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北区图书馆
江北区图书馆
机构用户
江北区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二章 行政区划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波市江北区志 上册》
图书
唯一号:
112520020220000276
颗粒名称:
第二章 行政区划
分类号:
K928.2
页数:
20
页码:
51-70
摘要:
本文记述了宁波市江北区历代政区沿革、行政区划现状等行政区划概况。
关键词:
宁波市江北区
政区
行政区划
内容
第一节 历代政区沿革
唐至清
唐县下设乡、里、保、邻,以4户为邻,4邻为保,100户为里,500户为乡。
宋废保、邻,仍设乡、里。宋元丰元年(1078),属于今江北区境的政区有:慈溪县西屿乡及所辖的上牛里①、石刺里、安仁里、飞凫村、德星村,德门乡所辖的清水里、黄山里、鄞水村、雁门村,金川乡所辖的云山里(部分),石台乡所辖的孝顺里(部分);鄞县的万龄老界乡赤城里、清道乡横山里;定海县清泉西乡所辖的光政里、梢木村、鸬鹤村、孔浦村等。
元县城内设隅、坊;城外仍设乡,乡以下设都、社,以50户为社。延祐七年(1320),属于今江北区境的政区有:鄞县甬东隅,清道乡横山里五十都、五十一都。慈溪县西屿乡上牛里七都、八都计40社;石刺里、飞凫村九都计20社;上牛里、石刺里十都计14社;安仁里、沈村十一都计16社;安仁里、安仁村十二都计7社;安仁里十三都计13社;坊隅,计38社。慈溪县德门乡黄山里、雁门村一都、二都计18社;清水里、鄞水村三都计10社;戍溪里四都、五都、六都计47社。慈溪县金川乡二十五都的部分社。慈溪县石台乡十六都的部分社。定海县清泉乡四都、五都、六都。
明复用宋时之乡、里,并沿用元代之都,而都下社改称为图。图随时增减,定110户为1图,所辖乡、都、隅与宋元时大致相同。属于今江北区境的政区有:鄞县万龄老界乡赤城里,领甬东隅计3图,清道乡横山里五十都计3图,五十一都计1图。慈溪县西屿乡上牛里七都计4图,八都计2图,石刺里九都计9图,上牛里、石剌里十都计4图,安仁里、沈村十一都计4图,安仁里、安仁村十二都计8图,安仁里十三都计图;德门乡所辖的黄山里、雁门村一都、二都计8图,清水里、鄞水村三都计6图,戍溪里四都、五都、六都(分上下两管)计24图;金川乡云山里二十五都计 4图;石台乡孝顺里十六都计 1图;县治属西屿乡,坊隅计 15图;定海县置西管乡清泉里,总第四都里 5,第五都里 5,第六都里 7,辖孔浦村、鹭林村、署古南村、沈北村、鸬鹚村、雁西村。
清改以 3000亩为 1图,所辖乡、都、坊、隅与明代大致相同。
今江北区境的鄞县部分乾隆年间(1736—1795),县老界乡赤城里甬东隅、清道乡横山里划归东安乡白檀里。城区设2乡,下辖6隅,范围从宋、元、明时代的老城区(今海曙区域)扩大到姚江之北岸。属于今江北区境的政区有东安乡白檀里,辖甬东隅八图、九图、十图;清道乡横山里,辖五十都三图、五图。
甬东隅(东安乡白檀里)
八图:江北岸李家。
九图:江北岸引仙桥、倪家堰、砖桥。
十图:江北岸孙家、鄞定桥。
五十都(清道乡横山里)
三图:湾头、东南江塘、青林渡、柏树桥。
五图:湾头西底、清湾庙、孔雷。
今江北区境的慈溪县部分坊都(即县城),在西屿乡,计 14图,涉及上牛里、石剌里;县城外围有第一至第十三都、十六都、二十五都,计 49图。以上都图,涉及西屿乡上牛里、石剌里、安仁里之飞凫村、安仁村、沈村,德门乡戍溪里,金川乡云山里,石台乡孝顺里。
坊都(西屿乡上牛里、石剌里)
一图:蒋家衕、都神殿、堕民巷、清道观、斋僧堂、板桥头、姜过岭。
二图:东郭桥、东庙前、袁家巷、十字桥、软板桥、花园衕、林家桥。
三图:东镇桥、前施家巷、后施家巷、砖桥头、慈溪巷、槐花树门头、白野房、童家巷路东、金家井巷、居家衕、四柱牌门、颜葑河。
四图:张太守房西、陈家大堂、学前、下横街、市心东口、大街、东竺巷。
五图:玉皇阁路南、方家衕、王右房、联璧第西首、西闸桥、唐家堰桥、应家巷、邬僧巷、西经堂、寺桥头、德星桥、下横街路南、大西门外、观音阁。
六图:童家巷路西、大关帝殿、大街、东莫家巷、符卿第、东街桥、颜家桥、观音堂东首。
七图:县署东、县后山、华家巷、宝善堂、丽家桥、大方桥、小关圣殿、顺四衕、东徐家巷、费家桥、父子进士第、探花第。
八图:福字门头、冯布政房、过街楼下、大桥头、东河、菜园巷、计家桥、王同知房、九曲衕、太湖石、后杨家巷。
九图:西闸桥、联璧第东首、西庙衕、下横街、袁府、市心西口、西竺巷口、沙家巷。
十图:内台世宪、穿堂、丽泽桥大街、侯封世家、穿沙堂、大北门外、慈湖、灵应庙、普济寺、邑厉坛、石颗子、时家、姜家岙。
十一图:县署西、县后山、火神衕、城隍庙前、五马桥、牌楼门头、上桥头、冯通判房、石柱衕、小北门外、浒稍岭、小岙、老慈湖书院、隐息庵。
十二图:子孙巷、郭家桥、孤老院、响版衕、雷家巷、皮匠衕、乐善庵、永明寺、寺笆下、老盐仓跟、姚家门头、德星桥、下横街路北、陈文定祠堂、西门外水缺口。
十三图:买柴门头、方岳第、孙都堂房、顾家池头、孙家池头、花红园、韩副使房、富礼巷、官医局、驻防营、小西门外、大宝山、西县岭脚、陈家边、黄库岙。
十四图:丁家桥、西徐家巷、三磈桥板、桂花厅、刘家大厅、姚家大堂、玉皇阁、西莫家巷、刘操江房、福聚桥。
以上一、二、三、四、六、七、八、十图为上牛里;五、九、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图为石剌里。
四都(德门乡戍溪里)
二图:前姚、后姚、太二房、余沈。
三图:方家堰、童家、三斢童、老漕洪、卢家。
四图:李碶、李大户、小袁家、梅林、高地头、夏顾葛、上庄孔、卢徐。
五图:庄桥、方杨、姚邵、徐洪、葛成、时家、金陆、余李郭。
六图:马径、刁孙、吴应、汉王庙跟、河头徐、葛郎堰、前后孔、四斢孔、后王、罗曹、穆家。
五都(德门乡戍溪里)
一图:花园费、跨塘周、更楼、任家居吕陆、东西陆、天德庵跟、周家河塘、朱郭、秤钩邵、严留车、田洋冯。
三图:徐顾、更楼河东。
四图:应家、王家、半路庵、舒家、楼下凉亭、夹河周、后周桥、诸家、黄梅堰。
五图:姜家畈、青林渡颜、罗家、陆家、邵家、刁家桥冯、汇头陈。
六都(德门乡戍溪里)
上一图:上沈、小潺头、夹河张、小庙跟、隘笆、大滩、阮家。
上二图:苏冯、余家门头、倒河塘、上邵、黄泥堰桥、牛轭邵、兜水陈、堰头邵。
上三图:保国寺、留车桥、下洋赵、翁家、余家、童王、许蔡、王界。
上四图:费家市、留公田、水矶畈、樟树下苏、陶家、孙家桥、石路头。
五图:庙下陈、卍字门头、里清桥、双板桥余、横路陈、横田余、化纸闸。
下一图:袁陈、林沐、和祥桥、杨陈、低田张、青林谢、朱洪、杨徐市东岸。
下二图:洋墅下宅、新宅、江沿孙、新渡、后漕吴、安八房、黄瓦屋。
下三图:顾家衕、洋墅上宅、旧宅、潺浦、蛋田姜、高地、经堂跟、大桥头蒋、前后田洋、向家坟头、省稼桥。
下四图:东西邵、林沐、薛家桥、陈张姑桥。
七都(西屿乡上牛里)
一图:塌水曹、西汇头赵家、翁冯、叶家斗、宝云庵跟、洋河港、后池、赵家洋、后堰头、横封堰、杜张周、后张、王家庄、横河周、庙跟陆、宝云庄。
二图:郎谢、金庭庙跟、田心曹、曹界、横山头、裘家畈、小新坝堰头、官路下、后王、钱家庄、卫家桥、徐家墩、箭江。
三图:石米湾、山下沈、湖下曹、官二房、洪八房、袁家畈、方界、卖席郎、陶公山下、何李沈、沙家畈、天乙桥叶、戚家桥、高义桥叶、陈大岙、桂家、庙衕港。
八都(西屿乡上牛里)
一图:荪湖、石塌头费、长带屋方、应家衕、朱家庄、湖里头胡、湖头、杨家峧、双尖岙李、吴社桥袁、前后洪家畈、高路头王。
二图:夹田桥、大小周家、前谢、葑河桥、田洋傅、毛家浦、谢士庙北、施家漕、西河沿、官庄桥、花屿湖、湖塘下、湖心、笆里张、山沿汪、戚家岙、六家岙、菩提衕、大湾、唐家湾、黄泥墙跟、竹山湾、桂家湾、姜过岭下。
九都(西屿乡石刺里飞凫村)
一图:上午岙、里外巽尖岙、东山下、邵家岙、李家岙、鄮衕口、高岭脚、踌躇岭脚、王界、上下孙、大桥头、里郭岙(又称里郭埠)、陈家岙(现称陈夹岙)、姥婆湖底、大路下(补)①。
二图:丰湾、七部车头、坊前、楼家堰、后岙冯、浮上桥、北山下、姥婆湖、湖头、钱家、东山下、上下南岙、岭下、朱村岙、谢家、妙山、狮子山下、丁倪、冯郎汇。
三图:智三房、冯家庄、小书房、拔桥房、黄家、卢家、双门头沈、西桥头、汪家、庙山桥。
内四图:东岙、王家园、善房徐、承房戎叶、方家、上余、马地、小溪头、擂鼓墙门、外谷岙。
外四图:金沙岙、峻路头、云湖、溪坑沿、叶家、石桥头王、曹家、朱家、藕田墩陈、新家桥、杨家门头陆。
十都(西屿乡上牛里、石刺里)
一图:德星桥下、骢马桥下、东镇桥下、小东门、倒墙缺、完节坊、校士馆、南门外、夏家庄、管山桥下洪、东山下、上午岙。
二图:下王桥、滕华漕、十间楼、小石桥、杨枝桥、马路湾、鹏山塔、堵家桥、田畈冯、胡坑桥、妙湾、樟树下、刁界、樟家桥、张陆、石佛亭、峧头、大罗家。
十一都(西屿乡安仁里沈村)
一图:黄山、石埠桥、石埠头、西王岙、计家山下、杨家桥、竹桥头、章尹、苏梁余徐、双顶山、后江沿、放光明桥、叶家(补)、双顶山沈家(补)、岑家(补)、双顶山陈家(补)、庵前罗家(补)、沃家(补)。
二图:大山下、陆家山头、方家山头、王家坝、里外螺湾、焦家山、郑郎桥、黄径堰、洪陈渡头、白芦岭、杨家、城山渡、包家。
三图:孙邵、龚冯、上下冯、蒋家山、李家岙、前陈家(补)、方家渡郑家(补)、讴思桥(补)、西甸洋(补)。
十二都(西屿乡安仁里安仁村)
一图:洪陈、小山杨、杨井头、西庙傅、朱陈、皋拜桥。
二图:杨陈、严家池头、赭山市、皋拜桥裴、格子桥林、横河头、积稼桥。
三图:娄[楼]家汇头、颜家衕、银杏树下、会稽庙跟、唐家、西洪、支浦张。
四图:山头、塘头下、宋家湾、花厅、稀一房、解元第、西河沿、五房郑。
五图:大塘头、东边郑、西边郑、大墓跟周、半浦渡头、张家浦、朱家堰。
六图:前后王、横河兜、钱家庄、刹子港口、杨界、赵界、洪家大垫、刁冯、周家、朱家衕、西坝渡头。
七图:港西、前后沈、东江沿、应家河塘、庙后陈、陈广庄、周家庄、朱家堰。
十三都(西屿乡安仁里、德门乡戍溪里)
一图:裘市、严家斗、戴家、朱界、洪界、赵家。
二图:裘市、蛋田杨、韩家桥、伏龙桥、双桥张。
三图:洪家塘镇、下宅桥李、闻家。
四图:刘马胡、宅前张、后潘、赵家洋张家、龙胆漕、祝杨、李童港、李界、毛家。
五图:池头沈、凉帽陈、於李潘。
十六都(石台乡孝顺里)
一图:网滩。
二十五都(金川乡云山里)
一图:方郑、孙家、童家(补)、庙前、张家(补)、徐家(补)。
三图:田畈周、阮夹岙、溪塘、里外郭塘岙、虞家山嘴、八字桥、石人桥、季岙、文山、向家、朱家、东童、下王桥、翁家。
外四图:南将坛、吴家、李园岙、方井头、燕窝姚、黄油车、水观口、陈家湾、庙后陆。
五图:裘谢、石道地、西刘、吴君庙(补)。
今江北区境的镇海县部分三都三图;四都一图、二图、四图;五都二图、三图、四图。涉及西管乡光政里和东管乡上湖里。①
三都(东管乡上湖里)
三图:双根桥、前陈、中陈、潘陈、老屋王家、三官堂、老陈家庄、塘路下、河里头(补)、擂鼓墙门(补)、大屋陈家(补)。
四都(西管乡光政里)
一图:鹭林、外吴、曹隘、白龙王庙、常洪、蔡陈周、梅堰镇。
二图:孔浦、潘家堰、李家堰、上陈隔田、钟家、桂家河嘴、下白沙、石家河嘴、东曹、前唐、前潘、漕尾巴朱家、田杨董、里陈。
四图:里夏、蔡家、新陈家庄、陆白王、里吴、三官堂。
五图:周家河嘴、乌隘、东乌、西乌、中白沙、田野董。
五都(西管乡光政里)
二图:压赛堰、庙后张、周隘、上白沙、高田头、鄞定桥、新桥头姚家、里曹、外曹、薛家河头、四方桥、韩葛、大徐家岸、小徐家岸、对港(今称“对江沈”)、楼下陈、八部庙张、八部庙薛、八部庙管、后堰头姚家、夏顾葛、道院、孔家。
三图:畈地塘、小陈。
四图:方家堰、里白沙。
民国时期
1911年11月5日宁波宣告光复。民国初期(1912—1918)涉今江北区境各县沿袭清宣统三年(1911)之行政区划。,民国8年(1919)县以下改乡为区,沿用原,乡名为区名,所辖之地如故。民国 16年(1927)国民政府实行省、县两,级制。是年 6月更其公署为政府,改称知县为县长。 7月,划鄞县城区及近郊设,立宁波市。今江北区境的江北岸地区属宁波市第五、第六区(部分)。第五区区公所所址在江北天一救火会楼上,下辖12个里(村):桃渡里、槐荫里、玛瑙里、车站里、浮石村、同心里、招商里、花墙里、砖桥里、引仙里、麦阳里、泗洲村;第六区区公所所址在文昌阁(今海曙区),辖有北郭里、迎丰里、青林里、登云里等。
民国20年(1931)1月,宁波市被裁撤,地复归鄞县。民国21年(1932)改村里为乡镇,乡镇下编闾邻。今江北区境的鄞县部分设有第三区之北林镇、登云镇;第五区之同心镇、槐树镇、麦阳镇、泗洲乡、白沙乡、桃渡镇、玛瑙镇、浮石乡、招商镇、花墙镇、砖桥镇、引仙镇。
民国23年(1934)《浙江省保甲章程》公布。10户(2邻)为1甲,设甲长;10甲(4闾)为1保,设保长。具体实施中,一般,掌握在110户的村庄,按宗族分设为1~2保。保长视为村长。该章程于当年实行,裁撤区公所,整理乡、镇公所,调整行政区划。鄞县第五区白沙乡划归镇海县管辖。属于今江北区境的政区有:鄞县部分置江北、北郊两镇。江北镇为同心、槐树等11个乡镇合并,办公地在板桥街财神殿;北郊镇由登云、北林两镇合并,办公地在北郭庙。
民国25年(1936),各县复设区,属于今江北区境的政区有:鄞县的第三区、第五区;镇海县龙山区的梅堰、白沙、压赛3个乡及团桥镇、庄市镇、清泉乡的部分区域;慈溪县城区的孝东镇、孝西镇,庄桥区的庄桥镇、洋墅镇、费市镇、洪塘镇、狮山乡、裘墅镇、灵汉乡、汶溪乡(部分),丈亭区的云湖镇、赭浦镇、黄思乡。
民国30年(1941)4月19日,宁波被日军占领,大部分地区沦陷。国民政府与汪伪政府拉锯式地控制政权,各县乡、镇区划呈较混乱状态。
民国31年(1942)今江北区的慈溪县庄桥区部分设有庄桥镇、洋墅镇、费市镇、灵汉乡、洪塘镇、狮山乡、裘墅镇,丈亭区,部分设有云湖镇、赭浦镇、黄思乡,城区设有孝东镇、孝西镇。民国32年(1943),孝东镇、孝西镇合并为孝中镇。
民国33年(1944)1月 15日,在中共浙东区委领导下,浙东敌后临时行政委员会成立,并在今江北区境设有庄桥区署。
民国34年(1945)8月15日,抗日战争胜利,各县行政区划又有调整。民国35年(1946),今江北区的慈溪县城区设有孝中镇,东区设有庄桥镇、费市镇、洪塘乡、裘墅乡,西区设有赭黄乡。民国36年(1947)复调整区划,今江北区的慈溪县城区有孝中镇,东区有庄桥镇、灵阳乡、洪塘乡、裘墅乡,西区有江屿乡、云湖乡;鄞县部分仍为江北、北郊2镇;镇海县部分有沙堰乡、团桥乡(部分)、庄市乡(部分)。以上区划维持至 1949年宁波解放。
中华人民共和国(含全境解放至新中国成立)
1949年5月至1953年1949年5月25日,宁波解放,28日成立宁波市军事管制委员会,6月1日实行军事管制,接管旧鄞县江北、北郊等8镇。11月,原江北区公所建立,次年6月撤销。
1949年5月24日,慈溪县解放。次日,中共慈镇县工委工作队及县大队接管孝中镇。当月,孝中镇人民政府成立。6月,庄桥镇人民政府成立,由宁波地委工作队直接领导。今江北区境的宁波市郊区和鄞、慈溪、镇海3县则沿用原乡镇区划,陆续建立乡镇人民政府。12月废除保甲制,建立村委会、居委会。
1950年2月,革命秩序逐步建立,为便利土地改革,各地进行划小区乡工作。4月,就今江北区境而言,慈溪县丈亭、庄桥2区划分为丈亭、云山、城关、庄桥4区。庄桥镇析出洋墅乡;洪塘乡析出鞍山乡、狮东乡;撤销江屿乡,分设为赭山乡、黄山乡、半浦乡;6月,灵阳乡析出费市乡;7月,析孝中镇为孝东、孝西 2镇。 9月,裘墅乡析出横山乡。镇海县沙堰乡分设为沙堰、梅堰 2乡。
1951年5月5日,镇海县庄市区沙堰乡划归宁波市管辖;同月,成立原江北区人民政府和郊区人民政府。7月,沙堰乡被撤销,分设为白沙、压赛 2乡。 8月,慈溪县孝东镇、孝西镇合并建立慈城镇。同时,鄞县北郊镇划归宁波市。
是年,属于今江北区境的政区有:宁波市原江北区下辖25个居民区(由3个公安派出所分管);宁波市郊区管辖的湾头乡、白沙乡、压赛乡;慈溪县管辖的慈城镇,城关区的洪塘乡、鞍山乡、鄮力乡、城东乡、半浦乡、横山乡、裘墅乡、狮东乡庄桥区费市乡、洋墅乡、姜颜乡、庄桥乡、灵阳乡,云山区云湖乡、妙山乡、赭山乡、黄山乡;镇海县梅堰,乡、团桥乡(部分)、新团乡(部分)。
1953年6月2日庄桥乡改建置为庄桥镇。其余行政区划未变。
1954—1960年19,54年10月,余姚、慈溪、镇海3县区划发生重大调整。慈溪县的城关区9乡、云山区4乡,包括县政府驻地慈城镇及庄桥区的费市、洋墅2乡共16个乡镇划归余姚县。11月,设立庄桥特区,直属宁波市。划入特区的有镇海县新团乡第五村、第六村,梅堰乡第一村、第二村、第三村,团桥乡第三村、第四村;慈溪县的庄桥镇、灵阳乡、姜颜乡;宁波市郊区的白沙乡、压赛乡。
是年,属于今江北区境的政区有:原江北区;郊区所辖的湾头乡;庄桥区及其所辖的庄桥镇、姜颜乡、灵阳乡、新和乡(为镇海县划入的村组建)、梅堰乡、白沙乡、压赛乡;余姚县城关区及其所辖的慈城镇、鄮力乡、洪塘乡、鞍山乡、横山乡、洋墅乡、半浦乡、狮东乡、费市乡、城东乡、裘市乡;云山区所辖的云湖乡、妙山乡、赭山乡、黄山乡。
1955年1月11日,郊区人民政府改为区公所。是年 12月,湾头、泗港、西成(其中的 2个村)合并为西郊乡。
1956年2月,原江北区人民政府建置撤销,并以公安派出所的管理区域为单位,建立槐树、中马、泗洲3个街道办事处,直属市管。同时,农村全面合作化,并向高级社方向发展,行政区划也作大调整。梅堰、压赛、白沙3乡合并称北郊乡,新和、灵阳2乡合并称新阳乡,姜颜乡并入庄桥镇。余姚县撤销城关区、云山区。 3月,洪塘、鞍山、洋墅、费市4乡合并为鞍山乡(乡人民委员会驻洪塘);4月,赭山、半浦、黄山 3乡合并为赭山乡(乡人民委员会驻杨陈村);妙山、云湖2乡合并为妙山乡(乡人民委员会驻珠春岙);狮东、横山、裘墅、城东4乡合并为狮东乡(乡人民委员会驻裘墅);鄮力、汶溪2乡合并为汶溪乡(乡人民委员会驻汶溪所)。1956年10月,镇海县汉塘乡常洪村划归宁波市郊区。
是年,属于今江北区境的政区有:宁波市直属槐树街道、中马街道、泗洲街道;宁波市郊区所辖的庄桥镇、新阳乡、北郊乡、西郊乡(部分);余姚县慈城镇、妙山乡、赭山乡、狮东乡、汶溪乡(部分)、鞍山乡。
1957年1月26日建立中共余姚县姚东区委,领导妙山、赭山、狮东、鞍山、汶溪5乡,计75个农业生产合作社。5月,江北城区中马街道撤销,并入槐树街道、泗洲街道。12月,余姚县狮东乡划分为狮东、裘市2乡。
1958年1月,余姚县汶溪乡划归镇海县(原鄮力乡的第一村、第二村仍留狮东乡,后加入东风人民公社)。8月,中共中央下达《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中共浙江省委发出《关于发展人民公社的意见》,境内掀起人民公社化运动。9月建立宁波市江北街道办事处,同时撤销槐树街道、泗洲街道办事处,其居民区分别成立跃进人民公社和红旗人民公社。市郊区庄桥镇、北郊乡、新阳乡合并建立庄桥人民公社;东郊乡、西郊乡、南郊乡合并建立甬江人民公社。 10月,余姚县姚东区(含慈城镇)组建东风人民公社。
是年,属于今江北区境的政区有:宁波市江北街道办事处及其所辖的跃进、红旗两个人民公社;宁波市郊区庄桥人民公社及其所辖的庄桥、新阳、北郊、马径、压赛、穆家等生产大队(1959年初,原生产大队改称为管理区,行政村称生产大队);宁波市郊区甬江人民公社及其所管理的湾头、西郊(西郊管理区部分区域属今江北境,甬江人民公社还有东郊、南郊、南门、万安桥等管理区,分属今海曙区和江东区)等生产大队:余姚县东风人民公社及其所管理的20个生产大队:一大队(鞍山)、二大队(费市)、三大队(应家)、四大队(西邵)、五大队(洋墅)、六大队(洪塘)、七大队(狮东)、八大队(裘市)、九大队(横山)、十大队(白米湾)、十一大队(慈东)、十二大队(慈湖)、十三大队(张陆)、十四大队(半浦)、十五大队(赭山)、十六大队(黄山)、十七大队(皇桥)、十八大队(妙山)、十九大队(云湖)、二十大队(慈城镇)和试验场(今宁波市良种场)。
1959年2月22日,江北街道办事处下辖的跃进、红旗两个人民公社合并组成宁波江北(城市)人民公社,与江北街道办事处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的领导体制。1月,余姚县东风人民公社改称为慈城人民公社。6月,黄山管理区析为联勤管理区与三勤管理区(11月复为黄山管理区)。 7月,宁波市恢复庄桥镇建置;8月,余姚县恢复慈城镇建置。 12月,庄桥人民公社与甬江人民公社合并为甬江人民公社。
1959年4月始撤并管理区。慈城人民公社撤销西邵、横山、张陆、慈湖、皇桥5个管理区。甬江人民公社撤销4个管理区,属今江北区被撤销的有压赛管理区、穆家管理区。1960年4月21日,宁波市委决定江北(城市)人民公社下设槐树、中马、白沙3个分社。5月17日,宁波地委批准,慈城镇归慈城人民公社领导。6月1日,宁波市委批准,江北街道办事处撤销,江北(城市)人民公社实行政社合一的管理体制。10月21日,浙江省人民委员会批准,余姚县慈城人民公社全域划归宁波市管辖。同月,甬江人民公社复分为甬江、庄桥两个人民公社;11月,慈城人民公社划出洪塘、鞍山、费市、应家、洋墅、狮东6个管理区,归庄桥人民公社管理。同月,今甬江街道东境划归镇海县东风人民公社(庄市),称梅堰管理区(1963年重新划归宁波市)。
是年底,属于今江北区境的政区有:宁波市江北(城市)人民公社及所辖的槐树分社、中马分社、白沙分社(计16个居民区、171个居民小组);慈城人民公社及所辖的裘市、白米湾、慈东、半浦、乍山、黄山、妙山、云湖、试验场等管理区;庄桥人民公社及所辖的洪塘、洋墅、费市、应家、鞍山、狮东、庄桥等管理区;甬江人民公社所辖的湾头、北郊、渔业(部分)、畜牧管理区(尚有东郊、南郊、西郊、新桥 4个管理区分属今江东区和海曙区);宁波市庄市人民公社所辖的联合、庄市、汉塘等管理区的部分区域。
1961—1983年1961年5月,贯彻《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草案)》,慈城、庄桥、甬江3个人民公社调整为12个人民公社。慈城人民公社改建为慈城、云湖、妙山、乍山、半浦、慈东、裘市等公社(镇);甬江、庄桥2公社改建为甬江、庄桥、洪塘、洋墅、费市等公社。9月,慈城区公所设立,辖云湖、妙山、乍山、半浦、慈东、裘市、洪塘、费市8个公社和慈城镇;12月,甬江区公所设立,辖甬江(部分属今江北区)、庄桥、洋墅、汉塘(小部分属今江北区)、庄市(小部分属今江北区)5个公社。1962年12月8日,宁波市慈城、甬江两个区公所撤销,所属人民公社由市直接领导。是年底,郊区有人民公社 13个、生产大队 167个(其中 23个属今海曙区和江东区)。
1963年,建立庄桥镇、北郊公社。①是年,今江北区境置有:宁波市江北(城市)人民公社,下辖槐树分社、白沙分社、中马分社;慈城镇、慈东公社、庄桥镇、庄桥公社、北郊公社、洋墅公社、费市公社、洪塘公社、裘市公社、半浦公社、乍山公社、妙山公社、云湖公社、甬江公社(部分)。
1964年,江北(城市)人民公社建有 3个分社、16个居民区。
1969年12月,江北(城市)人民公社改为江北区,下属 3个分社相应改为街道,建街道革命委员会。
1970年4月1日宁波市姚江渔业人民公社成立,直属市管。至1971年,郊区有人民公社15个(含姚江渔业公社),生,产大队141个(含渔场),其中 21个生产大队属今海曙区、江东区。
1976年 11月,甬江公社划入市区,并设江东(今属江东区)、西南郊(小部分属今江北区)、江北 3个管理区。
1978年4月 14日,甬江公社划分为东郊、西郊和江北 3个公社。
1978年底,今江北区境置有:宁波市原江北区,驻人民路378号,辖槐树、白沙、中马3个街道;宁波市郊区办事处,驻宁波市苍水街150号,辖慈城镇、庄桥镇、江北公社、北郊公社、庄桥公社、洋市公社、费市公社、裘市公社、半浦公社、洪塘公社、慈东公社、乍山公社、妙山公社、云湖公社、姚江渔业公社(市郊尚有西郊公社,今属海曙区;东郊公社,今属江东区)。
1982年 2月,江北公社的白沙、压赛、西管、孔浦 4个居民区划归白沙街道管理。
1983年,人民公社实行政社分设,市郊区所属人民公社均按原区划相继成立乡(镇)人民政府、经济联合社和乡(镇)党委。11月8日,姚江渔业公社改为姚江水产养殖公司,隶属郊区办事处。
是年,今江北区境置有:宁波市原江北区人民政府,辖槐树、白沙、中马3个街道办事处;宁波市郊区办事处,辖慈城镇、庄桥镇、江北乡、北郊乡、庄桥乡、洋市乡、费市乡、裘市乡、半浦乡、洪塘乡、慈东乡、乍山乡、妙山乡、云湖乡(尚有西郊乡,今属海曙区;东郊乡,今属江东区)。
1984—2008年1984年1月,宁波市郊区与原江北区合并,组建江北区,同时将郊区的西郊乡、东郊乡,分别划归海曙区、江东区。4月,江北区增设孔浦街道办事处,5月,江北乡更名为湾头乡;8月,撤销慈东乡,并入慈城镇:撤销庄桥乡,并入庄桥镇。
江北区人民政府,驻人民路378号。下辖槐树街道办事处、中马街道办事处、白沙街道办事处、孔浦街道办事处,庄桥镇、慈城镇,洪塘乡、湾头乡、北郊乡、洋市乡、费市乡、裘市乡、半浦乡、乍山乡、妙山乡、云湖乡。
1985年 10月,镇海区清水浦乡里夏村划归江北区。至是年,江北区下辖 3镇、9乡、4街道,有行政村 128个、居民区 59个,另有农牧场 4个。
第二节 行政区划现状
2008年底,江北区辖中马、白沙、孔浦、文教、甬江、庄桥、洪塘 7个街道和慈城镇。有行政村 101个,社区 46个,居民区 15个。
附注
①光绪《慈溪县志》记为上午里,本志从宝庆《四明志》。 ①所补村落为光绪《慈溪县志》未载,而《宁波市地名志》有记载,且为清代及以前所建村落,但所在都图不一定准确,下同。 ①民国《镇海县志》。 ①中共宁波市委〔 1963〕发文第 29号。庄桥镇与北郊公社建立属同一个文件,但北郊公社名称已经出现在 1962年的农业年报上。 ①范江岸、乌隘、孔浦、柏树桥、湾头、江北、压赛 6个大队为今江北区域,其余为今海曙区、江东区。 ①永红、孔浦、压赛、湾头为今江北区域,其余为今海曙区、江东区。 ①浙江省民政厅编:《浙江省行政区划》,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年。
知识出处
《宁波市江北区志 上册》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志记述时限上起所载事物的发端,下迄2008年底,采用述、记、志、传、图、表、录等体裁,记述宁波市江北区自然、政治、经济、文化与社会的历史和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宁波市江北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