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北区图书馆
江北区图书馆
机构用户
江北区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五章 自然资源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波市江北区志 上册》
图书
唯一号:
112520020220000302
颗粒名称:
第五章 自然资源
分类号:
P96
页数:
21
页码:
123-143
摘要:
本章记述了宁波市江北区自然环境的自然资源情况,其中包含
关键词:
宁波市
江北区
自然环境
自然资源
内容
第一节 水资源
江北区雨量充沛,多年平均的地表径流量为1.26亿立方米,基流径流量为0.3034亿立方米,河川径流量为1.5634亿立方米,潜水蒸发量为0.063亿立方米,水资源总量为1.6264亿立方米。
河川径流量 江北西片山区大于700毫米,其他均在600毫米左右,庄桥、甬江一带为550毫米。
地下综合补给量
江北区的丘陵补给量824万立方米,平原地下水补给量2210万立方米。江北区潜水蒸发量为630万立方米。江北区地下水资源总量为3664万立方米。
丘陵山区 岩性主要为亚砂土类沙砾,厚度3~5米,单井出水量一般小于100立方米/日;大的如慈城镇新联村傅家泉水,流量达0.5升/秒,大旱之年不枯;其他山区泉水流量均在0.05
0.10升/秒之间。水质较好,可以作为分散居民用水。
平原区 海积、湖积亚黏土—黏土,分布在庄桥街道费市、洋市、姚江沿岸一带地面,含水性、透水性均极差,单井出水量小于10立方米/日。浅层承压水,分布在英雄水库坝下地段,单井出水量100~1000立方米/日,水质矿化度0.5~1.0克/升,可作生活和灌溉用水。深层承压水,分布在甬江、庄桥、城区一带,单井出水量100~1000立方米/日,矿化度0.5~1.0克/升,广泛用于工业和生活用水。
自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由于大量开采地下水,造成地面沉降。沉降中心在甬江街道孔浦村一带的甬江两岸,地下水位下降到﹣3.87~﹣4.57米影响的区域范围有500平方公里,并且以年2.36~2.5毫米的速度持续向下沉降。2000年宁波市政府下达停止地下水开采通知,地面沉降速度有所减慢。
第二节 矿产
江北区境内矿产资源相对贫乏,已发现高岭土、萤石、天然气、石英岩、泥炭、矿泉水、建筑石料、砖瓦黏土8个矿种,矿产资源的主要特点是:矿种少,建筑石料资源相对丰富。
矿产种类
建筑石料 资源量较丰富,岩性有流纹质熔结凝灰岩、火山沉积岩等,前者青灰色,石质优,用作商品混凝土、预应力桩管的骨料;后者用作塘渣。
建筑用凝灰岩 资源量较丰富,主要分布在慈城镇东北一带,岩性有流纹质含角砾玻屑熔结凝灰岩等,石质优。该类岩石的抗压强度在80~130兆帕,可用作桥梁及桩基混凝土,预应力桩管的骨料。
砖瓦黏土 资源量较丰富,有海相灰色淤泥质亚黏土、残坡积黄色黏土及江、湖、河中的黑色淤泥等,主要用作制造砖瓦。
高岭土 已知有金沙、诗冠头、湖塘下、山西4个矿点,系霏细岩脉或蚀变凝灰岩风化残余而成。矿体规模大小不等,估算资源量约90万吨。其中山西的高岭土矿体宽20米,长约200米,延深大于20米,储量约20万吨。矿石质量较好:A12O3—20%、Fe2O3—1.63%、TiO2—0.11%、K2O—6.20%、Na2O—0.45%、烧失量5.6%
矿泉水 出露于大茅峰、鸡笼山东南坡,系含偏硅酸基岩裂隙水,日涌水量2.5~2.7立方米。水质为:矿化度357.3、偏硅酸32.5、游离CO27.85、pH值7。
矿点分布
应家弄萤石矿点 位于洪塘街道应家弄自然村西(规划区边界975米),为禁采区内。矿脉受北西向张扭性断裂控制,发育两条矿化带,矿体长10~40米,宽0.8~1.35米,矿体内部发育有0.65米宽的夹石,但地表已近采空,无进一步勘查的价值。
湖塘下萤石矿点 位于慈城镇湖塘下自然村东300米(规划区边界550米),矿脉受北西向张扭性断裂控制,矿体长20~100米,宽0.1~0.7米。该矿点在20世纪70年代已采出矿石约3500吨,萤石的资源潜力较小,无进一步勘查的价值。
江北气点 位于江北区孔浦村(规划区Ⅲ区内),气层岩性为含贝壳粉砂质黏土地,气量为20~30立方米/昼夜,气压2帕,气层厚度3米,埋深19~24米,气体类型为甲烷—氮气型,内含CH—40.92%,C2H6—0.32%。利用价值不大。
第三节 植物
江北区植被属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北部亚热带浙闽山丘甜槠、木荷林区,历史上森林植被茂盛。20世纪近百年中,由于种种历史原因,大片常绿阔叶林几乎灭绝,取而代之的是针叶林、阔叶林、灌丛及人工引种的植被类型。
天然植被类型有: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及针阔混交林、针叶林、灌丛等。主要树种有青冈、苦槠、甜槠、栲类、木荷、枫香、冬青、马尾松、杜鹃(映山红)、化香、白栎、茅栗、乌饭、苦竹、毛竹。
人工植被主要树种有:马尾松、杉木、湿地松、樟树、杜英、喜树、毛竹、早竹、淡竹、雷竹、乌竹、哺鸡竹、龙须竹、水竹、杨梅、柑橘、茶叶、板栗、桃、李、梨、苹果及平原地区片林、林带,“四旁”树的水杉、银杏、池杉、白榆、苦楝、泡桐、香樟、广玉兰、香椿、冬青、金钱松、桂花、棕榈。江北区人工林面积为15188亩。
低山丘陵植被
针叶林 江北区主要的植被类型,大部分通过次生演替而来,面积较大,广布江北区丘陵山地。主要树种为马尾松,属暖性针叶林,分布在海拔400米以下的山地,是典型的代表群系之一。具体可分为马尾松—甜槠、木荷群丛;马尾松—白栎、檵木群丛;马尾松—芒箕群丛等。伴生树种常见的有甜槠、木荷、白栎、枫香、青冈、麻栎、山合欢、苦槠等。江北区现有杉木林1865亩,全都是1990—1993年“灭荒”工程中人工种植的纯林,经多年培育、管理而形成。
阔叶林 江北区典型的地带性植被类型。原始群落已破坏殆尽,现存多是次生阔叶林类型。保存较好的仅有洪塘街道荪湖村一大片阔叶林。江北区阔叶林以硬阔类为主,有20229亩,软阔类仅有383亩,主要分布在洪塘街道的荪湖村,慈城镇的五湖、妙山、新联、湖心、毛力、毛岙等地。
江北区常绿阔叶林的主要群系有:丝栗栲、木荷、米槠林,分布面积较广。在荪湖村保护得好的地段的山麓和山背均可见到。乔木层优势树种为丝栲栗、木荷、米槠;伴生树种以石栎、长叶石栎为主;灌木层组成的种类除乔木层常见种以外,主要是以连芯茶、浙江新木姜子、白花野木瓜为主;草本层中主要有狗脊、里白等植物。木荷、米槠林:乔木层以木荷、苦槠为主。主要伴生树种为石栎、青冈、檫木等;灌木层组成的种类除乔木层常见之外,主要有檵木、山枫等;草本层中有莎草、狗脊、淡竹叶、鳞毛蕨等;层外植物以菝葜、络石、莴藤为主。
江北区落叶阔叶林的建群树种是枫香、赤皮稠。乔木层伴生有苦槠、红脉干姜等;灌木层以苦竹为主;草本层主要有狗脊、阔叶莎草、宁波莓等。竹林由竹类植物组成的单优势竹林群落。大面积天然竹林是江北区山地的一大特色。竹类有10属50余种,江北区竹林以毛竹为主,面积20452亩,占竹林面积89.6%,其余为杂竹,少部分天然林常与枫香、木荷、马尾松等树种混生。毛竹林内的灌木层常见有檵木、柃木、枫香、红楠等;层外植物有菝葜、络石、鸡血藤等。
平原植被
基本上是人工林,以蜜梨、葡萄、桃、柿等经济林为一块,另一块是在高标准平原绿化建设中选用的林带林网乔木树种香樟、杜英、构树、广玉兰、栾树、杨树、龙柏、榆树、乌桖、混地松、桂花、无患子、杨梅、青冈、池杉、红枫、夹竹桃、哺鸡竹。第三块是平原绿化四旁植树,樟树、棕榈、水杉、雪松、广玉兰、黄杨、法国梧桐、盘槐、桃树、杨树。
古树名木
经调查统计,江北区共有古树名木152株。慈城镇91株、白沙街道25株、洪塘街道23株(其中保国寺16株)、庄桥街道12株、甬江街道1株。
按权属分:国家所有41株,集体所有105株,个人所有6株。
按保护级别分:一级古树2株,二级古树27株,三级古树123株。
按位置分:单位庭院内30株,个人宅院内6株,寺院内19株,公园内2株,村旁4株,路旁5株,水旁19株,田旁1株,山坡上66株。
按分布状态分:散生107株,群落2个45株。
按树种分:马尾松49株,樟树46株,枫香12株,银杏6株,广玉兰6株,朴树6株,金钱松5株,金桂4株,槐树3株,紫藤2株,肥皂荚2株,红枫2株,冬青2株,龙爪槐2株,龙柏1株,麻栎1株,榉树1株,黄杨1株,旱柳1株。共涉及19个树种。
这些古树名木中,树龄最长的为慈城镇东门村清道观的龙柏,已有1000年;胸围最大的为慈城镇金沙村的樟树,399厘米。
1998年,江北区对14株古树名木进行了除虫、修剪、补洞、白蚁防治、立牌等复壮工作。1999年又对11株古树名木进行了复壮。江北区古树名木普遍生长良好。
第四节 动物
江北区分布的兽类有黑鹿、毛冠鹿、黄鼠狼、獐、猕猴、穿山甲、狐、鼬獾、花面狸、刺猬、黄鼬、野猪、野兔等;鸟类有黄腹角雉、龙鹰、小隼、山斑鸠、猫头鹰、灰白鹭、小杜鹃、啄木鸟、喜鹊、夜鹰、松鸦、褐翅鸦鹊、黑枕绿啄木鸟、黑领噪鹛等;爬行类有眼镜蛇、五步蛇、滑鼠蛇、宁波滑蜥、环纹游蛇、翠青蛇等。
姚江水域鱼类有19科,分别是:鱼是科、银鱼科、鲤科、鳅科、鲶科、危科、鳗鲡科、鱼咸科、鳉鱼科、鲻科、鳢科、合鳃科、旨科、攀鲈科、塘鳢鱼科、虾虎鱼科、杜父鱼科、舌塌科、刺鳅科,共58种。
此外,还有田螺、河蚌、毛大蟹(茅草狼)、红圈蟹(红圈狼)、螳螂、蜻蜓、蝉、蟋蟀、水蛭(蚂蟥)等。
附:重大自然灾害年表(江北建区前采用周边县历史资料)
东晋
咸康元年至三年(335—337)大旱,斗米值五百,饥民相。
南北朝
宋大明七年(463),浙东诸郡大旱。
唐朝
贞元六年(790)夏,浙东旱,井泉多涸,人渴,立水疫,死者众。
开成四年(839)慈溪旱饥。
大中六年(852),慈溪旱。
北宋
咸平三年(1000)两浙大饥,民疫死,春浙旱。
天圣四年(1026)九,月,两浙大水,坏民屋。
天圣六年(1028)七月,淫雨为灾。
熙宁元年(1068)明州旱。
熙宁三年(1070),两浙旱,蝗害。
熙宁四年(1071),两浙水,翌年赐谷十万石之。
熙宁六至八年(1073,—1075),慈溪连续干旱,罗谷不登,疾大作,藉尸郊野。
元丰三年(1080)慈溪旱。
元祐八年(1093),明州大旱。
绍圣四年(1097),两浙夏旱。
元符二年(1099),余姚江河水溢,高丈余,有声,数日乃止。
大观三年(1109),浙江旱,发票赈之,益免其租。
重和元年(1118)夏,,浙大水,民流移,溺者众。
南宋
绍兴十八年(1148)八月,明州大水害稼;浙东旱。
乾道元年(1165)二月寒,败首种,损蚕麦,夏无麦。
乾道二年(1166)夏,旱。
乾道六年(1170)夏,浙东旱。
淳熙二年(1175)秋,浙江皆旱。
淳熙四年(1177)五月、九月,明州两次大风雨,海涛汹涌。
淳熙五年(1178)秋,明州飓风、暴雨夹海潮,淹没庄稼,冬饥。
淳熙八年(1181)五月,、慈大雨,漂没民居,田禾尽腐,大饥。
淳熙九年(1182),明州旱,大饥。
淳熙十四年(1187),明州七月大旱,九月始雨。
绍熙五年(1194),明州自去冬不雨至是年夏秋。七月,水漂民庐,殃田害稼,人多溺死,冬饥,人食草木。
嘉定元年(1208),慈溪夏旱。
嘉定四年(1211)七月,慈溪大水坏田庐,人多溺死者。
嘉定八年(1215),旱。
嘉定十四年(1221),明州旱。
嘉熙四年(1240),慈溪大旱,饿殍成丘。
元朝
至元二十二年(1285)秋,大水伤民,坏庐舍。
大德六年(1302),五月不雨至六月,大旱。
大德十一年(1307),大旱饥疲,明年复无麦,民相枕藉死。
至顺元年(1330)闰七月,鄞县、慈溪水没民田。
至元二年(1336)三月,浙江旱,自春不雨至八月,民大饥。
至正十二年(1352),慈溪自四月不雨至七月,民大饥。
明朝
永乐七年(1409)秋,浙东雨雹。
永乐十八年(1420),大风,慈溪县治厂堂,门廊庙宅悉皆倾仆,县令缚草为厅以居。
正统三年至四年(1438—1439),慈溪两年夏旱。
正统十年(1455),鄞县、慈溪、定海大旱三个月,饥民遭疫,人迹绝往来。
成化二十三年(1487),慈溪大旱,饥。
弘治十六年(1503)九月,慈溪旱灾。
正德三年(1508),宁波府六至十二月不雨,禾黍无收,百姓野菜为食仍难以生活,以致卖儿鬻女度日。冬大雪,河冰不化,草木萎死,冻饿死者甚众。
正德五年(1510)十月,宁波大水,遭饥。
正德六年(1511),慈溪大旱。
正德十一年(1516),慈溪大水,无麦;余姚旱。
正德十四年(1519),慈溪夏大旱,饥。
正德十五年(1520),慈溪夏大旱,饥。
嘉靖五年(1526)夏,慈溪旱。
嘉靖十六年(1537)七月,宁波海溢,潮入灵桥门。
嘉靖二十四年(1545)夏,宁波府大旱荒,谷价腾贵,道路饿殍相望。
嘉靖三十一年(1552)秋,慈溪旱。
嘉靖四十三年(1564)夏,慈溪大旱。
隆庆三年(1569)闰六月十四,飓风暴雨,海啸潮涌,漂没人畜无算,宁波各县俱受其灾。
万历十三年(1585)秋,宁波各县渍淫连旬。
万历十六年(1588),宁波府夏秋亢旱成灾,有以子女易一饱者。
万历十七年(1589)七月中,宁波府大雨不止,潮入郡城,禾尽槁死。
万历二十四年(1596)秋,宁波府大水伤稼,民多淹死。
万历二十六年(1598)九月,浙江水灾,准免粮六分。
万历三十二年(1604),宁波府大雨并冰雹,房屋畜舍麦豆被毁。
万历三十七年(1609)秋,宁波府大水,漂没民舍无算。
万历三十九年(1611),宁波府大水。
万历四十四年(1616)正月初三,宁波府雪坠空如倾,封垛二三尺,山中坎陷平填七八尺,摧折竹木无算,时入春,阴冬连旬不解,檐冰长短如银栅。
万历四十六年(1618)七月,宁波府大水,坏庐舍,溺死者众。
天启元年(1621),慈溪、鄞县六七月亢旱。
天启三年(1623),宁波夏旱。
天启六年(1626)七月,宁波大水。
天启七年(1627)七月,宁波府风雨作,山崩石裂,余姚大水。
崇祯元年(1628)七月二十三日,宁波大风雨,拔木圮石坟。
崇祯二年(1629)七月,宁波狂风随作,毁屋折木,连潮不息。
崇祯六年(1633)六月,定海、慈溪飓风,雨如注,倒坍民房。
崇祯七年(1634),宁波旱,饥民取南乡山中白泥充饥,竞传称“观音粉”。
崇祯九年(1636),宁波大旱,岁饥,多饿殍。
崇祯十一年(1638)六月,慈溪大风。
崇祯十三年(1640)六月,宁波大旱,人取白泥充饥,多得腹胀病。余姚亦大旱。
崇祯十五年(1642),宁波大旱,饥。
崇祯十六年(1643),宁波旱。
清朝
顺治三年(1646),宁波自四月不雨至七月大旱。
顺治四年(1647),慈溪旱,饥。
顺治十一年至十二年(1654—1655),宁波府夏大旱,河底开裂。
顺治十四年(1657)六月,宁波大风雨,水没堤岸。
顺治十五年(1658)三月,宁波府大雨雹,击死牛羊,桑叶尽折。
顺治十八年(1661),宁波府大旱五至八月未雨。
康熙元年(1662)夏,慈溪大旱。
康熙二年(1663)六月,慈溪大风海潮,漂庐舍,坏禾棉,伤人畜无算。
康熙三年(1664),宁波大雨冰雹,十二月暴风竟日。
康熙四年(1665)七月,宁波府各县淫雨、飓风大作,岁大歉。
康熙六年(1667)四月,慈溪旱,饥。
康熙八年(1669)秋,宁波府大水,海溢,一夕平地水高数尺。
康熙九年(1670),宁波府大水、大风,害稼;十二月十三日,宁波大雪至二十七日,雪积高数尺。
康熙十年(1671)夏,宁波府大旱,至八月始雨。
康熙十一年(1672)秋,宁波淫雨。
康熙十七年(1678)八月,宁波府甬江潮水大涨,潮入灵桥门。是月淫雨,余姚县尽遭淹没,连及慈溪。
康熙二十年(1681)四至五月,宁波府淫雨不止,禾稼尽淹死,农家多更插秧;六月不雨至十月,宁波城中井泉皆枯,月湖亦变涸。
康熙二十六年(1687),镇海、慈溪大旱。
康熙二十九年(1690)七月,慈溪、镇海大风雨,山洪暴发,平地水深丈余,城内居民纷纷避至屋上,人畜、庐舍淹没者不计其数;八月初三起,又连雨五昼夜,县皆水灾。
康熙三十二年(1693),慈溪春夏亢旱。
康熙三十五年(1696),慈溪、镇海大旱,自去秋不雨至是年五月始雨,早稻全萎、晚稻薄收。
康熙三十八年(1699),宁波府夏旱;秋水灾。
康熙四十四年(1705),宁波府大水。
康熙四十九年(1710),慈溪四至五月淫雨不止;自六月十日始亢旱六十日。
康熙六十年(1721)三月,镇海、慈溪雨,小者如碗,大者如盆,毁民舍禾稼。
雍正元年(1723)秋,镇海、慈溪大旱,稻麦尽枯,民不聊生,剥取树皮草根为食,饿死甚多。
雍正二年(1724)七月十八日夜,慈溪、镇海飓风驾海潮,堤决,平地水深三丈,屋舍、禾棉、竹林尽毁,浮棺满地,尸横遍野,越四五日咸潮始退。
雍正三年(1725)七月十八日,慈溪、镇海大雨,海溢,乡民登屋脊或大树上避水。
雍正五年(1727)七月,宁波山洪暴发。
乾隆九年(1744)七月,宁波府海潮暴涨,害棉花,下旨震恤。
乾隆十二年(1747)七月,镇海、慈溪海潮大作。
乾隆十六年(1751),镇海大旱,自闰五月至八月不雨。
乾隆十九年(1754)八月,鄞县、慈溪大雨,山洪暴发。
乾隆二十年(1755)七月,慈溪大风雨,拔木损稼。
乾隆二十三年(1758)秋,鄞县、慈溪大雨三昼夜,山水暴出。
乾隆三十五年(1770)七月,宁波大风潮,秋大水。
乾隆三十六年(1771)八月,慈溪大水。
乾隆三十九年(1774),慈溪夏旱。
乾隆四十二年(1777)冬,宁波大雪,平地积厚四五尺,翻三次。
乾隆四十六年(1781)六月,余姚、慈溪大风雨,拔木飞瓦、坏庐舍,禾稼尽淹;慈溪四五月旱。
乾隆五十六年(1791)秋,慈溪飓风,禾稼淹没,冬饥。
乾隆六十年(1795)冬,宁波大寒失常,数百年生樟木冻枯不蘖。
嘉庆三年(1798),宁波旱饥,设粥厂捐赈。
嘉庆七年(1802)秋,慈溪大旱,早禾穗而不实,饥。
嘉庆十年(1805),慈溪大旱,高田龟裂像虎口,低田禾穗如火烧。
嘉庆十一年(1806),慈溪六月不雨至七月二十二日;七月,宁波大水。
嘉庆十五年(1810),慈溪大旱,姚江咸潮上溯至两县境内,禾稻立枯。
嘉庆十九年(1814),慈溪旱大,饥。
嘉庆二十二年(1817),宁波风潮入灵桥门。
嘉庆二十四年(1819)夏,宁波大旱。
道光三年(1823)七月,慈溪大风雨,海溢坏堤,水淹平地高数尺,害禾棉。
道光八年(1828)秋,慈溪大旱。
道光十三年(1833),镇海、慈溪旱,大饥。
道光十五年(1835),慈溪夏秋无雨,岁歉收。
道光十七年(1837),镇海、慈溪夏旱;七月大风雨,江河水溢。
道光十九年(1839)春,宁波、镇海大雪,平地积雪五尺。
道光二十一年(1841)冬,宁波、镇海大雪。
道光二十二年(1842),慈溪春旱。
道光二十三年(1843)八月初八,宁波府各县大风雨,太白山崩,东钱湖堤决,平地水高五六尺,舟行桥上,牲畜溺死,庐舍崩坏,棺木漂流不计其数。
道光二十四年(1844)夏,慈溪大旱。
道光二十六年(1846)七月,慈溪大旱,民采薇蕨为食。
道光二十七年(1847),镇海、慈溪春秋旱;宁波正月至四月不雨。
道光二十九年(1849)芒种后,慈溪大雨积旬,川泽皆满,平地水高三尺,饥民泛舟乞食,往来如织,其状甚惨。
咸丰二年(1852),鄞县、镇海旱歉收。
咸丰五年(1855)七月,宁波久雨水灾。
咸丰十一年(1861)十二月二十六日,镇海、宁波皆大雪,平地积雪五六尺,镇海河水皆冰,至同治元年(1862)正月中旬始通舟楫。
同治三年(1864),镇海夏旱,秋冬旱,全年五个月未下雨;慈溪一月旱,秋冬复旱。
同治六年(1867)八月,宁波海溢,坏塘田,秋潮入灵桥、东渡两门,直进平桥。
是年秋,宁波大旱,晚禾歉收。
同治十年(1871)夏,宁波府各县和余姚七月旱,虫害。
同治十一年(1872),宁波府大旱,禾苗尽萎,河枯舟楫不通,井泉枯,至冬至始雪。
同治十二年(1873),宁波夏秋旱。
同治十三年(1874),宁波秋旱,疫流行。
光绪三年(1877)五月,宁波大风拔木,坏庐舍;镇海十至十一月阴雨,十二月初一至下年正月,雨风雪相继而至,百余日中能见阳光者仅二十天。
光绪五年(1879),宁波府大旱;镇海七乡河底皆龟裂,稻禾尽枯。
光绪九年(1883)七月初一,镇海、慈溪飓风暴雨。
光绪十一年(1885)七月,宁波大水,漂没民居百余间。
光绪十五年(1889)七月,宁波府各县洪水冲击堤塘,坏庐舍无算;八月至十月淫雨不止,大水成灾,田禾腐烂,饥民四起。
光绪十六年(1890),宁波府飓风,江潮大涨。
光绪十八年(1892)冬,宁波奇寒,江河尽冻,果木冻枯,鸟兽冻死。
光绪二十四年(1898),慈溪大旱,民为争水格斗。
光绪二十七年(1901)八月,宁波风雨大作,江水陡涨,水涌灵桥门内,新老江桥、桃花渡及招商局前一片汪洋,四乡低洼之处,水与桥平,航船不通。
宣统元年(1909),慈溪水灾烂秧,七八月暴雨成灾。
中华民国
民国4年(1915)7月,镇海、慈溪大风雨为灾。
民国7年(1918),镇海夏旱,秋蝗;咸潮沿姚江内灌,冬至始退。
民国9年(1920),宁波各县大风暴雨,四明诸山石崩岩裂,洪水数道并下,冲毁庐舍道路,淹溺人畜不可数算,后2月暴洪又作。
民国10年(1921)9月,宁波暴雨竟夕,山洪披山而下,较上年尤甚,近山各村,无不被灾;塘圮岸崩,田庐人畜随流而尽,至津梁断绝,沙石壅障处处皆是;老江桥被山洪冲断铁链,架板大桥3座被潮冲至镇海,诚百年未有之奇灾。
民国11年(1922),宁波各县水灾前后凡6次,以8月31日台风最烈。6月14日,宁波市内大雨倾盆,适逢潮涨,新江桥堍水深5尺以上,桥上第二排铁链撞断氽走,交通断绝,倒房坍墙,覆舟毙人,不可胜计。
民国12年(1923)8月7日,宁波飓风大作,狂风急雨,通宵达旦,毁船舶,屋倒墙坍。
民国17年(1928)7月,慈溪、镇海堤塘冲毁,米粮缺乏,人心惶惶。
民国18年(1929)3—5月,慈溪不雨,河涸早稻不能种。
民国21年(1932),慈溪旱,5、6月不雨。
民国22年(1933)9月18日,宁波各县狂风暴雨,海潮突涨,塘圮倒坍,拔树圮屋,咸潮入侵,灾情特重。
民国23年(1934),宁波各县4月起不雨至中秋后,历时近百天,江河尽涸,河床毕露,稻禾枯萎,秋收绝望,姚江咸潮达通明堰。
民国29年(1940)10月,宁波各县狂风暴雨竞日不绝,山洪暴发,河水涝溢,船只阻于桥。是年前旱后水,饿殍载道,弃子女于道者数百人。宁波各县春、夏、秋大旱,3—10月无雨,禾失灌,民无饮水,饿死甚众。
民国30年(1941)8月,宁波各县暴风雨,坍屋倒墙,积水没胫,宁波城区交通呈半瘫痪状态,电灯、电话杆倾倒尤多,建筑物受损巨大。
民国31年(1942)8月,宁波早稻开始收割,台风袭境受损,大雨不止,江潮高涨,滨江路、新江桥北岸马路均被水淹,招商码头水深没胫,顿成泽国。
民国32年(1943)8月,慈溪大风,受灾6.7万亩。
民国34年(1945),慈溪旱,受害农田面积七成。
民国37年(1948)7月,宁波各县暴风雨,各地山洪暴发,江河泛滥,多与岸平,四乡航船停航,
稻田一片汪洋。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51年5月10日至6月10日干旱,由于上年干旱加“空梅”受灾3.5万亩,成灾3.2万亩。经8月19日第16次、9月28日第22,次两次台风暴雨,又逢大潮,双,桥村境内,龙王宫处甬江土堤决口姚江无堤约束,形成内涝,受灾1.84万亩,成灾0.03万亩。
1952年7月18—21日、8月30日,遭受第七次、第15次两次台风袭击,其中第七次台风造成龙王宫处甬江土堤再次决堤。
1953年,自上年12月中旬以后近4个月未下雨,4月15日至5月29日旱46天,又在7月1日至9月2日连续干旱64天。姚江咸潮上溯至明伟乡姜家渡,人畜饮水发生困难,今江北区境受灾15.3万亩,成灾10万亩。8月17日遭受第10次台风袭击,农田受淹3万亩。
1954年5月,出现3次梅涝,8月25,日遭受第11次台风袭击,暴雨,高潮,今江北区境农田受灾3.43万亩,成灾1万亩。
1955年7月下旬至9月上旬旱40天;9月发生水灾,受灾1.75万亩,成灾0.11万亩。
1956年6、7月,旱。8月1日24时,第12次强台风在象山登陆。登陆时台风中心气压923百帕,风速每秒65米,风力12级以上。台风过程,暴雨中心四明山区雨量达300毫米以上,今江北区境雨量119毫米,甬江宁波站最高潮位2.8米,姚江丈亭水位4.32米,宁波市死亡人员3897人,受淹195.82万亩。今江北区境受灾1.02万亩,成灾1.02万亩。
1957年5月、7月、8月3次受旱,分别为24天、43天、41天,受旱面积8万亩,6月19日姚江咸潮上溯至丈亭。
1958年5—8月,梅季为空梅,从6月22日入梅,6月24日出梅,梅期仅有3天,宁波市梅雨量为45.6毫米,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梅雨期最短一年。从5月19日起干梅连夏旱至8月23日,旱期长达96天,河道断流,内河航运中断,姚江咸潮上溯至通明堰,农村大部分地区发生人畜饮水困难,今江北区境受灾14万亩,成灾10.72万亩。
1959年9月3日受第4次台风影响,一次降水200毫米以上,受灾3万亩,成灾1.5万亩。
1960年3月31日5,时,余姚陆埠、丈亭、慈城一带下冰雹。
1961年,从6月15日起宁波各地断雨,而后在太平洋副高控制下旱情扩散较快,姚江闸内水位从7月1日的3.1米,至8月27日下降到﹣3.64米。时郊区已建成妙山、慈东、半浦3座翻水站,共翻水812万立方米。由于姚江水位急剧下降,青林渡闸、中心闸等水闸,因闸两侧堤塘坍塌而报废,后重建。姚江岸边正大火柴厂开裂被迫停产;青林渡铁路桥火车减速缓行。
是年10月4日遭受6126号台风袭击(1961年以后台风采用编号),沿海出现12级以上大风,各地普降暴雨。象,山县西周24小时雨量491毫米,镇海县新路岙335毫米,宁波市区雨量145毫米,姚江、奉化江水位都接近历史最高水位。今江北区境农田受淹6天,受灾1.4万亩,成灾0.84万亩。1961年,农业生产影响严重,共受灾11万亩,成灾10万亩。
1962年9月3—6日6214号台风在福建连江登陆,台风中心气压935百帕,近中心风力每秒65米,台风过程正与北方冷,空气在上空交会,普降特大暴雨,暴雨中心余姚百丈岗水库降雨达674.2毫米,慈溪浒山384毫米,宁波市区215毫米,为姚江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水灾。慈城地区农田积水1~1.5米,可行船,天数最长14天。政府动用飞机投放食品,时值农作物分蘖抽穗,损
失严重,郊区受灾9万亩,成灾5万亩。
1963年,自1962年冬至1963年春少雨,冬春旱长140多天,从1963年6—9月又旱50多天,今江北区境受灾3.2万亩,成灾2.07万亩。
是年9月10—15日,6312号台风在福建连江登陆,其外围云团与北方冷空气南下形成台风倒槽,宁波市普降大暴雨,宁波市区421.8毫米,宁波市郊区农田受淹9天,受灾17.54万亩,成灾14.97万亩。
1964年,从6月28日至7月底降雨50毫米,以后干旱少雨,至9月9日旱情才解除,受灾8万亩,成灾3万亩。
1966年9月7日,受6615号台风影响,江北区农田受淹10万亩,成灾1万亩。
1967年,全宁波大旱。从6月25日入梅,7月9日出梅,梅季基本无雨。从5月下旬至9月上旬,干梅连夏秋旱,连续干旱94天,其间降水量只有79.4毫米。姚江干流河道从8月9日开始出现断流并一直延续到11月份,断流期长达105天,湾头、庄桥、半浦、乍山姚江江岸大面积塌坡。宁波市区自来水断源,依靠船只从上海运水。英雄水库放水到死库容以下。受灾15万亩,成灾8.7万亩。
1970年6月26日,受梅涝淹2天。
1971年,先是春旱空梅继伏旱连秋旱,从4月17日至5月28日受旱41天,5月24日入梅,6月8日出梅,只有两场分布不均雷阵雨,从6月23日至9月20日连续干旱89天,姚江河道断流43天,江底开裂可行人。自1967年大旱后,境域先后建成和平、青林渡、城山渡、小西坝4座翻水站。抗旱前期因姚江河道有水尚可,断流后只有城山渡可翻水,旱情迅速扩展,农田受灾12.6万亩,成灾8.5万亩。
1972年2月5日开始,连降大雪,至12日平原积雪30厘米,山区最厚达2米。
1973年,自1972年11月9日至1973年1月13日,连旱66天无雨。
1977年元旦至2月21日,下雪天计21天,平原积雪20厘米,山区积雪1米以上,姚江部分冰封。8月21—24日,7707号台风紧靠沿海北上与南下冷空气交接,形成台风倒槽,普降特大暴雨,降水量在200~450毫米,慈溪灵湖510毫米。慈城站120.9毫米,最高水位8月24日晨5时4.14米,农田受淹4天,受灾7.76万亩,成灾5.74万亩。
1978年,出梅早,降雨少,气温高。6月25日出梅,比往年提前10天;气温从7月2—16日连续半月在35℃以上,其中10天在38.5℃以上。受灾11.28万亩,成灾0.29万亩。
1979年8月22日,7910号台风在舟山普陀登陆,宁波地区处在12级风力范围内。8月23日晚宁波甬江潮位达4.54米,江北区外马路、中马路、槐树路沿江一带潮水入侵,民宅大面积进水。最大降雨慈城站54.6毫米。由于姚江干流洪峰进入下流平原地区,排水又受甬江潮水顶托,郊区出现大面积内涝。慈城站8月25日20时水位4.03米,农田受淹4天,受灾5.15万亩,成灾2万亩。
1980年1月3日至2月13日,下雪8天。6月27日、7月16日,慈城2次下冰雹。
1981年,从5月下旬少雨,梅汛雨量明显偏少,只有93.1毫米,从5月至7月旱40天,慈江灌区从姚江翻水2450万立方米,山区有近1000亩农田受灾。
是年8月31日至9月3日,8114号台风紧靠沿海北上,8级以上风力持续30小时,适逢农历八月大潮,9月1日宁波站高潮位达4.85米。江北区沿甬江一带民宅、工厂企业大面积进水,孔浦大闸甬江潮水过闸顶进入江北大河。慈城雨量站降雨113.6毫米。9月2日上午8时,最高水位3.85米。农田受淹5万亩,成灾0.5万亩。冬,慈城从12月30日至翌年2月28日,降雪天计11天。
1982年,前期旱,5—6月连旱28天,5月雨量只有59.5毫米,到梅汛后期才降水,慈江灌区翻水1975万立方米。7月初梅汛结束后,从17日开始到8月20日受旱33天慈江灌区抗旱翻水2040万立方米。冬,慈城12月6日至翌年3月26日,降雪天11天。
1983年,旱。
1984年4月13日,慈城下冰雹。梅汛后雨量明显偏少,7月雨量93.3毫米,较常年偏少四成。从7月7日到8月14日,受旱30天。慈江灌区抗旱翻水1665万立方米。冬,12月28日至翌年2月10日,降雪天22天。
1985年5月开始旱。5月份雨量只有66.2毫米,占常年五成。进入6月,梅汛雨量又偏少,6月降水98.8毫米,较常年偏少四成。慈江灌区抗旱翻水1960万立方米。
1986年5、6月雨量偏少,较常年偏少三成,从6月21日出梅后到7月底,受旱40天,慈江灌区抗旱翻水2290万立方米。8月7—25日又连旱18天。8月26日,8615号台风袭境。姚江上游四明山两天雨量231毫米;慈城雨量站雨量52.8毫米。农田受灾3万亩,成灾0.4万亩。
1987年9月8—12日,受8712号台风袭击,连续4天普降大雨,面雨量在200毫米以上,姚江上游陆埠雨量在400毫米以上,慈城雨量站雨量为191.5毫米,奉化江、姚江出现近20多年来罕见洪水,姚江闸内水位4.10米,慈城雨量站水位9月12日上午8时4.22米,为建站第二高水位。正值农历八月大潮,排水受甬江潮水顶托,到16日涝水才基本排出。农田受淹4天,湾头蔬菜地90%受淹,沿甬江外马路、槐树路一带住宅进水,深达0.5~1米。江北区农田受灾8万亩,成灾1.5万亩。
1988年夏旱,6月21日出梅后到7月底受旱40天。慈城山区3000亩农田受旱,慈江灌区抗旱翻水2454万立方米。
是年7月29日,受海上低压云团影响,遭受罕见特大暴雨袭击,习称1988“7030”暴雨,12小时最大雨量超过500毫米,慈城雨量站雨量53.6毫米,由于姚江上游洪水,江北区慈城雨量站也出现了超警戒水位。
是年8月7日,8807号台风在象山县林海乡登陆。是年9月22日到12月底出现97天冬旱。
1989年8月21—22日,受海上热带低压云团和北方冷空气南下复合影响,姚江流域降水在200毫米以上,慈城雨量站140.9毫米,平原河网水位猛涨,8月23日8时,慈城雨量站水量最高3.9米,农田受灾5万亩。9月13日,8921号台风在福建霞浦一带登陆,又遇冷空气南下,普降大雨,慈城站雨量86.2毫米,9月14日晨5时,水位4.11米,受淹农田5万亩,湾头一带蔬菜地受淹严重。
1990年春旱。5月4—21日连晴18天,6、7月雨量较常年偏少三成,7月5—29日晴24天,8月11—29日又连晴18天。慈城沿山地受旱严重,晚稻无法播种,改种旱作。姚江水位从2.83米下降到﹣0.34米,慈江灌区抗旱翻水2845万立方米。
是年又先后遭9015、9017、9018、9022号4次台风袭击,其中以9015号台风对江北区造成损失最为严重。8月31日,台风在台州椒江市登陆,24小时雨量在200毫米以上。点雨量,鄞县四明山区杖锡468毫米;慈城雨量95.1米,9月1日上午毫8点水位3.92米。沿甬江一带低洼地民宅进水,受灾3万亩,成灾1万亩,湾头蔬菜地受淹严重。
1992年夏,高温旱。从7月7日至8月底,35℃以上高温天气有24天,从8月19日至9月5日连晴18天,姚江水位从3米下降到﹣0.3米,慈江灌区抗旱翻水2540万立方米。
是年8月29日,受9216号台风外围强劲的偏东气流影响和其后部不断有密集云团的补充,造成大范围连续性普降暴雨,宁波全市平均降雨量260毫米,最大宁马岙725毫米,江北区慈城雨量站降水107.6毫米,慈江最高水位出现在9月1日上午6时,为4.08米。
1993年9月18日,慈城下冰雹。
1994年春旱连夏秋,5月降水只有63.3毫米,占常年五成;6月8日入梅6月24日出梅,从出梅到8月20日57天中基本无雨并高温,7月雨量只有10.4毫米,不到常年一成,35℃高温天气达25天;9月降水又偏少,只有31.0毫米,占常年二到三成,姚江水位从2.94米下降到﹣0.5米,慈江灌区抗旱翻水3404万立方米。
是年6月8—13日、6月16—18日,两次梅暴袭击。6月8—13日,慈城雨量站降水227.8毫米;相隔3天6月16—18日,又降水91毫米,姚江持续处在超警戒水位,慈城水位从6月11日8时3.82米,一直到6月17日尚有3.78米。农田受淹4天,受灾5万亩,成灾0.7万亩。
是年8月21日,9417号台风在温州瑞安登陆,在台风影响期间又逢农历七月十五日大潮汛,宁波市三江口潮位4.72米,超警界0.72米。慈城降水103.2毫米,慈江水位3.3米,沿甬江外滩、后马路、槐树路一带住宅进水受淹。
1995年,伏旱加秋旱,从7月7日到8月18日连晴42天。7月降水量仅占常年五成,8月降水量占常年六成。慈江灌区提水3383万立方米。
1996年2月18日至3月19日,慈城降雪10次。是年春旱,5月降水量37.6毫米,仅占常年三成,进入8、9月降水量分别为81.1毫米、57.2毫米,分别占常年的五成、三成,从7月底到9月18日旱50天。是年,全年降水量只有1120.8毫米。慈江灌区抗旱抽水3590万立方米,为慈江管理处成立以来抗旱翻水最多一年。
1997年8月18日,9711号台风在温岭石塘镇登陆,正值农历七月半大潮汛,出现了风、雨、潮“三碰头”。8月18日23点38分,宁波市三江口潮位达5.18米;四明山区华山点雨量395毫米;慈城雨量105毫米,慈江水位8月20日晨4时为4.07米。农田受淹5万亩。
1998年9月19日,9806号台风在舟山普陀区登陆后,20日零点再次在北仑区登陆,普降暴雨。在台风风暴潮和天文潮双重作用下,市区三江口潮位高达4.69米,超警戒水位0.69米。慈城降水108.1毫米,慈江水位9月20日14点为3.45米。
2000年春,旱。5月降水量84.2毫米,占常年六成;7月5日出梅后到8月8日晴34天,7月降雨量91.7毫米,占常年降水量六成;慈江灌区抗旱翻水2255万立方米。
是年夏,慈城6月17日下冰雹。
是年,影响江北区台风有3个:8月8—10日,8号“杰拉华”;9月13—15日,14号“桑美”;8月27—30日,12号“派比安”。其中以14号“桑美”为最严重。第14号台风“桑美”从12日开始影响江北区,9月13—15日正值农历八月半天文大潮,出现风、雨、潮“三碰头”。甬江流域面雨量235毫米,最大余姚夏家岭3天降雨748毫米,为宁波历史之最。慈城雨量270.2毫米,宁波三江口潮位达5.01米,姚江大闸内最高水位4.42米,为建闸40多年来最高水位,慈江水位9月15日晨4时为4.43米,为建站以来最高水位。江北区受淹8万亩,半浦姚江虹星塘倒塌,新华村三板桥附近受淹,慈浦、慈乍公路中断,农田受淹6万亩,成灾2万亩,蔬菜地受淹更严重。
2002年,影响江北区台风有两个:7月4—6日,5号“威马逊”;8月5—7日,16号“森拉克”。慈城雨量站降水83.8毫米,5月14日最高水位3.91米。农田受淹5000亩。
2003年,春旱连空梅加秋旱。其中5月降水量69.2毫米,仅占常年四成;6月降水量89.6毫米,占常年降水量五成;除7月外,8、9月降水量分别为103.3毫米、79.3毫米,占常年降水量不到五成。是年,全年降水量945.6毫米,为新中国成立以来降水量最少年份。从7月27日到8月18日连晴24天,9月又旱18天,慈江灌区抗旱提水2410万立方米(2000年以来耕田作物面积减少40%,抗旱强度大于1996年)。
2004年,影响江北区台风有3个:8月10—12日,14号“云娜”;8月25—26日,18号“艾利”;9月12—13日,21号“海号”。其中受14号“云娜”影响,江北区损失88万元。
2005年,影响江北区台风有3个:7月12—19日,5号“海棠”;7月31日至8月6日,9号“麦莎”;9月10—11日,15号“卡努”。其中9号“麦莎”过程降雨,慈城站121.1毫米,8月7日上午8点,慈城水位3.92米,农田受淹1万亩,江北区损失849.8万元。15号“卡努”过程降雨,慈城站88.6毫米,9月12日上午8点,慈城水位3.95米,农田受淹1万亩,江北区损失1560.9万元。
2006年,影响江北区台风有5个,受灾影响不大。
2007年,影响江北区台风有3个,其中9月16日13号“韦帕”台风,9月17—23日过程雨量,英雄水库218.5毫米,受淹蔬菜4742亩、水稻4350亩、大棚1200亩、水果706亩、西瓜380亩、其他作物50亩,慈城镇倒塌老房1间,直接经济损失962万元,一度转移群众6510人。10月5日16号台风“罗莎”,6—9日慈城雨量站过程雨量182.3毫米,最高水位慈江9日零时至10日6时为4.31米,姚江大闸站最高水位为4.36米,受淹农田51700亩、蔬菜地8800亩、花木6500亩,倒塌房屋1间,直接经济损失2944.08万元。
知识出处
《宁波市江北区志 上册》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志记述时限上起所载事物的发端,下迄2008年底,采用述、记、志、传、图、表、录等体裁,记述宁波市江北区自然、政治、经济、文化与社会的历史和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宁波市江北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