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姑丈和杨姑娘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前山杨村志》
唯一号: 112434020220000564
专题名称: 杨姑丈和杨姑娘
文件路径: 1124/01/object/PDF/112410020220000023/001
起始页: 0096.pdf
专题类型: 传说、奇闻

专题描述

相传在很早以前,前山杨出了一个杨姑娘,她名叫苏云,家住上村。旧历三月十三生日。 她很小就许配给杨姑丈。杨姑丈姓方,名秀文,永康方山顶人。家有一间小屋。前山杨人经常到方山顶去担柴,担冲、午饭都放他家里,躲雨、休息也在他家里。他家供应茶水,还给担柴人热饭热菜。 杨姑丈家境贫寒,靠卖柴为生。他经常跟随父亲挑柴到芝英去卖。 至今任公岭的路石上,还留有他的担拄印和草鞋印。从方山顶到芝英,当时黄光岭是大路,整条黄光岭都铺有油石子。从黄光岭出来就是前山杨上村。杨姑丈每次从上村经过,杨姑娘都包好一团锅巴给他吃。杨姑娘的父亲,也经常到方山顶去砍柴。因此方、杨两家关系日渐密切,感情日趋深厚。杨姑娘虽然年小,但品貌双全,聪明伶俐,搏得了杨姑丈及其父母的青睐。杨姑丈的勤劳、朴厚也深得杨姑娘及其父母的喜爱。所以当杨姑丈家提出求婚时,杨姑娘家便满口答应。 不久,杨姑丈的父母提出叫杨姑娘过门,杨家也欣然同意。 吉日那天,杨姑娘忘了穿绣花鞋子。其母发现后,立即拿着绣花鞋子追出门外。当她追到陈塘边时,大喊女儿的名字,叫女儿赶快停下来将绣花鞋子拿去,但始终不见刚才离家的女儿身影。只听得云端有女儿的声音。她对母亲说,绣花鞋子不要带了,以后如遇大旱或病灾,叫娘家的儿孙们到方山顶去接她,她会尽力帮助解决的。说着,就飘然而去。从此,杨姑娘和杨姑丈都成了神佛。杨姑丈的佛号叫“方山大王”。在方山顶给他们竖了一间小殿,叫“方山殿”或叫“杨姑娘殿”。 杨姑娘和杨姑丈成佛以后,前山杨村恰遇逢三大旱。如民国3年(1914)、民国13年(1924)和民国23年(1934)大旱。那时候,水利设施落后,灌溉条件极差,农业生产听天由命,特别是没塘水灌溉的山沿田,更成了全由老天主宰的“仰天田”。村人们眼看自己辛勤耕作的田板龟裂,禾苗即将枯萎,真是“心如油煎”。他们一方面在有条件的地方积极挑水、车水或翻水(即用几部水车将水从下面逐级引到上面田里),另一方面组织全村男丁沐浴更衣,抬着神牌、佛龛,举着五彩旗、幡,敲锣打鼓,一路焚香,去方山顶杨姑娘殿祈求杨姑丈显圣降水——俗称祈雨。结果有几次居然祈雨成功。这样就一代一代传了下来。每当遇上大旱之年,村人就发起到方山顶杨姑娘殿去祈雨。 在前山杨人的眼里,不仅杨姑丈——方山大王能呼风唤雨,而且杨姑娘也能为人治病。在那文化科学落后的年代,村人生病往往求助于杨姑娘。她通过“降神”(“降童”)人的口,讲述了一个药方,去药店购了几味中草药,煎服后病情果真有了好转或康复。这样一传十、十传百,杨姑娘能治病的消息不胫而走。前山杨周围村落的人都知道了,上门求医者越来越多。从此,杨姑娘名声大振。 解放前夕,有一次“降神”时,杨姑娘说她要回娘家,说方山顶太远,村人请她夫妻俩很不方便。这样,村人和善男信女就决定把杨姑娘殿建造在离村不远的荒塘中。

知识出处

前山杨村志

《前山杨村志》

本文记述了永康市芝英镇前山杨村的情况。其中包括序、凡例、大事记、记事篇、人口篇等。

阅读

相关地名

芝英镇前山杨村
相关地名