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建置沿革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波市江北区志 上册》 图书
唯一号: 112520020220000273
颗粒名称: 第一章 建置沿革
分类号: K901.9
页数: 6
页码: 45-50
摘要: 本文记述了宁波市江北区境域、沿革等建置沿革概况。
关键词: 宁波市江北区 政区 建置沿革

内容

第一节 境域
  江北区地处宁波市“三江”片,位于东经121°20′54″~121°38′0″、北纬29°51′30″~30°03′36″之间。①东南临甬江,有甬江大桥、庆丰桥和常洪隧道与江东区、鄞州区相通;西南与海曙区、鄞州区隔余姚江相望,并有新江桥、解放桥、永丰桥、江北大桥、青林渡大桥与之相连;西与余姚市、北与慈溪市、东北与镇海区接壤。境域东西宽约27公里,南北长约20公里,总面积208.73平方公里。②因区域主要处于甬江、余姚江北岸,由此得区名。
  边界线总长度105.77公里,其中与镇海区接境36.59公里,与慈溪市接域9.32公里,与余姚市接边24.71公里,与鄞州区接界分东西两段,东段2.45公里、西段17.33公里,共19.78公里,与海曙区接壤8.73公里,与江东区接壤6.64公里。
  边界走向东北与镇海区接境。自慈城镇金沙村望海尖始,以山为界,经慈城镇五联村、毛岙村、毛力村、湖心村、观庄村,洪塘街道荪湖村、鞍山村,庄桥街道灵山村而进入平原;以江北大河及田埂、道路等地标为界,经庄桥街道居陆村、塘民村、联群村、姚家村、童家村、西卫桥村、马径 村,甬江街道畈里塘村、夏家村、河东村、联成村、双桥村,宁波大学、宁波大学西区,止于甬江。
  西北与慈溪市接域。自慈城镇南联村长溪岭始,以山为界向东,由水流山处经公有村,沿金 沙村北缘,于青明山处南转,至望海尖止。
  西与余姚市接边。自慈城镇王家坝村谢郎闸始,以余姚江为界,向西北方向经三勤村网滩后折北,以山为界,至龚冯村人平原。后以河流、田埂、道路等地标为界,经芳江自然村、民丰村、向 上村、五星村,入朱家大山后,以山为界向北延伸,经八字村,到南联村长溪岭止。
  西南、东南部分区域与鄞州区接界。分姚江段和甬江段。姚江段自慈城镇王家坝村谢郎闸始,以姚江中心线为界,向东经慈城镇洪陈村、虹星村、半浦村、前洋村,洪塘街道横山村、西江村、西洪村、邵家渡村、朱界村、林家村、前后潘村、洋市村,至孙家村郑家自然村止。甬江段,自甬江 街道路林村前叶始,以甬江中心线为界,向东经联成村、宁波大学西区、双桥村,到宁波大学止。
  西南另一部分区域与海曙区隔姚江相望。自洪塘街道孙家村郑家自然村始,以姚江中心线为界,向东经庄桥街道谢家村、颜家村至青林渡铁路大桥,人甬江街道永红村,后沿萧甬铁路向南 至马公桥,再以河为界向东至保丰碶,入姚江至三江口。
  东南另一部分区域与江东区隔甬江相眺。自三江口始,以甬江中心线为界,向东北方向经中马、白沙、孔浦、甬江街道,至甬江街道路林村前叶止。
  第二节 沿革
  江北区现境历史悠久。春秋(前770—前 176)及战国前期(前 475—前333)属扬州越国。周元王三年(前473),越并吴,越王勾践于姚江北岸今江北区慈城镇王家坝村建句章城(乃宁波境内有城之始)。北魏阚骃《十三州志》载:“越王勾践之地,南至句余,其后并吴,因大城句余,章伯功以示子孙,故曰句章。”周显王三十五年(前334),越王无疆攻楚,楚威王趁机灭越,杀无疆,越于是散,臣服于楚。
  秦至唐初秦王政二十五年(前222),实行郡县制,分天下为三十六郡,以吴越之地设会稽郡,治在吴州(今江苏苏州),领县二十六,句章为其一,今江北区全境属句章县。治在句章城。
  西汉初,汉高祖封同姓王,会稽郡相继隶属荆国、吴国、江都国。武帝元狩二年(前121),江都国除,会稽郡重隶扬州。从此经西汉后期、东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直至唐初,今江北区全境始终隶属句章县。唐武德四年(621),改郡为州,并析句章县置姚州、鄞州,隶越州总管府,历时 842年的句章县遂废。武德八年(625)废鄞州,更置县,今江北境均属鄮县。
  唐中叶至中华民国唐开元二十六年(738),朝廷于越州鄮县别立明州,并析鄮县为慈溪、奉化、翁山(今舟山)、鄮4县。今江北区慈城、洪塘、庄桥一带属慈溪县;中马、白沙、文教、孔浦、甬江等地仍属鄮县。元和四年(809),分鄮县地置望海镇于甬江口。五代梁开平三年(909),钱镠改鄮县为鄞县。同时改望海镇为静海镇,旋即改置望海县,次年又改名为定海县。今甬江、孔浦和白沙的部分区域遂属定海县。从此经唐、宋、元、明直至清初,江北现境始终分属慈溪、鄞、定海 3县。
  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定海县改为镇海县。其间在鸦片战争后,宁波被迫辟为五口“通商口岸”之一。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宁波正式开埠,江北岸老外滩一带,按条约指定为 “外人居留地”。
  民国元年(1912)废府,3年置道,宁波属会稽道。民国16年(1927)废道;同年,划鄞县城厢及近郊置宁波市。民国20年(1931)1月,宁波市裁撤,地复入鄞县。此后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今江北区境归属慈溪、鄞、镇海 3县。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年6月24日,宁波市人民政府成立。 11月3日,江北区公所建立,次年6月撤销。 1950年 8月 2日,鄞县城区划归宁波市。 1951年5月,成立原江北区人民政府,1956年2月撤销,街道直属市政府。1958年置江北街道办事处。1959年2月组建江北(城市)人民公社(与街道办事处“一套班子、两块牌子”)。1969年建立江北人民公社革命委员会,12月改区建置,更名为江北区革命委员会。1978年10月,原江北区被定为市辖区一级(县级)政权建置。 1980年 10月复名为江北区人民政府,区政府驻宁波市人民路 378号。
  1951年 5月,镇海县庄市区白沙、压赛两乡划归宁波市,次年9月建立郊区人民政府。8月,鄞县北郊镇划归宁波市(大部分属今江北区境)。 1954年10月,为划建棉区和机场特区,调整慈溪、余姚、镇海3县境域。11月,镇海县梅堰乡的3个村、新团乡的2个村、团桥乡的2个村,慈溪县的庄桥镇、灵阳乡、姜颜乡,郊区的白沙乡、压赛乡划归庄桥,建庄桥机场特区,并建立庄桥区人民政府,属宁波市辖。同月,慈溪县城迁至浒山镇;今属江北境的慈溪县慈城镇、城东、半浦、洪塘、横山、狮东、鞍山、裘墅、鄮力、洋墅、费市、赭山、黄山、云湖、妙山15个乡镇划归余姚县。1955年1月,宁波市郊区、庄桥区人民政府改为区公所。1955年6月,镇海县团桥乡、新团乡划归庄桥特区。1956年2月,郊区、庄桥区合并为郊区,仍设区公所。是年3月,费市乡塘民村划归镇海县长石区(1979年重新划归宁波市郊区,属费市公社,为塘民大队)。 1957年1月,郊区区公所改为郊区办事处。
  1958年9月,郊区6乡镇联合,分别成立庄桥和甬江人民公社。1959年2月,郊区办事处撤销,公社直属市。同年12月,庄桥、甬江公社合并为甬江人民公社,并析出庄桥镇,均属宁波市。1960年10月,余姚县慈城人民公社(1958年9月建立时为东风人民公社)全域划归宁波市。1961年9月建立慈城区公所,12月建立甬江区公所。1962年12月,慈城、甬江两个区公所撤销,公社直属市。1967年8月,镇海县骆驼公社联群(更楼)大队划归宁波市郊区费市公社。1978年11月恢复宁波市郊区办事处,驻宁波市苍水街150号。1983年7月,郊区被定为市辖区一级政权建置。
  1984年1月,原江北区和市郊区(大部分区域)合并组建江北区;镇海区庄市乡路林、双桥、联成3个村划归北郊乡。区政府驻宁波市人民路 378号。 1987年7月迁驻新马路 61弄。

附注

①②引自《宁波市江北区综合农业区划》(宁波市江北区区划办公室,1985年6月编制)。

知识出处

宁波市江北区志 上册

《宁波市江北区志 上册》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志记述时限上起所载事物的发端,下迄2008年底,采用述、记、志、传、图、表、录等体裁,记述宁波市江北区自然、政治、经济、文化与社会的历史和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宁波市江北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