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北区图书馆
江北区图书馆
机构用户
江北区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少年时代回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江北之骄》
图书
唯一号:
112520020220000023
颗粒名称:
少年时代回忆
分类号:
K826.16
页数:
3
页码:
151-153
摘要:
宁波市江北区籍学者郑瑞庭的这篇文章记述了其少年时代的经历。
关键词:
自述
少年
郑瑞庭
内容
1940年秋,当时我已十岁,因家境贫寒,还未上学,家人送我到一所私塾学堂的老先生处读书。当时这位老先生已是七十多高龄了,私塾内有十来个学生而班级却有4个,1—4年级各只有2—3人。却不说老先生教育水平如何,就是在这一小块的房子里闹哄哄的场面也够人烦的了,互相影响着,真的学不到什么知识。
1941年夏季,宁波沦陷,日本兵进驻家乡半浦,这时私塾内只留下2、3个学生,最后我不得不休学。
1942年转入半浦小学。半浦小学学费要贵点,2年级是七斤米一个学期,这一收费标准现在算起来只能买二根冰棍,可当时还是有许多家子弟上不起学。
半浦小学在当时的慈谿县是一所有名的小学,是本村著名金融家孙衡甫先生创办的。校内有300多名学生,来自半浦并邻近村庄,还有从对江鄞县来的学生,校内设施齐全,除各年级都有明亮宽敞的单独教室之外,还有教师专用的办公室、寝室、餐厅、乒乓球室、动物标本室、大礼堂等等,二层楼还有阅报室和图书馆,校门外还有一个大操场。
学校每星期一有纪念活动,全校师生向孙中山先生行礼三鞠躬,读《总理遗嘱》。每逢周末还有活动。每天晚上下课放学时所有学生都到操场集合,纵队排列,由老师训话,全休学生向老师鞠躬行礼,然后以校为中心的东西方向学
生各向左、右转,对着各方行礼鞠躬,表示一天的告别。最后由各自然村的一位高年级学生带领遂队依次离校回村,回村路上如有学生调皮,随意离队,第二天上学时将要受到批评。在这样优越的条件下本该可以读完小学,为下一步求知择业打下基础,无奈由于国民党的无能,被日本人侵占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剥夺了善良中国人民的安宁生活,由于这一原因,不少学生不得不辍学回家种田或背井离乡外出当童工,我也是其中之一。
在离校走上社会之前,在学校求学期间还有二起有趣、并有深刻教育意义且终身难以忘却的事,在此作一简要介绍:
1942年春、夏交界季节,一次学校组织远足去黄山小学。当时邻村的一所小学知道后要和我校一起去,老师知道后要我们为本校争气,要我们加紧“军事”训练,练出我们的风姿来,当时全校学生没有辜负老师的愿望,真是士气十足,勤学苦练,练就了一身本领。走在路上威风十足,随着童子军军团长的哨子声,步伐整齐,雄赳赳、气昂昂前进着,犹如训练有素的正规军队伍,因为都穿着整齐的童子军服饰,看起来更加精神。而邻村的这一小学的学生既无童子军军服的服饰佩带,事先又未经过训练,走在路上犹如打了败仗的俘虏,威风扫地,个个无精打采,两校学生的精神面貌相比真是天壤之别。半浦小学也就由此之后校风大振,学生的学习成绩直线向上。由此可见,虽然当时都是只有十来岁的小学生,但对老师的栽培、自尊、自信的信念都已埋下深刻的影响。我也是如此,终身不忘。
1943年春、夏交界季节我们远足去裘墅小学。裘墅小学在半浦小学的东面,相距约6公里左右,早晨由半浦小学出发,约十点钟左右到达裘墅小学,一路相安无事。中午在该校吃饭(每个小学生交一小碗米和少量菜金),午饭后回家的路上出了一起深有教育意义的事:
当时我们这个地区是日本人控制地区,但仍有许多共产党的“三五支队”回旋于隐蔽地带与日军斗争着打游击。当他们远远地见到我们学生队伍时,误认为日军和汪精卫的伪军队,因学生都穿着童子军衣服(浅红格子),误认为是和平军(伪军);童子军的团长、分团长穿的是黄色衣服,误认为是日军;老师穿的是便服,又误认为是汉奸、翻译。正准备要开火之际,幸亏被当地群众阻止了,说明这都是半浦来的学生,这才避免了一场恶性事故的发生。
上述故事已经过去60个年头,但至今仍经常回旋在我的脑海之中。总想回母校去看看60年前的学校现在的情境,2002年终于实现了这个愿望,在侄子的陪同下参观了全校。校貌基本与60年之前相似以,唯较清静,全校只有十几个学前班的学生,与当时三百多个学生相比,又是二种情境。问起目前为何学生如此之少时,这位老师告之:一是实行计划生育,出生的孩子少了;二是育龄妇女多进城或从事工业生产,或从事经商活动,留在乡下的多是老人,这也算是一件好事。但更希望我们的家乡也能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来一个翻天覆地的变化。当然计划生育是国策在现阶段不能变,除此之外,是否能充分挖掘与利用本地的丰富资源,招商引资,加以开发利用,振兴我们的家乡,这一希望既希望我们这一代,更希望我们的下一代。
知识出处
《江北之骄》
出版者:哈尔滨出版社
本书收录了43名江北籍专家学者的文章,意在增进海内外江北人与新江北的相互了解,激发爱国爱乡之情,同时对青少年起到教育启迪之功。包含照片、人物简介和回忆类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郑瑞庭
责任者
郑瑞庭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