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龙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波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大观 ·江北卷》 图书
唯一号: 112520020220000247
颗粒名称: 舞龙
分类号: J722.21
页数: 3
页码: 192-194
摘要: 本文记述了宁波市江北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舞蹈舞龙的具体介绍,内容主要介绍了舞龙和舞狮是旧时大型节日里的重要表演之一。用于舞蹈表演的龙,平时都安置在当地的龙王庙中。舞龙日,以旌旗、锣鼓、号角为前导,将龙身从庙中请出,接上龙头、龙尾,举行点睛仪式。龙身用竹篾扎成圆笼状,节节相连,外覆布罩为画有龙鳞的巨幅红布,每隔五六尺有一人掌竿,首尾相距约十数丈长。龙的前面由一人持竿领舞,竿顶竖一巨球作引导。舞时,巨球前后左右摇摆,龙首作抢球状,引着龙身游走飞动。
关键词: 江北区 民间舞蹈 舞龙

内容

舞龙和舞狮是旧时大型节日里的重要表演之一。用于舞蹈表演的龙,平时都安置在当地的龙王庙中。舞龙日,以旌旗、锣鼓、号角为前导,将龙身从庙中请出,接上龙头、龙尾,举行点睛仪式。龙身用竹篾扎成圆笼状,节节相连,外覆布罩为画有龙鳞的巨幅红布,每隔五六尺有一人掌竿,首尾相距约十数丈长。龙的前面由一人持竿领舞,竿顶竖一巨球作引导。舞时,巨球前后左右摇摆,龙首作抢球状,引着龙身游走飞动。
  作为一种习俗,舞龙一般被认为是相承殷周“祭天”遗风而来。传说龙藏于水泊之中,而宁波濒临东海,境内又河网密布,所以当地历史上有不少龙王呼风唤雨的传说,舞龙拜龙也成为一种特殊的祈福方式。
  新中国成立前,每年新春佳节,宁波江北庄桥就有舞草绳龙祭祀龙王,祈求风调雨顺的习俗。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舞龙这一传统项目又继续得到发扬,成为庆祝开张、婚丧嫁娶、重大节日演出时的文艺节目之一。
  2005年6月,江北庄桥联群村成立了一支女子舞龙队。舞龙队师从浙江民间艺术家周永根师傅。舞蹈队在吸收传统舞龙的特点上,结合了女子舞蹈的优美,形成了独树一帜的女子舞龙节目。女子舞龙的传承人为朱宏珠。
  朱宏珠出生于1955年,小学文化程度。2005年开始舞龙。朱宏珠是联群村女子舞龙队队长,也是庄桥联群村妇女主任。她爱好文艺,多次被评为省、市农村文化示范户。在联群女子舞龙队中,她负责组织发动工作。在周永根师傅的传授下,她不断编排新舞龙节目,成为舞龙队的“龙头”。
  朱宏珠曾带领舞龙队参与各级演出,联群村也因此被评为浙江省“农民种文化”先进典型。朱宏珠的事迹曾先后得到中央十大新闻媒体宣传报道。
  宁波龙舞多姿多彩,道具有“布龙”、“青龙”、“草龙”、“绣花龙”、“白龙”、“大头龙”、“打结龙”、“断头龙”和“断尾巴龙”等多种,按结构形式又有七节龙、九节龙、十二节龙、十八节龙、二十四节龙之分,一般用竹、木、纸、布等材料扎制而成。舞龙者的装扮一般都是扎着头巾,身穿民族功夫装。舞龙的音乐伴奏主要为民族打击乐器,俗称“龙灯锣鼓”,以“三五七”基调贯穿始终,并随着表演动作和队形的变化,灵活过渡到别的曲调,并调整节奏快慢。如表演达到高潮时(俗称“龙出首”),奏“急急风”,以造成巨龙腾云驾雾、翻江倒海的磅礴气势。舞龙音乐中也有加入民族管弦乐者。如在“盘龙”时,用唢呐吹奏“柳青娘”等曲牌衬托,调节气氛,增强艺术感染力。
  逢年过节舞龙时,舞龙队进入村口,要吹“龙灯号子”,放鞭炮,以营造热闹、欢庆的气氛,然后由专人向各家各户分发“龙灯帖子”,上面写有舞龙队的队名和新年祝贺之词,如“恭贺新禧”、“五谷丰登”、“年年有余”等。各家各户对舞龙队都要争相迎入,称为“接青龙”、“发利市”。舞龙者持龙绕屋柱、盘厅堂,穿房入室在主人屋里绕一圈,再到院子里滚舞,以示瑞祥。舞毕,主人要给赏钱,客气的还要请舞龙队喝酒吃点心。
  现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舞龙这一民间艺术被再次开发,并发扬光大。如今,在结婚、开业时,都会邀请舞龙队参与演出,以博取吉兆。许多文艺晚会也经常邀请舞龙队演出,以增强现场气氛。舞龙还随着华人移民,走向世界各地。现在的舞龙文化,已经遍及中国各地、东南亚,以至欧美、澳大利亚、新西兰各个华人集中的国家与地区,成为中华文化的一个标志。
  旧时舞龙是为了祈求风调雨顺,现在舞龙则演化成了一种民间重要的艺术形式。
  舞龙的创造和流传是全中华民族光辉历史的一部分。我们有义务有责任对舞龙进行保护,让舞龙这一民间传统艺术重放光彩。

知识出处

宁波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大观 ·江北卷

《宁波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大观 ·江北卷》

出版者:宁波出版社

本书对宁波江北区的民间文学、传统技艺、民间艺术、民间习俗等予以了介绍,见证了江北区在文化保护上所作的努力与探索,记载了散落在江北街坊巷道的重要文化印记。

阅读

相关地名

宁波市江北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