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重大自然灾害年表(江北建区前采用周边县历史资料)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波市江北区志 上册》 图书
唯一号: 112520020220000307
颗粒名称: 附:重大自然灾害年表(江北建区前采用周边县历史资料)
分类号: P429
页数: 11
页码: 133-143
摘要: 本文记述了宁波市江北区重大自然灾害年表的情况。
关键词: 自然环境 自然资源 动物

内容

东晋
  咸康元年至三年(335—337)大旱,斗米值五百,饥民相。
  南北朝
  宋大明七年(463),浙东诸郡大旱。
  唐朝
  贞元六年(790)夏,浙东旱,井泉多涸,人渴,立水疫,死者众。
  开成四年(839)慈溪旱饥。
  大中六年(852),慈溪旱。
  北宋
  咸平三年(1000)两浙大饥,民疫死,春浙旱。
  天圣四年(1026)九,月,两浙大水,坏民屋。
  天圣六年(1028)七月,淫雨为灾。
  熙宁元年(1068)明州旱。
  熙宁三年(1070),两浙旱,蝗害。
  熙宁四年(1071),两浙水,翌年赐谷十万石之。
  熙宁六至八年(1073,—1075),慈溪连续干旱,罗谷不登,疾大作,藉尸郊野。
  元丰三年(1080)慈溪旱。
  元祐八年(1093),明州大旱。
  绍圣四年(1097),两浙夏旱。
  元符二年(1099),余姚江河水溢,高丈余,有声,数日乃止。
  大观三年(1109),浙江旱,发票赈之,益免其租。
  重和元年(1118)夏,,浙大水,民流移,溺者众。
  南宋
  绍兴十八年(1148)八月,明州大水害稼;浙东旱。
  乾道元年(1165)二月寒,败首种,损蚕麦,夏无麦。
  乾道二年(1166)夏,旱。
  乾道六年(1170)夏,浙东旱。
  淳熙二年(1175)秋,浙江皆旱。
  淳熙四年(1177)五月、九月,明州两次大风雨,海涛汹涌。
  淳熙五年(1178)秋,明州飓风、暴雨夹海潮,淹没庄稼,冬饥。
  淳熙八年(1181)五月,、慈大雨,漂没民居,田禾尽腐,大饥。
  淳熙九年(1182),明州旱,大饥。
  淳熙十四年(1187),明州七月大旱,九月始雨。
  绍熙五年(1194),明州自去冬不雨至是年夏秋。七月,水漂民庐,殃田害稼,人多溺死,冬饥,人食草木。
  嘉定元年(1208),慈溪夏旱。
  嘉定四年(1211)七月,慈溪大水坏田庐,人多溺死者。
  嘉定八年(1215),旱。
  嘉定十四年(1221),明州旱。
  嘉熙四年(1240),慈溪大旱,饿殍成丘。
  元朝
  至元二十二年(1285)秋,大水伤民,坏庐舍。
  大德六年(1302),五月不雨至六月,大旱。
  大德十一年(1307),大旱饥疲,明年复无麦,民相枕藉死。
  至顺元年(1330)闰七月,鄞县、慈溪水没民田。
  至元二年(1336)三月,浙江旱,自春不雨至八月,民大饥。
  至正十二年(1352),慈溪自四月不雨至七月,民大饥。
  明朝
  永乐七年(1409)秋,浙东雨雹。
  永乐十八年(1420),大风,慈溪县治厂堂,门廊庙宅悉皆倾仆,县令缚草为厅以居。
  正统三年至四年(1438—1439),慈溪两年夏旱。
  正统十年(1455),鄞县、慈溪、定海大旱三个月,饥民遭疫,人迹绝往来。
  成化二十三年(1487),慈溪大旱,饥。
  弘治十六年(1503)九月,慈溪旱灾。
  正德三年(1508),宁波府六至十二月不雨,禾黍无收,百姓野菜为食仍难以生活,以致卖儿鬻女度日。冬大雪,河冰不化,草木萎死,冻饿死者甚众。
  正德五年(1510)十月,宁波大水,遭饥。
  正德六年(1511),慈溪大旱。
  正德十一年(1516),慈溪大水,无麦;余姚旱。
  正德十四年(1519),慈溪夏大旱,饥。
  正德十五年(1520),慈溪夏大旱,饥。
  嘉靖五年(1526)夏,慈溪旱。
  嘉靖十六年(1537)七月,宁波海溢,潮入灵桥门。
  嘉靖二十四年(1545)夏,宁波府大旱荒,谷价腾贵,道路饿殍相望。
  嘉靖三十一年(1552)秋,慈溪旱。
  嘉靖四十三年(1564)夏,慈溪大旱。
  隆庆三年(1569)闰六月十四,飓风暴雨,海啸潮涌,漂没人畜无算,宁波各县俱受其灾。
  万历十三年(1585)秋,宁波各县渍淫连旬。
  万历十六年(1588),宁波府夏秋亢旱成灾,有以子女易一饱者。
  万历十七年(1589)七月中,宁波府大雨不止,潮入郡城,禾尽槁死。
  万历二十四年(1596)秋,宁波府大水伤稼,民多淹死。
  万历二十六年(1598)九月,浙江水灾,准免粮六分。
  万历三十二年(1604),宁波府大雨并冰雹,房屋畜舍麦豆被毁。
  万历三十七年(1609)秋,宁波府大水,漂没民舍无算。
  万历三十九年(1611),宁波府大水。
  万历四十四年(1616)正月初三,宁波府雪坠空如倾,封垛二三尺,山中坎陷平填七八尺,摧折竹木无算,时入春,阴冬连旬不解,檐冰长短如银栅。
  万历四十六年(1618)七月,宁波府大水,坏庐舍,溺死者众。
  天启元年(1621),慈溪、鄞县六七月亢旱。
  天启三年(1623),宁波夏旱。
  天启六年(1626)七月,宁波大水。
  天启七年(1627)七月,宁波府风雨作,山崩石裂,余姚大水。
  崇祯元年(1628)七月二十三日,宁波大风雨,拔木圮石坟。
  崇祯二年(1629)七月,宁波狂风随作,毁屋折木,连潮不息。
  崇祯六年(1633)六月,定海、慈溪飓风,雨如注,倒坍民房。
  崇祯七年(1634),宁波旱,饥民取南乡山中白泥充饥,竞传称“观音粉”。
  崇祯九年(1636),宁波大旱,岁饥,多饿殍。
  崇祯十一年(1638)六月,慈溪大风。
  崇祯十三年(1640)六月,宁波大旱,人取白泥充饥,多得腹胀病。余姚亦大旱。
  崇祯十五年(1642),宁波大旱,饥。
  崇祯十六年(1643),宁波旱。
  清朝
  顺治三年(1646),宁波自四月不雨至七月大旱。
  顺治四年(1647),慈溪旱,饥。
  顺治十一年至十二年(1654—1655),宁波府夏大旱,河底开裂。
  顺治十四年(1657)六月,宁波大风雨,水没堤岸。
  顺治十五年(1658)三月,宁波府大雨雹,击死牛羊,桑叶尽折。
  顺治十八年(1661),宁波府大旱五至八月未雨。
  康熙元年(1662)夏,慈溪大旱。
  康熙二年(1663)六月,慈溪大风海潮,漂庐舍,坏禾棉,伤人畜无算。
  康熙三年(1664),宁波大雨冰雹,十二月暴风竟日。
  康熙四年(1665)七月,宁波府各县淫雨、飓风大作,岁大歉。
  康熙六年(1667)四月,慈溪旱,饥。
  康熙八年(1669)秋,宁波府大水,海溢,一夕平地水高数尺。
  康熙九年(1670),宁波府大水、大风,害稼;十二月十三日,宁波大雪至二十七日,雪积高数尺。
  康熙十年(1671)夏,宁波府大旱,至八月始雨。
  康熙十一年(1672)秋,宁波淫雨。
  康熙十七年(1678)八月,宁波府甬江潮水大涨,潮入灵桥门。是月淫雨,余姚县尽遭淹没,连及慈溪。
  康熙二十年(1681)四至五月,宁波府淫雨不止,禾稼尽淹死,农家多更插秧;六月不雨至十月,宁波城中井泉皆枯,月湖亦变涸。
  康熙二十六年(1687),镇海、慈溪大旱。
  康熙二十九年(1690)七月,慈溪、镇海大风雨,山洪暴发,平地水深丈余,城内居民纷纷避至屋上,人畜、庐舍淹没者不计其数;八月初三起,又连雨五昼夜,县皆水灾。
  康熙三十二年(1693),慈溪春夏亢旱。
  康熙三十五年(1696),慈溪、镇海大旱,自去秋不雨至是年五月始雨,早稻全萎、晚稻薄收。
  康熙三十八年(1699),宁波府夏旱;秋水灾。
  康熙四十四年(1705),宁波府大水。
  康熙四十九年(1710),慈溪四至五月淫雨不止;自六月十日始亢旱六十日。
  康熙六十年(1721)三月,镇海、慈溪雨,小者如碗,大者如盆,毁民舍禾稼。
  雍正元年(1723)秋,镇海、慈溪大旱,稻麦尽枯,民不聊生,剥取树皮草根为食,饿死甚多。
  雍正二年(1724)七月十八日夜,慈溪、镇海飓风驾海潮,堤决,平地水深三丈,屋舍、禾棉、竹林尽毁,浮棺满地,尸横遍野,越四五日咸潮始退。
  雍正三年(1725)七月十八日,慈溪、镇海大雨,海溢,乡民登屋脊或大树上避水。
  雍正五年(1727)七月,宁波山洪暴发。
  乾隆九年(1744)七月,宁波府海潮暴涨,害棉花,下旨震恤。
  乾隆十二年(1747)七月,镇海、慈溪海潮大作。
  乾隆十六年(1751),镇海大旱,自闰五月至八月不雨。
  乾隆十九年(1754)八月,鄞县、慈溪大雨,山洪暴发。
  乾隆二十年(1755)七月,慈溪大风雨,拔木损稼。
  乾隆二十三年(1758)秋,鄞县、慈溪大雨三昼夜,山水暴出。
  乾隆三十五年(1770)七月,宁波大风潮,秋大水。
  乾隆三十六年(1771)八月,慈溪大水。
  乾隆三十九年(1774),慈溪夏旱。
  乾隆四十二年(1777)冬,宁波大雪,平地积厚四五尺,翻三次。
  乾隆四十六年(1781)六月,余姚、慈溪大风雨,拔木飞瓦、坏庐舍,禾稼尽淹;慈溪四五月旱。
  乾隆五十六年(1791)秋,慈溪飓风,禾稼淹没,冬饥。
  乾隆六十年(1795)冬,宁波大寒失常,数百年生樟木冻枯不蘖。
  嘉庆三年(1798),宁波旱饥,设粥厂捐赈。
  嘉庆七年(1802)秋,慈溪大旱,早禾穗而不实,饥。
  嘉庆十年(1805),慈溪大旱,高田龟裂像虎口,低田禾穗如火烧。
  嘉庆十一年(1806),慈溪六月不雨至七月二十二日;七月,宁波大水。
  嘉庆十五年(1810),慈溪大旱,姚江咸潮上溯至两县境内,禾稻立枯。
  嘉庆十九年(1814),慈溪旱大,饥。
  嘉庆二十二年(1817),宁波风潮入灵桥门。
  嘉庆二十四年(1819)夏,宁波大旱。
  道光三年(1823)七月,慈溪大风雨,海溢坏堤,水淹平地高数尺,害禾棉。
  道光八年(1828)秋,慈溪大旱。
  道光十三年(1833),镇海、慈溪旱,大饥。
  道光十五年(1835),慈溪夏秋无雨,岁歉收。
  道光十七年(1837),镇海、慈溪夏旱;七月大风雨,江河水溢。
  道光十九年(1839)春,宁波、镇海大雪,平地积雪五尺。
  道光二十一年(1841)冬,宁波、镇海大雪。
  道光二十二年(1842),慈溪春旱。
  道光二十三年(1843)八月初八,宁波府各县大风雨,太白山崩,东钱湖堤决,平地水高五六尺,舟行桥上,牲畜溺死,庐舍崩坏,棺木漂流不计其数。
  道光二十四年(1844)夏,慈溪大旱。
  道光二十六年(1846)七月,慈溪大旱,民采薇蕨为食。
  道光二十七年(1847),镇海、慈溪春秋旱;宁波正月至四月不雨。
  道光二十九年(1849)芒种后,慈溪大雨积旬,川泽皆满,平地水高三尺,饥民泛舟乞食,往来如织,其状甚惨。
  咸丰二年(1852),鄞县、镇海旱歉收。
  咸丰五年(1855)七月,宁波久雨水灾。
  咸丰十一年(1861)十二月二十六日,镇海、宁波皆大雪,平地积雪五六尺,镇海河水皆冰,至同治元年(1862)正月中旬始通舟楫。
  同治三年(1864),镇海夏旱,秋冬旱,全年五个月未下雨;慈溪一月旱,秋冬复旱。
  同治六年(1867)八月,宁波海溢,坏塘田,秋潮入灵桥、东渡两门,直进平桥。
  是年秋,宁波大旱,晚禾歉收。
  同治十年(1871)夏,宁波府各县和余姚七月旱,虫害。
  同治十一年(1872),宁波府大旱,禾苗尽萎,河枯舟楫不通,井泉枯,至冬至始雪。
  同治十二年(1873),宁波夏秋旱。
  同治十三年(1874),宁波秋旱,疫流行。
  光绪三年(1877)五月,宁波大风拔木,坏庐舍;镇海十至十一月阴雨,十二月初一至下年正月,雨风雪相继而至,百余日中能见阳光者仅二十天。
  光绪五年(1879),宁波府大旱;镇海七乡河底皆龟裂,稻禾尽枯。
  光绪九年(1883)七月初一,镇海、慈溪飓风暴雨。
  光绪十一年(1885)七月,宁波大水,漂没民居百余间。
  光绪十五年(1889)七月,宁波府各县洪水冲击堤塘,坏庐舍无算;八月至十月淫雨不止,大水成灾,田禾腐烂,饥民四起。
  光绪十六年(1890),宁波府飓风,江潮大涨。
  光绪十八年(1892)冬,宁波奇寒,江河尽冻,果木冻枯,鸟兽冻死。
  光绪二十四年(1898),慈溪大旱,民为争水格斗。
  光绪二十七年(1901)八月,宁波风雨大作,江水陡涨,水涌灵桥门内,新老江桥、桃花渡及招商局前一片汪洋,四乡低洼之处,水与桥平,航船不通。
  宣统元年(1909),慈溪水灾烂秧,七八月暴雨成灾。
  中华民国
  民国4年(1915)7月,镇海、慈溪大风雨为灾。
  民国7年(1918),镇海夏旱,秋蝗;咸潮沿姚江内灌,冬至始退。
  民国9年(1920),宁波各县大风暴雨,四明诸山石崩岩裂,洪水数道并下,冲毁庐舍道路,淹溺人畜不可数算,后2月暴洪又作。
  民国10年(1921)9月,宁波暴雨竟夕,山洪披山而下,较上年尤甚,近山各村,无不被灾;塘圮岸崩,田庐人畜随流而尽,至津梁断绝,沙石壅障处处皆是;老江桥被山洪冲断铁链,架板大桥3座被潮冲至镇海,诚百年未有之奇灾。
  民国11年(1922),宁波各县水灾前后凡6次,以8月31日台风最烈。6月14日,宁波市内大雨倾盆,适逢潮涨,新江桥堍水深5尺以上,桥上第二排铁链撞断氽走,交通断绝,倒房坍墙,覆舟毙人,不可胜计。
  民国12年(1923)8月7日,宁波飓风大作,狂风急雨,通宵达旦,毁船舶,屋倒墙坍。
  民国17年(1928)7月,慈溪、镇海堤塘冲毁,米粮缺乏,人心惶惶。
  民国18年(1929)3—5月,慈溪不雨,河涸早稻不能种。
  民国21年(1932),慈溪旱,5、6月不雨。
  民国22年(1933)9月18日,宁波各县狂风暴雨,海潮突涨,塘圮倒坍,拔树圮屋,咸潮入侵,灾情特重。
  民国23年(1934),宁波各县4月起不雨至中秋后,历时近百天,江河尽涸,河床毕露,稻禾枯萎,秋收绝望,姚江咸潮达通明堰。
  民国29年(1940)10月,宁波各县狂风暴雨竞日不绝,山洪暴发,河水涝溢,船只阻于桥。是年前旱后水,饿殍载道,弃子女于道者数百人。宁波各县春、夏、秋大旱,3—10月无雨,禾失灌,民无饮水,饿死甚众。
  民国30年(1941)8月,宁波各县暴风雨,坍屋倒墙,积水没胫,宁波城区交通呈半瘫痪状态,电灯、电话杆倾倒尤多,建筑物受损巨大。
  民国31年(1942)8月,宁波早稻开始收割,台风袭境受损,大雨不止,江潮高涨,滨江路、新江桥北岸马路均被水淹,招商码头水深没胫,顿成泽国。
  民国32年(1943)8月,慈溪大风,受灾6.7万亩。
  民国34年(1945),慈溪旱,受害农田面积七成。
  民国37年(1948)7月,宁波各县暴风雨,各地山洪暴发,江河泛滥,多与岸平,四乡航船停航,
  稻田一片汪洋。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51年5月10日至6月10日干旱,由于上年干旱加“空梅”受灾3.5万亩,成灾3.2万亩。经8月19日第16次、9月28日第22,次两次台风暴雨,又逢大潮,双,桥村境内,龙王宫处甬江土堤决口姚江无堤约束,形成内涝,受灾1.84万亩,成灾0.03万亩。
  1952年7月18—21日、8月30日,遭受第七次、第15次两次台风袭击,其中第七次台风造成龙王宫处甬江土堤再次决堤。
  1953年,自上年12月中旬以后近4个月未下雨,4月15日至5月29日旱46天,又在7月1日至9月2日连续干旱64天。姚江咸潮上溯至明伟乡姜家渡,人畜饮水发生困难,今江北区境受灾15.3万亩,成灾10万亩。8月17日遭受第10次台风袭击,农田受淹3万亩。
  1954年5月,出现3次梅涝,8月25,日遭受第11次台风袭击,暴雨,高潮,今江北区境农田受灾3.43万亩,成灾1万亩。
  1955年7月下旬至9月上旬旱40天;9月发生水灾,受灾1.75万亩,成灾0.11万亩。
  1956年6、7月,旱。8月1日24时,第12次强台风在象山登陆。登陆时台风中心气压923百帕,风速每秒65米,风力12级以上。台风过程,暴雨中心四明山区雨量达300毫米以上,今江北区境雨量119毫米,甬江宁波站最高潮位2.8米,姚江丈亭水位4.32米,宁波市死亡人员3897人,受淹195.82万亩。今江北区境受灾1.02万亩,成灾1.02万亩。
  1957年5月、7月、8月3次受旱,分别为24天、43天、41天,受旱面积8万亩,6月19日姚江咸潮上溯至丈亭。
  1958年5—8月,梅季为空梅,从6月22日入梅,6月24日出梅,梅期仅有3天,宁波市梅雨量为45.6毫米,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梅雨期最短一年。从5月19日起干梅连夏旱至8月23日,旱期长达96天,河道断流,内河航运中断,姚江咸潮上溯至通明堰,农村大部分地区发生人畜饮水困难,今江北区境受灾14万亩,成灾10.72万亩。
  1959年9月3日受第4次台风影响,一次降水200毫米以上,受灾3万亩,成灾1.5万亩。
  1960年3月31日5,时,余姚陆埠、丈亭、慈城一带下冰雹。
  1961年,从6月15日起宁波各地断雨,而后在太平洋副高控制下旱情扩散较快,姚江闸内水位从7月1日的3.1米,至8月27日下降到﹣3.64米。时郊区已建成妙山、慈东、半浦3座翻水站,共翻水812万立方米。由于姚江水位急剧下降,青林渡闸、中心闸等水闸,因闸两侧堤塘坍塌而报废,后重建。姚江岸边正大火柴厂开裂被迫停产;青林渡铁路桥火车减速缓行。
  是年10月4日遭受6126号台风袭击(1961年以后台风采用编号),沿海出现12级以上大风,各地普降暴雨。象,山县西周24小时雨量491毫米,镇海县新路岙335毫米,宁波市区雨量145毫米,姚江、奉化江水位都接近历史最高水位。今江北区境农田受淹6天,受灾1.4万亩,成灾0.84万亩。1961年,农业生产影响严重,共受灾11万亩,成灾10万亩。
  1962年9月3—6日6214号台风在福建连江登陆,台风中心气压935百帕,近中心风力每秒65米,台风过程正与北方冷,空气在上空交会,普降特大暴雨,暴雨中心余姚百丈岗水库降雨达674.2毫米,慈溪浒山384毫米,宁波市区215毫米,为姚江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水灾。慈城地区农田积水1~1.5米,可行船,天数最长14天。政府动用飞机投放食品,时值农作物分蘖抽穗,损
  失严重,郊区受灾9万亩,成灾5万亩。
  1963年,自1962年冬至1963年春少雨,冬春旱长140多天,从1963年6—9月又旱50多天,今江北区境受灾3.2万亩,成灾2.07万亩。
  是年9月10—15日,6312号台风在福建连江登陆,其外围云团与北方冷空气南下形成台风倒槽,宁波市普降大暴雨,宁波市区421.8毫米,宁波市郊区农田受淹9天,受灾17.54万亩,成灾14.97万亩。
  1964年,从6月28日至7月底降雨50毫米,以后干旱少雨,至9月9日旱情才解除,受灾8万亩,成灾3万亩。
  1966年9月7日,受6615号台风影响,江北区农田受淹10万亩,成灾1万亩。
  1967年,全宁波大旱。从6月25日入梅,7月9日出梅,梅季基本无雨。从5月下旬至9月上旬,干梅连夏秋旱,连续干旱94天,其间降水量只有79.4毫米。姚江干流河道从8月9日开始出现断流并一直延续到11月份,断流期长达105天,湾头、庄桥、半浦、乍山姚江江岸大面积塌坡。宁波市区自来水断源,依靠船只从上海运水。英雄水库放水到死库容以下。受灾15万亩,成灾8.7万亩。
  1970年6月26日,受梅涝淹2天。
  1971年,先是春旱空梅继伏旱连秋旱,从4月17日至5月28日受旱41天,5月24日入梅,6月8日出梅,只有两场分布不均雷阵雨,从6月23日至9月20日连续干旱89天,姚江河道断流43天,江底开裂可行人。自1967年大旱后,境域先后建成和平、青林渡、城山渡、小西坝4座翻水站。抗旱前期因姚江河道有水尚可,断流后只有城山渡可翻水,旱情迅速扩展,农田受灾12.6万亩,成灾8.5万亩。
  1972年2月5日开始,连降大雪,至12日平原积雪30厘米,山区最厚达2米。
  1973年,自1972年11月9日至1973年1月13日,连旱66天无雨。
  1977年元旦至2月21日,下雪天计21天,平原积雪20厘米,山区积雪1米以上,姚江部分冰封。8月21—24日,7707号台风紧靠沿海北上与南下冷空气交接,形成台风倒槽,普降特大暴雨,降水量在200~450毫米,慈溪灵湖510毫米。慈城站120.9毫米,最高水位8月24日晨5时4.14米,农田受淹4天,受灾7.76万亩,成灾5.74万亩。
  1978年,出梅早,降雨少,气温高。6月25日出梅,比往年提前10天;气温从7月2—16日连续半月在35℃以上,其中10天在38.5℃以上。受灾11.28万亩,成灾0.29万亩。
  1979年8月22日,7910号台风在舟山普陀登陆,宁波地区处在12级风力范围内。8月23日晚宁波甬江潮位达4.54米,江北区外马路、中马路、槐树路沿江一带潮水入侵,民宅大面积进水。最大降雨慈城站54.6毫米。由于姚江干流洪峰进入下流平原地区,排水又受甬江潮水顶托,郊区出现大面积内涝。慈城站8月25日20时水位4.03米,农田受淹4天,受灾5.15万亩,成灾2万亩。
  1980年1月3日至2月13日,下雪8天。6月27日、7月16日,慈城2次下冰雹。
  1981年,从5月下旬少雨,梅汛雨量明显偏少,只有93.1毫米,从5月至7月旱40天,慈江灌区从姚江翻水2450万立方米,山区有近1000亩农田受灾。
  是年8月31日至9月3日,8114号台风紧靠沿海北上,8级以上风力持续30小时,适逢农历八月大潮,9月1日宁波站高潮位达4.85米。江北区沿甬江一带民宅、工厂企业大面积进水,孔浦大闸甬江潮水过闸顶进入江北大河。慈城雨量站降雨113.6毫米。9月2日上午8时,最高水位3.85米。农田受淹5万亩,成灾0.5万亩。冬,慈城从12月30日至翌年2月28日,降雪天计11天。
  1982年,前期旱,5—6月连旱28天,5月雨量只有59.5毫米,到梅汛后期才降水,慈江灌区翻水1975万立方米。7月初梅汛结束后,从17日开始到8月20日受旱33天慈江灌区抗旱翻水2040万立方米。冬,慈城12月6日至翌年3月26日,降雪天11天。
  1983年,旱。
  1984年4月13日,慈城下冰雹。梅汛后雨量明显偏少,7月雨量93.3毫米,较常年偏少四成。从7月7日到8月14日,受旱30天。慈江灌区抗旱翻水1665万立方米。冬,12月28日至翌年2月10日,降雪天22天。
  1985年5月开始旱。5月份雨量只有66.2毫米,占常年五成。进入6月,梅汛雨量又偏少,6月降水98.8毫米,较常年偏少四成。慈江灌区抗旱翻水1960万立方米。
  1986年5、6月雨量偏少,较常年偏少三成,从6月21日出梅后到7月底,受旱40天,慈江灌区抗旱翻水2290万立方米。8月7—25日又连旱18天。8月26日,8615号台风袭境。姚江上游四明山两天雨量231毫米;慈城雨量站雨量52.8毫米。农田受灾3万亩,成灾0.4万亩。
  1987年9月8—12日,受8712号台风袭击,连续4天普降大雨,面雨量在200毫米以上,姚江上游陆埠雨量在400毫米以上,慈城雨量站雨量为191.5毫米,奉化江、姚江出现近20多年来罕见洪水,姚江闸内水位4.10米,慈城雨量站水位9月12日上午8时4.22米,为建站第二高水位。正值农历八月大潮,排水受甬江潮水顶托,到16日涝水才基本排出。农田受淹4天,湾头蔬菜地90%受淹,沿甬江外马路、槐树路一带住宅进水,深达0.5~1米。江北区农田受灾8万亩,成灾1.5万亩。
  1988年夏旱,6月21日出梅后到7月底受旱40天。慈城山区3000亩农田受旱,慈江灌区抗旱翻水2454万立方米。
  是年7月29日,受海上低压云团影响,遭受罕见特大暴雨袭击,习称1988“7030”暴雨,12小时最大雨量超过500毫米,慈城雨量站雨量53.6毫米,由于姚江上游洪水,江北区慈城雨量站也出现了超警戒水位。
  是年8月7日,8807号台风在象山县林海乡登陆。是年9月22日到12月底出现97天冬旱。
  1989年8月21—22日,受海上热带低压云团和北方冷空气南下复合影响,姚江流域降水在200毫米以上,慈城雨量站140.9毫米,平原河网水位猛涨,8月23日8时,慈城雨量站水量最高3.9米,农田受灾5万亩。9月13日,8921号台风在福建霞浦一带登陆,又遇冷空气南下,普降大雨,慈城站雨量86.2毫米,9月14日晨5时,水位4.11米,受淹农田5万亩,湾头一带蔬菜地受淹严重。
  1990年春旱。5月4—21日连晴18天,6、7月雨量较常年偏少三成,7月5—29日晴24天,8月11—29日又连晴18天。慈城沿山地受旱严重,晚稻无法播种,改种旱作。姚江水位从2.83米下降到﹣0.34米,慈江灌区抗旱翻水2845万立方米。
  是年又先后遭9015、9017、9018、9022号4次台风袭击,其中以9015号台风对江北区造成损失最为严重。8月31日,台风在台州椒江市登陆,24小时雨量在200毫米以上。点雨量,鄞县四明山区杖锡468毫米;慈城雨量95.1米,9月1日上午毫8点水位3.92米。沿甬江一带低洼地民宅进水,受灾3万亩,成灾1万亩,湾头蔬菜地受淹严重。
  1992年夏,高温旱。从7月7日至8月底,35℃以上高温天气有24天,从8月19日至9月5日连晴18天,姚江水位从3米下降到﹣0.3米,慈江灌区抗旱翻水2540万立方米。
  是年8月29日,受9216号台风外围强劲的偏东气流影响和其后部不断有密集云团的补充,造成大范围连续性普降暴雨,宁波全市平均降雨量260毫米,最大宁马岙725毫米,江北区慈城雨量站降水107.6毫米,慈江最高水位出现在9月1日上午6时,为4.08米。
  1993年9月18日,慈城下冰雹。
  1994年春旱连夏秋,5月降水只有63.3毫米,占常年五成;6月8日入梅6月24日出梅,从出梅到8月20日57天中基本无雨并高温,7月雨量只有10.4毫米,不到常年一成,35℃高温天气达25天;9月降水又偏少,只有31.0毫米,占常年二到三成,姚江水位从2.94米下降到﹣0.5米,慈江灌区抗旱翻水3404万立方米。
  是年6月8—13日、6月16—18日,两次梅暴袭击。6月8—13日,慈城雨量站降水227.8毫米;相隔3天6月16—18日,又降水91毫米,姚江持续处在超警戒水位,慈城水位从6月11日8时3.82米,一直到6月17日尚有3.78米。农田受淹4天,受灾5万亩,成灾0.7万亩。
  是年8月21日,9417号台风在温州瑞安登陆,在台风影响期间又逢农历七月十五日大潮汛,宁波市三江口潮位4.72米,超警界0.72米。慈城降水103.2毫米,慈江水位3.3米,沿甬江外滩、后马路、槐树路一带住宅进水受淹。
  1995年,伏旱加秋旱,从7月7日到8月18日连晴42天。7月降水量仅占常年五成,8月降水量占常年六成。慈江灌区提水3383万立方米。
  1996年2月18日至3月19日,慈城降雪10次。是年春旱,5月降水量37.6毫米,仅占常年三成,进入8、9月降水量分别为81.1毫米、57.2毫米,分别占常年的五成、三成,从7月底到9月18日旱50天。是年,全年降水量只有1120.8毫米。慈江灌区抗旱抽水3590万立方米,为慈江管理处成立以来抗旱翻水最多一年。
  1997年8月18日,9711号台风在温岭石塘镇登陆,正值农历七月半大潮汛,出现了风、雨、潮“三碰头”。8月18日23点38分,宁波市三江口潮位达5.18米;四明山区华山点雨量395毫米;慈城雨量105毫米,慈江水位8月20日晨4时为4.07米。农田受淹5万亩。
  1998年9月19日,9806号台风在舟山普陀区登陆后,20日零点再次在北仑区登陆,普降暴雨。在台风风暴潮和天文潮双重作用下,市区三江口潮位高达4.69米,超警戒水位0.69米。慈城降水108.1毫米,慈江水位9月20日14点为3.45米。
  2000年春,旱。5月降水量84.2毫米,占常年六成;7月5日出梅后到8月8日晴34天,7月降雨量91.7毫米,占常年降水量六成;慈江灌区抗旱翻水2255万立方米。
  是年夏,慈城6月17日下冰雹。
  是年,影响江北区台风有3个:8月8—10日,8号“杰拉华”;9月13—15日,14号“桑美”;8月27—30日,12号“派比安”。其中以14号“桑美”为最严重。第14号台风“桑美”从12日开始影响江北区,9月13—15日正值农历八月半天文大潮,出现风、雨、潮“三碰头”。甬江流域面雨量235毫米,最大余姚夏家岭3天降雨748毫米,为宁波历史之最。慈城雨量270.2毫米,宁波三江口潮位达5.01米,姚江大闸内最高水位4.42米,为建闸40多年来最高水位,慈江水位9月15日晨4时为4.43米,为建站以来最高水位。江北区受淹8万亩,半浦姚江虹星塘倒塌,新华村三板桥附近受淹,慈浦、慈乍公路中断,农田受淹6万亩,成灾2万亩,蔬菜地受淹更严重。
  2002年,影响江北区台风有两个:7月4—6日,5号“威马逊”;8月5—7日,16号“森拉克”。慈城雨量站降水83.8毫米,5月14日最高水位3.91米。农田受淹5000亩。
  2003年,春旱连空梅加秋旱。其中5月降水量69.2毫米,仅占常年四成;6月降水量89.6毫米,占常年降水量五成;除7月外,8、9月降水量分别为103.3毫米、79.3毫米,占常年降水量不到五成。是年,全年降水量945.6毫米,为新中国成立以来降水量最少年份。从7月27日到8月18日连晴24天,9月又旱18天,慈江灌区抗旱提水2410万立方米(2000年以来耕田作物面积减少40%,抗旱强度大于1996年)。
  2004年,影响江北区台风有3个:8月10—12日,14号“云娜”;8月25—26日,18号“艾利”;9月12—13日,21号“海号”。其中受14号“云娜”影响,江北区损失88万元。
  2005年,影响江北区台风有3个:7月12—19日,5号“海棠”;7月31日至8月6日,9号“麦莎”;9月10—11日,15号“卡努”。其中9号“麦莎”过程降雨,慈城站121.1毫米,8月7日上午8点,慈城水位3.92米,农田受淹1万亩,江北区损失849.8万元。15号“卡努”过程降雨,慈城站88.6毫米,9月12日上午8点,慈城水位3.95米,农田受淹1万亩,江北区损失1560.9万元。
  2006年,影响江北区台风有5个,受灾影响不大。
  2007年,影响江北区台风有3个,其中9月16日13号“韦帕”台风,9月17—23日过程雨量,英雄水库218.5毫米,受淹蔬菜4742亩、水稻4350亩、大棚1200亩、水果706亩、西瓜380亩、其他作物50亩,慈城镇倒塌老房1间,直接经济损失962万元,一度转移群众6510人。10月5日16号台风“罗莎”,6—9日慈城雨量站过程雨量182.3毫米,最高水位慈江9日零时至10日6时为4.31米,姚江大闸站最高水位为4.36米,受淹农田51700亩、蔬菜地8800亩、花木6500亩,倒塌房屋1间,直接经济损失2944.08万元。

知识出处

宁波市江北区志 上册

《宁波市江北区志 上册》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志记述时限上起所载事物的发端,下迄2008年底,采用述、记、志、传、图、表、录等体裁,记述宁波市江北区自然、政治、经济、文化与社会的历史和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宁波市江北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