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塑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波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大观 ·江北卷》 图书
唯一号: 112520020220000227
颗粒名称: 面塑
分类号: J528.4
页数: 4
页码: 134-137
摘要: 本文记述了宁波市江北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美术面塑的制作流程和制作工具的具体介绍。
关键词: 江北区 面塑 民间美术

内容

面塑也叫“捏面人”,是艺人将糯米粉和面粉加彩料,捏制成各种小型的人物或动物的民间工艺。它流传广泛,且具有悠久的历史。在我国民间至少有四五百年的历史,北方各地还有许多流派。
  旧时面人都能吃,谓“果食”。民间关于捏面人有这样的传说:
  三国孔明征伐南蛮,在渡芦江时,忽遇狂风大作。机智的孔明,随即以面料制成人头与牲畜模样来祭拜江神,人马得以安然渡过。因此,捏面艺人均供奉孔明为祖师爷。
  宁波江北有一位面塑艺人丁逸儿。她所捏的面人,现已成为宁波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作之一。丁逸儿钟爱面塑艺术,多年来一直沉浸在自己的面塑手艺世界中,经常关注和琢磨其他造型艺术,如插花、雕塑等。她心灵手巧,技艺精湛,有许多优秀的作品。其代表作有《龙腾万里》《鸟啼春晓》等。
  丁逸儿的手艺师承现年57岁的王冠开。如今,丁逸儿自己也当起了老师。她有一个接班人——现年40岁的徒弟老根。这使得丁逸儿的面塑手艺得以传承下去。
  面塑的材料和工具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都可找到。面塑材料一般有:1.糯米粉,须有较强的黏结力和韧性;2.面渗透饱和也起到重要作用;3.防腐剂,放入适量的防腐剂能有效地延长“面人”的保存时间。
  面塑制作工具一般有桶(拌粉用)、板(揉粉用)、盘(盛彩料用)、剪刀(加工面人用)、棒(固定面人或作配料用)。
  面塑的制作流程如下:
  一、制团。先用水把糯米粉和面粉按比例拌匀成团状。(配方:面粉500克、糯米粉100克、蜂蜜75克、盐50克、开水600克)
  二、加彩。每个面团都用不同颜色和防腐剂,制成不同颜色的彩团。具体方法是将面粉、糯米粉、精盐、防腐剂等放在盆中拌均匀,再徐徐倒入开水,并用筷子搅拌,然后将面团反复揉搓,直至达到“三光”(面光、手光、盆光)。
  三、蒸团。用手将面团压成2至3厘米的薄片,用保鲜膜包好,上蒸笼蒸,约45分钟后取出,迅速将面片与香油揉和均匀,再放入塑料袋中,用毛巾裹好,放置24小时,至面团上劲后,即可进行调色。
  四、上色。将蒸好的面团用油画颜料、国画色、水彩、水粉等彩料上色。具体方法是先将面团摊成薄片,把颜料涂抹在上面,向内卷成圆桶形,再拧成螺旋形,折回再拧,循环多次,最后在掌心反复揉捏,直到颜色分布均匀为止。面团的颜料分两三次加入,一次不要加太多(否则容易粘在手上,揉进面团时会形成斑块,影响效果)。
  五、发酵。彩团要在一定温度下,经10小时以上发酵,方可使用。
  六、造型制作。按照图形或凭想象,捏制成面人,并用各种色彩显示,加强艺术感。制作时,由于面塑的颜色是直接揉在面团里,着手制作后,不能再相互糅捏,所以造型制作采取先塑头、颈、胸部,然后做上衣、裙或裤,像人穿衣服一样,从里到外把面人穿戴起来。这样既可区别每个部分的颜色,还能突出面塑艺术作品特有的层次感。
  面塑的制作流程还可以概括成“一印、二捏、三镶、四滚”。
  一印:靠简单的手工工具拨子(一种用于造型的小工具)、竹签、剪刀、小梳子和毛笔完成。但是每个环节都有复杂的过程和技巧;
  二捏:捏的过程中有捻、揉、搓、切、点等不同的手法;
  三镶:着色有调色、镶色、复色、并列色、对比色以及调和色等多种技法;
  四滚:用于凸显“文的胸、武的肚、老人的脊背、美女的腰”。
  传统面艺,是人们祈求生活风调雨顺,祝福儿童健康、活泼,营造节日喜庆气氛等时所用。作为
  一种民间生命力极强的造型艺术,面塑生长和扎根于民众生活,成为民俗风情的一种表现方式,无时不在,无时不有。其中所包含的造型意识和方法、原始宗教意识和衍变、人文思想及发展等深刻内涵,都有待开发。因此我们一定要保护好面塑手艺,并让这一艺术代代相传。

知识出处

宁波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大观 ·江北卷

《宁波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大观 ·江北卷》

出版者:宁波出版社

本书对宁波江北区的民间文学、传统技艺、民间艺术、民间习俗等予以了介绍,见证了江北区在文化保护上所作的努力与探索,记载了散落在江北街坊巷道的重要文化印记。

阅读

相关地名

宁波市江北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