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人口规模与分布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波市江北区志 上册》 图书
唯一号: 112520020220000330
颗粒名称: 第一章 人口规模与分布
分类号: C924.25
页数: 10
页码: 179-188
摘要: 本章记述了古代至2000年宁波市江北区人口规模与分布情况。
关键词: 人口 分布 江北区

内容

第一节 总量
  江北区现所辖区域,自周元王三年(前473)越王勾践建句章城至1984年江北区设立的2458年间,除隋开皇九年至唐开元二十六年(589—738)同属句章县、鄞县、县外,其余2300多年内行政区划变动极为频繁,加上缺乏有效的人口数据和资料,难以获得江北区地域上历代人口的确切数据。1984年以来,人口数据逐渐全面、准确。
  历代人口江北区域,历史上主要分属鄞县的江北岸和慈溪县的慈东地区。
  江北岸包括今中马、白沙街道和甬江、文教、孔浦街道的部分区域。据考古发现,江北的湾头曾有秦汉时期的墓群,表明当时已有人口聚居。唐代明州州治自小溪迁到三江口以后,带动江北人口增多。延至五口通商,宁波正式开埠,江北岸被划作外国人的居留地。外国人在江北造房、造码头,甬江上“轮舶麇集”,甬江边“市肆栉比”呈现半殖民地的繁荣。随着社会经济的近代化,江北岸常住人口与流动人口大增,但缺乏具体的数,据统计。民国20年(1931)鄞县第五区10里2村分设江北镇和北郊镇,由鄞县公安局第四、第五分局管辖。据民国24年(193,5)统计,第四分局辖区内人口为21843人,第五分局辖区人口为29778人,合计51621人。民国31年(1942),由于战乱,江北镇人口锐减至27800人,北郊镇人口6925人,两镇总人口仅34725人。至民国37年(1948)底为33778人。
  慈东片主要包括今慈城镇与洪塘、庄桥街道,是宁波市历史最悠久的地区之一。据考古发现,该地区有众多史前文化遗址,如慈湖遗址、八字桥遗址、田螺山遗址,与河姆渡遗址构成同一体系的史前文化,表明在新石器时代,慈城及其周边已有人类生息繁衍,形成原始聚居部落。周元王三年(前473),越王勾践在姚江边建句章城(今慈城镇王家坝村一带),这是宁波历史上最早的城市。秦代句章县治在城山渡,为浙东大邑。郊区的云湖、妙山、乍山、半浦、慈城、庄桥、裘市、洪塘、费市、洋市一带,均为句章县境。秦汉之制,人口万户以上的县设县令,可以推测,有县令的句章县人口规模应在万户以上,但总体上还属于地广人稀的偏远地区。唐开元二十六年(738),慈溪县从鄮县析出,县治在今慈城。慈城大街阔七丈,店铺众多,表明慈城片人口规模不小。据光绪《慈溪县志》卷十二载,“宋,主客户通计大小口一十五万六千三百八十”。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慈城人口减至1600户、23365人。据1992年版《慈溪县志》载,民国元年至36年(1912—1947),慈溪县总人口保持在25万~30万人之间,是历代人口最多时期。据民国31年(1942)5月29日慈溪县乡镇联合会填报的《各乡镇人口统计表》,慈城、洪塘、庄桥一带总户数18650户,总人口72628人。
  根据以上的分述,可以简单推断出20世纪的三四十年代,江北区现境的人口为10万~12万人,并随战争的爆发与结束、经济的兴旺与衰退,不断波动。
  新中国成立后人口1949—1978年,现境各地分属不同的行政区域,名称及范围不定,加上户籍统计工作不甚健全,因而户数与人口数也缺乏准确性和可比性。在这一时期,江北主要由以下几片区域组成:城区(今中马街道、白沙街道),1949—1978年,相继设江北区、江北街道、江北公社;郊区,在新中国成立初期范围为环宁波“老三区”的8个乡(白沙、压赛、湾头、泗港、西成、夏禹、王隘、惊驾)。1956年,庄桥区与郊区合并为郊区。1960年10月,余姚县慈城人民公社划入宁波市,郊区范围扩大。据现有人口资料计算,1953年,江北现境内有人口130526人,1956年为131453人,1958年140599人,1961年为158183人,1962年160469人,1966年175439人,1968年182874人,1971年195526人,1975年201951人,1977年达到210213人。虽然行政区域不断变动,但仍可看出江北区境内的人口增加较快;特别是1961—1971年,由于人口政策的影响,增速甚快。
  1978年,原江北区被定为市辖区一级行政建置(县级),人口统计数据较为完整、准确。1978年,两区总人口为168930人。1982年,人口数达到206716人。1983年,郊区被定为市辖区一级行政建制(县级)。是年,两区人口总量为211834人。
  1984年,郊区(大部)和原江北区合并为江北区,辖槐树、中马、白沙3个街道,慈城、庄桥两个镇,北郊、湾头、庄桥、洪塘、洋市、费市、裘市、半浦、慈东、乍山、妙山、云湖12个乡,总人口为192530人。到2008年,全区人口总数达到233519人。
  历次人口普查江北区现境区域分别于1953年、1964年、1982年、1990年、2000年进行过5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江北区现境常住人口呈上升趋势。1953年7月1日为102639人,2000年11月1日为271223人,净增常住人口168584人,上升164.25%,平均每年增加3512人,其中1990—2000年的增速尤快,年均增加5043人。
  第二节 分布
  江北区现境历史上主要是农业种植区,大量的农业人口聚集于乡村。开埠后的江北岸集中了最主要的工商业城镇人口。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加速,人口开始向城镇集中,非农人口也快速增加。
  乡镇、街道的人口分布1949年以来,江北区现境内所有乡镇、街道都发生撤并或名称更改,人口分布随之变动,且变动较大。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江北区人口最多的是慈城镇,达43457人,占全区总人口的16.02%,比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增加14930人,主要原因是妙山、云湖两乡并入慈城镇。庄桥镇、文教街道、孔浦街道总人口也都超过3万,分别占全区总人口的12.26%、12.10%、11.43%。最少的是乍浦乡,仅15009人,占5.53%。
  城乡人口1953年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江北区现境内市镇人口为45095人,占总人口的43.94%;乡村人口为57544人,占总人口的56.06%,两者之比为1∶1.27。此后至改革开放前,政府一直实行精简职工、紧缩城市人口、控制农民进城的政策,虽然市镇人口绝对数不断增大,但是相对比例不断降低。1964年第二次全国人口普查,江北区现境市镇人口57755人,占总人口的34.38%,比1953年下降9.56个百分点,两者之比达1∶1.9。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因到市镇经商、外来务工人员纳入市镇人口统计,以致市镇人口大幅度上升,达85125人,比1953年增加40030人,市镇人口与乡村人口之比为1∶1.2。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江北区市镇人口达151756人,占总人口的70.34%,比1953年上升26.4个百分点,市镇人口与乡村人口之比为1∶0.42。1998年2月,慈城镇被浙江省政府确定为“小城镇户籍管理制度改革试点镇”、“省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共批准“农转非”1520户、3102人。2000年,江北区的9个乡镇、街道中,仅剩乍浦乡为乡人口,其余都为市镇人口,共236854人,是1953年的5.25倍,在总人口中的比例为87.33%,比1953年上升了43.39个百分点,市镇人口与乡村人口之比为1∶0.14。
  非农业人口和农业人口分布1953年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时,江北区现境总人口为102639人,其中非农业人口为57682人(原江北区27683人,郊区压赛、白沙、湾头3乡2988人,庄桥镇2638人,慈溪县城关区19597人,云山区4776人),占总人口的56.20%。20世纪60年代之后,非农业人口在全区总人口中的比重呈下降趋势,1977年为35.06%,直到1978年才开始增加,占比为39.6%。因政府一直对“农转非”实行严格的控制,到1984年,江北区非农业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也只有45.43%。此后则呈上升趋势。2000年达到59.37%。2001年,江北区非农业人口为135954人,比重为60.51%。至2008年,江北区的非农业人口比重一直保持在62%左右,城区4个街道已经没有农业人口。
  第三节 密度
  1984年江北区成立之前,现境的人口密度很难计算,之后因所辖区域面积不再变化(208.7平方公里),但人口数量比新中国成立前翻了一番,人口密度越来越高,变得较为稠密。1984年,江北区户籍人口192530人,人口密度为926人/平方公里。此后至1994年的10年间,每平方公里人口均在1000人以下。1995年,江北区户籍人口的密度首次超过1000人,为1005人/平方公里,2008年为1118人/平方公里,比1984年增加192人。
  如果以常住人口来计算,人口密度则更高。1990年,江北区常住人口215740人,人口密度为1033人/平方公里。2000年,江北区常住人口271223人,人口密度为1299人/平方公里,10年间增加266人。从区域空间来看,江北区15%的东南区域为宁波老城区,人口密度较高,其余为乡镇,人口密度相对低些,空间上具有南密北疏的特点。2000年,常住人口密度最大的是中马街道,为17546人/平方公里;最小的是乍浦乡,为344人/平方公里。2007年,户籍人口密度最大的仍是中马街道,为13441人/平方公里;最小是包括了乍浦乡的慈城镇,为554人/平方公里。
  总体上看,原属于老城区的中马、白沙、孔浦、文教4个街道,人口密度都在每平方公里6000人以上;原属于郊区乡镇的甬江、庄桥、洪塘3个街道和慈城镇均在每平方公里900人以下。从2001年开始,中马街道人口密度逐年缩小,而西北向的甬江、庄桥、洪塘等街道的人口密度逐年增大;从空间上看,呈现由东南向西北扩散的趋向。

知识出处

宁波市江北区志 上册

《宁波市江北区志 上册》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志记述时限上起所载事物的发端,下迄2008年底,采用述、记、志、传、图、表、录等体裁,记述宁波市江北区自然、政治、经济、文化与社会的历史和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宁波市江北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