站,西北侧规划有绕城高速和杭州湾大桥连接线。区间交通:由机场路、滨江大道、北外环路、原北外环路、云飞路、甬金高速连接线、绕城高速等组成。区内交通:路网规划采用方格网式的路网结构,等级分为快速路(4条)、主干路(9条)、次干路、支路四级;轨道交通4号线经过本区;规划布置公共停车场29个,加油站9个,公交首末站5个,游览码头4座。
市政工程 (1)给水。规划本区供水由毛家坪和东钱湖水厂联网供水,管网采用环网供水系统,对洪塘区域现状供水结合道路改造按规划重新铺设。(2)排水。规划排水体系采用雨污分流制,雨水就近排入河道,污水收集后接入原北外环路污水主干管至宁波北区污水处理厂处理后排海。并完善洪塘现状污水排放系统。电力规划设置8座110千伏变电所、1座500千伏变电所。主要有北外环高压走廊带、甬金高速连接线高压走廊带。(3)电信。电信管线采用埋地形式,规划新建邮政2处支局,新建邮政所11座;规划新建电信母局1座,新建模块局7座。(4)燃气。规
划采用高中低压三级管道供气形式,在西侧设置一条DN500高压输气管道,埋地敷设,设一处高中压调压站。(5)供热。规划区不实行集中供热形式,各单位需自行解决,但要求使用清洁能源。(6)环卫。区内垃圾由枫林垃圾处理厂焚烧处理,设置垃圾中转站4座;公厕按一、二类标准设置。
防灾工程
(1)防洪。区域防洪标准为200年一遇,严格控制主干道宽度和河床底标高。
(2)消防。新建标准消防站5处,消防用水由市政管网提供。(3)人防。规划区级人防指挥1处,在江北人民医院建设战时地下急救医院,并配置相关专业队和配套工程。(4)抗震。规划要求生命线工程和其他大中型工程和重要工程必须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
宁波中心城江北东区分区规划
根据《宁波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宁波中心城江北东区的规划范围:东起世纪大道,西至萧甬铁路,南临姚江、甬江,北至宁镇铁路支线,规划总用地面积38.38平方公里。规划期限:2006—2020年,以庄桥机场的搬迁作为近、远期的分界。规划重点:通过对区位条件及现状进行分析,针对规划区存在的主要问题,确定本规划重点解决的五大问题:分析其在宁波城市中的地位与作用,确立发展目标及主要功能,以带动自身及周边地区的发展;研究本区域的人口、布局、道路、生态环境和基础设施,并进行重新整合,以利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配套设施,以满足城市的发展要求;处理好火车北站、庄桥机场搬迁前后的道路、用地布局,使之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规划力求创新,在符合总体发展的前提下,创造江北东区的城市特色。性质:宁波中心城核心区北部商贸、文化休闲中心,环境优美的生态城区。规模:总用地38.38平方公里,规划总人口35万人。
产业布局规划 构筑“一心两带”产业发展总体布局结构:“一心”指三江口金融商贸商务文化核心区;“两带”是指沿姚江、甬江滨水服务带,沿中兴路产业发展带。产业功能分区:产业布局规划形成“五区一街”格局。“五区”,即核心滨水商务区、甬江滨水商务区、新三江口高档休闲商务区、商贸流通区、片区公建中心区;“一街”,即滨水休闲商业街,形成槐树路—白沙路连续的滨水生态区和特色商业街,布局上突出商业场馆与滨水绿化渗透穿插,体现时尚和滨水特色。
空间布局 规划结构:根据地形条件、与周边用地关系分析及在城市中的地理位置,规划形成“一核、两心、三带、三片”的城市总体布局结构。“一核”,即以三江汇合处向外呈环状延伸的区域,是三江片的核心功能区块;“两心”,即湾头休闲中心和区级公建中心;“三带”,即沿姚江、甬江市级公建带,沿中兴路区级公建带,人形的生态绿化带。“三片”,即湾头及老城区地区、机场地区、庄桥地区。
用地布局 (1)居住用地。规划居住用地1116.84公顷,以二类居住用地为主。住宅以多层为主,沿江、城市重要道路及重要地段适当布置高层住宅,以丰富城市景观。(2)公共设施用地。规划用地面积552.74公顷,按市级—区级居住区级三级配置。(3)工业用地。保留铁路以东、庄桥以西庄桥工业小区,发展无污染的一类工业,近期保留甬江工业小区,逐步改造为居住用地。
(4)仓储用地。规划仓储用地予以搬迁,不再单独设置。(5)特殊用地。主要是庄桥机场及配套部队用地,将逐步改造为居住用地,但部分保留用地面积14.93公顷。
绿地与水系 (1)绿地系统。本区绿地系统结构为“绿核+绿轴+水系绿化”的开放绿地空间,规划用地面积505.55公顷,其中公园绿地424.18公顷,生产与防护绿带81.37公顷。(2)水系。规划区内水域功能主要为排水、观赏,河道岸线按自然形态控制,部分河道作适当拓宽,进人公园的河道作适当修整、填挖。
旧城(村)更新与保护 (1)历史文化保护。文物保护单位6处,按《宁波市城市紫线规划》予以保护;历史街区一处——天主教堂外马路街区。(2)旧村改造。在城乡一体化发展理念的指导下,对区内的村庄进行分区管制,分类改造和分期实施。
综合交通 (1)对外交通。由铁路、城市快速路构成。完善铁路系统,将萧甬铁路镇海支线作为城市环线;汽车北站搬迁至分区东北角的城北客运枢纽。(2)与城市其他各区的联系。依托区内快速路(通途路、世纪大道、北外环路);依托城市主、次干道,搬迁庄桥机场,可强化分区内部道路对外联系。(3)城市道路交通。结合河网水系,路网大致呈方格网状。共规划快速路3条、主干路11条;设置公共停车场14处,设置加油加气站13处,设置公交站场15处;有4条轨道交通线经过。
市政工程 (1)给水。规划远期取消梅林水厂,由江东和东钱湖水厂联网供水;建设姚江大工业水厂,取用姚江水。规划对庄桥镇区的现状供水管网结合道路重新铺设;消防用水由市政管网提供,尽可能采用河网水;建设大工业输水管,输往工业区,保留舟山引水管。(2)排水。规划排水体系采用雨污分流制,雨水就近排入河道,污水收集后分别至江东北区污水处理厂和规划宁波北区污水处理厂处理(3)电力。规划设置220千伏变电所2座,110千伏变电所8座。(4)电信。电信线路采用管道敷设形式,并预留适当管孔数;规划保留孔浦电信模块局,并新建9座;规划保留玛瑙邮政支局,并新建1座。(5)燃气。本区天然气经规划东北侧高中压调压站调压后由城市中压管道供气,中压管道基本成环状布置。(6)供热。除江北核心区外,不实行集中供热方式,各单位自行解决供热需求,但必须使用清洁能源。
环卫 设置垃圾中转站4座,公厕按一、二类标准设置。
防灾工程 (1)防洪。提高防洪等级,防洪标准按200年一遇设防,防涝标准按20年一遇设防,在江北大河接甬江处设置相应的翻水站。(2)消防。消防责任区面积4~7平方公里,新设标准消防站4座,按标准配置人员、器械设备和训练场地,并与其他部门形成网络。(3)人防。规划确立逐步完善区域人防工程体系;结合三院建设地下中心医院,结合其他医院建设三处地下急救医院;湾头地区建设公共人防工程。(4)抗震。规划要求生命线工程和其他大中型工程和重要工程必须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
慈城古县城市政规划
规划目标 根据慈城历史文化保护规划要求,结合现状实际情况,提出古县城市政基础设施建设要求与标准,完善道路、地下管网等市政基础设施网络建设,形成运转有序、效益良好、服务优良的市政网络,并与区域设施布局协调一致。开挖河道,整理水系,恢复古县城风貌,从而使古县城保护与设施建设有机结合。形成既具有古城风貌,又有先进完备设施的旅游、居住性城镇。
规划期限 远期2006—2020年。
规划范围 慈城古县城,即北至慈湖,东、西、南以护城河为界,总用地面积1.83平方公里。
道路交通规划 慈城道路交通规划遵循以保护古城风貌为原则,适应并适度超前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建立安全、便捷、高效、清洁、经济的城市交通系统,重点是合理规划路网,完善道路功能,配置健全的交通设施,使古城内部居民出行方便,外来旅游观光者交通便捷。本次规划考虑了公交站场和社会停车场,停车场的设置应以方便居民生活,减少进城交通和保护古城为目的。为便于居民出行和中心市区居民来古城休闲游玩,在古城东部设一公交站场,面积5860平方米。在古城外围设置大型社会停车场,供旅游车辆和外来车辆停放,居民生活性车辆也可停放。在西、东部各布置2个,南部布置1个。面积总计45685平方米。在古城内部设置机动车停车场,专供居民停放私家车,共3处,合计15336平方米,约560个停车位。在古城内部,设非机动车停车场1处,面积为3108平方米。景点开发时,应考虑非机动车(含人力三轮车)等旅游辅助性车辆的停放。
市政管网规划 (1)供水工程。给水管网采用环网系统,通过慈城水厂和现状DN600供水管,沿东城沿河引接甬余公路及余北快速路规划供水管,供城镇用水,其中中华路、尚志路、太阳殿路、解放路、民权路、民主路等为主干管,管径DN300,其余街巷均为DN200。内部污水管的管径可采用DN100—DN150,内部管网采用环状与树枝状相结合。
(2)排水工程。规划排水体制为雨、污合流制,雨、污水经环城西路、解放路、环城东路汇集至环城南路,经甬余公路北侧泵站提升后,截流,大量雨水至官山河,污水经北外环路污水主干管至北区污水处理厂。
(3)电力工程。根据电力规划,本区设2座110千伏变电站,其中1座为现状110千伏慈城变,另在慈城新区外围,新建1座110千伏变电站。
(4)电信工程。按市话普及率,古县城2005年市话总数为6400门,至2020年可达1.28万门。规划对慈城模块局扩容至1.5万门,电信管道均采用管道埋设。保护微波通道,微波通过制高点为100米,保护范围为左、右、下各15米。保留现有邮政支局,负责本区信函、包裹、邮件、快递等业务,并不断拓展业务,满足居民的各种需要。居住区设置信报箱,沿道路设置邮筒及公共电话亭,邮筒按500~800米/个设置,公共电话亭按300~500米/个设置。
(5)环卫工程。建成与城镇建设发展相适应的环卫设施体系,垃圾收集实现分类化,垃圾中转运输实现集装化、密闭化、压缩式中转与运输,垃圾收集处理统一纳入中心城,无害化处理率100%。公厕应按标准建设,设置老人与残疾人专用蹲位,并安装节水设施。
防灾规划 (1)防洪。慈城护城河整治工程。东城沿河宽度控制在12~20米,西城沿河宽度控制在10~15米,河床底标高﹣1.37米,慈城古县城防洪采用封闭围圩,余姚江流域20年一遇洪水位2.77米,慈城50年一遇洪水位3.17米。沿古城墙的环城路标高为3.1米,沿环城路恢复占城墙,以城墙为堤,堤顶标高3.7米。设置大西门排水泵站和甬余公路提升泵站。
(2)消防。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方针,积极预防火灾发生,并最大限度地减少火灾损失。规划设置小型消防站1座,占地面积约1000平方米,按规范设置消防设施。消防水源由城市给水管网供给,尽可能使用河网水。加强消防队伍建设,实行专业与群众性业余队伍相结合,全面防护与重点防护相结合,对文保点、保护建筑群实施重点防护。
(3)人防。按一类人防重点城市需求设置人防设施,战时留城人口为65%,但根据本区地理位置,周边山体较多,建议留城人口按30%,本区留城人口为4800人,近期按人均0.4平方米计,需人防工程1400平方米;远期按人均1平方米计,需人防工程4800平方米,可结合外围停车场设置。
(4)抗震。本区地震动参数为0.05g(Ⅵ度),一般构建筑物等设施都无须进行专门的地震安全性评价,对于重大工程、生命线工程必须进行专门的地震评价,按评估结果进行抗震设防。
(5)管线综合。古县城在市政管网建设中既要符合国家的有关规范要求,义有其自身特点。本区道路狭窄,以4~6米居多,又开挖多条河道,使地下空间更拥挤,为改善居民生活条件,实现良好的人居环境,符合历史文化保护区景观要求,原有的架空杆线及规划新建管线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理地敷设或与建筑物结合架设,灵活巧妙地满足市政建设与保护、改善的关系。
村庄建设规划简介
至2008年底,江北区已有庄桥街道东邵村、庄桥街道灵山村、洪塘街道裘市村、慈城镇半浦村,制订村庄建设规划,并上报规划文本。
《庄桥街道东邵村建设规划》 由宁波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于2007年完成。《规划》共分基地解读,规划依据、规划原则与功能定位,总体构思,总体布局,绿地与景观,道路交通系统,建筑设计,经济测算与分期建设,市政设施,经济技术指标10章。规划总用地规模为18.4公顷。功能定位为布局合理、功能齐备、交通便捷、生活方便、绿意盎然,具有文化内涵的生态型居住小区。
《庄桥街道灵山村村庄建设规划(2008—2012)》 由宁波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于2007年完成。《规划》共分规划背景、总则、现状概况、发展条件分析、规划布局、绿地景观规划、道路交通规划、环境整治改造、特色旅游规划、市政工程规划、建设时序、投资估算、实施措施与建议13章。规划总用地规模30.62公顷。规划按以人为本、节约用地、可持续发展、强化特色、生态环保的原则,达到布局优化、道路畅达、市政设施齐全、环境优美、特色产业得到发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
《洪塘街道裘市村村庄建设规划(2006—2010)》 由宁波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于2007年完成。《规划》共分规划背景、总则、现状概况、规划构思、规划布局、道路交通规划、绿地景观系统规划、旅游规划、市政设施规划、环境改造规划、近期建设、投资估算12章。《规划》总用地规模63.45公顷。总目标为将裘市村逐步建设成经济发达、社会和谐,布局合理、交通便捷,配套设施完善、环境优美,具有一定传统文化特色的农村新社区。
《半浦村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2006—2016)》 由宁波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于2006年完成。《规划》共分总则,规划定位、目标与原则,保护框架,保护等级、保护范围与要求,建筑高度控制,保护与更新模式,重点地段整治规划,土地利用规划,河流水系规划,绿地系统规划,旅游规划,道路交通规划,基础设施规划13章。规划将该村功能定位为宁波历史文化内涵展示区域,慈城古镇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姚江水上旅游的重要节点和慈城旅游区的水上门户。规划总用地规模为40.41公顷,其中净建设用地规模为33.2公顷。规划结构为“一心两轴五片区”,即一个景观绿地中心;一条历史文化传承轴,一条滨水公建轴;4个居住片区和一个古渡街区。规划目标为,保护具有明清街巷风貌的半浦古村,包括“四水环抱,江河交接”的自然景观,文化特色浓厚的历史街区和古民宅、古树、古井、古商铺、古祠堂、古渡等节点,发掘其历史内涵,展现古村特色;改善村民居住环境,提高村民生活质量;以旅游业为龙头,引导由单一的居住功能向旅游、商业、居住等综合功能发展,构建富裕、和谐的历史文化名村。
知识出处
《宁波市江北区志 上册》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志记述时限上起所载事物的发端,下迄2008年底,采用述、记、志、传、图、表、录等体裁,记述宁波市江北区自然、政治、经济、文化与社会的历史和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宁波市江北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