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纸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波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大观 ·江北卷》 图书
唯一号: 112520020220000231
颗粒名称: 剪纸
分类号: J528.1
页数: 3
页码: 150-152
摘要: 本文记述了宁波市江北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手工艺术剪纸的发展历史和剪纸过程的具体介绍。
关键词: 江北区 剪纸 民间美术

内容

剪纸是我国独特的民间手工艺术。我国纸张的发明是在西汉时期(公元前2世纪),出现在金箔、皮革、绢帛甚至树叶上的使用雕、镂、剔、刻、剪的技法的工艺品,却早有流行。《史记》中即记述了西周初期成王用梧桐叶剪成“珪”赐予其弟,封姬虞到唐为侯的历史。战国的皮革镂花(湖北江凌望山一号楚墓出土文物之一)和银箔镂空刻花(河南辉县固围村战国遗址出土文物之一),都与剪纸如出一辙。我国发现的最早剪纸作品,是1967年我国考古学家在新疆吐鲁番盆地的高昌遗址附近的阿斯塔那古北朝墓群中发现的两张团花剪纸。
  剪纸因为材料易得、成本低廉、效果立见、适应面广,受到普遍的欢迎。因它最适合农村妇女闲暇时制作,既可作实用物,又可美化生活。全国各地都能见到剪纸,并形成了不同的风格与流派。剪纸表达了群众的审美爱好,蕴含了民族与社会的深层心理意识。
  因剪纸材料单薄,因此多用满幅匀称铺排而物像互相串连的平面构图法。剪纸多富装饰性,注意避免大面积黑白块,用精致花纹点缀,用来装饰主体人物。有的艺人心灵手巧,在表现“猫捕鼠”时,还创造出“鼠在透明猫腹”的奇特效果,展现了天真烂漫的风格。
  浙江剪纸讲究大的影像轮廓,并力求在大的影像之中,剪出细细阴线。阴线的恰到好处,能使形象结构与画面的节奏增添韵味。
  剪纸艺术在宁波江北中马街道有广泛的流传和发展。当地老百姓逢年过节和在办红白喜事时,喜欢剪纸,贴在窗棂、门楣、墙面上,以求喜庆、吉利。
  传承人周佩珍,1950年生,自小喜爱传统剪纸艺术,从1978年开始专门从事剪纸艺术的创作,30多年来研究和创新剪纸技艺,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曾创作大型人物剪纸作品《金陵十二钗》、《长征》、《屈原》等。现常在庄桥中心幼儿园、东方幼儿园等学校向教师、学生传授剪纸技艺,受到广泛好评。
  周佩珍剪纸,只需打个腹稿,就可以直接用剪刀把纸剪成图形。
  剪纸经过起稿、剪刻、粘贴、揭离、修整等,可以一次刻透多层纸,提高产量。

知识出处

宁波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大观 ·江北卷

《宁波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大观 ·江北卷》

出版者:宁波出版社

本书对宁波江北区的民间文学、传统技艺、民间艺术、民间习俗等予以了介绍,见证了江北区在文化保护上所作的努力与探索,记载了散落在江北街坊巷道的重要文化印记。

阅读

相关地名

宁波市江北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