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灶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波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大观 ·江北卷》 图书
唯一号: 112520020220000250
颗粒名称: 祭灶
分类号: K892.18
页数: 2
页码: 198-199
摘要: 本文记述了宁波市江北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习俗祭灶的简介情况,主要介绍了祭灶是在我国影响很大、流传极广的民间习俗。旧时江北,几乎家家灶间都有“灶王爷”神位。人们称这尊神为“司命菩萨”或“灶君司命”。传说灶爷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负责管理各家灶火,因此作为家庭保护神而受到崇拜。
关键词: 江北区 民间习俗 祭灶

内容

祭灶是在我国影响很大、流传极广的民间习俗。旧时江北,几乎家家灶间都有“灶王爷”神位。人们称这尊神为“司命菩萨”或“灶君司命”。传说灶爷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负责管理各家灶火,因此作为家庭保护神而受到崇拜。
  “十里不同俗”。江北地区的祭灶习俗,总体大致相同,但不同片区仍有略微差异。
  江北白沙街道一带,每年农历十二月廿三夜,家家都要祭灶,亦称“送灶神”。灶神神像大小相当于16开纸张,上绘一座宫殿,书“广德宫”;中间为神像,像下有五个小孩捧铜钱、元宝,寓“五子登科”、“招财进宝”意。左右有联谓“上天奏好事,下地降吉样”。祭灶时,一般放净茶一杯,供奉的果子(祭灶果)若干,还有用纸折的马,等等。祭灶果数量虽少,但有红球、白球、麻球、油果、寸金糖、脚骨糖、白交切、黑交切等八色,相传是为了使灶君尝到甜头,粘住口,免得说不吉利话。祭完,要将旧的神像和纸马烧掉,叫做“送灶”。祭灶果则分与孩子吃掉。至除夕夜,再贴一张新的神像,称为“接灶”
  江北慈城称灶神为“灶君菩萨”。旧时慈城人祭灶的习俗比较隆重,现在请灶神做祭祀活动已经很少,也很简单。大多是供几样蔬果,点上香烛,意思一下,但吃祭灶果仍然流行。慈城传统送灶神仪式一般在十二月廿三日晚上。为此先需准备祭祀用具,一般是三炷香、一对红烛、三杯茶以及汤圆。供奉汤圆是取团圆之吉意,并向灶神祈愿财源不断、团团圆圆、平安吉祥之意。还有,需准备水果5种、1碗饭、5样供菜(即莲藕、芋艿、油豆腐、烤麸、黄豆芽),素食可用小碗装。另外,1只纸马和1盘黄豆也是必备品。一切准备好之后,先燃香,然后再点红烛,并把香放在香炉后拜三拜。最后,对灶神祈愿。当香和红烛都燃得差不多时,主人要将纸马放到预先准备的铁盆里,再将燃尽的香烛、黄豆等一并丢入铁盆,点燃纸马,然后礼拜,将灶君送上天。至此,送灶神结束。
  甬江街道一带的祭灶日,是在每年的十二月廿三。祭灶时,祭灶人须跪在灶爷像前,怀抱公鸡(也可以让孩子抱着鸡,跪在大人身后)。据说鸡是灶爷升天所骑之马,故鸡不称为鸡,称为“马”。送灶多在黄昏快天黑时。届时,一家人先到灶房,摆上桌子,向设在灶壁神龛中的灶王爷敬香,并供上祭灶果。祭灶果有红球、白球、麻球、油果、寸金糖、脚骨糖、白交切、黑交切等,或八色,或十二色,吃到嘴里都是又甜又黏。供奉结束,将贴了一年的“九天东厨司命灶君”神像与纸扎的“马”一起烧掉,祈求灶爷在玉皇大帝面前多奏好事,保佑一家平安。祭灶果则分给小孩们吃掉。到了年三十夜,须再把灶君接回,将新购来的灶君神像贴到灶台上。因为灶君下界先要清点名册,所以家庭成员要回家过年,以祈求灶君降吉祥于全家人。
  江北民间关于祭灶的说法还有不少。虽然这些祭灶活动各有特色,但目的都是相同的:希望通过祭灶这一形式,让灶神在玉皇大帝面前说说好话,并在新的一年里带给全家好运,希望全家都身体健康,工作、学习顺利,生活圆圆满满。
  祭灶活动不仅是民间的一项习俗,更是中华文化的一种体现。在这个传统习俗中,能感受到华夏儿女们的真诚与朴实。所以对于这一传统习俗,我们要一代一代地传承、流传下去。

知识出处

宁波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大观 ·江北卷

《宁波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大观 ·江北卷》

出版者:宁波出版社

本书对宁波江北区的民间文学、传统技艺、民间艺术、民间习俗等予以了介绍,见证了江北区在文化保护上所作的努力与探索,记载了散落在江北街坊巷道的重要文化印记。

阅读

相关地名

宁波市江北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