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北区图书馆
江北区图书馆
机构用户
江北区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三节 自由流动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波市江北区志 上册》
图书
唯一号:
112520020220000337
颗粒名称:
第三节 自由流动
分类号:
C924.25
页数:
3
页码:
194-196
摘要:
本节记述了民国时期至2001年宁波市江北区人口自然变动情况。
关键词:
人口
变动
江北区
内容
历史上江北地广人稀,土壤肥沃,因此不断有移民来开荒耕作。南朝宋大明四年(460),有山阴县移民来垦殖湖田。唐开元二十六年(738)建慈溪县后,人口稳定,无游贩之民,人口流动少。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宁波正式开埠,江北岸被指定为外国人通商居留地,英、法、美、德、荷等国设立领事、副领事;此地,水陆交通便利,商贸兴旺,带动人口大量流动,外国人和流动人口居全市前列。清同治年间(1862—1874),江北岸外海客运开始运行。光绪年间(1875—1908)后期,江北岸至温州、台州、镇海及沿海各埠的航线开通,人口流动频繁。据《宁波市志》记载,清光绪十八年(1892),旅客流量为236630人次,其中外国人701人次。民国8年(1919)增至1749756人次,其中外国人2911人次。民国时期,江北岸设置轮船码头10多个,又建宁波火车站于槐树路(今江北公园内)。海陆运输的便利使江北成为宁波流动人口进出和居住的重要区域。
民国24年(1935)宁波公安局第四分局、第五分局统计,两分局辖区内(今中马、白沙街道)居留美国人6人、法国人,10人、英国人19人、比利时人2人,葡萄牙、西班牙、荷兰、爱尔兰各1人,共计41人。民国36年(1947)1月,宁波警察局侨民调查情况显示,江北镇有外国侨民29人,其中法国籍13人、英国籍7人、美国籍3人、荷兰籍1人、意大利籍2人、西班牙籍1人、爱尔兰籍2人。这些侨民主要分布在普济院、天主教堂、海关等地。民国30年(1941)4月,宁波沦陷,江北岸商轮运输瘫痪,客运流量骤减。民国34年(1945)后,流动人口出现恢复性增长,民国36年(1947)1月至1949年4月,月均客流量8.5万人次。1949年8月,宁波市公安局第四分局对旅社业实行登记。原江北区有旅社9家、旅馆9家、客栈3家,共21家,是全市旅社客栈最集中的地方,表明流动人口亦为全市之最。
新中国成立后政府严格控制人口自由流动。1960年9月,江北公社槐树、中马、白沙3个派出所统计汇总的《盲流人员统计表》显示,有“盲流”377人(男34人、女343人),其中来自市郊173人,来自本省外县178人,外省26人。这些人来甬找工作的67人,投靠子女、父母的258人,结婚45人,做保姆(用人)3人,倒流4人。原系农业户口的117人,非农业户口的242人,无业人员18人。1962年3月,槐树、中马、白沙3个派出所开展户口普查,发现江北地区流动人口2049人,包括来自农村的干部职工家属1759人、亲属27人,企业精简职工返回的32人,人在农村或外地市镇居住3个月以上的231人。1965年底,3个辖区内的暂住人口共262人,慈城镇有暂住人口65人。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10年中,流动暂住人口的登记、统计和其他管理工作基本停顿。
改革开放以来,江北区域流动人口规模迅速扩大。2000年与1982年相比,外来人口绝对数增加17.59倍,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近28个百分点,达30.4%。外出人口绝对数增加11.63倍,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近11个百分点,达12.01%。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是流动人口大幅度增加的根本动力。根据当年的人口普查资料,江北区有32579名外出人口其中本市区街道间流
动人数为16633人,非本市区街道间流动人数为15946人。其中向本省其他,县(市)流动人数为2552人,占16%,多为鄞县、慈溪、余姚等地;向省外流动人数为1242人,目的地多为上海、广东、江苏、北京等地,主要从事工商服务业。外来人口有81464人,男44899人、女36565人,来自本市区其他街道、镇乡的24382人,占29.93%;来自本省其他县(市、区)的28066人,占34.45%;来自省外的29016人,占35.62%,其中超过千人的省份分别为安徽(8346人)、四川(5694人)、江西(3703人)、江苏(1707人)、贵州(1535人)、湖南(1437人)、河南(1317人)、湖北(1006人),合占省外外来人口的85.28%。
2001—2008年,流入江北区的外地暂住人口数量逐步增加。2001年为48744人,2007年206767人,为2001年的4.24倍。江北区户籍人口与外来人口的比例从2001年的4.6:1变成2007年的1.2∶1。外来人口在江北区的空间分布基本呈现“橄榄球”型——两头小、中间大,即从东南方向依次往西北方向递增然后到慈城镇变小。从街道层面上看,近郊的甬江、洪塘和庄桥3个街道的外来人口合计占全区外来人口的66.4%,其中甬江街道外来人口居全区首位,占22.9%;洪塘街道次之,占22.3%;庄桥街道占21.2%。江北区的暂住人口以外省男性农民为主,主要从事务工、务农、经商和服务业等经济活动,其中务工人数呈逐年上升态势,总体文化素质不高,78.5%的外来人口文化程度在初中及以下(含文盲)。
知识出处
《宁波市江北区志 上册》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志记述时限上起所载事物的发端,下迄2008年底,采用述、记、志、传、图、表、录等体裁,记述宁波市江北区自然、政治、经济、文化与社会的历史和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宁波市江北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